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可转债市场正遭巨变,保底神话快撑不住了

http://chaguwang.cn  08-26 18:24  查股网新闻中心

  来源:市值风云

  作者 | 萧瑟

  自2020年起,便不再有渠道采购鲎血细胞。

  鲎(Limulidae)泛指肢口纲剑尾目下一科节肢动物的统称,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相关化石最早可追溯至寒武纪大爆炸时期,距今已有约5.4亿年。

  鲎最具有独特性的便是其血液,不仅因富含铜元素而呈现蓝色,还具备极高的医学价值。

  从鲎血中可以提取包含凝血酶、凝血蛋白原等多类凝血因子的鲎试剂,在与内毒素接触后会迅速形成凝胶,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以及重复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测。

  风云君就关注到了一家公司其核心产品以鲎血为原材料2023年10在新三板挂牌,同年12月其IPO申请获北交所受理,由招商证券担任保荐人,这家公司就是丹娜生物(874289.NQ)。

  恰逢近期丹娜生物披露了首轮问询的回复公告,今天我们就来看下这家公司。

  主营体外诊断试剂,业绩依赖两核心产品

  丹娜生物成立于2014年,当前实控人为美籍华人ZHOU ZEQI(周泽奇),后者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讲师,目前是公司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截至2023年末直接持有公司34.1%的股份。

  早在2020年11月,丹娜生物就曾向科创板递交过IPO文件,彼时保荐人是中信证券,不过在2个月后便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作为第一批国家支持的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丹娜生物以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产品起家,并逐渐将产品拓展至其它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领域,主要下游为各级医疗机构及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

  其体外诊断产品包括检测仪器以及与仪器搭配使用的检测试剂,其中检测试剂一直是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试剂产品实现营收2.10亿,营收占比为88.8%。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制图:市值风云APP)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仪器产品毛利率仅有20.99%,而试剂产品的毛利率高达91.26%,亦贡献了绝大多数的利润。

  试剂、耗材类产品相较于仪器、设备类,专用性更强且消耗属性明显,靠着贱卖仪器设备来扩大试剂耗材的销售规模,这在分析检测行业内是常见的商业模式。

  进一步细分下来,丹娜生物的试剂产品又包括酶联免疫法、酶动力学法、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等不同系列,各系列下又有多个产品管线。

  2023年酶联免疫法和酶动力学法是营收最高的两个系列,此前年份中占比最高的免疫层析法系列则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原因会在后文详细分析。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制图:市值风云APP)

  虽然丹娜生物看起来产品管线繁多,实际上能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酶联免疫法中的GM试验产品,另一个则是酶动力学法中的G试验产品,这两大核心产品常年能够贡献公司50%以上的毛利。

  2023年二者毛利率分别为94.4%、92.9%,合计产生营收1.65亿、毛利1.55亿,在公司整体中占比分别为69.9%、78.1%。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制图:市值风云APP)

  业绩方面,受免疫层析法产品收入大幅下降影响,2023年丹娜生物总营收规模为2.37亿,出现了19.8%的同比下滑。

  不过当年归母净利润为7,760万,实现了73.9%的同比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来源:Choice终端,制图:市值风云APP)

  市占率30%,国内鲜有竞争对手

  虽说丹娜生物总体营收规模并不高,但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其在国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的市占率有30%,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之一。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市场相当狭窄的领域。

  侵袭性真菌病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其最大的威胁在于可在糖尿病、艾滋病、血液病、器官移植等多种疾病患者中出现,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且易被上述疾病症状所掩盖,因此快速、精准的检测与诊断是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关键。

  根据药监局官网的数据,截至2024年7月,国内G试验产品厂家数量只有11家,而GM试验厂家仅仅有3家,业内玩家并不多。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

  除丹娜生物外,国内市场份额较大的还有两家国内企业以及两家美国企业,其中在技术路线、产品种类、自动化程度三方面均能与丹娜生物相比的也仅有天津一瑞生物一家。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

  这样来看,在这一领域丹娜生物也称得上是国内龙头企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2年国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规模仅有4.4亿,不过至2030年将增长至30.3亿,8年7倍,CAGR约27.3%,有着很高的增长预期。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

  增长持续性存疑

  结合前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丹娜生物作为业内龙头,近两年的业绩增速却并没有匹配行业市场规模的高增长。

  2021-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增长了近50%,而同期丹娜生物总营收、归母净利润的增幅分别为1.3%、10.3%。

  此外,以2022年4.4亿的市场与30%的市占率测算,当年丹娜生物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收入仅有约1.3亿的规模,与2.77亿的试剂产品收入相差较远。

  其中原因在于近年来丹娜生物还涉及部分应急业务。

  01 应急业务难以为继

  应急业务实际上就是向境外客户销售新冠抗原、抗体检测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在疫情期间这项业务贡献了相当一部分收入。

