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蚂蚁消金百亿增资终敲定!金额缩减超50%“暗藏玄机”?

http://chaguwang.cn  11-15 19:14  查股网新闻中心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蚂蚁消金增资尘埃落定。但此次增资相较于最初的方案有所变动,股东中新增三位,其中杭州市人民政府下属的杭金数科更是一跃成为蚂蚁消金第二大股东,而先前拟增资的股东中国信达、渝富资本则选择退出。更为关键的在于,此次增资金额从先前的220亿元缩减至105亿元,这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跑偏”的蚂蚁集团逐渐步入正轨。

  11月14日,据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显示,蚂蚁消金最新增资情况终落地。

  包括蚂蚁集团、鱼跃医疗、杭金数科、舜宇光学、传化智联、博冠科技、农信集团在内的7家公司合计认购蚂蚁消金新增注册资本105亿元,此次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增至185亿元。

  将时间拉回2021年12月,此时蚂蚁消金正在谋求增资。彼时其筹划的是220亿元的新增注册资本,且增资认购方为蚂蚁集团、鱼跃医疗、舜宇光学、博冠科技、渝富资本6家。

  显然,这两次增资方案无论在股东方还是增资金额都有差异。其中增资金额更是从先前的220亿元缩水至105亿元。

  为何增资缩水超50%?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是重庆蚂蚁消金顺应品牌隔离整改后的业务变化,现阶段需要承接的业务规模变少,所需资本金也随之减少。

  蚂蚁消金增资缩水至105亿元

  多家上市公司的一则公告将蚂蚁消金的最新增资情况推至聚光灯下。

  据鱼跃医疗公告称,公司与蚂蚁集团、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简称“杭金数科”)、舜宇光学、传化智联、博冠科技、重庆市农信投资集团(简称“农信集团”)以共计105亿元认购蚂蚁消金新增注册资本105亿元。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的注册资本将增至185亿元。

  其中蚂蚁集团认购金额最多,达52.5亿元,杭金数科认购18.5亿元,舜宇光学认购11.1亿元,传化智联认购9.27亿元,博冠科技认购6.19亿元,鱼跃医疗认购5.24亿元,农信集团认购2.2亿元。

  ▲ 图片来源:鱼跃医疗公告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蚂蚁消金的增资计划就已出炉。彼时蚂蚁消金向全体增资认购方增发注册资本220亿元,参与增资的公司共有6家,分别为蚂蚁集团、中国信达、舜宇光学、博冠科技、渝富资本、鱼跃医疗。

  显然,此次的增资与最初的方案有所不同,一方面是增资金额的缩水,从筹划的220亿元缩水至105亿元。

  其中蚂蚁集团从先前的拟增资110亿元降至如今的52.5亿元;舜宇光学从最初的18亿元降至11亿元;博冠科技从最初的13.2亿元降至6.19亿元;鱼跃医疗从先前的10.98亿元下滑至现在的5.24亿元。

  另一方面是参与此次增资的股东也发生变化,中国信达、渝富资本退出。其中信达在短短20天后便发布公告称,公司退出蚂蚁消金的增资计划。取而代之的是,杭金数科、传化智联、农信集团则“杀入”蚂蚁消金的最新增资之中。

  其中杭金数科一举成为蚂蚁消金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据企查查显示,杭金数科由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4.03%、杭州市金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持股45.97%,进一步穿透发现,两家公司实控人均是杭州市人民政府。

  此前的老股东中,除鱼跃医疗外,南洋商业银行、国泰世华银行、宁德时代千方科技、中国华融均没有参与此次增资,这意味着这些股东的持股比例将被稀释。

  本次增资完成后,蚂蚁集团的持股比例仍为50%,杭金数科持股比例为10%,南洋商业银行持股为6.491%,舜宇光学持股6%,传化智联持股5.01%,鱼跃医疗的持股比例为4.99%。

  为何增资缩水超50%?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蚂蚁消金的增资是蚂蚁整改新进展。中信证券也表示,蚂蚁消金增资落地是整改进程的里程碑事件。

  然而按照目前消金公司资金杠杆不超过10倍的规定,最初蚂蚁消金的80亿元资本金难以承接超万亿规模的消费信贷业务,因此增资势在必行。

  但更令人关注的是蚂蚁消金此次增资金额大幅砍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蚂蚁消金增资大幅减半可能是重庆蚂蚁消金顺应品牌隔离整改后的业务变化,现阶段需要承接的业务规模变少,所需资本金也随之减少。

  将时间拨回2021年,继2020年蚂蚁集团IPO被暂停后,原本在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业务被2021年6月获批开业的蚂蚁消金承接,也就是说“花呗”和“借呗”成为蚂蚁消金专属消费金融信贷产品。

  具体来看,11月7日,借呗宣布启动品牌隔离工作,由蚂蚁消金提供的服务会继续显示“借呗”品牌,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显著标识出金融机构信息,与借呗品牌做区别与隔离。

  短短数十日后,11月24日,花呗也正式启动品牌隔离工作:花呗将成为蚂蚁消金专属消费信贷服务品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的消费信贷,将更新为“信用购”类型的服务。

  品牌隔离后,这也意味着花呗、借呗代表的是自营模式,而“信用购”“信用贷代表的是助贷模式,即由蚂蚁作为服务平台,由金融机构进行独立放款。

  除此之外,蚂蚁还保留一部分联营模式,该模式指的是蚂蚁与银行联合出资、放款,各自独立风控,风险自担。按监管规定,单笔贷款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中信证券也表示,蚂蚁消金资本金自 80 亿元增至185亿元,其最多可承接的自营余额自约1000亿元增加至约2400亿元。而若全部用于联合贷款,则最多可以承接的“信用贷”和“信用购”余额自约3500亿元增至8000亿元。预计未来蚂蚁集团微贷业务的增长也将更多来自于助贷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助贷模式不需要蚂蚁出资,从而不占用资本。这也就不难理解蚂蚁消金此次增资减半的原因。

  蚂蚁消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蚂蚁集团而言,蚂蚁消金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蚂蚁消金从2021年6月出生之时,注册资本为80亿元,其中蚂蚁集团出资40亿元坐上蚂蚁消金第一大股东之位,持股比例为50%。

  在蚂蚁消金的最新一次增资中,蚂蚁集团的增资额再次占据新增注册资本的50%,为52.5亿元,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不仅如此,蚂蚁消金承接的以花呗、借呗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营收在蚂蚁集团均扮演着关键角色。

  据蚂蚁集团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集团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为2.15万亿元,其中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占比仅为20%左右,而消费信贷余额为1.73万亿元,占比高达80%。

  不只是规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是蚂蚁集团的主要营收来源。

  其中包含小微经营贷、消费信贷业务的微贷科技平台在该业务中占比最大,且逐年提升。据招股书显示,从2017年的24.75%逐步增长至2019年的34.73%,截至2020年上半年占比达39.41%。

  在多方面的加持之下,蚂蚁消金的表现差强人意。

  据鱼跃医疗公告称,开业近6个月的蚂蚁消金2021年实现营收为9.5亿元,但净亏损为10.66亿元,在一众消金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垫底。

  不过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为32亿元,净利润达11亿元。其中根据宁德时代中报,根据权益法持股8%计,在蚂蚁消金利润为3721万元,由此得出,蚂蚁消金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为4.65亿元,一跃消金公司前五名。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2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