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百亿私募睿郡资产举行2023年度内部路演,对2023年的权益投资进行展望,本次路演旁听人数一度超过3万人。
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基金经理董承非表示,新能源革命刚刚开始,该产业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并将挤压传统能源的市场份额。2025年前,中国新增的电力需求在新能源装机上预计就能得到满足。整体而言,2023年其相对明确看好风光等新能源板块的投资机会。对于大消费领域,董承非则表示,受人口总量、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对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还没有明确结论”。另一方面,董承非也预测,2023年股票市场将出现多方面的“再平衡”。
新能源产业机会依然广阔
董承非9日下午在以“睿郡年度思考”为主题发言时表示,回顾过去的一年,2022年全年能源价格在2021年的基础上继续飙升。新旧能源都是2022年资本市场的热点,利润增速领先其他行业。全年维度看,煤炭行业涨跌幅一枝独秀,电力设备与新能源一度也有较大涨幅。整体来看,煤炭等传统能源在公募等资管机构业内,不仅是明显的“投资焦点”,也是公募等机构当前的“重仓板块”。
但在此背景下,董承非则认为,2023年非电行业对动力煤需求将“大概率负增长”。具体来看,动力煤的非电需求主要是建材和化工行业,两者占比接近25%。这两个行业的需求和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2023年地产的在建面积大概率下滑,建材和煤化工行业的产量也会大概率下滑,进而使得2023年动力煤需求出现下滑。
另一方面,假设中国未来几年按照4%到5%的年用电量增长,2023年中国对于新增电力需求约达到3800亿度电。而2022年国内的风光年装机量超过150GW,按照风电的利用小时和光伏的利用小时测算,风电装机就能基本满足2025年之前每年新增的电力需求。整体而言,董承非预计,2023年是中国火电需求见顶的元年,未来几年火电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可能会持续负增长,传统能源价格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迷期。
董承非强调,新能源革命(新能源对旧能源的替代)刚刚开始,其体量从量变到质变,开始挤压传统能源的市场份额。在需求不断收缩的情况下,传统能源的价格很难长时间维持高位。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新旧能源的替代晚于中国发生,但“时差”也只是“一到两年”。从产业基本面来看,未来国内及全球新能源的装机很可能超出预期,对旧能源的替代也会加速。
大消费“没有明确投资结论”
在本次路演中,董承非还介绍了他对于大消费领域投资机会的研判。值得注意的是,其对于该板块的看法却是“未置可否”。
董承非称,随着疫情管控措施优化,压制消费的“冰山”正在消融。但在后疫情时代,“向阳重生”之路仍将充满挑战。
具体来看,董承非称,周期性行业与大消费板块的“风水轮转”发生在2011年,随后白酒等明星消费行业连续多年“躺赢”,股价表现长期强势。但就目前来看,董承非认为,未来四方面的挑战可能会对大消费板块带来不确定性影响。具体包括:人口总量的潜在下降、人口老龄化、房地产超20年牛市之后“财富效应”可能下降或消失、国内优秀消费类企业的国际化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整体来看,董承非认为,目前国内大消费龙头企业严重依赖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亟待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市场将面临“再平衡”
对于2023年的股票市场投资,董承非同时表示,2023年A股市场可能存在多个方面的再平衡。
第一,由于俄乌冲突和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近两年A股上下游行业的盈利能力反向运行,且相关差距在2022年不断拉大。这种上下游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程度,在历史上罕见,未来上下游利润的“喇叭口”般的持续扩大不可持续。
第二,“实和虚的再平衡”。实体经济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要远大于金融行业,盈利能力上也有较大差距。因此,未来金融反哺实业可能是必要的,也是可以预期的。
第三,港股和A股的再平衡。2021年以来,港股给投资人带来的投资感受相对较差,主要原因是部分行业红利的消失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估值水平的收缩。未来大环境的改善会让港股和A股表现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