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为期5天的2024瑞银亚洲投资论坛于5月28日在香港开幕。
论坛期间,瑞银集团多个业务板块负责人及分析师接受了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对于当前企业出海和股市走势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徐宾:三类中国企业受益于“出海”
瑞银证券研究部总监徐宾指出:“出海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未来五年或者更长时间范围内最主要的话题,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也是最主要的投资主题。”
他认为,“出海”并不是很新的词,五年前就已经在说“出海”,但那时候“出海”是在说国内市场发展得不错,多做一些国外市场,那就是增量。现在强调“出海”,更多的是在说国内的增速在放缓,同时竞争在加剧,这个背景下,海外的市场价格有可能会偏高,更高的毛利率带来了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年,积极地投入研发,现在中国产品的质量跟全球品牌比,不见得有什么差距,应用还可能更好,还更便宜,拥有超高性价比,这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在这个时机可以往外走。”
徐宾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直接出口,这个比较简单,在中国生产,通过海运、陆运、空运的方式到海外。另外一种方式叫做“中国+1”,也就是海外产能扩张的形式,中国企业很积极地在海外建厂。
“A股上市公司从十年前海外收入占比5%—6%,到2023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11.5%。我们相信还会持续提升。”他说。
在徐宾看来,支撑“出海”的主要推动力是出口升级,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应积极关注的。
第一是结构升级。以前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一些比较低端的产品,包括纺织服装、玩具等。最近中国出口更多的是新三样:EV(电动车)、锂电池、光伏,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品类出口,而且是价值更加高的,这是出口升级的第一个推动力。
第二是从单一产品的角度来说,中国出口产品的功能性、质量性、价值更高了。比如同样一个家电,以前出口比较低端的产品,现在出口功能更全、更贵的家电。
第三是现在可以看到更多服务业的出口,而之前更多的是以商品为主的出口。
徐宾认为,针对第二种“出海”的方式,也就是“中国+1”的形式,海外产能扩张,第一个受关注的区域是东盟,已经看到中国企业积极地走出去了,比如去越南。一方面东盟国家人口规模比较大,本地市场需求足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东盟避开美国关税对于中国直接的影响。
第二个受关注的区域是拉美。拉美以墨西哥为代表,因为享受了“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墨西哥出口到美国零关税。
第三个受关注的区域是欧洲。东欧的一些国家,比如塞尔维亚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适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去海外建厂。
在徐宾看来,在这种背景下,有三类企业比较容易受益。第一类是已经在全球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第二类是在国内市场已经把进口替代做得比较完善的企业。第三类是一些产业链上的企业,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的完整性以及可靠性。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关税和成本的风险。
王宗豪:预计中国股市明年会有更好表现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中国股市今年还是盘整向上的,预计明年房地产行业开始企稳之后,可能会出现更好的表现。
他表示,特别是港股,红利税会减免预期短期内是股市的催化剂,特别对高分红的股票而言,是潜在利好。同时,市场也在关注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如果有更多的跟进政策,可能也是推动市场短期内上升的催化剂。
“从4月中下旬开始有一个比较大的反弹。从我们自己的交易当中看到,一些海外长线资金第一波把股票买起来。” 王宗豪说。
外资为什么入场中国股市?王宗豪认为,第一是上市公司层面,特别大的互联网企业,利润情况似乎比大家预期得好,EPS(每股收益)没有下调。然后这些公司在做大幅度的回购或者提升分红。
王宗豪指出,第二是大家对房地产引发潜在系统性风险的预期有一些下降。之前会问到债务问题怎么解决等等,这一次这部分的问题少了很多,所以系统性风险消除,使外资有更多的信心回到中国市场。
“第三是大家普遍感受到去年中国股票市场有很多板块轮动,使得股价和基本面的挂钩比较小。今年优质的公司业绩比较不错,股价相对应有正面表现,当然基本面不好的公司,股价也相对表现不好。所以股价跟基本面挂钩程度更高,使得这些外资流入中国市场。”
王宗豪坦言,股市可能短期内有一些盘整,但总体还是向上的过程。
他认为,从估值和海外投资人在中国的仓位判断,虽然最近这段时间很多海外资金回流到中国股市,但总体上来看,3月底外资在中国的配置情况还是低于2022年9月,所以仓位还是处于很低的位置。当然4月、5月可能有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股市。
“我们看到南下资金在4月、5月还是在大幅度买入港股,港股这段时间比A股的表现好很多。南下资金也在买、海外资金也在买。”王宗豪说。
配置上,王宗豪建议进行杠铃性配置,一方面建议买入一些高股息的股票。另一方面,从进攻性的角度考虑,选择一些港股互联网企业。此外,还可以考虑教培类、消费类和服务类型的股票。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