近日,平安银行(000001.SZ)发布了2023年年报,这也是A股银行第一份2023年财报。
数据显示,2023年平安银行“增利不增收”——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实现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虽然平安银行的净利润保持正增长,但2.1%的增长率并不“硬核”,背后涉及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减少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等因素。
对于平安银行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多家券商发布研报提示经济下行,业绩不达预期风险等。
尽管平安银行放出了超出市场预期的分红“大招”,以高达30%的分红率(分红金额/净利润)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39.53亿元,刷新该行分红纪录,但市场还是真诚地“用脚投票”——
截至3月20日收盘,平安银行的每股价格为10.45元。根据东兴证券(601198.SH)发布的相关研报,最近90天内共有15家机构对平安银行给出评级,其中买入评级14家,增持评级5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每股14.6元。
回想2022年3月平安银行董秘向市场喊话“14块的平安银行要珍惜,这个价格可能以后就不多见了”,如今该行的股价离14元的价格还有不小差距。
这不禁让人疑惑,这家头顶“零售之王”光环的明星股份行究竟怎么了?
图片
2023年营收负增长
事实上,此次平安银行年度营收出现18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并非偶然,而是其阶段业绩逐步累积而必然出现的结果。
数据显示,近五年平安银行的营收增长一直在持续放缓,直到2023年出现负增长。2019年至2023年,平安银行的营收分别为1379.5亿元、1535.42亿元、1693.83亿元、1798.95亿元、1646.99亿元。
图片
不过,对于营收增长放缓,除了2023年,其他时候,平安银行在年报中似乎并未特别提及。
在最近五年的年报中,平安银行对于营收情况的具体表述分别为:“盈利增长形成趋势,且风险可控”(2019年);“营收增长保持稳定”(2020年);“营收保持稳健增长”(2021年);“营收保持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保持增长”(2023年)。尤其是在2020年的年报董事长致辞中,平安银行的用词更偏乐观:“效益喜人”。
然而,平安银行的营收并未如业绩陈述那样一路上扬,反而是在2023年出现了状况。
准确地说,从2023年一季度开始,平安银行的营收就出现了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该行的营收分别为450.98亿元、435.12亿元、390.24亿元、370.6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4%、-5.03%、-15.6%、-10.97%。
从利息净收入和非息净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2019年至2023年,平安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4%、10.8%、6.1%、8.1%、-9.3%;同期非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4.4%、12.3%、-9.0%(注:源媒汇计算得出,财报披露为22.4%、1.5%、-6.1%。)
可以看到,最近五年平安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和非息净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直到2023年出现大幅“跳水”。
图片
更严峻的是,虽然从2023年全年来看,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1%,表现还可以,但从季度来看,其净利润增长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财报数据,2023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146.0亿元、107.9亿元、142.5亿元、68.2亿元,这一时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6%、16.8%、-2.2%、-23.0%。可见,增长率在2023年下半年下滑明显。
图片
零售主业拖累业绩
对于营业收入、相关净利润指标下行,平安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解释称,系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
相比平安银行较为温吞的表述,浙商证券的研报直指平安银行“增利不增收”主要的压力来源是:“业务结构调整带来的规模滞涨和息差下行”。而平安银行的业务结构调整,主要是基于零售业务展开。在2023年业绩会上,平安银行新任行长冀光恒指出,“零售业务聚焦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三大方向”。
从财报可以看出,平安银行的营收变化受其主业零售业务影响明显。
数据显示,2019-2023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分别为799.73亿元、885.78亿元、982.37亿元、1030.07亿元(注:零售金融业务收入,2022年财报未披露零售业务收入)、961.61亿元(零售金融业务收入为961.8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均超过57%。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8%、10.8%、8.4%、4.86%、-6.65%,二者呈正相关。
