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25日讯(记者闫军)基金半年报陆续开启发布,8月25日,顶流邱栋荣管理的4只基金公布了2022年中期报告,和二季报不同,此次报告披露了基金所有股票持仓,持仓前20的隐形重仓股也浮出水面。
从披露持仓来看,邱栋荣管理的4只基金继续维持高仓位运作,持仓范畴较广,投资均为价值风格,大盘价值股中的金融、地产、制造业龙头、能源、资源类以及港股科技互联网公司。
有意思的是,4只基金持仓都较为分散,每只基金持有单只股票比例均不高,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重仓中国海洋石油最高比例,也仅为9.79%,而多只隐藏重仓股能在其他3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找到。
在中国的“稳增长”与全球范围内的“防通胀”背景下,邱栋荣指出,关注A股市场结构性高估低估的矛盾,在不确定性高企的当下,辨别合理的高估值和错杀的低估值都是难度极大的,相应地不管是陷入低估值陷阱还是盲目乐观于高估值都要付出惨重的对价,未来依旧坚守那些低估值但低风险还有持续成长的公司。
极致分散,单只基金持股最高达到241只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小盘风格明显优于大盘,受益于此,邱栋荣管理的4只基金近三个月收益率均为正,截至8月24日,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和中庚小盘价值收益率超过10%,分别为13.02%、11.02%。
邱栋荣依然较为严格的控制规模,目前,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限购10万,8月22日,中庚小盘价值股票升级限购至1万。
从披露的股票投资持仓来看,邱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中庚小盘价值、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和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持股个数分别为217只、241只、174只和156只个股。
隐形重仓股方面,邱栋荣的管理的基金特点明显,首先,重仓股并不“重”,其管理的4只基金前十大持仓占比最高的为中庚价值领航,为58.11%,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前十大持仓占比不到4成,隐形重仓股中,占基金资产前20的个股中,比例不足2%的比比皆是。以中庚小盘价值为例,从第十大持仓神火股份开始,占比为1.95%,到第20名常熟银行,占比仅为0.97%。
其次,邱荣栋管理的4只基金投资风格均为价值派,侧重在中小盘,二季度买入名单上也呈现一定的趋同性,比如鲁西化工、广汇能源等能源股,也有常熟银行、东方财富等金融板块个股。隐藏重仓股中,传音控股作为消费股较为显眼,二季度买入4.3亿元,此外,华特达因、越秀地产等医药、地产股也现身隐形重仓股。
此外,中庚价值领航披露卖出前20名单中,最近火热小众培育钻石概念中兵红箭(维权)被卖出775万。
不言“乐观”,坚守低估值但低风险、持续成长公司
和二季报时“保持谨慎乐观”不同,邱栋荣在此次中报里表示,关注A股市场结构性高估低估的矛盾,因为在不确定性高企的当下,辨别合理的高估值和错杀的低估值都是难度极大的,相应地不管是陷入低估值陷阱还是盲目乐观于高估值都要付出惨重的对价。
对于接下来的策略,邱栋荣表示,超额回报上,买入并坚守那些低估值但低风险还有持续成长的公司,以期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
在投资领域上,邱栋荣观点变化不大,依然看好四个领域:首先是,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其次,大盘价值股中的金融、地产等;第三,房地产市场政策有明显放松,重摔下风险暴露彻底,地产类公司集中于具有高信用、低融资成本优势的央企龙头公司以及低估值转债。
同时,邱栋荣提醒,一个被忽略的情况恰恰是波浪式爆发的疫情影响深远,人和产能的退出可能比预期的多,叠加底层问题改善不大,长远看通胀大概率是顽固的。
上半年港股交易频繁,看好港股估值优势
从中报数据来看,邱栋荣今年上半年对港股交易较为频繁。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买入美团、快手合计10.6亿元,卖出7.4亿元;中庚价值领航累计买入上述两只港股26.3亿元,累计买出14亿元。粗略计算,两只基金上半年累计加仓美团、快手超过15亿元。
不过,从持仓变动来看,买入行为应该集中在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以来,美团、快手在两只基金中仓位均有所下降。
上半年港股受到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等利空消息冲击更大,国内科技巨头权重较大恒生科技指数上半年跌1.36%。对于港股未来的走势,邱栋荣依然认为看好港股中资源能源为代表的价值股、部分互联网股和医药科技成长股。原因有三:
首先符合他对估值的要求。邱栋荣认为,港股并未随A股反弹,仅政策缓解的科技互联网股有所表现,港股整体的估值水平仍处于绝对低位。港股的价值股相比对应的A股更便宜,同时对应的分红收益率水平更高。而以互联网、科技、医药为代表的成长股估值便宜,保持相当有吸引力的水平。
其次,港股的价值股以中国经济中各行业龙头公司为主,深深嵌入中国经济中,经营极为稳健且盈利扎实,还保持了一定的成长性,如龙头房地产企业,港股的估值更为便宜,同时还保持了持续的内生增长。
而对于互联网公司,邱栋荣表示,这些公司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粘性极强,公司的货币化能力和变现能力将持续提高;政策最为敏感的阶段已过,这些公司从政策缓解的关注过渡到回归公司自身价值,聚焦于核心业务领域;这些公司扩张放缓,削减非核心业务资本开支,公司的盈利和现金流水平预期提升,将有助于投资价值的实现。
此外,邱荣栋表示,流动性对港股冲击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即使面临着美联储加息紧缩的推进,港股极低估值条件下将相对免疫全球范围的流动性边际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