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主力资金流向&北向资金流向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2900点黄金坑!新老基建暴涨!机构高呼已见底

http://chaguwang.cn  04-27 17:22  查股网新闻中心

  文/朋朋笔记

  天黑了,云乱了,韭菜们又觉得自己完蛋了;天晴了,雨停了,韭菜们又觉得自己能行了。

  年少都有凌云志,洗尽铅华也从容。见多识广的老韭菜们都知道,政策才是A股最大的基本面。所以,不要低估政策稳增长的决心!

  今天,新老基建成为了A股最耀眼的明星,以新基建为代表的特高压、抽水蓄能、储能、充电桩暴涨7.32%、7.19%、5.78%,比如宁德时代国电南瑞亿纬锂能等;以老基建为代表的工业金属、冶钢原料、特钢暴涨5.75%、5.43%、5.21%,比如三一重工紫金矿业云铝股份等。

  新老基建之所以暴涨,主要有3方面的逻辑:1、政策全力稳增长政策底已现,各大券商高呼市场底到来;2、基建是政策全力稳增长的重要抓手;3、本轮基建不一样,需求落地强于2018及2020年。

  接下来,我们就以自上而下的视角来解读新老基建上涨的驱动力。

  一、政策全力稳增长政策底已现,各大券商高呼市场已见底

  今天股市的回暖和新老基建的集体暴涨,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4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

  国盛证券指出:基建的重要性全面提升、中长期空间打开;继续提示今年基建大概率高增,全年8%左右甚至更高,密切关注基建链投资机会,尤其是新增的安全基建。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主动担责、积极作为、有问题及时纠偏、引导好市场预期”,进一步指向政策底已现,稳增长政策也有望加快落地。

  光大证券(维权)认为,此次会议验证高层加大基建投资的决心,将市场所认为的“基建作为短期托底经济的手段”上升至“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更高战略层面。会议指出本轮基建投资的主要方向,即水网、路网、能源网络的搭建。中央层面牵头协调,解决基建面临的:1)要素审核(如用地指标、用能指标、环评等);2)资金来源;3)区域间规划协调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将有效推动基建项目快速落地。

  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引导基金管理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发展,支持成熟指数型产品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权益类基金占比。

  4月26日,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期货同业公会、基金同业公会联合发布通知称,做中长期布局,坚定持有,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者和运行稳定器的作用,增强市场信心,筑牢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

  4月26日,有报道称,近日,建行、工行、中行、农行2年期、3年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普遍下调10个基点。简单来说,这就是大额存单的“降息”,利好股市。

  政策全面发力稳增长的态度不言而喻。

  3月5日公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2022年的GDP增长定在5.5%左右,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浦银国际5.3%,彭博5.1%,万得5.2%)。

  国盛证券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字当头;5.5%左右是预期上限,目标偏进取,手段则很务实,关键是“放水、放地产、放基建”,调结构、促转型并举;继续提示,不要低估国家全力稳增长的决心与力度,短期内经济将趋于筑底回升,二季度经济动能大概率强于一季度,仍要高度重视稳增长链条的投资机会。

  2022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4.8%(前值4.0%),三年平均增速4.9%(前值5.2%);1-3月固投累计同比9.3%(前值12.2%),三年平均增速4.8%(前值4.6%),其中:地产投资同比0.7%(前值3.7%),三年平均增速5.3%(前值6.3%);狭义基建投资同比8.5%(前值8.1%),三年平均4.2%(前值1.0%)。

  国盛证券指出,数据仍有背离,疫情冲击将进一步显现;继续提示,政策底已现,经济底未到,市场底则尚需时日,紧盯4月政治局会议。倾向于认为,目标方面,5.5%左右的实现难度无疑很大,但国家应不会直接说要下调,大概率还会全力稳增长,也会进一步提升稳就业、稳物价的重要性;政策方面,要客观看待央行克制的降准,“货币不是万能的”,眼下更重要的是控疫情、宽财政、松地产、扩基建等其他组合拳,核心还是避免地产“硬着陆”。

