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少数派投资:快报业绩来袭,银行股价值几何?

http://chaguwang.cn  07-27 15:00  查股网新闻中心

  来源:少数派投资

  2022年银行股的中报业绩快报比往年来得要多一些,截止7月25日,已有10家银行发布上半年业绩,其中仅2家去年曾发过半年度快报。

  按照最新监管要求,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净利润为负或扭亏为盈或净利润同比增减50%以上必须发预告。上述10家银行并非此类,提前公告业绩主要是自愿行为。

  从业绩情况看,已发快报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均为两位数,其中超过半数Q2利润增速较Q1有进一步抬升,并伴随着不良率的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这是银行不良出清阶段良性循环的直接表现。

  在“银行股研究中的‘减法思维’”中,我们阐述了看好银行股的主要逻辑,并基于不良周期的逻辑得出如下4点推论:

  ①招行不是特例,越来越多的银行会表现出类似于招行17年后的业绩特征:利润两位数增长,并伴随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不良周期共性使然)

  ②尽管存在疫情冲击及地产调控的扰动,银行资产质量仍会持续改善(历史上存量包袱的量级远远大于可见的增量)

  ③部分区域性银行不良出清更快、业绩回升更早

  ④不良周期决定业绩释放能力,资本金补充诉求构成释放意愿,二者共振会带来持续的超预期业绩兑现

  从目前情况看,上述推演已兑现为现实并将延续,Q2净利润增速高于Q1的银行(多被券商描述为“超预期”)大都为处于不良出清阶段(有能力)且有存续转债(有意愿)的银行。

  今年,不少人对银行股充满担忧:

  疫情冲击经济银行信贷需求会疲弱,LPR下调银行让利业绩会受损,断贷潮会引发银行资产质量暴雷……

  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并不是影响银行业绩的主因。

  上文逻辑所依赖的假设很少:一家处在不良出清阶段的银行,只要维持正常经营,不出现量级超出不良周期影响的重大变化,就有能力实现净利润增长的如期兑现。如下图所示,已发布业绩快报的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不良出清下减值损失计提压力大大缓解是净利润高增的主要原因,具有很好的持续性。

  从市场担心的问题看:

  今年4月份社融数据大幅低于预期,5月、6月又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细细想来,这几个月社融都是两位数增长(4月同比增速10.23%),而预期却在大起大落,其中又有多少真正有意义的信息、可把握的要点呢?表面上看起来很重要、多数人觉着很重要的,却常常是“似是而非”、偏离根本。

  此前两周,市场普遍关注烂尾楼断供事件,银行股也阴跌不断。延期交房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购房者停贷倒逼开发商解决烂尾,在舆情上造成很大冲击,某外资行的观点更是推波助澜,但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例如混淆了历史存量累计与当期发生口径等。

  事实上,这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很小,各家银行都已披露具体数据、风险非常可控,银行的主业就是投放信贷、经营风险,过去几年每年都会产生数以万亿计的不良贷款且已超额反映在当期利润消耗中,不要受“眼见即事实、进而夸大”偏差的影响。

  疫情下,很多人担心银行的信贷投放存在业绩前置(投放即收利息)而风险后置(风险要随后几年才出现)的问题,想当然地觉着银行业绩不可持续。

  实际上,这是一种静态的视角,没有看到银行的经营其实是一轮不良周期跟着一轮不良周期的动态循环,过去几年的核心压制因素是消化上一轮周期的存量问题,导致银行真实业绩未充分释放,而目前增量风险量级却远远小于存量出清带来的压力缓解,从而带来净利润增速的持续回升,并伴随资产质量改善、拨备覆盖率提升。

  从市场定价来看,多数人基于历史业绩的简单外推及想象,给到银行一个严重低于净资产的夕阳行业价格,这是存在认知误区的,而误区的扭转需要持续的业绩兑现。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审视已有的逻辑链条,不良周期阶段论可以很好解释银行历史业绩特征并对未来业绩释放能力给出明确预判,但也存在两个层面的“跳跃”:

  其一,有能力释放不代表有意愿释放,个别有意愿释放的也可能因为内部协调及机制问题未必释放出来;

  其二,业绩释放未必同步于股价上涨。

  第一点,可以更多考虑银行的业绩诉求。资本充足率约束下,银行想要投放增量信贷、需要更多的资本金,除了利润内生增长外,再融资是很重要的途径。以转债为例,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处于严重破净的状态,可转债不可能下修、成功转股只能依赖于正股价格上涨,而当前恰好处在存量出清的时间节点、有释放业绩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大股东及管理层与中小股东利益非常一致,选股可以有所侧重。

  对于第二点,几乎所有基本面研究都是用业绩的变化来映射股价,这层跳跃不可能避免。同时,考虑到过去10年市场持续低估银行的价值(在此期间业绩的确是持续下降),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可能改变信仰,这既是机会,也更有着曲折。

  市场更容易反映简单、呈现的“快思维”观点,而“慢思维”的推演即便拉长看更准确,也要能够转化为“快思维”可以直观感知的形式,才有可能体现在股价上。

  个人将对银行股的这类研究,归为“基于慢思维纠偏”,即明确找到了比主流观点更慢一层的思考,从而敢于逆多数人而行;同时,考虑到我们自身负债端约束与市场反映特征,基于对历史的回测,还存在不少概率与赔率权衡的机会,甚至不少银行股也开始满足该特征,我们通过“基于快思维博弈”的策略选择进行风格的平衡,可以更好适应市场变化的挑战。

  综上所述,已发布快报银行的业绩验证了我们此前的逻辑推演,我们看好银行股净利润增长的持续性、看好银行股的投资机遇,并在组合层面进行了更好平衡风格的探索。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