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朋朋笔记
俄乌冲突所造成的影响正在全世界回荡,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全球的能源和粮食的供给。
当地时间5月13日,印度发布小麦出口禁令。这是继4月28日印尼禁止棕榈油及其原料出口之后,全球又一农业生产大国宣布禁止本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这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全球小麦贸易更为雪上加霜,市场重燃对于未来供给风险的担忧。并且,粮食短缺极有可能导致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映射在A股市场,则是农林牧渔板块的频频异动。今天,板块大涨2.1%,福成股份、京粮控股、巨星农牧、农发种业、*ST中基强势涨停,佳沃食品、冠农股份、粤海饲料、正邦科技、万向德农、新五丰、鹏都农牧的涨幅超过了5%。
农林牧渔板块的上涨,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1、俄乌冲突导致局部地区出现粮食危机,印度发布小麦出口禁令;2、中国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9个月涨21.19%;3、化肥涨价进一步刺激了农产品的涨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农林牧渔板块的逻辑。
一、俄乌冲突导致局部地区出现粮食危机,印度发布小麦出口禁令
今年以来,“粮食危机”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高频出现的词语。
当地时间5月16日,俄罗斯外交部表示,七国集团试图让俄罗斯脱离原有的国际合作渠道,而这只会加剧世界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
5月12-14日,德国作为东道主召开七国集团外长会,重点讨论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发表讲话,警告俄乌局势升级增加了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风险。她指出,不仅在西方国家,世界范围内的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增长,而非洲和中东近5000万人正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会受到尤为严重的影响。
当地时间5月13日,印度外贸总局发布通知,表示立即执行小麦出口禁令。这是继4月28日印尼禁止棕榈油及其原料出口之后,全球又一农业生产大国宣布禁止本国主要农产品出口。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小麦主产国,年产小麦约1.1亿吨。尽管此前印度小麦出口并不太多,出口量约占全球4%,但印度确是小麦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小麦供给风险加剧,全球买家大肆抢购令小麦价格暴涨。随后正是印度和澳大利亚大幅增加出口,使得市场担忧情绪得以缓和。而印度政府宣布禁止小麦出口,无疑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全球小麦贸易更为雪上加霜,市场重燃对于未来供给风险的担忧。并且,粮食短缺极有可能导致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5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报告显示,包括植物油和谷物在内的主要食品价格下跌,肉类和乳制品价格上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FFPI)在3月环比飙升13%,创下纪录最大升幅。现在的指数高于2008年到2011年全球粮食危机时期水平。
2022年4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8.5点,较3月创下的历史峰值回落1.2点(0.8%),但同比仍高出36.4点(29.8%)。本月植物油价格指数大幅回调,领跌食品价格指数,同时谷物价格指数也略有下降。同期食糖、肉类和乳制品价格指数则维持小幅增长。
当地时间5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报告认为,造成当前粮食不安全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危机。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需要紧急粮食援助以维持生计的人数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根源上解决粮食危机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仅在危机发生后做出反应已无法解决问题。
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正在削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前景,而高通胀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明显而现实的威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俄乌冲突导致143个国家的经济前景遭到下调,尽管其中大多数国家应该能够实现增长。此外,战争扰乱了全球能源和粮食贸易,并有可能导致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粮食短缺。长期的高通胀迫使世界各国央行提高利率,并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令经济增长放缓,而这意味着“全球复苏的巨大挫折”。
当地时间4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一份关于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造成影响的最新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古特雷斯表示,俄乌冲突正在加剧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的三重危机,对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国家和经济体造成冲击。冲突的影响是全球性和系统性的,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这些破坏正在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