  2020-2022年间,应急业务的营收规模分别为0.87亿、0.81亿、1.35亿,分别占当年公司总营收的42.2%、34.7%、45.8%。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制图:市值风云APP)

  不过可想而知的是,这块业务没有持续性,疫情结束后市场需求便所剩无几,至2023年销售收入仅余337万,同比下降幅度超1.3亿。

  由于新冠抗原、抗体检测产品试验原理为免疫层析法,这也解释了2023年该系列产品营收以及公司总营收的下滑。

  如今丹娜生物应急业务相关订单均已执行完毕,算是趁着疫情在主业之外赚了一笔,但实际上这项业务对利润端的影响并不大,四年间合计净利润也只有3,000万,盈利能力和常规业务并不在一个档次上。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

  应急业务的兴衰只能算是丹娜生物发展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02 核心产品依赖稀缺资源

  剔除应急业务的影响后,2023年是丹娜生物主业真正放量的一年,年内常规业务实现收入2.33亿,同比增长约45.6%。

  而当下真正阻碍到丹娜生物主业进一步扩张的因素,是核心产品的原材料供应短缺。

  这里说的原材料便是引言中提到的鲎血。鲎血细胞中的G因子是丹娜生物旗下酶动力学系列试剂发生反应的关键,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丹娜生物两大核心产品之一的酶动力学法G试验试剂。

  由于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近30年间中国鲎种群数量大幅下滑。自2021年2月起,鲎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对鲎相关利用行为的监管更为严格。

  (来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这要搁电影或小说里,丹娜生物这样的公司就是妥妥的反派。

  政策调整后,市场上鲎血及鲎血细胞的获取渠道均销声匿迹,自2020年以来丹娜生物便未再有采购,期间经营用料均来自历史库存。

  或许这也是彼时其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的原因之一。

  根据招股书中的披露,现有的存量鲎血细胞可满足5年以上的生产需求,也就是说约至2029年起酶动力学系列便将停产。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

  期间丹娜生物也有研发鲎血细胞相关产品的替代品,陆续推出了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荧光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等替代方案,并且在问询回复中认为与原产品差异不大,不会构成用户选择新产品的阻碍。

  但是2023年,以上三个替代产品的营收分别为20.91万、12.91万、1.16万,加起来也就35万,根本无法与原产品相提并论,此外毛利率也要显著低于原产品。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

  2023年酶动力学系列产品合计实现收入9,012万,毛利率为92.0%,能够贡献丹娜生物38.1%的营收以及41.8%的毛利。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

  若未来因原材料短缺而失去这类产品,对丹娜生物着实是不小的打击。

  拟募投扩产,金额缩水4成

  鲎血细胞短缺带来的困扰在丹娜生物IPO募投项目中也有体现。

  此次IPO与2020年科创板IPO时的募投项目相同,均为总部基地、新品研发以及补流,但各项目的具体构成有很大变动。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

  以拟投入资金最多的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为例,2020年IPO中这一项目由1条POCT和胶体金法生产线、1条ELISA法生产线、1条化学发光生产线和1条酶动力学显色法生产线构成,囊括了两大核心产品。

  ELISA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而在此次IPO中,总部基地项目仅包含一条年产100万人份的酶联免疫法试剂产线,酶动力学法产线则不见踪影,可见原材料的短缺也约束了核心产品的产能扩张。

  (来源:丹娜生物问询回复)

  而拟大幅扩产的则是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法这些在此前年份中利润贡献较低的产品系列,主打一个多元化发展,与其说是战略调整,不如说是形式所迫。

  不过从丹娜生物历年的情况看,疫情期间免疫层析法的产能利用率高达150%左右,但疫情结束后的2023年仅有62.64%,存量产能大量闲置,未来能否再消化1,300万人次的增量不免令人担忧。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

  此外,在第一轮的问询回复中,丹娜生物还披露了其对IPO拟募资规模的缩减。

  经调整后,总部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两项目的拟使用募资规模分别由3亿、1.5亿元降低为2亿、1亿元,剩余部分将以自有资金不足,原5,000万的补流项目也被取消。

  从账面看,2023年末丹娜生物拥有约3亿的货币性资产,约占总资产的7成,而有息负债仅有1,140万的短期借款。

  2020-2023年间,其经营性现金合计有5个亿的净流入,流动性相当充裕,根本没必要募5个亿的规模,更加没有补流的必要。

  毛利率超90%、独占30%市场份额、行业空间预期8年翻7倍、现金流也不错,丹娜生物的商业模式看似光鲜亮丽,但是核心原材料的稀缺性着实是难以规避的一大约束。

  毕竟只有能够长期维持下去,才能算是好生意。

  而对丹娜生物来讲,无论是还未被市场认可的替代产品,还是产能消化堪忧的多元化扩产,都还难以弥补酶动力学系列产品缺失带来的损失,在历史库存消耗殆尽前找到合适的PLAN B是当务之急。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