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投资报
日前,多家财经媒体报道,公募基金降费有望陆续落地。
据悉,国内目前权益基金管理费1.5%的产品,可能调降至1.2%,最快或将于一个月内出台。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家公募基金产品降低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但权益基金调降费率的却屈指可数。所谓权益类基金,即以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
可以毫不隐晦地说,中国股市是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中国的基金却是全球费率最高的基金。
《财新》根据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的数据统计,权益类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为1.27%,按照更能体现实际费率水平的资产规模加权方式计算为1.32%。相比之下,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数据显示,美国主动权益类基金2021年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仅为0.68%,即中国权益基金的费率高出美国近1倍。
《财新》还撰文分析称,“目前,中国市场权益类基金费率达到1.5%的比例为71.27%,费率在1%以上的合计占比86.54%,费率小于0.5%的仅有0.52%。中国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率、销售费率、换手率都是全球最高的。”
中国公募基金费率为什么会定在1.5%?据了解,1.5%是监管层十多年前对该费率上限的窗口指导,目的是防止基金管理人收费过高;此后,“上限”成了“惯例”,绝大部分基金公司均按这上限收费。
权益基金费率过高,早已为市场所诟病,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2022年4月,证监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提高公募基金服务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好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
特别是去、今两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收取的高额管理费,与业绩巨亏之间的矛盾表现得越发突出。以2022年为例,受A股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各类基金亏损达1.45万亿元,但四大费用(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费)合计仍达2146.01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其中,管理费占比超过60%,规模达到1442.43亿元。
自己炒股亏损,怨不得别人,说好的专家理财,结果亏得更多,还要缴全球最高的管理费,让基民情何以堪!
一些媒体则以“苦管理费久矣”为题,长长的列了一串名单,直指收取高额管理费的不良基金经理。
如由胡某某掌舵的“500亿级”的“汇添富消费行业”,近一年浮亏21.66%,去年管理费净赚2.75亿元;
由郑某某掌管的“银河创新成长A”,近一年浮亏14.54%,去年管理费净赚2.56亿元;
汇添富基金六大拳头产品近一年亏超20% 去年管理费稳赚57亿元;
嘉实基金规模50亿以上的四只权益类产品,最高浮亏36.42%,去年收取管理费47.33亿元;等等。
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好歹还涨了3.65%,万得全A涨3.06%,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收益率居然为-0.31%;“700亿级”的景顺长城三个产品,净值下跌超过15%。
国内的权益基金为什么总体表现难符“专家”水准?当然与股市的整体定位有关,例如永远把融资放在首位,把投资放在末位。但收益比指数的平均值还差,不能不说有基金本身的原因。
在笔者看来,一是仓位过高。巴菲特是如何管理仓位的?第一永远保有现金,第二永不满仓,第三分批建仓。巴菲特被称为“股神”,但其股票仓位很少超过60%,巴菲特用他近70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我们,半仓股票就足以封神。而有关部门规定,公募基金仓位不得低于65%,通常都在90%左右,低迷市道只能等着挨斩。
二是高换手率,人家巴菲特持有的股票长达十年甚至更长。而我们A股,一两个月一次的高换手率,不是这个概念就是那个题材,所有这些也离不开基金的功劳。
三是我们的基金还负有稳定市场的“重任”。
如今,权益基金费率可能从1.5%下调至1.2%,当然,能下调总是好事,但1.2%依然偏高,不说与国际水平相比,按管理费率占总费率60%计算,基民需要支付的费率还近2%。
至于有报道提及的所谓“让利型基金”,即一些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上报的,管理费采用业绩分档收费的模式,基金收益6%以下收取千分之六管理费;收益超过6%可在1.2%-1.8%之间收取管理费。本来,1.5%已经是“上限”,为什么上限之上又冒出来个1.8%呢?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