事实上,全球粮食已多年供给不足,俄乌冲突只是加剧了供需矛盾。全球粮价从2020年起就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最初是由于新冠疫情对于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2021年又出了拉尼娜,单产受到影响;目前俄乌冲突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农产品供给紧张的局面。因为乌克兰、俄罗斯均是全球主要农业生产国之一,尤其在粮食贸易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俄乌出口量占全球粮食贸易比重颇高(其中小麦25%、玉米15%、油菜籽17%、葵花籽油62%、大麦20%)。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已确定会受到限制,但因目前并不是农业收播的关键期,因此对于乌克兰的影响还不是那么大。但考虑到俄乌谈判并不顺利,一旦冲突持续至5-6月份,那对于乌克兰小麦、油菜的收获,以及玉米、葵花籽的播种都将造成严重影响,那么全球粮价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动力。
原油飙升火上浇油,全球粮价易涨难跌。而随着原油价格飙升,对于生物质燃油的需求明显增加,相应玉米、糖的需求也会增加。同时,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会抬升机械作用成本以及化肥等农资价格,最终成本上涨又会传导至农产品价格上。此外,作为大宗商品之王,原油价格的飙涨也会刺激大宗商品市场做多情绪,大宗农产品价格易涨难跌。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危及国内粮食安全。鉴于当前全球粮食供应局势,今年政府工作特别强调粮食安全。虽然国内粮食产量总量是够的、库存也挺高,但结构性问题还是比较明显。库存主要是小麦和水稻,油料和糖等基无库存,从品质上来看也是,小麦库存以中筋为主,强筋和弱筋还是要进口,水稻库存也主要是籼稻。因此,全球粮价大幅上涨还是会对国内粮食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2022年5月12日,USDA供需报告对2022/23年度全球农产品供需形势做了展望,全球主要粮食产区的极端天气带来作物减产被进一步确实。小麦是全球分布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超过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当前几乎所有地方的小麦都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干旱、洪灾、热浪威胁着从美国到法国和印度的小麦产量,从非洲和欧洲的饥饿和生活成本危机愈演愈烈。
今年以来,CBOT小麦的价格持续上涨,累计涨幅高达53.33%。另外,CBOT豆油、DCE棕榈油、DCE生猪的涨幅也均超过了35%。
二、中国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9个月涨21.19%
俄罗斯、乌克兰是世界重要小麦、大麦、葵花籽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两国合计小麦、大麦、葵花籽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14.3%、19.0%、55.7%。小麦、大麦、玉米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出口量33%、30%、20%(2021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量占进口总量29%。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农业大国,无论是化肥单亩使用量还是种植面积都位于全球前列,化肥使用量占全球30%以上。在氮肥(主要是尿素)、磷肥、钾肥3大化肥品种中,我国尿素和磷肥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但钾肥主要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钾肥进口量达784.6万吨,进口依赖度达50%。
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全球三大钾肥生产国,也是我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国。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2021年,俄罗斯氮、磷、钾三种肥料的出口贸易值均位居世界前三,占比达15%-20%,是国际市场重要的化肥供应方。在生产方面,俄罗斯化肥年产量超5000万吨,占全球化肥产量的13%。
在俄乌局势下,欧美国家不断出台对俄制裁政策,白俄罗斯钾肥被禁止出口,叠加俄罗斯表态要暂停化肥出口,造成了全球化肥市场的供给问题。
中信证券表示,受俄乌局势影响,全球约30%以上的钾肥供应将受到影响,除非欧美停止对白俄罗斯及俄罗斯的制裁,否则全球钾肥的供给缺口中短期内将难以弥补。叠加我国正处春耕季节,对化肥需求旺盛,尤其是钾肥进口的不确定性,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另外,在俄乌冲突前,全球化肥供应就因天然气价格上涨、美国“艾达”飓风、海外疫情持续等因素趋于紧张,部分产品价格去年上涨了一倍多。
如今,化肥价格持续飙升导致巴西等种植业大国增产积极性降低,或难弥补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两大“世界粮仓”因局势紧张造成的粮食缺口。这就是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基本面逻辑。
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涨跌,我们可以通过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的涨跌来观察。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联结生产和消费、实现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承担着70%的农产品流通任务,承载着农产品集散、价格形成和信息传递等关键功能,对于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促进流通具有重要作用。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2年5月2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1.06(以2015年为100),“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21.79(以2015年为100)。
