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数一帜
除了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以更强有力的政策推动经济基本面好转,被认为是市场走出底部的主要驱动力
90后基金经理王贵重搜集了自己所有的银行卡,最后凑了500元钱投入到自己的沪港深基金里。他曾经是13岁考入北京大学的“天才儿童”,如今在嘉实基金担任大科技总监,前不久因为一封公开信走红,“我真的觉得当下的位置能挣钱了。”
王贵重投入500元的当天是1月17日,正值2023年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5.2%的经济增速高于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也高于全球3%左右的平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但A股市场并不买账。1月17日当日上证指数反而下跌2.09%,创下2020年5月以来新低。
自2024年开年以后,上证指数从3000点左右一度跌至2700多点,短期持续下跌令A股几度冲上热搜,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
“现在市场真的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候,需要各方去努力。”1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公开演讲中称,目前中国社会秩序是稳定的,经济也处在复苏的阶段,市场的变化从深层次原因看,是一系列制度、政策、规则的漏洞和缺陷。
吴晓求还指出了当前资本市场的一大症结,即“重融资轻投资”:“资本市场不仅仅是一些人所理解的,只是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市场。无论是国有企业融资,还是高科技企业融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都是需要回报的,投资者不是慈善家。”
在A股的危急时刻,资金托市之举再现,与此同时,政策组合拳亦再度推出。
资金层面,1月18日开始,多股资金进场,A股多次上演日内反转行情。
政策层面,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提出“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先后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
证监会明确提出“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央行宣布自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国资委强调央企要加强市值管理,重视增持、回购、分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表态将继续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整体稳定。
在一系列政策面利好的集中释放下,A股连续三日反攻,上证指数1月23日至25日累计上涨5.43%。
1月28日,证监会表态将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1月29日开盘也回应了周末的政策利好,中字头个股继续拉升。但上证指数午后转跌,再度失守2900点。深成指跌2.06%,创业板指跌3.49%,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5.92亿元。1月31日,上证指数再度跌破2800点。2月1日,上证指数短暂涨上2800点,但未能守住。
“如果市场进一步下跌,会加大金融风险隐患。在当前点位,宏观部门协调一致出台更多有效措施,对于稳市场、稳信心而言非常必要。”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告诉《财经》,投资者的预期不仅受资本市场本身资金供需力量的影响,更受到经济基本面以及宏观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等总量和结构政策在资本市场的映射影响。
“强调‘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提供了市场的一个定价坐标,投资者投资股市需要获取正常的资金回报。”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金麒麟分析师)向《财经》表示,作为风险资产,回报率要合理地高于银行存款和固定收益产品,比如年均复合回报能更好地反映名义GDP的增长,这样投资者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分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有获得感。
在吴晓求看来,稳定市场信心是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他看来,当下要稳住市场信心,“止血”是最重要的任务。如何“止血”?吴晓求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暂缓IPO(首次公开募股);二是要完善IPO、减持、融券制度等。
“市场将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进行磨底,在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预期变化等因素下逐步实现反弹和反转。”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财经》表示。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