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市场今日全面飘红。
近期,央行多次向市场“喊话”,提示长期国债收益率风险,债券市场波动也明显加大。
8月30日,央行发布 “国债买卖业务公告”称,8月买短卖长,合计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8月央行净买入1000亿元国债,体现了央行对于流动性的呵护。
9月2日开盘后,国债期货市场持续震荡走高。截至收盘,30年国债主力合约涨0.58%,10年国债主力合约涨0.29%,5年国债主力合约涨0.23%,,2年国债主力合约涨0.11%。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开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有利于保持陡峭化的收益率曲线,另一方面利于呵护流动性平稳。此外,随着美联储9月开启降息的可能性不断提升,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外部压力将会有所缓解,有利于债市表现。
债市做多情绪修复
近期,长端利率的快速下行,引发监管对债市风险的关注。8月初以来,受国有大行卖券、交易商协会调查中小金融机构违规行为、银行理财预防式赎回基金,监管部门对债市调控力度不断升级,债市做多情绪被压制,国债期货整体呈现出“颠簸”震荡行情。
9月2日,随着央行买卖国债落地,并对应的实现了1000亿元的资金投放,此前被压制的债市做多情绪反扑。截至收盘,30年国债主力合约涨0.58%,10年国债主力合约涨0.29%,5年国债主力合约涨0.23%,2年国债主力合约涨0.11%。
记者注意到,相对以往,5年国债主力合约以及2年国债主力合约等短期国债期货近期的表现明显较强,5年国债主力合约今日盘中最高上涨至104.73元,2年国债主力合约今日盘中最高上涨至102.268元,距离前期高点只有一步之遥。
短期国债期货的强势表现与央行“买短卖长”相关。8月30日,央行发布首条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显示,8月央行向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1000亿元。
招商固收团队认为,央行买入短期国债并卖出长期国债,这体现了央行维持一条向上倾斜利率曲线的诉求。向上的利率曲线能够引导投资预期,并促进银行投放信贷。与此同时,8月央行净买入1000亿国债,这意味着央行投放了1000亿基础货币,体现了央行对于流动性的呵护。
国信宏观固收团队也表示,我国央行首轮国债买卖,本质上是传统流动性调节+兼顾利率效用的“反向扭曲操作”。而本次操作中,我国央行既实现了1000亿元的长期流动性投放,也通过“买短卖长”,避免加剧长端利率的单边下行势头。短期看,买卖国债将部分替代(升)降准,作为流动性吞吐的新“锚”,MLF将逐步淡出,未来准备金率调整更侧重于信号作用。
债市扰动因素仍值得关注
央行买卖国债落地后,市场对债市担忧情绪有所缓解,叠加近期A股市场持续低迷震荡,美联储降息将至,债券市场再次强势走高。但不少机构认为,债市扰动因素仍需要关注。
从基本面看,经济基本面条件对债市依然友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31日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1%,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
目前PMI指数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为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有机构认为,9月或开启增量政策的窗口期,积极扩内需和促消费。华创证券的研究观点称,目前各项经济数据边际走低,指向全年完成“5%”增速目标难度不小,还需“稳增长”政策组合继续加力,后续关注储备政策加快落地对债市可能带来的扰动。
此外,从往年经验看,进入9月后,房地产将迎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若房地产政策加码,包括财政对地方“收储”的支持继续加力、加大存量房贷利率的调降幅度、一线城市限购放松加码等,也会对债市形成扰动。
值得一提的是,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概率较大,汇率等外部制约将有缓和,打开总量宽松降准、降息操作落地的政策空间。华创证券认为,考虑到当前MLF政策利率定位淡化,且存单定价仍显著低于MLF,从银行负债成本调降的角度看,年内仍有降息,甚至MLF更大幅度降息的可能。但在7月降息之后“宽信用”政策尚未加码,何时开启新一轮“宽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以OMO为主的政策利率调降时点仍难以明确判断。
从监管层面看,8月30日央行公告,2024年8月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此外,4000亿元特别国债续作之后,央行长端调控的子弹储备增加。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9月债市仍需关注金融监管及机构行为后续演绎带来的影响,信用债方面需要关注资金面变化、监管公开表态以及理财和基金的规模及投资者行为。考虑到9月中下旬存在资金面、理财回表、地方债发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加之目前绝对收益率和信用利差仍低,8月市场调整后市场情绪整体较前期谨慎,因此大幅下行的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基本面、货币政策等因素未带来债市逆转压力,由于监管引发风险的可能性很低,加之居民缺乏其他投资机会的背景下理财规模小幅增长趋势未变,因此出现超预期调整风险也低。
不过,中金固收团队也提醒投资者,长久期信用债依然是信用债市场压力较大的品种,压力点主要在于流动性担忧、抗跌性较差、折价成交引发负反馈等。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