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快讯:三大指数早间弱势震荡 风电等新能源赛道股活跃

http://chaguwang.cn  10-20 11:00  查股网新闻中心

  来源:聪明投资者

  1、市场底会跟随政策底出现,这次也不会例外。

  2、这两年主观多头的表现不佳,这里面既有周期性的原因,也有趋势性的原因。

  3、各种投资方法都是为了找到市场定价错误的地方,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4、无论是主观还是量化,一种投资方法用的人多了,有效性就会降低。

  5、每一轮市场最低迷低迷、亏损最大的时候,往往也酝酿着新一轮的赚钱机会。

  6、在市场低迷,对基金经理信心动摇的时刻,我们要看到市场的周期循环,要看到基金经理的成长变化。所有的柳暗花明,往往都在历经坎坷之后。

  以上,是10月17日下午,少数派投资周良在最新季度会上的主要观点。

  本次交流以《国家队都入场了,跟不跟?》为主题,用细致的案例和数据,对投资人传达在当下如此“低迷、亏损最大时,新一轮赚钱机会在酝酿”的信号。

  周良的分享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少数派的应对。

  在他看来,不要太在意当下的市场是否还会往下跌,就算往下跌也就5-10个点,但是往上看的空间甚至可能有一倍,所以现在是一个风险收益比极高的时间。

  而少数派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主观和量化相结合的投资方法迭代,今年三季度主要增加了中小盘股票的比例。

  周良从经济、估值、市场情绪以及历史上几次市场底部特征分析,当下市场底的条件具备,3~6个月可能会出现。

  少数派这两年的业绩表现也面临一些挑战。根据朝阳永续的数据,截至最新净值日期2023年10月13日,从2013年9月25日成立以来的代表产品少数派5号,10年的总收益率有**%,年化收益**%,但是今年以来的收益为**%。

  不过据周良透露,8月份以来市场还在创新低,但是少数派的产品已经开始走稳,他将此归为“主观叠加量化后体现出了一些效果”。

  周良还透露,自己绝大部分的资金也都投入在少数派的这些产品里,而且很多产品是同策略复制,所以买所有产品的表现都是近似的。

  以下是周良分享的主要内容,聪明投资者整理分享给大家。

  7月24号的政治局会议提了一句话,叫“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句话在政治局会议上还是第一次提出,其实就是对股票市场的一个定调,也是今年股票行情的一个特殊之处。

  这次不像2015年。当年是因为股票市场本身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怕危机蔓延到整个金融经济体系里面去,所以要救市。

  但是今年的股票市场并没有出现流动性危机,虽然它是重心在往下移,但它本身并没有什么风险存在。新股照样发,再融资正常进行,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东增减持运行也正常。

  而且这个市场本身不需要救市。“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是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社会预期持续改善”的前提之下的。

  今年整体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至少不及我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拉动经济的手段——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边际效应都在递减。

  而且我们是通过增加政府的负债比率、杠杆率去拉动基建投资的模式,消费不活跃;今年全球的出口市场也面临着萎缩,所以出口也不行。

  股票市场对经济也有拉动作用。如果股票市场比较活跃,大家能从里面赚到钱,大家的信心和社会预期提振的话,是有助于经济运行的持续好转的。

  所以7月24号的政治局会议主要是讲经济问题,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救市,我觉得后续的措施是会持续的。

  所以8月底马上就有了印花税减半、规范减持行为、IPO标准收紧。一方面是股票供应收紧了,另一方面是活跃市场的交易成本就减半了。

  上周中央汇金增持工农中建四大行。上一次增持是在2015年6月底7月初,那时候是一轮股灾,市场快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时候,中央出来增持四大行的。

  近期大家对于融券的抱怨比较多,觉得一方面市场比较低迷,另一方面这些新上市公司的一些战略投资者可以把它的融券借出来,增加市场的全员供应。所以周末证监会马上就回应,把融券也阶段性收紧。

  今天(10月18日)中石化、中铁、宝钢等十大央企又回购了二级市场的股票。各部门都在围绕“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主题在动作,从证监会到税务总局到中央汇金到国资委,都在动用起来,这恰恰就是政治局会议的定调。

  所以政策面信号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市场底大家还没有确认。市场重心还在下移,也有外部环境的种种影响。

  比如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新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美长期竞争加剧的问题等等。市场也在担心这些新问题,所以市场探底回升的走势还没有出现。

  从经济、估值、市场情绪分析,市场底的条件具备

  从宏观经济、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市场情绪去分析,我们认为市场底的条件是具备的。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最近几个月特别是9月,工业、汇率等经济数据是呈现好转迹象。

  反映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6月以后,逐步上行,9月已经重新恢复到50以上,进入景气区间。所以,从工业制造业层面来看,它是有好转的。

