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赵伟宏观探索
摘要
8月21日以来,上证指数下跌2.4%、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7bp,国内市场再现“股债双杀”。“股债双杀”的成因、历史经验、潜在演绎?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热点思考:历史上的“股债双杀”,如何破局?
一问:近期“股债双杀”的成因?流动性环境的边际变化或是主因
8月以来,国内市场遭遇“股债双杀”,A股快速调整、债市收益率也明显上行。8月21日至今,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均延续了4月以来的弱势表现,分别下跌2.4%、7.4%;其中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关口。债市方面,国债收益率也一改此前的下行态势,近期出现明显调整。截至10月27日,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7bp至2.71%。
本轮“股债双杀”,流动性环境的边际变化或是主因。历史回溯来看,“股债双杀”背后驱动主要有两类:一是基本面“类滞胀”;二是流动性环境收紧。近期我国基本面改善、通胀较低,难言“类滞胀”交易。债市调整主因政府债发行加速、季末流动性紧张等;股市流动性也在恶化,表现为公募基金发行低迷、险资私募持仓低位、北上资金外流等。
二问:历史上的“股债双杀”如何破局?基本面压力下的政策转向,或流动性紧张的缓和
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出现过12次较为典型的“股债双杀”。历史回溯来看,1)“类滞胀”环境下的5次“股债双杀”,持续约2.2个月,上证指数平均下跌7.3%,10Y国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9.2bp;2)“流动性收紧”下的7次“股债双杀”,平均持续2.3个月,上证指数下跌7.9%,10Y国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8.6bp。
“类滞胀”环境下的“股债双杀”,随着通胀缓和后货币政策发力,债市多先转向;流动性冲击下的“股债双杀”,随着流动性缓和,股市率先改善。1)过去5次“类滞胀”中,在通胀见顶或对“滞”的担忧升温后,政策转向下是破局信号。2)过去7次流动性的缓和,既有降准降息等总量性宽松,也有针对减持、募资、融资交易等的“对症下药”。
三问:本轮“股债双杀”将如何演绎?积极政策信号的释放,有望推动A股反弹
本轮与2022年10月较为相似,彼时防疫优化等政策调整下,市场预期明显转好,A股率先反弹。与2022年三季度类似,海外对中国经济预期不断下修、叠加美债利率上行冲击,外资大幅外流;国内基金发行低迷,险资、私募等资金也踟蹰不前。而随着10月底市场预期回暖,上证综指由2893的低位开启反弹,截至2023年3月3日,涨幅达15%。
当下,积极的政策信号再度释放,有望推动资金风险偏好抬升,A股或有反弹、债市阶段性承压。当下库存处于绝对低位,叠加实际利率下行,经济企稳向上信号愈加明确;而万亿国债落地,更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随着市场信心回暖,长线资金有望增持。A股的反弹、或有望打破前期“股债双杀”僵局;债市阶段性承压,或较难持续回调。
周度回顾: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美债收益率回落
(2023/10/23-2023/10/29)
股票市场:发达国家股指多数下跌,仅有创业板指、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上涨。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领跌,分别下跌2.6%、2.5%和2.1%。新兴市场股指多数下跌。
债券市场: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数下行。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9.0bp至4.8%,德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9.0bp至2.9%;英国、法国和意大利1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5.1bp、7.5bp和11.9bp。
外汇市场:美元指数上涨,本周上涨0.4%至106.6。欧元、英镑和加元兑美元分别贬值0.3%、0.4%和1.1%,日元兑美元升值0.1%。主要新兴市场兑美元汇率走势下行,多数货币兑美元贬值,仅有雷亚尔兑美元升值0.4%。
商品市场:原油和贵金属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全线下跌,有色、黑色价格走势分化。其中LME铝、铁矿石和螺纹钢领涨,分别上涨1.8%、1.3%和0.9%;WTI原油、布伦特原油和生猪领跌,分别下跌5.5%、4.6%和5.7%。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再起波澜;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工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
报告正文
一、热点思考:历史上的“股债双杀”,如何破局?
