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工银中证A500ETF拟进行分红,成为全市场首只分红的中证A500ETF。
实际上,在当前低费率背景下,分红机制已逐渐成为热门ETF的“差异化”卖点。第一和第二批的22只中证A500ETF中,有4只产品设置了“强制”分红机制,且分红比例均不低于60%,个别产品分红比例可达到80%,还有中证A500ETF设置了月度分红频率。进一步看,工银中证A500ETF的“高频”分红,更是年内ETF新生态的一个折射。截至12月11日,全市场股票ETF年内分红总规模已超过了2023年全年。
公募分析称,在政策引导和鼓励下,A股上市公司分红机制不断完善,分红水平持续提升,行业龙头企业由于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往往具有更强的分红意愿。ETF产品通过分红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有利于提升投资体验。
工银中证A500ETF率先分红
工银瑞信基金12月11日公告,工银中证A500ETF以11月29日为基准日进行分红。本次分红,是工银中证A500ETF实施的2024年第一次分红,也是该基金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分红,分红方案为每10份基金份额分配0.066元。此外,工银中证A500ETF此次分红权益登记日为2024年12月13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2024年12月18日。
公告显示,截至基准日工银中证A500ETF的份额净值为1.0078元,相当于自成立以来盈利0.78%,可供分配利润为-27.998万元。从券商中国记者观察来看,ETF分红时净值为正但可供分配利润为负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根据广发基金12月11日公告,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以11月29日为基准日进行2024年首次分红,可供分配利润为-2.96亿元,同样是负值。
据此,一位基金业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道,两者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公告中可供分配利润采用了最严格的定义,即为未分配利润和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者。通俗讲,就是ETF在基准日有浮盈,但是截至当日还没有落袋为安。相关基金此举的目的,可能是想把体现为“浮盈”的超额收益一部分变成已实现收益,通过分红的形式分给投资者。
根据公告注释,工银中证A500ETF的收益分配数额的确定原则为:使收益分配后基金累计报酬率尽可能贴近标的指数同期累计报酬率。此外,基于该基金的性质和特点,该基金收益分配不须以“弥补浮动亏损”为前提,收益分配后有可能使除息后的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即基金收益分配基准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减去收益分配金额后可能低于面值。
分红机制渐成“差异化”打法
实际上,工银中证A500ETF上述分红,是年内ETF新生态的一个折射:包括中证A500ETF在内,分红逐渐成为各大主流宽基提升市场关注度、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的重要方式。
以中证A500ETF为例,截至目前已成立的22只产品中,跟踪指数、费率等各方面基本一致,分红机制是少有的差异点。据统计,22只中证A500ETF中,有4只产品设置了“强制”分红机制,且分红比例均不低于60%,个别产品分红比例可达到80%。此外,在分红频率上不同产品也做了区分。4只强制分红的中证A500ETF,均为季度分红。同样地,工银中证A500ETF也设置了季度分红评估机制,每季度进行分红评估,在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益分配。另外,还有中证A500ETF设置了月度分红频率。
公募人士分析称,中证A500ETF的分红,主要源于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分红基础较好。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鼓励下,A股上市公司分红机制不断完善,分红水平持续提升,行业龙头企业由于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往往具有更强的分红意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9日,中证A500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为2.76%,高于同期中证全指的2.21%。
工银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刘伟琳表示,ETF类产品的分红来源主要为基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超额收益,这种超额收益往往在ETF建仓、ETF调仓及成份股分红时产生。通过季度分红评估机制,在跟踪好指数且满足分红要求的前提下,工银中证A500ETF实施了此次分红。后续将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通过季度分红评估机制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提升投资体验。
从全市场股票ETF情况来看,“高分红”依然是一个显著特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1日,全市场903只股票ETF年内分红总规模达到92亿元,已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分红规模(86.11亿元)。其中有5只ETF年内分红规模在10亿元以上,分别为53.22亿元、31.61亿元、24.94亿元、16.41亿元、12.67亿元。
扩容大潮仍在持续
中证A500ETF是年内最为热门的宽基产品,可谓是基金公司在ETF布局方面的“必争之地”。在中证A500ETF率先分红之际,中证A500ETF的大扩容仍在持续进行。
据了解,截至12月11日,此前上报的第三批中证A500ETF,已于目前成功获批。9只ETF,分别来自海富通基金、申万菱信基金、银河基金、融通基金、浦银安盛基金、永赢基金、兴业基金、中金基金及西藏东财基金。
根据Wind数据统计,9家基金公司虽非头部一线公募,但此前均已发行过ETF。也就是说,9家拿到中证A500ETF批文的基金公司,已均为ETF“入局者”,迈过了ETF布局的系统“成本门槛”。但即便如此,和此前两批中证A500ETF相比,第三批产品依然面临不小市场竞争压力。一方面,此前发行的22只ETF,已形成一定“先发优势”。另一方面,第三批中证A500ETF的发行,能否在行情等各方面形成有利条件,也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22只中证A500ETF总规模为2271.88亿元,较发行总规模440.01亿元增长逾400%。其中,截至目前已有11只中证A500ETF规模突破百亿元,国泰中证A500ETF以286.35亿元的规模位居第一,南方中证A500ETF和富国中证A500ETF,规模分别为184.30亿元和162.32亿元,广发中证A500ETF和景顺长城基金中证A500ETF的规模,也均超过150亿元。
但从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所有基金产品来看,大部分中小公募是通过“非ETF”的方式参与指数赛道布局。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12月以来共有5家基金公司上报中证A500“非ETF”的指数产品,分别为安信基金、新华基金、太平基金、华富基金、平安基金。前3家基金公司布局的是3只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后两家公司布局的是普通指数基金。包括5家公司和上述ETF产品在内,从今年9月至今布局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的基金公司,已达到了53家。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