  从汇率来看,今年美国的加息利率很高,美元指数很强势,人民币的汇率是承压的。

  人民币的汇率如果走弱,股票市场往往也会走弱。但是尽管近期美元指数走得比较强,但是人民币的远期汇率已经开始走稳了,现在就稳定在7.3左右。这反映大家对中国的信心在慢慢增强。

  再来看估值层面,各种风格指数都处于2020年以来的一个低位。

  主要风格指数估值对比

  便宜是硬道理,便宜的时候就是买入的时候。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大家最没有信心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最好的买入时机。

  另外,还有市场情绪层面,这是我觉得判断市场很关键的一个地方。很多时候基本面的变化并不太大,但是人的情绪变化很大,导致股价的变化很大。

  今年的市场情绪非常低迷,我们用市场的成交量数据来衡量。目前全A股的日均成交量在6000多亿,甚至出现过几天是低于6000亿成交量的。

  这是几年来的一个成交量低量,反映出市场情绪极度低迷,但这其实是明显的市场底部特征。

  所以,无论是从经济层面、估值层面还是经济层面来看,市场底的条件都是具备的。它什么时候会出现?一般是3~6个月。市场底会跟随政策底出现,这次也不会例外。

  我们来分析一下历史上出现过的几次市场底的特征。

  2008年4月降印花税、9月汇金增持、10月见底

  上图是2008年,政府的一些救市政策和随之出现的市场情况。当时全球金融危机,一年时间市场跌了60%多,远比最近两年多调整得厉害。

  当时4月开始降印花税,9月份出了三大救市政策,股市印花税改为了单边征收,同样也是汇金增持了工、中、建三大行,国资委表态支持央企增持或者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大家看看多么的类似。

  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了“4万亿”投资计划,当时的最低点就是在10月出现的,随后就开始回升。

  如果把4月份降印花税作为第一个政策面的明确信号,到10月差不多6个月时间;如果是从救市政策开始,其实只有1个月就见底了。

  2018年10月政策底明确,2019年1月市场见底

  2018年中美贸易战,市场也是跌了整整一年,一些创业板指数跌了将近30%,幅度不小。

  2018年10月,政策底明确。前国务院副总理就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同时央行、证监会、银保监的负责人分别接受媒体采访,对于股市波动表态,这是一个政策底明确的信号。

  2019年的1月,大约三四个月的时间,市场见底走出了一波比较大的行情。

  今年我们面对的新局面,外有中美竞争,内有需求不足,还有地方债务等等新的困难和挑战。

  这次是不是个例外?

  我说没有例外。中国经济还没有到出现拐点的时期,很多东西还在延续:

  我们的人均GDP还很低,还没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化率还很低,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也就6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0%都不到,跟发达国家的80%比,还有很大差距;居民的消费率跟发达国家比也是处于较低的水平……

  所以不要觉得中国过去40年发展很快,现在就已经发展到饱和的程度了。

  虽然现在中美竞争很激烈,中国面临的全球环境不如前些年,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对中国经济要有信心,对股市也要有信心。

  此外,现在股市的收益风险比已经非常好了。

  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股债收益差。10月份,它处于10多年以来的一个高地。一方面原因是10年期国债在下降,我们从固定收益里取得的收益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因为股票下跌平均的红利收益率在提高。

  股债收益率是我们来观察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对比情况。在目前的阶段,往下看的空间可能是5-10个点,往上看的空间可能是50%或者一倍,所以这里面的收益风险比已经变得非常好。

  投资经历回撤不可怕,很有信心恢复

  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下跌,很多投资者和我们的渠道都在担心,产品的净值还能不能恢复?从高点回落到现在,有30%多的跌幅。

  作为基金经理来讲,我们很有信心会恢复。

  历史上我们已经有过5次的亏损周期都恢复了,包括2013年、2014年、2015年、2018年、2020年。

  从2021年2月以来的整个市场回落周期来看,我们还是略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下跌了大约35%左右,我们下跌了30%左右。

  这种回落的确是我们在过去10年里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下跌,能不能恢复?举个巴菲特的例子:

  巴菲特在2017年股东信里,列举自己股价的4次大跌

  巴菲特在他的40多年投资生涯里经历过三次腰斩,三次亏损达到了50%左右。

  这是全球股票投资大师,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投资时间延续最长的,能维持年化20%的收益投资业绩的人,但他同样经历过4次大跌,其中有3次都是近50%甚至超过50%的腰斩。

  在这种情况下,他都恢复了,而且每次过后净值都在不断创新高。

  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一个股票市场的特征,就是以10年的维度去看,碰到一次接近腰斩的行情,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是只要投资方法是正确的,应对是正确的,就一定会恢复。

  股市大幅下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不要恐惧。赚大钱的机会往往都出现在大跌之后,出现在大家都失去信心,认为股票市场没有希望的时候。

  不要在大家都恐惧失去信心的时候,把它赎回。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克服自己的本能恐惧。

  既要有投资信心,也要有投资方法

  对于当前市场,我们要有投资信心,也要有投资方法。各种投资方法都是为了找到市场定价错误的地方,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什么叫定价错误?一个好公司卖了一个便宜的价格,定价就是错误的,我去买它就能获得超额收益。不管是主观还是量化,都是一样的。

  从2021年一季度以来,主观多头表现不佳,量化的指增产品表现完胜了主观多头,这里面既有周期性的原因,也有趋势性的原因。

  什么叫周期性的原因?