8月21日以来,上证指数下跌2.4%、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7bp,国内市场再现“股债双杀”。“股债双杀”的成因、历史经验、潜在演绎?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一问:近期“股债双杀”的成因?流动性环境的边际变化或是主因
8月以来,国内市场遭遇“股债双杀”,A股快速调整、债市收益率也明显上行。8月21日至今,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均延续了4月以来的弱势表现,分别下跌2.4%、7.4%;其中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关口,除受益于价格上涨的煤炭行业、受益于销量超预期的汽车与电子等,其他行业悉数调整。债市方面,国债收益率也一改此前的下行态势,近期出现明显调整。截至10月27日,2Y、1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27bp、17bp,至2.38%和2.71%。
历史回溯来看,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的“股债双杀”,背后驱动主要有两类:一是交易基本面“类滞胀”逻辑;二是流动性环境的明显收紧。1)从GDP与通胀增速来看,2010年初至2011年中、2018年中至2020年初、2020年底至2022年初,是我国经济较为典型的“类滞胀”阶段,有5次的“股债双杀”行情均出现在这一阶段。2)从货币政策松紧程度与市场流动性环境来看,宏观流动性的超预期收紧,或减持、募资、外资等对市场流动性冲击显著的阶段,也易发生“股债双杀”,有7次“股债双杀”行情发生在这一环境中。
近期,我国基本面改善、通胀较低,“股债双杀”难言“类滞胀”交易所致,流动性环境的边际变化或是主因。债市方面,9月以来,地方债发行明显加速,国债供给放量;同时,季末流动性环境趋紧,DR007、R007均显著上行。股市方面,市场流动性也在逐步走低:公募基金发行持续低迷、险资私募持仓延续低位、北上资金不断外流;A股市场月均成交额由4月的21.7万亿走低至10月的12.1万亿,换手率也由23.3回落至15.3。
二问:历史上的“股债双杀”如何破局?基本面压力下的政策转向,或流动性紧张的缓和
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出现过12次较为典型的“股债双杀”;历次“股债双杀”多持续2-3个月,A股平均回撤约8%、债市收益率上行幅度约18bp。历史回溯来看,2010年以来的12次“股债双杀”:1)“类滞胀”环境下的5次持续约2.2个月,上证指数平均下跌7.3%,10Y国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9.2bp;2)“流动性收紧”下的7次平均持续2.3个月,上证指数下跌7.9%,10Y国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8.6bp。
不同成因的“股债双杀”,破局信号有所分化;“类滞胀”环境下的“股债双杀”,随着通胀缓和后货币政策的发力,债市通常率先转向。过去5次“类滞胀”下“股债双杀”的终结,2011年三季度、2018年三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的三次,均发生在通胀见顶后;随着降准的再次落地,流动性重新转向宽松,债市收益率也随之回落。2022年3月,虽然输入型通胀压力尚存,但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剧,对“滞”的担忧显著升温,流动性转向后债市也率先转向。仅2011年一季度有所不同,彼时通胀仍持续攀升、货币政策延续紧缩,连续2次加息后、银行股受益于净息差走阔,支撑股市率先反弹。
流动性冲击下的“股债双杀”,随着流动性紧张的缓和,通常股票市场率先企稳改善;“跷跷板”效应下债市阶段性承压后,市场多步入“股债双牛”。历史回溯来看,过去7次流动性的缓和,既有2016年初、2022年底降准这类总量型政策转向,也有针对市场流动性的“对症下药”:1)2012年底、2016年中、2017年底,监管当局分别暂停IPO、暂缓注册制、调整再融资新规;2)针对2017年初的大股东减持冲击,减持新规快速出台缓解压力;3)2016年中,两融利率的下调也促进了融资交易的复苏。此外,2020年底、2022年底海外流动性的边际缓和,也对A股市场的反弹形成了支撑。
三问:本轮“股债双杀”将如何演绎?积极政策信号的释放,有望推动A股反弹
本轮与2022年三季度的“股债双杀”较为相似,彼时,对经济的担忧使市场交易持续萎靡;而防疫优化等政策刺激下,A股市场率先反弹。与2022年三季度类似,海外对中国经济预期不断下修、叠加美债利率快速上行的冲击,外资大幅外流;国内市场,基金发行持续低迷,险资、私募等资金也踟蹰不前。而随着2022年10月底“防疫优化”等政策的调整,市场预期明显好转,上证指数也由2893的低位开启了一轮快速的反弹、幅度高达15%。
当下,积极的政策信号再度释放,或有望改善资金的风险偏好,推动A股市场的反弹。第一,当下库存处于绝对低位,叠加实际利率下行,经济企稳向上信号已愈加明确;三季度GDP超预期、9月工企利润改善均是印证。第二,10月以来,沥青开工率的持续回升,显示稳增长也再度加力,而10月24日“万亿国债”的落地,更是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8月27日,证监会针对IPO节奏、减持行为规范、融资保证金下调的“三支箭”已经边际缓和了市场的流动性紧张;随着经济企稳、政策发力下市场信心的回暖,长线资金有望增持增持,A股市场的反弹、或有望打破前期“股债双杀”的僵局。
与2022年四季度不同,当前“资产荒”依然突出,债市或较难出现持续、大幅调整。近年,以地产、传统基建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融资下降、带动相关金融资产供给减少,机构“欠配”现象突出。部分重资产领域债务出清中的风险释放,使得机构需求进一步向“安全”资产集中。稳增长续力带来的债券供给、资金波动等,可能阶段性干扰交易行为、放大市场波动;但一旦资金面趋于稳定,资产短缺矛盾会继续凸显。例如,2022年11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加码、呵护流动性下,资金面压力缓解,债市调整也有所缓和。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8月以来,国内市场遭遇“股债双杀”,A股快速调整、债市收益率也明显上行。8月21日至今,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均延续了4月以来的弱势表现,分别下跌2.4%、7.4%;其中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关口。截至10月27日,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7bp至2.71%。本轮“股债双杀”,流动性环境的边际变化或是主因。历史回溯来看,“股债双杀”背后驱动主要有两类:一是基本面“类滞胀”;二是流动性环境收紧。近期我国基本面改善、通胀较低,难言“类滞胀”交易。债市调整主因政府债发行加速、季末流动性紧张等;股市流动性也在恶化,表现为公募基金发行低迷、险资私募持仓低位、北上资金外流等。
