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PO日报
最近有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
据IPO日报报道,2024年以来,有20家公司实现首发上市,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4.19倍,上年同期为29.81倍,相较去年明显下滑。而截至2月29日,首发上市的20只新股中,仅有一家公司首日破发,破发率为5%。2023年11月和12月,更是实现了上市首日0破发。
这则新闻有两大亮点:一、颇受诟病的新股发行高市盈率现象,有所改变,不再是“高不可攀”;二破发率仅有5%,也就是说,此前新股上市当日股价频频跌破发行价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
如何理解这两大特点?
笔者以为,有这么几个角度。
第一,由于此前二级市场表现比较低迷,监管层意识到新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对证券市场的冲击,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大局出发,削减了企业上市“割韭菜”的力度。
新股“无底线”高价在注册制施行后一度流行。据IPO日报统计,2022年,其统计的新发个股平均市盈率为49.89倍。即使在2023年,313只新股上市,扣除未实现盈利的公司等,可统计的302只新股平均市盈率依然高达42.99倍。而在审核制时代,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基本上以23倍为上限。注册制后,平均发行价几乎是以前的倍数增加。
第二,供应量增加,投资者回归理性。
近几年来,新股发行的数量,可以说有较大的增加。2020年,A股市场共计发行399只新股,而在2021年A股有520家企业上市,2022年428家,去年则有313家。
量大、高价的发行导致这几年A股新上市公司“供过于求”,投资者打新的激情也因过高过量的收割而“痛不欲生”——据IPO日报统计,2022年,共有428家公司上市,其中122家公司首日破发,破发率高达28.50%。2023年,A股313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有52只,破发率也有16.61%。
也说是说,2022年几乎有三成的打新股民亏本,2023年也近两成,打新不再“每中必盈”。
市场教育了投资者,反馈到IPO就是,把股民当韭菜随意割、任性高价发行的时代,过去了。
第三、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创投、券商、律所、会所以及投资者,实质上是利益共同体,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由于历史、机制等各种原因,无论在审核制时代,还是注册制施行初期,创投、券商等机构与IPO企业利益绑定至深,特别是券商的收益往往与新股发行的数量和金额有关,所以鼓励企业高价发行有其“天然性”和必然性。股民们由于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相对处于弱势,再加上在传统打新必然赚钱的效应影响下,没有与时俱进,转变观点,而一些基金,也因各种原因,“乐于打新”,致使新股发行价居高难下。
这种股民老是吃亏的局面终究难持久。不合理的高价发行,割了股民的韭菜,许多股民因此亏得伤痕累累。“吃一堑,长一智”,持续的亏钱效应将促使股民趋利避害,不合理的高市盈率发行被抛弃也是必然结果,毕竟没有谁投资是为了亏本。
笔者以为,无论是拟上市企业也好,券商也好,还是各种机构也好,都要认识到,只有和股民一条心,利益共享,真正让投资者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才是中国股市不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所以提供真实的、正常经营的、财务不作假的、没有经过粉饰的、发行价合理价的企业,才是当下中国证券市场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