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政策利好重拳出击下, A股“市场底”还有多远?

http://chaguwang.cn  08-31 11:45  查股网新闻中心

  原标题:【深度】政策利好重拳出击下,A股“市场底”还有多远?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张灵霄

  “活跃资本市场”强信号释放下,利好政策“组合拳”接连落地。

  8月27日,先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称,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这是自2008年9月以来时隔15年后的首次下调。

  随后,证监会发布三项利好,包括收紧IPO及再融资、调降融资保证金、限制部分减持。

  重磅利好引发投资者情绪沸腾。 当天,“印花税”、“A股”等词条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其中,“印花税”在8月28日阅读量超过1300万人次。

  自利好政策“四箭齐发”以来,截至8月31日午间,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了1.80%、2.86%和3.17%。

  随着市场情绪企稳,A股“市场底”还远吗?

  “上述政策措施都只是暂时缓解资金流出,是阶段性的政策,中长期还要靠市场化、法制化,真正实现注册制。要持续引入长期资金,培养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形成市场约束和淘汰上市公司的力量,让市场自身规范和发展起来。”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

  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证监会从历史经验方面寻找活跃资本市场的手段,认为控制融资节奏、调整股票供需规模、降低交易成本,可以达到刺激投资者意愿的目的。”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

  8月2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其中表示将“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在A股30余年发展历程中,一直都有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的传统,当二级市场承压时,一级市场的发行节奏会放缓,直指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今年1-4月,A股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在随后的5-7月进入震荡格局,进入到8月份出现明显下挫,上证指数在8月25日跌至3053点的低点,“3000点保卫战”呼声再起。

  事实上,早在新政发布之前,注册制IPO节奏生变已经成为市场焦点话题。在传统申报旺季6月,A股IPO新增受理数为246家,数量同比下滑超40%。

  从年内股权融资数据来看,IPO、再融资也出现显著降速。在IPO方面,Wind金融终端显示,截至8月28日,年内新股IPO共有240个,合计募资3005.8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1-8月)新股IPO项目254个,合计募资4230.81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出现明显下降。

  再融资方面,年内募资金额显著缩量。今年来再融资募资额共计6092.4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近千亿元。不过,再融资家数比去年1-8月多出20家,单家企业平均再融资规模减少。

  对此有投行人士表示:“行业内对于对IPO节奏收紧早有耳闻,IPO相当于分流资金,而且很多公司IPO发行超募,所以市场一直有情绪。”

  “从证监会的相关表态来看,科技创新领域的融资需求仍将获得支持。与此同时,其他一些行业的股权类融资已有收紧迹象,比如券商行业今年来还未落地一单股权类再融资。”有投行人士对此点评。

  截至目前,还有财达证券中泰证券南京证券等多家上市券商或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定增方案在进行中,但这些方案今年来均未落地。

  此外,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去年发布的配股计划至今也未落地。由此来看,今年来券商行业还未有任何股权类再融资落地。

  火速响应减持新规

  在证监会发布的三项新政中,减持新规被视作“很给力”的一项举措。

  8月27日,证监会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正式划定范围,提出了四项限制要求,严控资本市场股东减持行为。

  具体来看,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根据Wind统计,此次减持新规实施后,A股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减持受限的上市公司有2530家,流通市值占比A股38.89%,减持受限行业分布相对均衡,而按照之前的减持规定来看的话,仅有创业板和科创板28家公司的控股人和实控人的减持行为受到普适性限制,流通市值总计4029.40亿元,且多分布于生物医药、汽车、电子等成长性行业。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投顾李殿龙公开表示,减持与分红挂钩是A股市场的第一次:“监管开始严控无序减持了,尤其是‘吃相超级难看’的减持。”

  有分析人士认为,证监会针对股东减持的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上市公司的减持行为,避免一些企业的大股东只是为了把公司做上市来套现,而忽略了企业的发展。“此举堵住了想靠上市套现挣快钱的路,可能会洗掉一批投机者。”

  “历史上A股市场出现过‘大小非’过度减持、变相减持等行为,有些‘大小非’上市的目的不纯,不是为了资源优化配置,股市成了部分‘大小非’套利的场所,A股二级市场承受着巨大的减持压力,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方正证券分析师指出。

  融资保证金比例调降

  除了上述两项新政之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

  “融资保证金比例调降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从历史上看,自两融业务开通以来,证监会仅在2015年11月份上调过一次融资保证金比例,而此次则是证监会首次下调融资保证金比例。复盘2015年保证金调整后的融资行为和市场表现可发现,保证金比例的调整确实能够引导融资行为,并带来融资余额的明显变化,政策有效性明显。”国泰君安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表示。

