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简财经
10月9日,中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A股底部特征凸显,入场时机将至。
具体为:10月政策和经济预期逐渐明朗,汇率快速贬值冲击结束,场内活跃资金已经完成避险降仓,场外抄底资金开始入场,因此预计10月将迎来加仓窗口。
结果报告刚发一天,沪指便一路下跌,直接跌破3000点。
不过10月还没过完,接下来准不准小编还不知道,但此前中信A股的研报却的确不靠谱。
有人还给出一张中信反指的时间线图,让不少人调侃道,“众所周知,中信反买,别墅靠海。”
中信的反指研报
若要提到中信有哪些经典“毒奶”,贵州茅台必要有一席之地。
在2021年2月以前,中信与茅台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蜜月期。
自2019年3月起,中信证券便多次上调茅台的目标价,从1000元,到1200元,再到2020年4月的1500元。
这期间,茅台股价虽有颠簸,但到底还是不辜负中信期望地一路走高了,不过,上涨幅度并不快。
到了2020年下半年,A股迎来一波上涨牛市,茅台股价的上涨幅度得以加快,截至2021年2月,突破到2000元以上,并在春节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突破2600元。
与此同时,市场迎来了中信的那篇名为《三万亿从头越,长坡厚雪春风来》的研报,在这篇研报中,中信将茅台目标价直接翻了一倍,调至3000元。
结果春节一过,茅台便开始“跌跌不休”,最低只报1525元/股,截至目前,才回升至1779.99元/股。
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宁德时代身上。
2021年初,中信将宁德时代的目标价设定为435元,待宁德时代股价攀升至550元时,将目标价上调为754元。
结果,刚一调整,宁德时代的股价就开始下跌。
后来,宁德时代更是和中信杠上了,中信下调目标价至623元,结果宁德时代的股价回升了,之后中信又将目标价重新定为754元,宁德时代的股价却又迅速跌落,截至目前,收盘价为416.30元/股。
而除了这两位典中典,东方生物、比亚迪、腾讯控股等也没逃开中信的反指魔咒。
如今年6月,中信将比亚迪的价格上调至562元,但截至目前,比亚迪的股价仅为255.01元/股。
频遭打脸
中信研报的威力,或许让上市公司们感到害怕了。
他们直接现身澄清,就差直接说“在忙,勿cue了”。
今年1月13日,中信针对东方生物,发布了名为《美国推出新冠快速检测计划,孕育抗原检测新蓝海,上调目标价》的研报。
研报中称,中长期看,东方生物分子诊断、液态生物芯片等非疫情相关产品正加速产业化,国内布局持续落地;
远期看,则有望进一步加深与全球巨头合作,打造“全球POCT试剂CDMO龙头”。
然后,中信预估东方生物的最新目标价为528元/股。
在研报发布次日,东方生物迎来了涨停。
但东方生物的选择是“打脸”中信证券,它在公告中表示,报告内容仅为中信证券意见,不代表公司立场。
梅开二度。5月26日,中信的新材料团队发布了关于莱特光电的研报《打造OLED有机材料平台,推动国产替代》。
中信在研报中称,莱特光电是国内OLED终端材料的领军企业,有望凭借新产品和新客户的验证突破迎来业绩收获期。
基于2022年0.9倍PEG,给予公司未来一年目标市值116亿元,对应目标价28.8元。
此后,莱特光电也在公告高调澄清:
关注到近期部分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公司未来的营业收入、利润水平、股价等指标进行了预测。公司对此提示,上述指标预测为证券公司单方面预测,莱特光电未就上述指标预测进行确认,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告为准。
重“量”不重“质”?
这样的情况出现,是因为中信的研报太水吗?
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卖方分析师就是挺水脱不开关系,为了销售,做的分析不够扎实,属于盲目乐观。
从数据看,今年二季度研报数量同比增长23.7%,创下数量上的新高。
截至9月15日,国内共有82家券商机构,4000多名分析师,而发表的研报则超过14万份。平均下来,今年券商们一天便产出560份研报。
宏观研究中,中金公司的研报数量最多,达到331份,中泰位列第二,达到292份,中信紧随其后,达到286份。
中信研究团队的热度排在首位,达到13.36万之多。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位列最勤勉分析师之首,发布报告达877份。
数量令人咂舌,但从现实来看,准确度却并不高。
并且,研报的屡次不靠谱,还令投资者们对中信的信誉产生了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据查股网,比亚迪突破万亿元市值之时,中信证券袁健聪团一边对其唱多,一边“拉黑”比亚迪,即将比亚迪两融折算率调为0。
原因是比亚迪股价太高,再作为担保品有风险。
这也让投资者们再次感到迷惑,中信知道风险高,还强行唱多,多少有点行为与语言对立了。
不影响赚钱速度
而研报的不靠谱并没影响到中信自身的赚钱速度。
2021年,中信证券营业收入765亿,净利润240亿,投资收益高达182亿,投资收益占比超过75%。
中信证券2022年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8.85亿元,归母净利润111.96亿元,是唯一一家利润过百亿的券商。
其投资业务收入94.61亿元,同比有所下降,但横向相比来看,中信投资收益的同比降幅仍优于绝达多数券商。
按理说,研报不准确,自己投资赚钱的水平也应该是不行的,中信却屡次打破了这个定律,赚得盆满钵满,留下身后受伤的散户们。
截至目前,中信证券的股东数量约为61.89万,作为一个专业的金融机构,往后如果并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投资建议,散户们与它的“情比金坚”,迟早难以维系。
最后,小编还是衷心希望,中信这一次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