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平安银行(00000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平安银行:金融改革优等生如何沦为差等生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7-29  平安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财经头条2023-07-29

  近期,平安银行登上金融圈的热搜。不过不是因为零售业务表现抢眼,而是跟支付宝和财付通一起出现在央行处罚名单中。

  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宝、财付通开出百亿巨额罚单: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合计 71.23 亿元罚款、对腾讯罚没近30亿元。陪绑两家互联网金融巨头一起处罚的还有平安银行、邮储银行和人保财险。其中平安银行被罚没金额最大,因涉及共10项违法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1848.67元,罚款3492.5万元。

  

  央行公布对平安银行的处罚公示

  与处在风口浪尖的支付宝和财付通一起“上黑榜”,让平安银行颜面无光。然而,头疼的可不止罚单这一件事。近两年,这家拥有股票代码000001的老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逐渐边缘化了。

  自2021年6月创下24元的历史新高之后,平安银行股价一路下跌,最低跌到9.98元。去年3月,平安银行管理层还曾向市场传达乐观预期——“14块的平安银行要珍惜,这个价格以后可能就不多见了”。现在看来,更像是对股民们喊一声着“老乡别走”。

  

  2021年6月至今的平安银行股票走势图,来源:Wind

  对比同类型银行的股价表现,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A股上市有9家,今年年初以来的股价平均涨跌幅为1.86%。而平安银行股价今年居然逆势下跌12.73%,在这9家银行中表现垫底。

  

  9家A股上市的全国股份制银行2023年涨跌幅情况,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众多光环加身的平安银行,曾经被认为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市场化经营的优等生,如今却落得个屡收罚单、股票少人问津的地步。平安银行是如何变成股份制银行中差等生的?

  01 昔日的零售新王,如今的内控黑洞,经营绩效大滑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经营绩效方面,优等生平安银行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根据公司年报,平安银行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长6.2%;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看似还不错的业绩增长表现,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忧。

  首先,6.2%的收入增速是平安银行5年来最低水平,增长瓶颈已经显现。其次,虽然利润增速接近了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增利不增收”更多来自于对成本支出和减值的严苛控制,而非实际的盈利能力的提升。

  

  2018-2022年平安银行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增速,数据来源:平安银行年报

  根据财报,平安银行2022年的营业支出为511.14亿元,仅增长3%,显著低于收入增速。而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损失713.06亿元,反而下降了3%,从而使得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4.99%。关于减值损失下降的原因,平安银行解释为本年收回及化解大额非贷款问题授信。

  除了营业成本和减值损失之外,银行费用大头——体现人员工资的业务及管理费用也仅增长3.0%,低于收入增速。这与去年的“银行降薪潮”不无关系。年报显示,平安银行2022年人均薪酬相比2021年下降5.84%,薪酬降幅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排名第二,仅次于渤海银行。而平安银行降薪在去年引起了一阵风波,甚至还出现“平安银行零售业务降薪40%”的传闻。

  

  平安银行“降薪风波”新闻

  到了2023年,上述“隐忧”显现出了负面效应。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0.98亿元,同比下降2.4%,而且连续两个季度收入负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146.02亿元,增速也下降至13.63%。高增长神话似乎已经终结。

  同时,控成本带来的利润增长难以为继,体现平安银行真实盈利能力的指标——净息差和净利差均呈现明显下滑趋势。2023年1季度,平安银行净利差、净息差同比均收窄,其中净利差(年化)从上年同期的2.76%下降至2.57%;净息差(年化)则从上年同期的2.80%下降到2.63%。

  

  2021Q1-2023Q1平安银行净息差和净利差呈现下滑趋势,数据来源:平安银行财报

  深入分析,平安银行增长大刹车问题似乎出在零售业务上。

  “得零售者得天下”,已经成为银行业内共识。一说起中国银行界的“零售之王”,一般人都会想到招商银行。要说起近些年崛起的“零售新王”,那要非平安银行莫属。

  以零售业务作为驱动力的平安银行也可以跟招商银行一样享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估值。虽然平安银行的资产规模在9家A股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排在第6位,但市值却排在第4位,市净率(PB)仅次于招商银行排在第2位,可见市场对平安银行估值评价并不低。

  

  9家A股上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市值和PB(市净率)情况,数据来源:Wind

  但近两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经明显走下坡路了。从趋势上来看,近几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增速持续下滑。包含个人贷款、个人存款、银行卡及各类个人中间业务在内等产品和服务的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在2022年的收入为1030亿元,同比仅增长4.86%,增速创近6年来的最低,且显著低于总营收增速。更糟糕的是,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了7.77%,是近6年来的第二次负增长。

