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少数派投资
从去年10月底开始,全球市场突然一百八十度大变脸,迎来了狂欢反弹之旅。英国富时100指数已于2月3日创下历史最高记录。法国、德国股市表现也很强劲,逼近历史高点。美股的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同样大幅反弹,前期落后的纳斯达克也于今年1月开始大幅补涨。
同样,A股与港股也同步在暴力回血, A股从2885逐一收复到3220点,涨出了一种踏空大牛市的感觉。截止到2月13日,恒生指数暴力反弹了42.40%。
01
股市红了,基金销售“开门红”黄了?
2023年,1月A股暴力上涨,但基金销售开门红却是近5年最差的。1月份发行产品总规模仅143亿元,远低于2021年、2022年的开门红基金销售。
实际上,每年的基金开门红销量,基本和前一年的指数表现正相关。2020、2021年开门红之所以市场能大卖,是因为2019、2020年,市场有不错的涨幅。而2019年、2023年之所以如此惨淡,也是因为前一年的,2018、2022年市场都下跌了近20%以上。
市场会出现“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总是习惯于用短期过往的收益(一般1年左右),去做未来的投资判断,然而在基金大卖的时候进场的投资者,之后的收益情况大概率是不太理想的。
所以,相信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明白我们要买在无人问津、狗都不理的时候,而不是你身边亲戚开始推荐基金代码的时候。
02
经济复苏是主旋律,信心是主要矛盾
今年基金销售开门红惨淡,除了受到去年权益市场大幅下跌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大家对于未来经济复苏发展的信心不足。本质上来说,当前主要矛盾在于大家的信心,确切来说是每个微观主体,消费者、投资者、企业家的信心。
事实上,从上周末的1月社融数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企业信心逐步恢复,但居民端仍然低迷。1月份社融增加5.98万亿,人民币贷款是支撑项,企业和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较多。人民币信贷增加4.9万亿元:
1)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说明疫情放开后,政策靠前发力,企业信心逐步修复。
2)居民信贷仍然低迷,居民户人民币贷款增加2572亿,同比少增5858亿,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少增665亿和5193亿元,反映了居民仍然信心不足,也验证了1月份地产销售仍然低迷。
数据是客观的,但市场观点各有不同。乐观的人看到总量超预期,市场流动性充沛,企业信心修复,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望触底,A股有望延续春季躁动。悲观的人则认为结构不及预期,资金都在空转,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大规模政策刺激可能低于预期,对A股底气没那么足。
03
踏空的投资者,现在能上车吗?
从投资的角度,经济复苏的信号已经显现,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上,笔者认为投资者面临最大的风险,不是市场时点判断问题,而是经过去年大幅调整,很多投资者对于股票等风险资产战略性的低配了。即使是不带有观点,仅仅是技术上的再平衡,不也该补点仓么?
其次,基金风格均衡配置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踏空结构性行情。春节后两周,市场大小盘分化比较明显。消费、医药、顺周期等板块经过反弹后,进入震荡调整。题材股、小盘股在此期间受到资金青睐,ChatGPT带来了AI加速应用落地的预期,刺激了算力算法、数据等概念股的上涨。同时,除了北上资金持续流入外,国内基金发行低迷,总体上仍然是存量博弈,也导致了市场分化。
所以,对于投资者,无论是从行业、价值/成长风格、市值等方面,还是基金经理操作风格(换手率、持仓集中度等等),均衡基金组合风格能帮助我们避免踏空结构性的行情。
过往的荆棘与意外已经过去,2023复苏大幕已然打开。市场波动,周期变迁,就像四季,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行动,春种,夏耕,秋收,冬藏。
作为基金投资者,投资的理念决定了我们最终的投资胜负。我们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信任投资的方法和逻辑,然后还需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对于新的一年,我们依旧相信周期、均值回归的力量。但前提是,我们需要坚持到那个时候,世界终将属于那些坚持得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