2)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出现过12次较为典型的“股债双杀”。历史回溯来看,历次“股债双杀”多持续2-3个月,A股平均回撤约8%、债市收益率上行幅度约18bp。“类滞胀”环境下的“股债双杀”,随着通胀缓和后货币政策发力,债市多先转向;流动性冲击下的“股债双杀”,随着流动性缓和,股市率先改善。1)过去5次“类滞胀”中,在通胀见顶或对“滞”的担忧升温后,政策转向下是破局信号。2)过去7次流动性的缓和,既有降准降息等总量性宽松,也有针对减持、募资、融资交易等的“对症下药”。
3)本轮与2022年10月较为相似,彼时防疫优化等政策调整下,市场预期明显转好,A股率先反弹。与2022年三季度类似,海外对中国经济预期不断下修、叠加美债利率上行冲击,外资大幅外流;国内基金发行低迷,险资、私募等资金也踟蹰不前。而随着10月底市场预期回暖,上证综指由2893的低位开启反弹,截至2023年3月3日,涨幅达15%。
4)当下,积极的政策信号再度释放,有望推动资金风险偏好抬升,A股或有反弹、债市阶段性承压。当下库存处于绝对低位,叠加实际利率下行,经济企稳向上信号愈加明确;而万亿国债落地,更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随着市场信心回暖,长线资金有望增持。A股的反弹、或有望打破前期“股债双杀”僵局;债市阶段性承压,或较难持续回调。
二、大类资产高频跟踪(2023/10/23-2023/10/29)
(一)权益市场追踪:全球资本市场多数下跌
发达国家股指多数下跌,仅有创业板指、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上涨。新兴市场股指多数下跌,伊斯坦布尔证交所全国30指数、巴西IBOVESPA指数上涨。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领跌,分别下跌2.6%、2.5%和2.1%。韩国综合指数、南非富时综指和泰国SET指数分别下跌3.04%、1.06%和0.79%。
从美国标普500的行业涨跌幅来看,本周美股行业多数下跌,仅有公用事业上涨1.24%。其中通讯服务、能源和医疗保健领跌,分别下跌6.29%、6.15%和3.87%,金融、工业、信息技术、房地产、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和材料均有下跌。从欧元区行业板块来看,本周行业多数下跌。其中医疗保健、非必要消费和通信服务领跌,分别下跌3.90%、1.53%和1.25%。科技、材料和公用事业分别上涨2.02%、1.71%和1.29%。
香港市场全线上涨,恒生科技、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指数和分别上涨3.93%、1.83%和1.32%。行业方面,恒生行业多数上涨,仅有电讯业下跌2.62%。其中医疗保健业、必需性消费和原材料业领涨,分别上涨6.14%、3.24%、2.98%。
(二)债券市场追踪: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数下行
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数下行。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9.00bp至4.84%,德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9.00bp至2.85%;英国、法国和意大利1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5.12bp、7.50bp和11.90bp。仅有日本10Y国债收益率上行3.30bp至0.874。
新兴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数下行。巴西10Y国债收益率下行18.90bp至11.72%;南非、越南和印度1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14.00bp、17.10bp和1.40bp。仅有土耳其10Y国债收益率上行42.00bp至26.58%
(三)外汇市场追踪: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欧元贬值,兑英镑升值
美元指数上涨,本周上涨0.40%至106.58。欧元、英镑和加元兑美元分别贬值0.29%、0.37%和1.12%。日元兑美元升值0.13%。主要新兴市场兑美元汇率走势下行,土耳其里拉、印度卢比、菲律宾比索和韩元兑美元分别贬值0.69%、0.16%、0.38%和0.45%,仅有雷亚尔兑美元升值0.40%。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0.04%,兑欧元贬值0.03%,兑日元、英镑分别升值0.08%、0.01%。美元兑在岸人民币汇率较上周环比上行26bp至7.3177,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上行51bp至7.3337。
(四)大宗商品市场追踪:原油、贵金属下跌,农产品全线下跌,有色、黑色走势分化
原油和贵金属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全线下跌,有色、黑色价格走势分化。其中LME铝、铁矿石和螺纹钢领涨,分别上涨1.75%、1.29%和0.92%;生猪、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领跌,分别下跌5.67%、5.53%和4.59%。本周油价快速拉跌。
原油价格均下跌,黑色价格走势分化。WTI原油价格下跌5.53%至85.5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4.59%至90.48元/桶。焦煤价格下跌4.11%至1815元/吨;螺纹钢价格上涨0.92%至3676元/吨,铁矿石价格上涨1.29%至958元/吨,沥青下跌0.03%至3821元/吨。
铜铝价格均上涨,贵金属价格下跌。LME铜上涨0.89%至8039.00美元/吨,LME铝上涨1.75%至2191.00美元/吨。通胀预期从前值的2.47%下降至2.42%。COMEX黄金下跌0.09%,COMEX银下跌3.13%。10Y美债实际收益率从前值的2.46%降至2.42%。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