  今年以来,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有所增长。截至8月28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5568.71亿元,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61.2%,整体业务风险安全可控。证监会也表示,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下,适度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盘活存量资金。

  “此次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预计至少释放2958亿元资金。融资保证金比例的适度放宽,同样有利于投资者交易成本的下降,有望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资金使用效率。”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表示。

  除了上述三项新政之外,8月18日,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表示,优化完善交易机制,将进一步推出的举措包括:适当延长A股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时间;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同步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延长交易时间有利于提升A股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时,更为充足的交易时长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可能会降低中小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延长交易时间窗口可以更好覆盖各类事件,例如盘后公告或者政策利好,让投资者有更多机会尽快反映利好或处置风险。但“活跃交易行为的本质”是投资者的意愿,与时间窗口大小联系有限。

  在优化交易机制上,“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公司佣金费率”被认为是较为直接的利好。

  沪深交易所此次将A股、B股证券交易经手费从按成交金额的0.00487%双向收取下调为按成交金额的0.00341%双向收取,降幅达30%;北交所在2022年12月调降证券交易经手费50%的基础上,再次将证券交易经手费标准降低50%,由按成交金额的0.025%双边收取下调至按成交金额的0.0125%双边收取。

  自上周至今,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光大证券(维权)、湘财证券等约30家券商纷纷发布公告,下调证券交易佣金费率。

  界面新闻了解到,尽管交易成本下降空间狭窄,券商“佣金战”后整体费率处于低位,但也有头部券商表示,将积极挖掘经纪业务佣金费率降费潜力。

  金融机构用“真金白银”稳市场

  在多重政策鼓励下,近期,基金、券商、上市公司等纷纷宣布自购、回购。

  统计数据显示,8月16日至今,披露回购事项的公司数量合计已经超过200家,形成最新一波“回购潮”,其中8月18日官宣公司数量最多,达到了32家。

  本轮A股回购潮中预计回购金额超1亿元的共有28家,占比16.87%。其中,荣盛石化回购金额最大,为20亿元,韦尔股份东方财富为10亿元。

  8月21日,金融机构开启自购潮,截至目前,已有25家券商、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密集出手自购,拟自购金额合计达15.45亿元。

  其中,17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不低于8.55亿元,8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宣布自购6.9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表示:“公募、券商资管自购旗下产品,上市公司回购公司股票主要是出于提振市场信心以及对市场长期前景看好等目的。一方面,股指大幅下跌后,估值性价比凸显,从长期布局的角度来说,已具备吸引力。”她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券商资管自购,上市公司回购并不等于市场底。

  华西证券副所长李立峰表示:“当市场下跌到一定幅度或者持续一段时间,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上市公司开启回购,往往是市场构筑底部的信号之一;例如2020年2月至4月,公募基金大额净申购,4月A股市场回暖。”

  “公募基金自购规模放量并不等同于买入信号;例如2018年3月,当月公募净申购规模达6.34亿元,但2018年A股在一系列风险因素的扰动下,市场加速探底。直到2018年底,‘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接连显现,同时外资、公募资金加速流入,A股才开启新一轮涨势。”他表示。

  利好重拳出击下“市场底”还有多远?

  那么,在利好政策重拳出击之下,A股的市场底又将在何时出现?

  广发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戴康团队认为,历史上市场底往往滞后于政策底出现,滞后时长取决于政策力度、盈利周期。

  华福证券研报表示,自2014年以来,北上资金累计20日共出现9次快速上行并达到阶段性高位。历史经验表明,20日累计净流出规模已达到历史极端水平,A股市场整体表现会有所好转。

  戴康认为,“近期,海外市场经历波动,中美利差扩大、外资流出拖累中资股。中资股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的寻底过程中,往往先经历海外市场风险规避,再迎来全球权益市场共振反弹。近期美国的银行评级遭遇下调再次敲响警钟,若银行资产端出现裂口将推动存款搬家,诸如此类事情发生,则会加快中国股市‘春天’到来。”

  中欧基金认为,市场底的形成,就是一件“用时间换空间”的事情。从事后视角看,政策推动经济预期扭转才是市场底部形成的关键,国内稳增长政策节奏力度均有提速,后面持续加码直至完成目标是大概率事件,而市场信心也有望随着政策发力和经济企稳逐渐恢复。

  李立峰团队表示,展望后市,市场底部的布局信号开始逐渐显现,A股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超跌反弹”。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