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聪明的长线资金”正流露出地产投资策略的新变化:收缩地产股投资。近日,中国平安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没有持有碧桂园的股份。在6月末,中国平安对碧桂园持股比例为5.37%。中国平安对碧桂园的减持并非个例,11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三季度,保利发展、万科A、招商蛇口等地产股均被险资减持。险资撤离房地产释放了哪些信号?地产与险资这对“天作之合”,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险资减持地产股不做股东
“截至目前,公司没有持有碧桂园的股份。”近期,中国平安一份澄清公告,也透露了其对碧桂园的减持动作,在6月末,中国平安对碧桂园持股比例还是5.37%。
实际上,中国平安减持碧桂园只是险企逐步退出地产股的一个缩影,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发现,三季度,多只地产股均遭到了险资减持,包括保利发展、万科A、招商蛇口等。
具体来说,今年4月中旬,泰康人寿计划在半年时间内减持保利发展,减持比例不超过保利发展总股本的1.3%。截至8月10日,泰康人寿减持保利发展2734.76万股,占总股本的0.23%。
另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发现,万科A在三季度也遭到了“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18L-FH002深”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的减持,两保险产品分别减持4352.33万股和2.77万股。
险资减持地产股背后,是对预期发展的不看好。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表示,保险资金对房地产投资有限额要求,在当前情况下,整个房地产股市预期并不清楚,未来的预期也难言向好,对于企业来说,下行压力较大,这是保险资金减持地产股的主要原因。
曾经,凭借资金优势,保险企业不仅大手笔买房、买地做“地主”,还通过持有股票的方式变身为房企股东,坐享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红利。并且,估值低、业绩稳健、分红高的地产股,确实曾让保险资金收益不少,险资与地产也被称为“天作之合”。不过,当前多家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相关谣言层出不穷,被造谣的保险机构“躺枪”。
除了中国平安发文澄清收购碧桂园的不实报道,近期,深圳市福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官网也发布声明称,网传“富德生命人寿60亿转让金地股权予深投控”为不实信息。
踩雷的险企更是有苦难言,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华海财险公布了一则重大投资损失公告,根据公告信息,华海财险投资1亿元用于不动产债权投资,资金用于青岛北大资源广场项目开发建设及归还信托贷款。到期后,偿债主体未能按期偿付本金,构成违约。华海财险表示,对该投资项目已累计计提减值准备6800万元,该项投资损失导致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12.51个百分点。
此外,保险资金运用,尤其是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情况,也正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根据业内消息,相关部门正组织开展对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情况排查工作。排查目标包括保险公司投资的各级非保险子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各级非保险子公司投资的非控制型未上市企业,保险公司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控制的各级未上市企业等。
重仓不动产做“房东”
实际上,近几年,地产是险企投资的重点行业,险资对房地产的投资并非全线收缩,减持地产股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机会,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保险资金将投资标的转向了不动产项目。
近期,大悦城、万科A、ST世贸陆续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公司与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旗下公司达成了资产转让或融资协议,三次交易总额过百亿。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以来,险资入手不动产的数量及规模不断走高,多宗交易达百亿元。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以来保险资金正在实际出资阶段的大额不动产投资计划至少有9个,而这9个项目的总投资额高达925亿元。
险资加仓不动产投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陈晟表示,不动产投资本身比较“实在”,作为具化的项目,相应的投资回报比较清晰,这是险资青睐不动产投资的主要原因。
信达证券分析师王舫朝也表示,2023年以来险企频频加码不动产项目投资,首要原因是不动产投资“长期持续回报”属性较为契合险企资金长期属性,整体来看,优质的不动产长期投资有助于险企增加另类投资标的选择,丰富险企投资组合的投资品种,不动产投资加码是险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组合的体现。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在该公司业绩发布会上介绍,成熟的商业地产有稳定的现金流,能够跨越周期实现保值增值,同时抵御通胀、抵御波动,与其他品种相关性较低,是保险等长期资金的重要配置品种,在组合中配置一定的不动产实物资产有利于保险资金长期获得稳健回报。
对于险资和地产未来的走向,鹏元资信预测,后续信用风险演变核心逻辑在于居民信心、预期及购买力的恢复,保险资金投资主体以高等级央国企地产为主,后续有望在租赁性住房领域进一步发挥效能。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来源于: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