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平安银行(00000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平安银行净利大增近3倍,为何市场并不买账?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8-20  平安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格隆汇2021-08-20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平安银行终于在昨天晚上公布了半年度业绩,尽管没有像往年一样在第一时间披露,但交出的成绩单却是亮点不少。

  报告期内,该行营收、净利实现双增,特别是净利润同比增幅接近30%;同时,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率为1.01%,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59.53%,较上年末上升58.13个百分点。

  但是今日,平安银行今日股价却是是暴跌4.52%,盘中一度跌8%。

  

  如此亮眼的业绩为何股价却跌了?

  01

  营收、净利润双升

  平安银行上半年高达28.5%的净利增速创下了其自2015年以来各报告期的最高值;但上半年8.1%的营收增速却较一季度略下降了2.1个百分点,也较去年同期增速收窄超7个百分点。

  

  对此,平安银行解释称,因去年二季度债券投资收益大幅提升,使得去年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所致。

  事实上,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平安银行存款成本持续优化、非息收入较快增长。2021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2.83%,同比下降4个基点;负债平均成本率同比下滑20个基点至2.22%,其中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2.05%,同比下降30个基点。

  而从中报来看,平安银行在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二三阶段贷款占比同业领先的情况下,在持续提升表内贷款拨备覆盖率的同时,也加大同业投资等非信贷拨备计提。2021年6月末,拨备覆盖率为259.53%,较上年末上升58.13个百分点;计提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131.64亿元,同比增加69.75亿元。在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这一定程度说明了平安银行持续深化战略转型,逐步进入盈利释放期。

  与转型初期相比,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不良率降等指标优化至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08%,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占比1.25%,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 1.13%,较上年末持平,较去年疫情高点(6 月末)下降 0.43 个百分点,除了汽车金融贷款有所上升以外,其他个人贷的不良率均有所下降。其中,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 2.05%,也较上年末下降 0.11 个百分点。

  相信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消费市场重新回到增长区间,去年四季度开始零售资产质量持续好转,整体风险水平已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尤其是迁徙率等先导指标都已回落至历史较优区间,且趋势保持向好。

  02

  最激进的零售转型

  背靠平安这颗大树,平安银行拥有天然的销售基因、业务结构和客户群体。而市场评论之所说平安银行做出了最激进的零售转型,主要出于它这条路上的飞速跃进——从2012年起从大刀阔斧做大对公业务、到2017年起快速发力零售业务,对公与零售并重、再到2020年起零售业务独挑大梁,这三步走下来,平安银行的资产规模与零售业务拓展异常迅猛。

  从更为细节的数据来看,最初仅用2年时间,平安银行就完成了零售第一步转型,速度远快于其他同行。到了2016-2018年,平安银行零售利润占比的提升幅度,已经足够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

  

  具体来看,平安银行上半年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92.13 亿元,同比增长 10.9%,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 58.1%;零售业务净利润 117.22 亿元,同比增长 46.3%,在全行净利润占比为 66.7%。

  AUM则是体现零售体量的关键维度数据。截至2021 年 6 月末,平安银行的财富客户数突破百万户,达到 102.39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9.6%;私行达标客户6.4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3.1%;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较上年末增长 13.6%,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9.0%。

  

  而经常拿来和平安的零售做对比的招行。相比之下,招行的零售AUM余额10万亿元,这一指标的体量上,招行显然遥遥领先。但如果看2020年全年增速,平安银行(32%)又远超招行(19%)。

  

  这也是两者对比目前呈现出的明显态势。招行入局早,零售AUM、客户数等指标远超平安银行,而平安银行由于基数小、势头猛,指标增速又往往能压招行一头。

  不过,银行之间的比赛向来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银行做零售转型这件事,招行已经有15年以上。因此,平安银行如今想打破长久以来的壁垒,拼的是手里两张牌:综合金融和科技金融。

  03 综合金融+科技金融

  首先,平安银行背靠集团的综合金融,让其拥有了一张零售业务“天生”优势的名片。

  什么叫综合金融呢?一句话概括,就是立足旗下各大金融平台,实现客户衣食住行玩的全方位金融需求。

  这里有一点首先需要明确:平安的集团定位是科技型创新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所以平安银行一定是在集团大的布局下去做转型的。也就是说,平安银行始终是围绕集团生态去发展零售业务的,这是确保其集团优势的前提。

  调查显示,如果客户用了平安3.5个以上的服务,那么离开平安的概率会降到20%以下,因为时间成本不允许。

  

  说起交叉销售,平安还是“偷师”美国富国银行。而平安银行的想象空间在于,集团优势的确让其有希望通过“一个账户”实现获客与留客,这也的确是招行等竞争者缺少的统一条件。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具备这一优势的招行相较之下也少了一个风险。综合金融的缺点在于多金融子公司经营,对集团的风控能力要求更高。子公司如此之多,难免集团不能关注到某个角落,而在金融的杠杆性之下,任何一个角落发生风险,都有可能是巨大损失。

  因此,去年大零售“开挂”的背后,同样伴随着发展瓶颈和问题的暴露。所以,综合金融的优势难得,数据开挂的刺激上瘾,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另可持续性不再存疑。

  除了“综合金融”,平安银行还有个始终挂在嘴边的词就是“科技赋能”。这年头似乎每个金融机构都在喊科技赋能,平安银行的优势在哪?

  首先最现实的,金融科技需要大量金钱投入。“背靠大树”这四个字,为平安银行解决了不少问题。

  平安集团每年会将收入的1%投入到科技领域,并且集团科技可以共享输出给银行。因此平安银行在科技投入方面增速很快,2020年科技相关投入同比增长33.9%。

  然而,战略与投入之下就是业务方面的成果了,这一点,可以再具化至线上生态圈的建设成果。

  截至2020年底,招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45亿,借记卡数字化获客占比19.98%;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达1.10亿,增幅20.16%,信用卡数字化获客占比达62.82%;网上企业银行客户数、招商银行企业App各项数据均获得不错的增长。

  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达11317.53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6.5%;月活用户数达4033.14万户,增幅15.6%。对公方面,至2020年末,数字口袋App累计注册企业客户达104.0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89.1%。

  通过科技赋能下、线上渠道用户方面的成果对比来看,招行在线上渠道的矩阵更广、护城河依旧强势。

  最后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是,从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的融合来看,招商银行的金融科技源于自身,更符合银行业务特点和自身业务特色。而平安银行的技术背靠平安集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是团金融科技技术的输出口之一。

  总体上似乎可以这么判断:科技投入与用户体验这两点优势,还不足于让平安银行在这一领域一骑绝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