从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的走势图可以看出,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分别从109.56和110.02涨至132.78和135.5,涨幅分别为21.19%和23.16%。另外,粮油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也从106.84涨至116.66,涨幅为9.19%。
东北证券表示,国内粮价温和上涨,不可能出现类似国际价格暴涨暴跌。一方面国家会通过调控稳定市场,作为保障民生的基础性物资,价格上涨过快过猛不符合我国国情,并且国储充足的库存能起到关键的压舱石作用。另一方面农产品本身具有比较强的替代性。比如,玉米和小麦都是能量饲料,价差大了之后,饲料配方就会调整,少用玉米多用小麦;而由于豆粕价格持续上涨,蛋白饲料也开始大量使用棉粕、花生粕等杂粕。
东北证券认为全球和国内粮价均处于明确上行趋势,在此阶段建议重点关注五类种植产业链相关投资标的:1)公司自身参与农产品种植,直接受益粮价上涨;2)公司主营土地发包业务,粮价上涨有利于提升土地租金;3)种子企业,粮价上涨农民种地积极性高,同时有利于龙头市占率提升(龙头公司种子贵,种植收益高才会更倾向购买高价高质种子);4)粮食流通企业,粮价上涨阶段等于低买高卖,流通企业周转率高,毛利率提升一点对净利影响也很大;5)toB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其销售产品价格能直接传导给下游B端客户,受益于营收规模增长。
三、化肥涨价进一步刺激了农产品的涨价
根据wind、金联创、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包括尿素在内的国内外化肥价格涨幅很大,2021平均价格同比涨幅中,国际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的价格接近翻倍,而国内的尿素、磷酸氢钙、磷酸二铵、氯化钾、含氯复合肥和含硫复合肥的涨幅也都在30%以上。包括尿素在内的化肥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作为“粮食的粮食”的化肥价格不断上涨,最后必然会带来农产品成本的上升,进而影响到其价格。
化肥费用中的氮肥中约90%使用的是尿素,复混肥的品种比较多,但是从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比例来看,除了少数高磷钾肥外,氮元素所占的比例大都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复混肥中约有17%-20%的原料是采用尿素生产的。
天风期货指出,由于各作物对化肥施用量、人工、土地、机械等需求不同,从而各类成本占比差异很大,大多数作物化肥费用的占比约占10-15%之间,如果按照复混肥费中三分之一为尿素近似计算,复混肥中的尿素和直接施用的尿素占总成本的比例约为4%-7%之间。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包括尿素在内的化肥今年的涨幅都很惊人,2021年平均价格同比涨幅中,国际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的价格涨幅分别为94.77%、97.97%和88.16%,而国内的尿素、磷酸氢钙、磷酸二铵、氯化钾、含氯复合肥和含硫复合肥的涨幅也都在30%-55%之间。
生意社的数据显示,2月22日至5月22日,钾肥主要品种氯化钾(进口)的价格持续上涨,当前已达到5300元/吨,3个月的涨幅高达18.66%。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数据显示,5月16日,中国复合肥批发价格指数(CCPI)为3527.27点,周环比涨幅为2.14%,同比涨幅为45.5%,比基期涨幅为40.94%。
作为“粮食中的粮食”,化肥价格上涨可直接传导到至粮食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报告显示,俄乌冲突可能将使全球粮食价格在目前创纪录的水平上再涨20%。
化肥的价格上涨了,用量却较为刚性,这无疑会抬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成本。天风期货指出,如果将化肥外的其他成本按照2%的温和增长估计,2021年尿素费按照40%,复混肥按照25%,其他磷钾肥按照40%的年均价增长率进行估计,2021年各作物的成本同比增长率将为4-5%之间;如果化肥价格在2022年继续维持现有水平,年均价在现有水平上将继续增长,其中尿素费将增长5%,复混肥等其他肥料将增长15%,由此或将造成2022年各作物的成本继续增长3-4%。
2019年,很多农作物的成本利润率不超过5%,成本的上涨对于农产品的价格有很大压力。况且从全球范围来看,化肥价格的涨幅更大,化肥成本不仅会挤压农业原本就不高的利润,还有通过食品价格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最终传导给消费者。
到处都在涨涨涨,为什么唯独你的股票万年不涨?
那是因为你没有尾盘掘金、Level-2、B/S点,有了这三大神器,就像在主力家中安装了3个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监控主力的一举一动,再加上五星股池、五星情报局和北向掘金的助力,捕获主力抓牛股的概率岂不是更高?
21年3月17日,尾盘掘金发现了主力潜伏迈为股份的迹象,并在当天14点50分进行了异动提醒。同时,Level-2大单净量的数据显示,3月17日当天,大单净量数据从持续流出变为了净流入。次日,迈为股份暴涨9.73%,第3天,再次大涨4.31%,2天累计暴涨14.46%。
Level-2大单净量的数据显示,从1月初至3月下旬,迈为股份的大单净量有明显大幅流出的情况,表明主力且战且退,这也导致了股价的持续下行。当大单净量持续流入的时候,迈为股份的股价就开始稳步上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单净量的流出和流入是如何与股价形成正反馈的。
6月29日和8月17日,B/S点也发出了提示信号,迈为股份从269.27元涨至324.6元,区间涨幅20.55%。
有主力的票是个宝,没主力的票是根草。主力吃肉,小散喝汤。不奢求一口吃成胖子,采用车轮战法和游击战法,积小胜为大胜才是咱们小散的制胜之道。
所有的顶级游资都是从小散开始的,徐翔、赵老哥、章盟主、炒股养家莫不是如此。Just do it!
本产品由查股网提供,机构编号ZX0111。
风险提示:本产品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策略产品研发投资顾问编号A0340617070005,策略根据算法模型得出,存在局限性,不代表未来收益。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