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信证券
文 裘翔 秦培景 杨帆 李世豪
杨家骥 于翔 崔嵘 联系人:徐广鸿
稳定资本市场政策在近期集中发力改善市场预期,年初以来市场流动性循环连锁负反馈过程被有效阻断,随着业绩预告风险陆续落地,市场已经步入月度级别的反弹交易窗口。首先,证券监管部门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投资端改革举措有望加速推出,地产领域支持政策明显加码,预计2月仍有降息举措,国资委继续强调上市央企的投资者回报,央企权重股压舱石作用凸显,改善营商环境政策频出,市场信心有望逐渐恢复。其次,类“平准”基金打破负反馈,雪球敲入和量化平仓压力明显缓解,机构持仓均衡化过程加快。最后,随着年报业绩预告陆续落地,四季度业绩风险充分释放,反弹窗口期仍将呈现交易型资金主导的特征,央企红利低波和高股息板块是窗口期最具共识的主线,同时关注低估值绩优蓝筹的布局机会。
稳定资本市场政策在近期
集中发力改善市场预期
1)证券监管部门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投资端改革举措有望加速推出。1月24日,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及时回应了近期股市波动、投资者担心的资本市场“重融资而轻投资”等问题,并阐述了后续“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的具体措施。中信证券研究部政策组预计《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有望加快推出,将从资金引入、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方面做出部署。其中,资金引入方面,将加大中长期资金的引入力度,包括优化会计处理,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等措施;投资机构改革方面,继续推动公募行业“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引导财富管理行业由销售驱动向客户利益驱动转变;证券公司方面,鼓励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提升资本市场服务能力,打造一流投资银行;上市公司层面,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上市公司回购、分红切实提高投资者回报。
2)地产领域支持政策明显加码,预计2月仍有降息举措。1月12日,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指导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1月24日,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细化了商业银行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管理口径、期限、额度、用途等要求,明确放开使用范围,可以用于偿还该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有效缓解开发商流动性压力。1月27日,广州成为超一线城市当中首个放开120平米以上商品房限购的城市。当前银行存款端压力有所缓解,海外货币环境改善打开了国内政策宽松的空间,国内物价水平离目标仍有差距,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认为2月LPR存在下调的可能。
3)国资委继续强调上市央企的投资者回报,央企权重股压舱石作用凸显。近期,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提出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中信证券研究部政策组认为,从短期来看,国资委或通过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加大现金分红、加强股权激励、做好信息披露等方式助力央企上市公司市值提高;从中期来看,央企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仍是关键抓手,政策或鼓励央企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或并购重组等方式以提高央企的整体价值;从长期来看政策或聚焦优化企业经营考核指标以提高央企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提升整体估值。此外,针对财政部旗下央企和地方国资委国企是否也会考虑把市值管理纳入相关负责人考核,值得后续跟踪关注。
4)改善营商环境政策频出,市场信心有望逐渐修复。2024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发布民营经济支持举措,有望补齐短板、提升市场主体信心。1月1日起,《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开始施行;1月12日,广东省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月17日,江苏省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1月26日,浙江省通过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该《条例》为全国首个省级单位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通过立法予以固化,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要素支撑等方面,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基础制度和具体规则,未来或成为其他省份参照。
年初以来市场流动性
循环连锁负反馈过程被有效阻断
1)类“平准”基金打破负反馈,雪球敲入和量化平仓压力明显缓解。过去两周五只代表性宽基ETF成交和净申购同步放大,类“平准”基金入场并稳定市场的意愿明显。去年10月23日中央汇金宣布增持ETF以来,五只代表性宽基ETF单日成交额超过100亿且净申购超过40亿的交易日共有15个,累计净申购金额已达1682亿元,对权重股形成了托底作用。开年以来指数持续回调部分雪球产品触及敲入线,中小盘期指贴水幅度持续升高,引发中小票连锁反应。截至1月26日,IH、IF、IC和IM期货活跃合约的基差分别为+1.4、+6.2、-34.5和-53,上证50和沪深300期货已转为升水,中证500和中证1000期货的贴水幅度亦较1月22日显著收窄,股票市场中性产品对中小盘股票现货的流动性冲击明显缓和。
2)机构持仓均衡化过程加快。今年以来存量市场格局更为明显,机构超配行业跌幅明显大于低配行业。然而在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的情况下,机构原先低配的行业当前的低配幅度可能进一步加大。例如,机构在2023Q4对银行板块的低配幅度为-10.4%,在假定持股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银行板块的上涨,当前的低配幅度会达到-11.2%。换言之,如果不加快调仓,在其他资金边际上涌入红利低波板块的情况下,机构偏离基准并且跑输的幅度可能会更大,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这可能会迫使部分机构产品主动加快持仓均衡化。从目前来看,持仓均衡化的产品在增多,去年收益率为负但今年以来收益率为正的产品目前达到153只(占主动股基样本数的4.3%),规模合计881亿元(占比2.8%),产品平均规模仅有5.8亿;去年收益率为负但本周收益率为正的产品达到936只(占比26.4%),合计规模为7739亿元(占比24.6%),平均规模为8.3亿。此外,我们观察到不少规模较小、去年业绩不佳的主动股基产品本周获得了可观的正收益,应该是大举向“中特估”和地产板块进行了调仓。
业绩预告风险陆续落地,市场已经
步入月度级别的反弹交易窗口
1)随着年报业绩预告的陆续落地,四季度业绩风险充分释放。截至1月26日,约19%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业绩预告,而往年的年报预告披露率在1月末通常会超过50%,下周是年报预告披露的密集期。当前市场相对低迷的风险偏好环境下,即便是预喜个股也通常会出现兑现收益导致下跌的情况,1月已披露的年报预喜个股,在披露日前10个交易日相对上证指数日平均超额收益率为-0.1%,披露日之后的5个交易日为-0.4%。随着下周业绩预告陆续落地,最后一轮博弈预期差的交易行为即将结束,预计投资者会重新将视野转向今年一季度乃至全年的经营展望。
2)反弹窗口期央企红利低波是当下最具共识的主线,同时关注低估值绩优蓝筹。我们认为年初以来市场出现的流动性循环连锁负反馈已经被有效阻断,随着业绩预告风险陆续落地,市场已经步入月度级别的反弹交易窗口期,并且以交易型资金为主导。配置上,有类“平准”托底,机构保守化调仓以及国资委考核改革催化的央企红利低波和高股息板块是当下最具共识的主线。同时建议继续关注因为流动性冲击而出现估值进一步大幅下修的科技、医药、新能源板块中的绩优蓝筹品种,此外,港股中的消费、互联网等白马品种也可以提前布局逐步参与。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外资流出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升级。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