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少数派投资
5月份的市场回撤让大家猝不及防,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很差。很多投资者也在吐槽,海外主流股指要么创新高,要么逼近新高,只有A股要死不活。
伴随着市场下跌,大家对市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又在慢慢减弱。
从数据上看,海通证券最新的策略报告中统计:当前年化周换手率为270%,接近去年10月底276%;融资交易占比7.2%,略高于去年10月底6.6%,说明5月以来交易热度已下滑明显,市场情绪已在低位。
但很显然,能够在此时贪婪的人是很少的。
根据wind统计,截至5月29日,2023年5月份公募基金新发基金募集金额创2015年9月份以来新低。其中与权益资产投资相关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5月份新发份额共计89.8亿份,创下了2018年9月份以来的新低。
无论从市场情绪,还是估值上看,目前的市场已经很冷了。
那么,市场见底了吗?
事实上,从逻辑上来说其实未必。虽然我们回看历史数据,市场触底的同时通常也是基金发行的冰点,但其实是“后视镜”效应。我们无法确定当前是否就是温度的最低点,因为有可能更低,底从来都是发生后才看清的。
所以,预测市场是否见底意义是不大的。因为,我们预测市场的正确概率是不高的,那么,还不如不纠结哪天是最低点。
虽然市场不能被准确预测,但可以去感受。今年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都是没有赚钱效应的,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有几个反常现象和大家分享:
第一,今年的市场约有六成的股票是涨的,收益率中位数2%-3%,但偏股型基金却是跌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位数收益-2%左右,这说明机构重仓股表现不佳。
第二,虽然大多指数没涨,但其估值水平却是提高的。除大盘成长风格指数PE与年初相比变化不大之外,其余指数均有显著的估值提升。这说明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的程度比股价下降的程度还大,市盈率不降反升。
综合以上两点来看,目前基本面主线比较乏力,所以主题投资大行其道。有故事的讲故事,没故事的讲重估,AI和中特估的行情出现也就不难解释了。那么,在弱复苏的宏观环境下,我们该怎么投资呢?
充分利用好市场的波动
笔者近期又再回看霍华德·马克思的《周期》,照抄出一段,分享给大家:
事实上,市场背后是存在一种纠正机制,不管是在经济领域里,还是在股市里,每一轮上涨或下跌周期不论周期多长,最终都会产生需要被纠正的过度行为。
就好比在市场行情高潮时大家疯狂申购的基金产品,短期的赚钱效应让投资成为了一种消费。当市场行情陷入低谷,正如现在,市场的下跌动能也在慢慢减弱,而这个时候未必应该放弃投资权益资产。
当初的好日子为今天的下跌埋下了伏笔,同理,现在的挫败也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跟着大众情绪摆动,长期看你会得到平庸的收益,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全军覆没的风险。
当其他投资者犹豫不决时,你必须利用他们的恐惧和慌乱,看准投资标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大化利用市场波动,为未来的收益奠定基础。
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复苏早期,货币供应充足,但内生动力不足,内需不足、信心不振,美国打压升级、外企订单减少,同时存量的社会债务规模巨大。
没有人知道市场是否已经触底,是否还会和去年底一样在短时间给大家回报,我们能感知的是,万得全A的股债风险溢价分位已经上升到了72%,当前的市场已经进入可以击球的阶段了。
每到市场估值下来的时候,情绪变得更差也是预料之中,但是“危”与“机”是共存的,从长期看,这都会是一个好的资产配置机遇。在今年1月份高喊希望市场再给一次机会的朋友们,现在你们是不是还是会和去年4月、10月一样只想跑路呢?
然而,回顾过往20年市场的4次历史级别大底部,每次反弹都逃不过这个公式:估值修复时机=大风险因素逐渐出清+超级利好政策刺激+足够深跌形成普遍低估值。或许若干年后,我们会怀念现在这个遍地都是机会的日子,也会感谢你自己在此时播下的种。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