  在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各大券商也是高呼市场见底了。

  4月27日,中信建投策略首席陈果认为,多头等的就是现在。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地产等收紧趋势已经彻底逆转,如今中央层面既然决意稳增长,后续力度不断加码是必然。26日中央财经委发力稳增长,排除各种分歧全力推基建,显示推动今年经济增长的决心,且特别强调有问题及时纠偏,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也为周五重要会议奠定积极基调。4月26日,陈果指出,2900点附近就是今年的黄金坑。

  4月25日,中信证券认为,银行板块目前估值底部明确,静待政策发力;中信建投认为,中期视角继续维持A股正在构筑U型底部区域的判断。

  4月24日,中金公司指出,A股目前在政策、估值、资金、行为信号方面已部分显现底部特征。

  4月22日,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目前A股的低点已经出现,接下来是震荡市的填坑行情。预计下半年A股企业盈利数据将企稳回升。荀玉根认为,接下来,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加码。目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正在不断推进,社融存量正在同比回升,基建将开始发力。“因此,整体来看,上半年A股主线是稳增长,下半年将围绕复苏主线。其中,全年价值略占优,成长阶段占优。其中,金融地产估值仍低。新基建弹性更大,可关注光伏风电、云计算数据中心。”

  4月22日,招商策略首席张夏发朋友圈强调现在就是市场底部,并直言“就算打脸,也会站直”,他同时强调股票之道,在于人弃我取。张夏认为,当前A股已经开始再一次逐渐触发见底信号,从信用周期的角度出发看,应该是再一次的三年半周期上行周期的起点。目前A股已经是底部区域,处在筑底过程中,或许已经见底。同时A股或将会迎来更加确定的上行“完美风暴”,时间窗口大概在4月中旬~5月中旬之间。

  二、基建是政策全力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我国采取的是逆周期调控的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控是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平缓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减少负面冲击。具体来讲,经济放缓时,加大财政货币支持力度,刺激经济,而经济过热时,收紧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泡沫。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誉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当经济呈下滑趋势时,政府常采用增加基建投资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形势。因此,基建投资也被称为逆周期稳定器。

  2022年出口和地产投资边际回落,消费疲软,传统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短期经济依旧承压,叠加高基数效应,经济下行进入下半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建会再次发力。基建投资强度主要取决于3点: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支持情况以及项目的储备程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层面稳增长信号清晰,资金层面财政支出空间充裕,项目层面前期准备充分,2022年大概率是基建大年。

  国盛证券指出,2022年稳增长需要基建发力已是共识,但基建的回升幅度和发力方向仍有分歧。在消费复苏、出口下行但有韧性,地产回落但仍小幅正增长的假设下,要完成2022年5.5%的目标增速,可能需要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达到8%左右(市场中性预期5-7%)。总体看,广义财政投向基建的资金规模合计约为4.9万亿,较2021年提升21.1%。结构上,新老基建将共同发力。

  老基建:根据“十四五”规划,交通、能源、水利是老基建的发力重点,可重点关注交通水利、清洁能源、煤电改造、地下管网等4大方向。

  新基建:“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约20%,年均体量1.6万亿左右,约为基建投资的10%,其中:数据中心、高铁轨交、5G等占比高,充电桩增速最快,可重点关注数据中心和轨道交通。2022年,数据中心和城市圈轨道交通可能是2大主要增量。

  新基建作为基建投资的首要抓手,实际上多是产业投资,其增速较快,但规模相对较小,约为基建投资的10%。“十四五”期间,国盛证券测算新基建7大领域合计投资规模可能接近8万亿元,年均1.6万亿,约为每年基建投资的10%左右。其中数据中心投资规模最大,占比近半;高铁轨交、5G的投资规模其次。新基建整体的年均增速约20%,其中汽车充电桩投资增速最快,5G、数据中心增速也超20%。

  就2022年而言,数据中心和城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可能是主要增量,其他分项如5G、充电桩等的增速较低或规模较小,对整体投资的带动可能有限。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14日,今年先后已有25个省份披露了2022年地方重大项目投资相关规划,加总计算的年度计划投资总额达12.2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速为14.7%,创出2019年以来新高。另一边,资金保障也不断跟进,3.65万亿元专项债早发早用。机构预计,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或超过10%,今年广义基建投资有望增长5%至8%,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三、本轮基建不一样,需求落地强于2018及2020年

