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开年大跌近40%!量化基金,暴风雨可能才刚刚开始

http://chaguwang.cn  01-30 08:36  查股网新闻中心

  开年大跌近40%!量化基金,暴风雨可能才刚刚开始

  i资管工厂

  多家头部量化亏损在10%左右,一个月亏掉了去年一年的收益。

  2024的开篇,风向陡变。曾经人见人嫌的沪深300,突然变得格外坚挺,而近两年出尽风头、备受推崇的小盘股指数则是集体崩塌,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漂移的私募也是原形尽显。厂长看了下来,经历过去的近一个月,不少头部量化指增产品今年亏损达到10%左右,而一些中小私募,已经是亏损20%+、30%+。前两年是主观出清,而今年开始,或许我们将见证越来越多的量化褪去光环。

  一个月亏掉一年收益

  去年市场的一片凄风苦雨中,量化基金成了投资者最后的自留地。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有业绩展示的32家百亿量化私募,31家正收益,2023年度整体收益为6.43%。

  作为对比,主观平均亏损3.26%,主观+量化的平均亏损为0.56%。

  但进入2024开年,股市两极反转,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微盘指数集体暴跌。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4.1.29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4.1.29

  于是,量化基金也经历了一波黑暗时刻,多家头部量化亏损在10%左右,一个月亏掉了去年一年的收益。

  曾经引以为傲的超额,也出现大面积崩塌。

  据每经统计,今年第三周,在中证500和中证1000均大跌超3.6%的背景下,私募量化多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产品超额为负。

  很有意思,贝塔 崩塌,阿尔法却消失了。

  同期,中证2000指数和国证2000指数的跌幅都超过5%,高于中证500和1000指数。

  原因不言而喻。

  更离谱的是,有的1000指增产品,今年亏损已经接近40%。该基金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超过60%。厂长开始觉得是大额申赎导致的,但看这曲线跌得又挺丝滑。。。

  此外,还有不少私募的指增产品亏损超20%。

  这些并非都是规模几个亿的小私募,有的规模在20~50亿,还拿了不少奖项。

  量化的整体表现优于主观,但部分私募崩起来,也是同样“炸裂”。

  量化私募的洗牌

  做投资,常常遭遇大热必死的困境。

  一类产品火爆起来,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大量资金涌入,往往是产品收益的巅峰。

  2020年底到2021年初的主观私募;

  2022年一季度的CTA私募;

  曾经盛极一时的雪球产品;

  过去一年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到的DMA产品。。。

  量化私募几经风雨,依然屹立,着实难得。

  但现在的量化私募也在遭遇着自己的内忧外患。

  外有散户的愤懑,监管的压力,各类政策的约束。

  虽然量化指增是坚定的做多力量,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市场跌跌不休,除了大股东们卖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就几乎只剩量化私募还在赚钱的时候,散户们的怒火自然也就指向了这些数学天才们。

  对看客来说,吃了几碗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剖开自己的肚子。

  过去一年,证监会对散户的意愿也足够照拂。

  去年9月,对私募的高频交易限制出台;

  去年10月,融券新规出台,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50%上调至80%,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

  融券对冲策略产品的资金使用效率打了6到7折,收益和风险也同步打折。

  这个周末,融券又新增限制:

  1、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下周一(1月29日)实施;

  2、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3月18日开始实施。

  厂长和私募的朋友沟通下来,大家看法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对多空策略影响有限,但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会导致券商需要囤1日的券,不排除中长期在券息以及券源数量上的影响。

  当然,监管的整体方向是合理规范量化行业,虽有影响,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现在的量化,更多问题还是来自内部。

  首先是贝塔不行,赚了超额不赚收入。

  前几年的量化指增是可以按超额计提的,不管市场如何,只要做出超额,就可以计提业绩报酬。

  但现在的产品,多是要求在正收益的基础上再去聊超额的事情。

  量化私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获得了不错的超额,但carry部分寥寥无几,只能靠管理费收入和过往的家底来支撑。

  然后,韭菜越来越少了,镰刀越来越多了。

  基民对明星基金经理失望,纷纷选择赎回主动型公募基金,转向ETF;

  游资觉得打不过量化,开始涌向量化触及较少的领域,包括北交所、ST股以及境外市场ETF等等;

  然后,越来越多的主观选择拥抱量化,将主观研究和量化筛选、监测相结合,从去年情形看,收益比不上量化,但相比纯主观确有提升;

  还有一些中小量化突然冒了出来,从业背景各异,有的是学计算机出身,倒也对口,但是,也有的是从金融专业、财会专业转过来的,甚至还有一直做实业,突然切入量化赛道的。

  当镰刀过多,韭菜过少的时候,镰刀也就成了韭菜。

  据某FOF私募数据,2020年,量化的整体超额达到23%,2021年下降到17%,2022年下降到12%,2023年则不到10%。

  当依靠选股、交易做阿尔法越来越艰难,一些面对生存压力,或者想进一步扩张的量化私募,开始剑走偏锋。

  有的靠风格、行业暴露赚钱,有的靠提高集中度押注赚钱。

  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走势如心电图般的量化指增,也就不难理解了。

  今年开始准备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央企负责人的考核,由此带动了中字头行情,大盘行情。加上神秘力量倾向于借道沪深300护盘,恐怕小盘股被吸血的处境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像这周一,沪深300跌幅不大,但市场中位数跌幅3.25%。。。

  周末有朋友留言,总在交易层面上做这些文章,却忽视了根本的市场病态,没有总体上回馈投资人,总是融资圈钱,分红率低,退市率低,注水不断!

  但对私募来说,没有办法改变环境,只能不断寻找阿尔法。如果失去了贝塔,又难以做出超额,如何修复曲线,获得carry,将成为摆在越来越多的量化管理人面前的难题。

  投资人如何应对?

  对于投资人来说,也要避免量化信仰,认识到量化产品同样可能有高风险。

  一方面,在选取量化指增等产品时,还是尽量以中大型私募,头部私募为主。

  量化套利、CTA等产品,因为本身容量限制,选一些规模十个亿,二三十亿的管理人很常见。

  但相比之下,指增的容量要大的多,头部私募因为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超额也是更好的。

  据国金证券数据,中证500指增方面,去年500亿以上的私募指增的超额高达14.79%,300~500亿的为13.35%,其他规模的则是在12%附近。

  中证1000指增方面,500亿以上私募的超额超过20%,300~500亿的为18.14%,其他规模的在15%附近。

  当然,并不是说中小量化私募的指增不能买,只是中小私募的筛选难度要更大一点。

  其中固然有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也有因为业绩不佳,团队人才流失,导致规模跌落的;或者团队本身就半吊子,来蹭量化私募热度募资的。

  厂长的经验是,一些名字撞车头部的,履历背景不是一以贯之,专注量化的,往往容易出幺蛾子。

  在买绩优中小私募的时候,也务必搞清楚他们扩张计划,团队利益分配等。情怀转瞬即逝,利益共同体才能固若金汤。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多去看一些不同类型的量化产品。

  去年厂长找了很多稳健策略的量化私募,很多人和厂长说,希望有更多进攻型产品。

  其实厂长知道,指增才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产品。但是厂长的理念是,跑得好不如跑得远,跑得稳。

  量化私募中有很多宝藏策略,主观CTA套利、中性、多空、T0、期权、可转债等等。。。

  用这些私募做好底仓,在面对市场调整时,会从容的多。

  当下的点位,指增自然是非常值得配置的,但也不要忘记,永远应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来源于:查股网)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