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编辑 赵云
去年11月中旬,广发证券策略团队提出港股“天亮了”,并判断称,本轮港股牛市是个万点行情。那时,恒生指数为15000多点。
而在2023年3月2日举办的广发证券春季策略会上,戴康再次表示:“当前港股处于牛市第二阶段,本轮”牛回头“后港股持续性的行情需要靠(三阶段)盈利驱动。”
在经济复苏的强预期下,A股和H股又该如何配置?戴康向记者表示,可考虑权益资产配置部分可港股六成或者2/3,剩余为A股。
港股继续前奔
2023年1月27日,港股恒生指数强劲反弹至22000点之上后,一路向下,截至3月2日,已经重回2万点附近,区间跌幅接近10%。
不过,恒生指数的掉头向下,并没有影响戴康对港股牛市持续的信心。在和投资者分享判断,他给出了“千金难买牛回头”的鲜明观点。
如何看待近期本轮港股市场的回调呢?
戴康和他的团队做了一项研究。通过对比过去10年历次“牛回头”,基于4大视角来把握本轮回调的“位置感”。
“选取过去十年牛回头的可比阶段,历次回调主要可以归因为三因素:中国经济复苏节奏波折、美债利率/美元反弹、美股急跌。历次牛回头阶段恒指平均-11.7%,时长平均2-3月。那么本轮从开年以来按照收盘价来算,已经回调了11.3%。在这些统计样本中,回调幅度较大(超过15%)的往往是中国经济再探底,但目前来看经济并未转弱,只是修复力度和空间的分歧。展望后市基于历史比较的位置感,本轮回调压力已消化多数。”戴康分析指出。
对于当下,戴康认为,当前港股处于牛市第二阶段,本轮“牛回头”后港股持续性的行情需要靠(三阶段)盈利驱动。
具体来看,去年11月以来事件信号带来主权风险溢价下降带动港股第一波空头回补,到去年底港股市场的情绪实际上已经显著修复,中国主权债CDS和港股卖空成交比均显著回落,第一阶段行情基本修复完成。今年1月初,随着疫情达峰,市场对于信用环境回暖基本没有疑问,二阶段行情触发。
对于未来的港股走势,戴康显得十分有信心,用了十二个字进行总结:“牛回头后,斜率放缓,继续前奔”。历史经验,港股持久的行情终由盈利驱动,历次底部反弹后的牛市二阶段“价值重估”行情平均持续2-3月,而三阶段盈利驱动行情持续一年以上,行情驱动从估值转向盈利。
而在港股的配置上,戴康仍然建议配置港股“三支箭”,风格上成长占优。一是,稳增长地产竣工链。比如家电/家具;二是,疫后复苏“扩内需”可选消费(黄金珠宝/服饰/免税)、必选消费(啤酒/超市)、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器械/创新药);三是,“重建”&海外流动性反转受益的互联网平台经济。
港股弹性略大于A股
对于当下A股和H股市场,戴康依然维持了A股“破晓”和港股“天亮了”的主要逻辑。
不过,在A股和H股性价比方面则是有所调整。去年11月,基于港股对于基本面修复和美债利率顶部比A股更敏感,赔率更具吸引的观点,戴康得出了港股弹性远大于A股的结论。
站在当下时点,戴康认为,A股港股赔率位置接近相齐、基于“此消彼长”胜率改善下,港股依然占优,不过双方差距缩小,将港股弹性从“远大于A股”至“略大于A股”。
做出这样的调整,戴康指出是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二者静态赔率位置相差不大,从估值、AH溢价可以体现。截至2023年2月24日,恒生指数PE(TTM)为9.8x、A股非金融是28.8x,二者位于2010年以来的均值中枢附近,AH溢价指数录得138,处于互联互通深化起点2017年以来的70%分位数。
二是,近期资金分歧开始加大。以南向资金为例,从整体上来看,2023年1-2月净流入大幅收窄;而北向资金2023年1月大幅净流入,2月净流入也大幅收窄。从结构上来看,去年11-12月资金流入较多的行业,今年1-2月多数转为流出或流入大幅收窄,例如港股资讯科技、地产;前期领涨的行业,今年1-2月多数转为流出或流入大幅收窄,例如资讯科技、非必需消费、原材料等。
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ERP已下行至接近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枢;都需要等待“此消彼长数据确认”。
在戴康看来,“此消彼长”指的是中国复苏,美国浅衰退。
“彼长”对于中国经济和A股盈利来说,经济仍在“强预期”阶段,静待“4月决断”。而“4月决断”的核心矛盾是地产基本面的复苏情况;历史上地产强复苏=经济强复苏,反之就不太容易。2023年的地产链修复力度预计将介于2012年与2015年之间,地产投资修复动能较弱,仍待“4月决断”强政策加码。
本轮的“此消彼长”演绎,对港股的映射将更为明显。国内经济重启,是以扩内需战略为抓手,港股主要包含内需“新经济”的资产,更为受益。美元指数中期下行\人民币中期升值会更受益于国际资本再配置新兴市场。
在经济复苏的强预期下,A股和H股又该如何配置?戴康建议,权益资产配置部分可港股六成或者2/3,剩余为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