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披露“平安银行组织架构重大改革,取消实施近10年的事业部制”。今年1月中旬召开的平安银行2024年全行工作会议上,行长冀光恒提出了新的十二字战略方针:“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并表示要以架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总行工作作风、做实分行自主经营。
大环境好的时候,不论组织架构怎么设计,业绩表现都不会差,甚至还会持续增长,毕竟金融是跟着大势走的产业。但是当外部环境出现剧烈变化时,过去被掩盖的问题就会暴露,比如人员冗余、架构重复、效率低下等等。从去年开始,平安银行裁员的消息就不绝于耳,是让金融从业者不看难受、看了更难受的消息。
今天来说一说“做实分行自主经营”对汽车金融的影响。
平安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以“汽车金融中心”作为汽车金融业务的落地主体。财报显示,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3,079.2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1%。和其他银行汽车金融高歌猛进的态势相比,平安银行的汽车金融规模在下降。姑且不论是不是平安银行有意战略收缩,仅从数据表现来看,以“汽车金融中心”统领式的业务模式没有实现以分行为主开拓业务的分散自主经营的快速增长成效。
主机厂系的汽车金融公司因为法规限制,不能成立分公司(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仍然没有放开该项要求),所以采取的也都是总部统领标准化开展全国业务的方式。2022年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为7852.58亿元,同比略降3.51%,大概率2023年还在持续下降。
一、分行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已无障碍
早些年,各金融机构开展汽车金融贷款时,竞争的是产品、流程、资料、通过率以及效率。我还记得十年给前经销商做培训的时候,拿顺丰快递和其他快递去类比主机厂金融公司与银行。那时候在总行不牵头的前提下,分行是不具备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去建设新的车贷流程或者系统。
发展到今天,社会征信环境日趋改善,车贷业务已经完全实现线上化、移动化、自动化,基本上一张身份证就能申请,最多再加一张驾驶证,通过率轻轻松松做到八九十。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重点已经从信用风险转移到欺诈风险,这反倒是分行更拿手的,毕竟在当地市场,更容易去把控交易场景。
二、分行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的优势
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庞大而复杂,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我们如此多的汽车品牌,并且仍以经销商渠道、二级市场为主,所以深耕当地的银行分行更了解当地市场,也更能结合当地的汽车销售环境去结合渠道需求匹配价格和费用。更能通过驻店等方式直面客户,更好控制欺诈风险,这都是汽车金融公司所不具备的。
另外,银行有资金成本优势,除了自己下场做直销,也可以和当地的SP、助贷机构合作,去覆盖更下沉的市场。
三、分行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的潜在风险
从去年到今年,监管面向银行开出的有关汽车贷款的罚单越来越多,有些被处罚的问题低级且重复。可以参考听王伯伯一本正经聊车市—一篇价值160万的科普文章。
分行开展业务有分行更灵活的优势,但是由于人员有限、经验有限、精力有限,管控方面就会出现漏洞,再加上部分个人或团队追求短期业绩,进而衍生出对风险敬畏和防范不足的问题。
当业务规模持续增长,风险暴露期逐步显现的背景下,防风险必须是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四、汽车金融公司有什么可借鉴
(一)标准化下的差异化
标准化是汽车金融公司对中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卓越贡献,也是保证基业长青的根本,不能丢也不应该丢。差异化是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得不做的折中,汽车金融公司需要在标准化的大前提下,结合业务落地地区的市场差异去匹配差异化的产品、价格、政策等。由于没有分公司,如何解决监管、消保是一个必须直面的新话题。
(二)区域自主经营体的尝试
汽车金融公司不能设立分公司,但是大多数汽车金融公司也都按照大区制式划定销售范围,参考银行分行独立核算考核的机制,为激发区域活力,可以虚拟出区域独立经营体,进行独立的考核核算。对于成熟区域,试点方式适度下放一定的自主经营权,阶段性可以参考平安银行改革的方式之一“抽调部分总行人员去往分行,以增厚分行业务团队的实力”,由总部下派人员至区域提高区域独立经营的能力。
(三)直营团队建设和储备
依托经销商渠道开展业务,汽车金融公司普遍没有直营团队,把经销商作为业务落地的渠道,这也是最初汽车金融受托支付背景下的选择。汽车金融公司也因此远离终端客户,一是不利于未来客户运营,二是欺诈风险防范缺少对交易场景的监控。当差异化、区域自主经营体成为现实的时候,也许汽车金融做直营也就不远。而且,从未来汽车金融公司牌照范围持续扩展来说,这样的积累也有利于更多业务线以及贷中、贷后金融业务的布局和实施。
之前还提过一个向寿险学汽车金融的不成熟想法,也许也就慢慢成熟起来:听王伯伯一本正经聊车市—向寿险学汽车金融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