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1月份A股的明显反弹,外资近期流入的趋势越发明显。12月首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再度大幅净流入A股114.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37.1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77.34亿元。
另一方面,按照惯例,11月末12月初A股市场迎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季度调整的密集生效。此前,11月30日盘后,MSCI半年度调整生效,尾盘集合竞价多只个股大幅波动。而今日收盘后,另一大国际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的季度调整即将生效。
富时罗素季度调整周五盘后生效
此前,富时罗素公布了其旗舰指数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的季度审议结果,该调整将于12月2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富时罗素指数季度调整涉及股票较少: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新纳入4只港股,A股未新增纳入个股;剔除股票未涉及A股、港股。具体来看,大盘股新纳入于港股市场上市的天齐锂业,中国石墨、快狗打车、美因基因3只港股公司被纳入微盘股。
再加上追踪富时罗素旗舰指数的被动资金总体量较MSCI略低,因此,周五收盘时北向资金标志性的尾盘脉冲或许不及周三的表现。
由于MSCI半年度调整于周三盘后生效,当日尾盘集合竞价多只个股大幅波动。其中,宁德时代尾盘集合竞价大笔买入4.66亿元,股价从381.9元跳升至385元。部分中小市值个股的波动更为明显,固德威、鹏辉能源、柏楚电子、捷佳伟创等尾盘纷纷拉升。
在此之前,A股市场已多次出现“生效日效应”,即在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公司调整生效日当天,北向资金往往出现大幅波动,可能是大量买入,也可能是大量卖出。除了生效日当天外资出现大幅波动外,相关调整涉及的标的股票也往往出现“股价异动”。
究其原因,追踪指数的被动型资金为了尽可能减少对于指数的追踪误差,通常会选在最后一天调仓,因此往往会看到权重变动较大个股成交的“异常”放大,特别是在尾盘。相比之下,主动型资金则并不存在这一约束,可以择机选择配置时点。
抢筹套利策略还有效吗?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6月富时罗素完成第一阶段最后一批次中国A股的纳入,将A股在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系列中的纳入因子升至25%后,国际指数公司们在近两年对A股的季度调整中再无纳入因子的变化,仅涉及具体个股的调入调出。
在股价影响上,由于指数公司宣布调整结果到正式实施之间往往间隔一段时间,因此市场上不乏部分套利资金根据正式结果布局相应个股,以期获得超额收益。
这种抢筹“套利”策略能否奏效?对此,中金公司策略团队分析认为,在调整正式实施日,虽然被动资金“必须”按照权重变化进行调仓,但股价的实际变动却未必与权重调整方向一致,反而会更多受到提前套利资金与被动资金之间强弱对比的影响,此前也不乏新纳入或权重增加个股在调整实施日股价下跌的情形。因此,中金公司建议,部分流动性相对较弱的个股其股价潜在冲击或许更大。
北向资金净买入势头加快
“真金白银”做多中国资产
虽然套利策略并不一定总是成功,但随着11月A股明显反弹,外资大幅回流,市场对于北向资金的关注度明显提升。特别是在海内外积极因素共振下,外资持续大幅加仓A股,用“真金白银”做多中国资产。
12月首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再度大幅净流入A股114.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37.1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77.34亿元。
从11月整体情况来看,北向资金全月大幅回流,单月净流入额达600.95亿元,为今年以来月度净流入额第二高点。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月度净流入额第一高点出现在6月,合计净买入A股729.6亿元。
近期不少市场观点认为,北向资金之所以大幅回流A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预期进一步明确。
招商证券在日前发布的2023年A股投资策略展望中表示,明年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后,美债收益率有望触顶回落。另外,随着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加大,预计美元指数也将从高位回落。外围流动性环境有望改善,叠加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甚至进入升值周期,外资明年有望继续流入A股。
美国资管巨头富兰克林邓普顿新兴市场股票团队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情绪及股市整体估值目前已处于历史低位,市场低迷态势不会持续太久。相对全球其他市场,其对中国股市可能展现出的投资前景表示乐观。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较强势的反弹。上述反弹将得益于三大因素推动:一是来自于基建投资的支撑,包括高铁项目、城际铁路、智慧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基建投资的增长将较为强劲。二是今年以来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已表现出相当的韧性,而这一韧性在2023年有望延续。部分高科技产业如芯片制造、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投资表现将尤其强劲。三是消费有望出现大幅回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