  

  2016-2022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收入、净利润及其增长率,数据来源:公司年度报告

  从业绩贡献度来看,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也出现了增长萎缩。从2016年开始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度逐年上升,但从2020年开始趋于稳定,甚至2022年还出现轻微下滑。

  而零售金融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度在前几年攀升到60%以上的高水平之后,近三年出现明显下滑,2022年更是大幅降至43.6%,为2017年以来首次低于50%。

  

  2016-2022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收入及净利润贡献度,数据来源:公司年度报告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刹车减速和承压除了跟大环境有关系之外,更多还是来自公司自身的原因。而内控的薄弱、服务能力的下降等问题是影响零售业务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平安银行因为内控合规屡出问题、各种违规事件层出不穷,而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本文开头谈到的处罚只是今年以来平安银行被罚的冰山一角。

  2023上半年,平安银行多家分行连收大额罚单:

  仅平安银行沈阳分行,就接连三次被监管部门处罚,罚单金额合计超过370万元。

  根据辽宁银保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2月13日,平安银行沈阳分行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识别义务被罚款191万元,多位管理人员被罚款。5月5日,该行又因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首付款虚假行为被处以50万元罚款;5月30日,该行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揭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对其罚款13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425.7元;

  

  辽宁银保监局对平安银行沈阳分行的行政处罚公示,来源:中国银保监会辽宁监管局官网

  今年2月21日,山东银保监局官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平安银行济南分行因信贷管理不尽职等行为,被处以罚款75万元;

  4月3日,深圳银保监局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被处以罚款50万元;

  4月27日,上海银保监局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平安银行上海分行涉及代理销售业务及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四项违规,被处罚款145万元,同时给予相关负责人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7月1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行政处罚信息,平安银行大连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操作流程管理不规范,被处罚款40万元。

  值得关注的还有,2022年以来,平安银行已有4位员工被终身禁业,包括泉州晋江支行汽车金融部团队长王某金、南京分行高管何翔、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高管熊英涛以及王银金。其中,王某金和何翔分别因违法受贿放贷1470万元和诈骗客户4619万元用于投资而被判入狱。

  要知道,终身禁止从业属于“顶格处罚”,并不常见。

  除了违规问题之外,服务能力下降、口碑变差也影响了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服务能力的下降集中体现在投诉量的上升。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最新银行业消费投诉数据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量的中位数为2489件。

  

  平安银行投诉量登顶,数据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投诉量达4649件,占到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16%,遥遥领先于其他股份制银行,排名首位。特别在信用卡业务投诉量方面,平安银行同样高居榜首。

  投诉量的增加也暴露出平安银行的内控薄弱,平安银行近几年因虚假宣传、欺诈贷款、泄露客户隐私等违规事项被消费者投诉更是屡见不鲜。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检索“平安银行”关键词,相关投诉量多达2万条,以上所述投诉内容赫然其中。

  

  黑猫投诉平台关键词为“平安银行”的投诉量多达2万条,来源:黑猫投诉

  事实上,平安银行内控薄弱的苗头早在几年之前就有所暴露。2019年10月,时任平安银行总行行长助理兼上海分行行长冷培栋和其前任杨华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前后两任行长几乎同时被带走调查,在业内实属罕见,引起了巨大震动和反响。

  不过这件事后,似乎平安银行并没有很好地引以为戒。在快速发展零售金融业务、打造银行业“新零售之王”的同时,却没有更好地做好内控合规工作,致使一系列负面影响集中在这两年爆发,为平安银行增长失速特别是零售业务承压埋下了隐患。

  02 曾经的股份行改革标杆,高层调整后能否重回经营正轨?

  平安银行的辉煌时期基本与上一波中国金融业改革是同频的。

  1983年开始,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基本上以每十年为一个大波段,2013年以“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为主题的金融行业第四波改革大幕开启。而恰好是在这一波改革的前一年——2012年,平安银行完成了与深发展的合并重组,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到这波改革浪潮中。

  2013年开始的以“发展”和“开放”为主题的金融改革,为中国股份制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主要是因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介于国有银行和城商行之间,兼具市场灵活度和业务广泛性。股份制银行相比于工农中建交邮六大国有银行,有着更高的市场灵活度;相比于城商行,又有更充足的资本支持,有更强的杠杆力。

  第四波金融改革大潮同时造就了中国股份制银行的荣耀与污点。

  荣耀,是股份制银行在这波浪潮中都实现了高速增长。正如全新起航的平安银行,立足于深圳经济特区这一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背靠股东中国平安集团的强大资源支持,恰好处于这波改革浪潮之巅。其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1.6万亿元迅速发展至2016年接近3万亿元,跻身全国一流股份制银行行列。