  虽然主观多头选股风格各自有区别,但是所选的股票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都是买一些盈利能力强的、未来业务增长快的好公司。

  而在21年一季度,恰恰这种风格的股票处于很高的估值,比如当时的“茅指数宁组合”。当时给的估值过高了,随后这两年多就出现了一个周期性调整。

  量化的指增为什么表现会这么好?它有一个趋势性的原因。

  以往中国市场量化产品、指增产品是比较少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了,因为股票数量很多,有5000家上市公司,主观研究覆盖不过来,但是量化能覆盖全市场,同时量化的技术手段也在提高。

  量化的指增产品因为业绩收益表现比较好,在不断增加,而主观多头的产品在被赎回。这几年整体市场增量资金比较少,存量资金在从主观多头的产品往量化的指增产品在转移。一个资金在减少,一个资金在增加,形成一种循环。

  一方面,资金在减少的部分,在卖出股票,股票卖出以后价格又走低,然后净值表现变差,又被赎回,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是良性循环,资金在增加,然后去买这些指增的股票,包括以前的中证500,到后来的中证1000,再到今年的中证2000,越来越往小盘股里面去走。

  我们觉得这种趋势性可能还会延续。因为私募基金现在做权益类的大约有4万亿,这里面量化产品有1万亿,占了1/4。

  全市场70万亿的市值中,不到2%属于量化产品的配置。但是看美国市场,对冲基金中量化产品都远超50%了,在全市场里也有接近10%的市场份额。

  所以,未来几年量化产品的份额还是会增加的。这种资金的流动,会有一些周期性的变化。

  无论是主观还是量化,一种的投资方法用得人多了,它的有效性就会降低。

  大家都去选白马成长股龙头的时候,它的价格就会变得很高,你再去买它就一定是高点,它就无效。

  量化也一样,大家都做高频量价的话,就会变得拥挤,有效性也会降低。前年中证500大概有20个点的超额收益,去年只剩下10多个点,今年10个点都不到了。

  老产品的当前策略和行业持仓占比

  三季度,我们主要增加了中小盘股票的比例。

  当前的产品策略,偏大盘价值方向的占比是30%,继续坚定持有的同时,比例有所调整。这里面港股占了约15%,主要布局央企的价值重估、银行保险的估值回升。跟现在中央汇金、十大央企在增持的股票是同一个方向。

  另一个方向是优质中小市值。现在整体市场资金是在从白马股往一些中小市值的股票里面补,所以我们的中小市值也增加了,占比是70%,这就是用我刚才所讲的主观和量化结合的方法去做的。

  它的行业分布非常分散,主要有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公用事业、基础化工、汽车、家电、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等。

  还有一些定增,比例很小,占比只有4%左右。而且仅限于那些可以投定增的、可以投收益权互换的产品。

  9月底的行业持仓,占比比较高的银行、非银金融、建筑装饰等,都是偏大盘价值的,在我前面讲的30%里。后面的70%,分布在很多细分的行业里。

  我们前几年做大盘价值的时候,持股可能只有十几只,现在我们的持股有150只,因为我们用了一些量化的方法来选股,覆盖面就很广。

  问 答 环 节 

  港股民营地产现在是你们的第一大重仓股吗?

  我们去年四季度买了港股民营地产,增值了。当时是着眼于今年的经济复苏,我们觉得民营地产公司在当时的政策变化以后,今年可能是经济复苏以后弹性最强的一个股票。

  但是我们的判断错误,所以今年吃了比较大的亏,这是我们主要的一个亏损来源。

  今年一季度的销售的确是回暖的,但到了二季度以后,整个地产销售就面临一些压力。所以我们在5月把这些港股民营地产股已经全部卖出了。

  明年美元很可能不会降息,全球经济衰退股票会继续下跌,就算出现市场底,也是底部震荡。

  这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做多手准备。市场可能会在底部震荡蛮长时间,这也是我们要分散投资,投了很多中小盘股票的原因。

  因为这是目前资金在流入的一些股票。即使市场出现震荡,这些股票也会出现一些超额收益。

  对银行的投资机会还维持以前的观点吗?

  银行股整体来讲,估值还是便宜的,这个观点我们是不变的。相比其他的管理人来讲,我们现在持有的银行股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