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金融业降薪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据媒体报道,一些金融机构的基层员工对降薪表达了不满。其实,从华尔街到外滩,真正收入过高的金融业人士是该领域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动辄百万、数百万、上千万的年薪才是最该大幅调降的部分,而并非一般性的基层员工。
曾几何时,金融业高薪似乎天经地义,全世界无不如此。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一些金融机构高管,他们为获“聘用合同”所约定的高额奖金,居然不惜铤而走险,通过放大金融机构的整体经营风险而谋取高利,最终导致金融机构烂账满谷、破产倒闭;更有甚者,这些破产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者,在被迫离职之时居然还要金融机构向他们支付违约金,而且带走的现金动辄数千万美元。
这样的金融风气是否影响中国?金融是否也在中国经济中变成了“贵族”?到各个城市去看看,最漂亮、最壮观的高楼大厦哪座没有金融的身影?最为泛滥而夸张时,大量P2P公司租用北京CBD的写字楼,以豪华气派彰显实力,以奢靡挥霍展示高贵,进而让客户从心理上变得卑微,最后甘心情愿地臣服其下,变成任其宰割的羔羊。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但问题是:华尔街让“经济保姆变成经济显贵”的现象,难道也值得模仿?
当然,金融业的高收入者中,有一部分是搞“金融工程”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的确没日没夜,而且必须技高一筹地去设计各式各样的金融“交易模型”,以期所在机构能够套取更多的金融交易差价。
这些“金融工程”人员或许应当适当高薪,但其数量绝不该如此庞大。应当承认,近年的情况有所改观,因为“金融工程”正在被“金融数字化”取代,而更多在金融普惠中发挥风险发现和防范、已经在风险定价中发挥作用。这就对了,这就是金融回归本源。但是否依然存在大量的“技术套利者”?当然。
比如在证券市场上,计算机高频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它实际已经给股市、债市带来高频而大幅的波动。其原因主要是:(1)为了赚快钱、赚大钱,所有高频交易者都必须寻求“高位早跑快跑,低位早进快进”,这样的心理会导致高频交易者所能套取的利差空间越来越少,但给整个市场带来的波动却越拉越大;(2)市场波动越频繁、波动幅度越大,高频交易者的机会就越多。所以“不怕单次利小,但求频次增多”的设计理念,必会放大市场波动,让更多无法使用高频交易的投资者变成韭菜。
对“金融工程之下高频交易”只能靠监管,不仅要求依法严惩,而且要“给飞速转动的金融机器里掺入沙子”。这是“托宾税”倡导者的建议。
说回到金融业降薪。应该说,多数金融业基层员工并非高收入人群。最近有篇报道,说上海的一家银行,其基层员工的月收入不过万元上下,现在要被降至6000余元,这是不是不太合理?
根据2022年8月2日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要求:积极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科学设计薪酬体系,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金融企业应当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平衡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总部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其年度工资总额要进一步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
按照通知要求,一线员工、基层员工不应成为降薪的主要对象。那上述银行的高管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是用这样的手段宣泄对自己降薪的不满?还是想拿一线底层员工去影响政策?也许都不是,仅仅是“有原因的个案”而已。但无论如何,在金融业降薪的过程中,必须防止波及基层员工的合理权益。
(来源于:查股网)
查股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查股合作媒体,查股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