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四季度以来,锂价期、现价格持续回落。
11月29日,碳酸锂2401合约再次增仓下行,午后续创上市以来新低。同日,上海有色统计的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市场均价为每吨13.19万元,连续30个交易日下跌。
对于近期锂价回落,华东一位贸易人士反馈称,“综合上下游各方预期来看,猜测跌到12万、10万和8万的都有,判断10万元出头的群体相对较多。”
另有市场机构将其总结为,上下游产业全面看空后市,加上期货盘的全面空头趋势,更是跌破整个市场商家的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从相关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来看,其实际销售价格也会低于以上现货市场均价,约为后者的8到9折左右。
从中不难看出,碳酸锂跌至10万元/吨似乎已经指日可待,相应的锂盐行业供给端将面临重塑。
与其他周期性行业不同,因为资源禀赋、提锂路径和原料自给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碳酸锂行业内部成本相差极为明显。
如果锂价跌至10万元,至少上市公司层面将有半数左右的企业出现经营性亏损,并可能引发继今年4月、9月以来的再次集中减产。
少数龙头仍可盈利
现货、期货市场的碳酸锂价格,正在无限接近10万元。
尤其是期货价格,代表明年1月价格预期的2401合约,今日最低已经跌至10.87万元/吨。
接下来,随着期货交割月的临近,期、现价差将明显收敛,两个价格也将趋于一致。而如果市场上空头继续保持绝对优势,并导致期货价格无法反弹,现货价格也将跟随回落。
对于行业内部而言,锂盐企业亏损的范围将随之增加。
根据定期报告披露的营业成本、锂盐销量数据,本报对2021年、2022年锂盐企业成本估算结果显示,2021年时,10家样本公司锂盐产品的“账面成本”平均值在4.47万元/吨左右。
2022年,受到锂精矿价格上涨影响,外采原料锂盐企业成本大幅抬升,使得当期12家样本公司(包括最低值西藏矿业、最高值融捷股份)平均成本增加至12.44万元/吨。
其中,7家公司当期单吨成本高于10万元,占比58%;成本低于10万元的,只有三家盐湖提锂企业,以及原料100%自给或者接近的锂辉石、锂云母提锂头部公司,总数只有5家。
相当于,如果碳酸锂跌至10万元,约有六成左右的锂盐上市公司将面临亏损。
当然,以上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统计范围只涵盖了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公司,无法将南氏锂电、九岭锂业等一众非上市和拟IPO公司统计在内,同时企业成本端也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外采原料企业今年成本端变化十分明显。
而就2023年成本变化趋势来看,盐湖股份、藏格矿业(维权)、永兴材料、天齐锂业等一体化企业成本略有小幅上涨,但是经营安全边际依旧较高,即便锂价跌至10万元仍然可以实现盈利。
仅以永兴材料为例,该公司前三季度碳酸锂销量2万吨,对应实现净利润为27亿元,单吨净利润为13万元。
此外,中矿资源随着自有矿产能的释放,也将成为国内极少数矿石100%自给的低成本锂盐企业。
根据半年报数据测算,上半年中矿资源原料自给率在75%左右,单吨成本约为9.5万元,后续随着其自给率提升到100%,公司锂盐成本仍然有一定下降空间。
相比之下,赣锋锂业、雅化集团、盛新锂能等原料外采的锂盐企业,锂精矿需要全部外采或者部分自给,加之澳矿价格下跌滞后锂盐,今年成本趋势同比出现明显增长,后续经营风险增加。
比如赣锋锂业,华泰证券前期测算结果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下降38个百分点至17.42%,其中三季度毛利率为4.94%、净利率为0.43%。
而今年四季度,该公司收入规模最大的氢氧化锂、碳酸锂,较三季度价格进一步回落。
至于其他没有矿端资源布局,或者是矿端无法实现并表的高成本锂盐企业,在锂价击穿20万元价位时便已经抵挡不住,早早已经转向代加工。
供给端或加速重塑
今年4月、9月,前述碳酸锂市场均价曾经两度跌破18万元/吨,并引发了业内阶段性的减产。
本报4月初报道指出,产能较小的企业减产较为明显,当时便有企业反馈称“产能利用率降至20%左右”。
另据亚洲金属网统计,9月份中国共计10家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商减产,去年同期为2家,当月合计生产电池级碳酸锂9338吨,比8月减少3062吨。
就减产企业地域来看,四川5家,江西3家,河北1家,湖南1家。
众所周知,四川、江西是国内锂盐产能的集中地,企业分别以进口锂辉石和国产锂云母为主,河北、湖南则是非主流产区,整体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从中也可以看出减产企业的大致类型和成本水平。
如今,随着上述均价再次下到13万元/吨,行业内部的减产范围和力度也将随之增强。
对此已有行业机构指出,“对于当前形势,锂盐厂已经开始逐步选择停、减产来尽量减少亏损,供应或将出现减少。”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13万元的市场均价也不能确定是市场底部,因为后续供需过剩会从预期逐步变成现实,同时成本支撑力度也会有所减弱。
“预计2024年南美盐湖锂供应量将增加约8万吨,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加将推动锂价继续下跌。叠加近期澳洲锂矿价格跌幅扩大,成本支撑逻辑弱化,我们预计2024年锂价或跌至10万元/吨以下……”中信证券指出。
近期某期货机构在路演活动中展示的供需平衡表也显示,2024年全球锂盐供应过剩可能会超过10万吨,较今年少量过剩的情况大幅增加。
这意味着,锂价后续即便反弹也是阶段性的,而无法重现趋势性的上涨。
同时,在供需过剩和成本下行的压制作用下,甚至不排除碳酸锂价格长期在10万元/吨或以下水平运行的可能,而这将促使行业供给端加速重塑。
一方面,若锂价长期保持低位,将导致外采原料的高成本锂盐企业持续亏损,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另一方面,近两年新建的矿、盐一体化项目,凭借自身成本优势未来达产的可能性较大,并对以上高成本产能形成替代。
最终,锂盐供给端潜在的演变方向是,一体化产能占比较目前大幅提高,进而带动行业平均生产成本下降,以及抵御锂价下跌能力的增强。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大宗商品的远期价格判断难度极大,期货价格也只是基于现有已知条件作出的预判,未来仍存诸多不确定因素。
此外,市场各方预期达到高度一致时,最容易出现意外走势。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