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到,河北省拟于近期组织开展人工骨填充材料等20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现组织开展相关产品信息填报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采购品种里,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俗称OK镜)也包括在内。
河北省拟开展OK镜集采
《通知》附件明确,OK镜要适用于眼睛延缓近视和散光度数增长,近视控制范围至少为0至-600度之间,散光控制范围至少为-75至-350度之间。仅限于夜戴型。
在近视防控领域,OK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新京报》曾报道,目前OK镜使用寿命大概在1年至1年半,售价一般在8000元到13000元,再加上配套使用的护理液、眼药水,基本上每年花费2万元左右。
OK镜具有高消费属性,并且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业内都认为这类高值医用耗材是“集采不会触及的角落”。
不过,与OK镜定位类似的种植牙,却在今年开展了集采与医疗服务价格治理工作。
9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的总价原则上不超过4500元。
9月22日,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办公室发布《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宣布开展种植牙集采工作。
此次河北省将同样具有消费属性的OK镜纳入集采,这是否意味着会参照种植牙的降价方案推进?
对此,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郭晓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OK镜迟早会参照种植牙降价方案推进,“因为(它们的)性质是差不多的。”
在她看来,以前种植牙价格过高,消费者接受度低,OK镜也是同理,集采对消费者而言更有利。
“每年上万的费用,普通家庭的确很难承受。我觉得它的成本应该不会比人工晶体高太多。人工晶体和种植牙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次植入终身使用,但OK镜每年要换,所以患者负担还是挺重的。”郭晓萍表示。
《医改界》总编辑、北京三医智酷医院管理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子柠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种植牙还是OK镜,和之前的药品集采实际上没有根本区别。“不管是哪一种集采,都是因为价格过高,严重脱离产品的成本和实际价值。”魏子柠强调。
OK镜毛利率超八成
OK镜利润如何?我们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中看出。
欧普康视2021年年报显示,角膜塑形镜营收约为6.7亿元,毛利率89.66%。爱博医疗2021年角膜塑形镜营收约为1.07亿元,毛利率83.95%。
而据《证券时报》此前报道,欧普康视梦戴维角膜塑形镜的终端零售价格是其产品成本的近31倍。
“OK镜集采后,大幅度降价可能性较大。”魏子柠表示,或许有80%的降幅。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医疗物资与医疗合作分会秘书长陈红彦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正常来说,降幅会在50%~60%。
但一位眼镜行业多年从业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提出,如果结合以往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降价结果来看,OK镜是否会像心脏支架、脊柱耗材那样大的降幅,其实不好评判。
近几年,我国儿童青少年(中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在50%以上。近视防控产品和手段愈加火热,OK镜市场行情也水涨船高。
据灼识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21.5 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在角膜塑形镜方面,天风证券研报指出,截至2021年末,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已有19张(共查询到21张,有2张已过期),包括境内4张、进口15张。
本土厂商中,比较知名的是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
据东莞证券研报,2019年欧普康视在国内角膜塑形镜的市场份额达到30.8%,远超其他企业,稳居行业首位。爱博医疗的角膜塑形镜2019年才上市,当年国内市场份额接近1%。
集采会对国内OK镜市场产生哪些影响?对此,陈红彦表示,如果按照正常的产能来应对集采供应,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或许是利好,“可能小厂变大厂了。”
她进一步指出,那些集采会摊薄企业利润的观点,实际上是对市场流通不了解。“因为产品出厂时都不贵,而是流通环节加了各种费用,最终产品价格变得很高。”
魏子柠认为,从政策角度来看,我国倾向于扶持国内企业,这非常有利于国内企业发展。不过结合消费端,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产品,光靠价格优势是不够的,“但长远讲,对国内企业应该是利好。”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京煤集团总医院眼科主任畅立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他接诊的情况看来,对OK镜价格敏感的家长不在少数,他认为集采后会提高OK镜的接受度和渗透率。
前述眼镜行业从业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眼镜行业,大部分消费者首选还是进口品牌,约占六成。她进一步说,进口品牌可能会参与OK镜集采,“因为OK镜一年一换,有的小孩甚至一年两换,所以在庞大的使用量下,集采对进口品牌的吸引力很大。”
招投标细则还待确定
在资本市场,河北集采引起了不小震动。27日,欧普康视跌20%,爱尔眼科等也有不同程度下跌。
欧普康视是国内OK镜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国内首家上市的眼视光高科技企业。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回应,目前,视光业务占公司约五分之一,OK镜只是其中之一。《通知》只是第一步申报阶段,招投细则、能否推广都不清楚。
欧普康视相关人士也回应,《通知》目前是让企业填报信息,是否实施带量集中采购以及招投标细则均待确定。
一位眼科医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集采对企业的影响”是一个很宏观的问题,但他认为不是对所有厂家来说都是利好。
在眼科领域,OK镜并非第一个集采的产品,人工晶体此前已在省际层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对此,郭晓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人工晶体厂商参与集采后,因为产品太多,最后还是分散使用,价格也降了,因此没有想象中“实惠”。
关于集采后的产品价格,陈红彦认为需要注意到,集采价格只是低于市场价格,并不是低于出厂价,挤掉的是经销商的环节。“集采后,订单集中在几个企业,产品的量就可以翻几倍。”
在她看来,有的企业在一些场合“叫苦”或抛出亏本出厂的说法,很有可能是为了平衡不同的销售渠道,“为了保护它的口碑。”
记者|李宣璋编辑|陈星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孙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