  而污点指的是在这波改革中,股份制银行的步子迈得太大,因重发展而轻风控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2016年之后,金融业改革基调开始转向“控制风险”和“降温”,金融监管趋严。作为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侨兴私募债违约”让多家被牵连的银行交了昂贵的学费。2017年,银监会依法对涉及该案的13家出资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其中,恒丰银行被罚1.7亿,兴业银行被罚3.6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被罚5.2亿,而广发银行最惨,被罚20.63亿。

  当时的平安银行之所以“幸免于难”,主要原因是刚合并不久,平安银行还在战略规划和经营模式中进行探索。平安银行先后经历了对公业务为主、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并重等模式后,最终在2016年底迎来了新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来自平安集团内部的谢永林。平安银行由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零售银行转型和高速成长之路,也被捧为中国商业银行界的改革转型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安银行转型过程中,大股东平安集团也为其零售业务发展导入大量资源、注入强劲动力。通过集团的综拓渠道,借助130万个保险代理人,实现信用卡、新一贷、银行代销保险等业务量的急剧增长。

  然而,平安银行沦为“差等生”,平安集团也难辞其咎:根据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的统计,2022年以来,平安银行已领21张罚单,合计被罚1326.5万元。其中,其中3次因向借款人搭售保险被罚。

  此外,也是在2016年,平安银行还提出打造“智能化银行”的战略目标,将金融科技力量作为自己的“秘密武器”。平安银行IT投入从2018年到2020年保持了年均30%以上高增速(2017年之前没有统计数据)。不过,近两年IT投入增长却明显放缓:不仅2021年增速大幅下降到2.4%,2022年更是出现负增长。

  

  2018-2022年平安银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速,数据来源:平安银行年报

  不过,经历了多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平安银行也犯了之前多家股份制银行发展过程中的“老毛病”——内控合规让步于业务扩展。

  以不良贷款率为例,虽然平安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还处于较好的水平,但涉及零售业务的几项不良率却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05%,与上年末持平。

  但从细分来看,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不良率与个人贷款不良率出现了显著的分化——企业贷款不良率下降的同时,个人贷款不良率却在升高。进一步拆分来看,除了房贷之外的其它三项个人贷款业务——新一贷、汽车金融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率升高的情况。如何化解个人贷款不良率的居高不下,将是摆在平安银行面前一个重要难题。

  

  拆分来看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来源:平安银行财报

  2023年前后开始的第五次金融改革,将“防范金融风险”摆在所有目标和任务的首位,标志性事件就是对支付宝、财付通等新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和处罚,平安银行不幸成为了给“猴”看的“鸡”。

  按目前的趋势下去,平安银行即将挑战这条生命线。正在这个关键时期,平安银行进行了核心高管调整。『摩羯商业评论』认为此次高管变动对平安银行来说势在必行且至关重要。

  6月8日,平安银行发布公告称,胡跃飞因年龄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及行长职务。同时,选举聘任冀光恒为平安银行行长。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来源:平安银行公告

  前行长胡跃飞作为中国商业银行老兵,凭借其40余年丰富的银行从业经历,2016年起担任行长后带领平安银行逐步实现了零售业务转型。可以说他亲历了平安银行的爆发式成长阶段,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接任他的冀光恒,从其履历上来看,在2020年加入平安集团先后分管投管中心、内控中心、行政中心等职能部门及陆金所等相关业务公司,积累了一定的平安内控管理经验,同时拥有丰富的商业银行从业经历。

  

  平安银行新任行长冀光恒,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网

  事实上,这样一位既懂商业银行业务、又熟悉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掌舵人是目前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平安银行非常急需的。

  值得一提的是,仿效招商银行去年的做法,此次平安银行的高层调整还将董事长和党委书记两个职务相剥离。据公告,冀光恒还将接任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而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将不再兼任党委书记职务。

  此次,平安银行的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正式建立起党委领导下的“党政一把手”制度,即党委书记和行长由同一人担任,全面负责该行的经营管理工作。

  董事长在董事会负责决策,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如此安排下,董事会和高管层职责边界更加清晰,分工更加明确,同时确保银行的治理更加紧密、经营更加稳健。

  作为银行业改革先锋,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历次改革,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方向,因此备受业内关注。此次党委书记和行长“一肩挑”颇有深意,结合第五次改革的主题,将在“维护金融安全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平安银行在过去十年里,向市场证明了其强劲的成长性,但未来十年,防控金融风险是银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内控合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摆在新任行长冀光恒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如何把“差等生”的标签撕掉,重新把平安银行引导到稳健经营的正轨上,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其持续健康增长。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