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少数派投资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叫“快速阅读提升实验”。实验之初,根据阅读的速度的快慢,将1000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是慢速阅读者和快速阅读者。慢速阅读者小组的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90个单词,快速阅读者小组的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350个单词。在经过同样的训练之后,再进行测试,两个小组的阅读水平都有所提升。
大家猜猜提升幅度各是多少呢?
最终,慢速阅读者的阅读速度提升到了每分钟150个单词,令人吃惊的是,快速阅读者的阅读速度提升到了每分钟2900个单词。经过同样的训练,慢速阅读者的阅读速度提升了近70%,而快速阅读者的阅读速度竟然提升超7倍多。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意识到学习训练确实可以弥补、改善劣势,但只有在优势里,才藏着更大的潜能。
近些年,私募基金行业迅猛发展,很大一个因素是量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我们的惯性思维可能是量化工具是量化管理人的专属,但事实上,主动管理人同样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利器,来赋能到自己的投资当中。
试想一下,作为一家主观管理人,如果能够借用量化工具的运用,将研究范围从目前有限的板块与公司,覆盖到市场当中绝大部分股票,同时能够在新的广度上继续发挥行业和个股的深度研究能力,市场情绪的高把握能力等优势,那么将会把自身的优势极大得放大。
事实上,作为一家主动管理人,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开始了对量化工具的研究与使用。我们并没有单纯去复刻主流的高频量化策略,而是借用量化工具来发挥我们主动管理的优势,我们的着力点在我们熟悉、擅长的主动研究之上,以基本面因子为主要切入点,投资逻辑更加清晰,易理解,易评估。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曾说过,大多数人穷尽一生去弥补劣势,却不知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所以,唯有依靠优势,才能实现卓越。
我们做的恰恰是将量化工具覆盖面广、执行快速、决策系统性、能避免主观情绪干扰等优势拿过来,但重点仍然是落在提升我们主动研究的效率,利用我们主动研究的经验,让自身主观的优势尽情发挥。
市场现在有5000多只股票,未来还会更多,能够对每只股票进行研究、预测是非常困难的。目前证券公司有研究报告覆盖的,加起来也只有1500家,也就是说有3500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研究员覆盖。
作为主动投资的老手,我们对基本面因子很熟悉。我们将市场基本面、技术面、情绪面、预期差等多维度的基本面的基础指标,抽象成“因子”,借助量化的工具进行初筛,实际上就是一种“降维”打法。
当市场的复杂度提升,个股的分析难度加大时,通过量化工具的使用,可以实现信息简化处理,缩小并聚焦研究对象范围,高效筛选股票,从而大大得提升了我们主动研究的效率。
此外,主流的量化策略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从庞大的历史数据海选出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用数量模型验证及固化这些规律和策略,然后严格执行已固化的策略来指导投资。因此,其局限性也是存在的,比如说策略生命周期短,当策略被很多人使用时会加速其策略失效;算法更新需要时间,主动应变能力偏弱,当市场环境变化时无法像人那样做出快速调整;量化往往难以对公司与行业做深入研究。
相反,个股研究深、把握市场情绪能力强、对行业和个股追踪多年等特征恰恰是主观管理人的优势。所以当通过量化工具对股票进行初选以后,也正是发挥主观管理人擅长的精选优势的时候。此时,我们会充分发挥主观分析能力,充分利用我们主动投资的经验,人工进行细节确认与维度补充,动态调仓,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主动构建投资组合,以求获得持续的、稳定的超额回报。
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近几年,量化工具的效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量化工具”来赋能“主动投资”,从而放大主动研究的优势,是我们在探索和尝试的。相信两者的结合,能够将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