  2008年来我国共经历大致五轮基建稳增长,分别发生在2008年、2012年、2016-17年、2018年、2020年,从市场表现来看,板块行情的启动发生在政策转向之际,而非等到行业基本面实质改善之时,不过行情的持续性则依赖于基本面的持续兑现。而基本面能否兑现的关键,主要受政策发力基建意愿+资金到位情况影响,其中政策发力意愿视地产投资表现而定,资金到位则受2018年地方隐性债务清理较大影响,具体而言:1)2008年及2012年政策发力基建意愿较强+资金到位充裕,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行情具备一定持续性;2)2016-17年意愿最强+资金到位充裕,行业基本面大幅改善,行情持续且涨幅最大;3)2018及2020年意愿较强+资金相对缺乏,行业基本面并未明显改善,行情短暂且涨幅相对有限。

  长江证券表示,本轮稳增长必要性+资金兼具,需求或持续改善总体而言,本轮稳增长必要性更强+资金充裕,需求落地强于2018及2020年。

  必要性: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结合今年出口、制造业投资在高基数下难以维持较快增长,而地产销售端的大幅下行将逐步传导至投资端,预计上半年地产投资仍将承压,经济增长对基建依赖程度明显增强。从基建发力具体抓手来看,也具备实质支撑,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交通水利等项目将是主要发力点,可重点关注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三大方向。

  资金:短期而言,一方面去年节余的公共财政资金、专项债将用于今年“跨周期调节”;另一方面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并要求各地在一季度早发行、早使用(而2021年直到3月方才开启专项债发行),今年1月已发行4844亿元,同比增幅明显,长江证券测算全年专项债投向基建金额同增60%,助力基建投资提速4pct。

  对于稳增长受益标的,长江证券认为可从三个维度进行筛选:1)业绩弹性,这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自身基建相关业务占比情况,直接决定了基建需求反转带来自身的收入、业绩弹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企业自身竞争优势,若市占率提升则将获得更大向上弹性(如近年建筑央企市占率持续提升);2)安全边际,本轮稳增长行情自去年12月初启动以来,不同企业涨幅存在较大差异,而当前企业估值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安全边际(当前板块PE、PB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大量央企PB破净);3)成长逻辑,除基建稳增长带来的β以外,部分企业自身亦在发生积极变化,拓展出工程以外的第二增长曲线,有望带来自身价值重估。建议关注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铁建华设集团中国化学鸿路钢构精工钢构等。

  尽管与地产产业链上相关的个股纷纷大涨,但对很多小散来说,往往是还没有反应过来股价就上了天,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关键是要发现主力资金介入的信号,因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等因素最终会通过主力资金的动向体现出来,所以捕获主力就成为了致胜的关键。

  如果投资者拥有尾盘掘金Level-2B/S点这三大神器,就像在主力家中安装了3个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监控主力的一举一动,再加上五星股池五星情报局北向掘金的助力,捕获主力抓牛股的概率岂不是更高?

  21年3月17日,尾盘掘金发现了主力潜伏迈为股份的迹象,并在当天14点50分进行了异动提醒。同时,Level-2大单净量的数据显示,3月17日当天,大单净量数据从持续流出变为了净流入。次日,迈为股份暴涨9.73%,第3天,再次大涨4.31%,2天累计暴涨14.46%。

  Level-2大单净量的数据显示,从1月初至3月下旬,迈为股份的大单净量有明显大幅流出的情况,表明主力且战且退,这也导致了股价的持续下行。当大单净量持续流入的时候,迈为股份的股价就开始稳步上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单净量的流出和流入是如何与股价形成正反馈的。

  6月29日和8月17日,B/S点也发出了提示信号,迈为股份从269.27元涨至324.6元,区间涨幅20.55%。

  有主力的票是个宝,没主力的票是根草。主力吃肉,小散喝汤。不奢求一口吃成胖子,采用车轮战法和游击战法,积小胜为大胜才是咱们小散的制胜之道。

  所有的顶级游资都是从小散开始的,徐翔、赵老哥、章盟主、炒股养家莫不是如此。Just do it!

  本产品由查股网提供,机构编号ZX0111。

  风险提示:本产品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策略产品研发投资顾问编号A0340617070005,策略根据算法模型得出,存在局限性,不代表未来收益。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