图片
具体而言,2023年平安银行的营业收入相比上年减少151.96亿元,其中零售金融业务收入减少68.46亿元,占比达到45.05%。
可见,主业零售业务结构调整导致的收入下滑,是平安银行2023年营收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平安银行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2023年业绩会上的表述,平安银行2023年下半年起,根据经济环境主动管控了高收益、高风险业务,对短期营业收入产生了影响。结合平安银行其他领导的表述,该行管控的高收益、高风险业务,主要是个人贷款中的消费贷和信用卡等业务。
据财报披露,2023年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结构调整明显。2022年利率较高、风险较高的消费性贷款占个人贷款比重最高,达到18.1%;2023年偏稳健、长期的经营性贷款占个人贷款比重最高,达到18.0%。具体而言,消费性贷款和信用卡应收账款压降明显。
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平安银行的消费性贷款余额分别为6022.47亿元、5452.91亿元(注:2021年统计口径不同,未作对比),占个人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1%、16.0%,不良率分别为1.08%、1.23%;2021年、2022年、2023年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6214.48亿元、5786.91亿元、5140.92亿元,占同期个人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0.3%、17.4%、15.1%,不良率分别为2.11%、2.68%、2.77%。
可以看到,平安银行的相关个贷资产结构调整十分“精准”。和2022年相比,2023年在个贷资产中不良率较高的消费性贷款余额压降了569.56亿元,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压降了645.99亿元。从信用卡的新增发卡量来看,2022年、2023年新增发卡量分别为207.01万张、137.54万张,一年时间暴减69.47万张。
图片
不过相关压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数据显示,2023年平安银行个人贷款收益率6.58%,同比上年下降了80个基点。从净利润口径来看,2023年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净利润占净利润总额的比重仅为11.9%,同比上年下降了31.7%。
对于零售业务失速,平安银行在2023年财报中解释称,“本行持续深化零售战略转型,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均保持稳健,但国内经济仍在逐步恢复和回稳,部分个人客户还款能力继续承压,本行加大零售资产核销及拨备计提力度,导致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
图片
对公业务能否“填坑”?
针对零售端调整结构产生的业绩缺口,项有志在业绩会上强调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要在对公业务上发力,提升对公贷款的投放,弥补短时间对于零售贷款的投放不足。
从平安银行的相关战略表述上看,一直将对公业务放在第二的位置。无论是“科技引领,对公做精,同业做专”,还是“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相关十二字方针中,“老二”对公业务未有变化。
在上述基础上,平安银行还积极进行第一大业务和第二大业务的融合。2022年末至2023年初,平安银行提出加强公私联动,打通对公零售,从总行层面成立开放银行事业部,将对公业务纳入“大零售战略”。
冀光恒行长在2023年业绩会上表示,应该学习招商银行(600036.SH)的方向和耐心。作为零售银行,招商银行是零售、对公两面“开花”,而随着平安银行此前形成的大零售、大对公“六四开”的动态平衡格局加速进化,也在推动其对公业务上行。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为1.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企业存款余额2.20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4%。在行业上,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聚焦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三新赛道”,2023年其在“三新赛道”的资产投放规模为2045.52亿元,同比增长32.5%。
关于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对其整体业务的贡献,中泰证券(600918.SH)发布的研报称,2023年平安银行新增贷款主要由对公支撑。
数据显示,2023年一、二、四季度,平安银行新增对公贷款295.36亿元、446.59亿元、391.59亿元,分别超过上年同期新增个人贷款60.33亿元、328.96亿元、856.55亿元。尤其是在第四季度,该行新增贷款-34.82亿元,其中新增个人贷款-464.96亿元。这意味着,四季度该行的新增贷款数量主要由对公业务承担。
不过,从2023年三、四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投放端,目前平安银行的对公贷款增量尚难完全平衡个人贷款的降幅,这导致其三、四季度的单季新增贷款额度持续为负值。不过上述负值正在逐步大幅收窄。
图片
未来,处于上升期的对公业务,能否给身处零售业务结构调整“阵痛”中的平安银行带来惊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