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信建投策略】弱势震荡,伺机而动
来源:陈果A股策略
核心摘要
●地产近期景气变化值得关注
近期地产风险事件频发,高频数据显示新房销售出现降温,后续需要关注后续演变及相关政策。融资端受约束后,销售端困难又进一步影响房企投资意愿和能力。30城周度成交面积从7月第一周的514万平方米骤降至本周的282万平方米。预计地产周期下行仍将继续对金融地产板块甚至整个A股的估值造成压制。“断贷”事件结束前地产后续销售、融资与房价变化依然需要密切关注。未来“保交楼”以及更进一步的解危纾困政策或将陆续出台,届时相关板块和A股估值有望获得提振。
●通胀仍是欧美央行焦点,紧缩仍在继续从外部环境看,通胀仍是欧美央行焦点,紧缩仍在继续。我们认为,虽然一系列前瞻指标暗示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但海外经济的衰退目前仍处于预期阶段,经济过热和通胀高企才是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预计美联储7月大概率加息75个基点。事实上,2022年以来已经有超过60家央行一次加息至少50基点。全球加息潮正在成为这一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旋律,人民币或将继续面临贬值压力,这也将对中国货币宽松环境带来制约。
●震荡期的行业配置思路市场从单边修复期进入震荡期,验证了我们此前判断。结构上,新能源高景气预期维持但拥挤度在上升,部分消费品景气有望边际改善但整体估值吸引力不强,医药景气边际改善逻辑不强但前期机构持续降低配置。我们认为这个阶段投资者需要保持耐心,相对收益者可考虑均衡配置成长,绝对收益者可考虑中性仓位,等待外部催化下显著调整后结构上再加码高β高景气成长。
均衡配置成长,具体指我们认为可以在成长风格主线上适度均衡配置景气预期稳定或向好的医疗、消费成长股。对于基本面预期稳定,受益于成本下行的方向也应考虑增加配置。重点行业:风电、光伏、储能、电池、军工、食品饮料、医疗服务/医美等。
●风险提示:地产风险演化加剧、疫情反复、油价大幅下跌、欧美经济硬着陆
一、地产近期景气变化值得关注
在6月地产销售同比数据出现边际改善后,包括最近地产舆情事件带来影响下,30城周度成交面积从7月第一周的514万平方米骤降至本周的282万平方米,周成交环比在7月第二周下落至-48.72%的低点,7月第三周持续下跌但跌幅收窄至-11.97%。
融资端受约束,销售端困难又进一步影响房企投资意愿和能力。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跌幅依然持续扩大,6月份累计同比达-27.20%/-9.70%。尽管开发资金降幅收窄,但2021年地产企业以来整体流动性明显收紧,且房地产信用风险频发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信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最近地产舆情事件将使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更加谨慎,流动性可能会进一步向少数信用优质的房企集中。新开工方面受土地存量不足、流动性紧张和销售尚未完全逆转的影响,开发商投资意愿持续弱势,6月新开工面积累积同比-34.40%,跌幅较前值扩大3.8%;开放商完工能力不足,竣工面积跌幅持续扩大,6月竣工面积累积同比-21.50%,跌幅较前值扩大6.2%。开发投资方面持续下探,2022年4月份开发投资累积同比下跌至-2.7%转入负增长,6月份进一步下跌至-5.40%。库存方面,十大城市库销比周度数据显示5月开始的去库进度被打断,库销比由低点反弹,去库压力进一步上升。开工、竣工数据颓势不改,房企开发投资意愿和能力不足,去库压力高企。
同时,需要持续关注地产销售低迷对房价预期的影响,近期调查显示房价下降预期占比达16%创新高。受近期“停贷”事件影响30城周度成交面积从7月第一周的514万平方米骤降至本周的282万平方米,该事件或对后续销售的进一步修复造成冲击。价格方面,百城住宅平均价格自2021年年末持续维持平稳,6月价格环比0.04%,继续维持此前的平稳形势。
地产周期下行仍将继续对金融地产板块甚至整个A股的估值造成压制。“断贷”事件结束前地产后续销售、融资与房价变化依然需要密切关注。未来“保交楼”以及更进一步的解危纾困政策或将陆续出台,届时相关板块和A股估值有望获得提振。
二、通胀仍是欧美央行焦点,紧缩仍在继续
美联储7月27日FOMC议息会议即将到来,一方面是依然高企的通胀现实,另一方面则是逐步升温的衰退预期,美联储将如何抉择?
我们认为,虽然一系列前瞻指标暗示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但海外经济的衰退目前仍处于预期阶段,经济过热和通胀高企才是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以美国经济为例具体来看,当前揭示后续衰退风险的指标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例如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期限利差已经深度倒挂,但该指标领先性较强,未来的经济衰退往往在利差倒挂出现的6-24个月才会出现。近期大幅回落的ECRI领先指标和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也具有较强的领先性。
另一方面,反映当前经济现状的指标则显示出经济仍处于过热状态,亟需降温。除了高企的通胀数据外,一些关键指标如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在经过季调后已经连续18个月为正,许多部门的职位空缺表明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强劲。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也继续保持着超过2%的增长。从失业率来看,美国和欧元区的失业率均处于极低的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经济的热度。
因此,我们认为物价高企和经济过热才是欧美央企当前决策的首要考量,预计7月美联储大概率将继续加息75BP(也有较小概率加息100BP),9月也很可能再次加息50BP。事实上,近期欧美主要经济体已经纷纷开启快速加息的进程,7月13日加拿大央行将政策利率调整为2.5%,即加息100基点,高于市场预期的75个基点。7月21日,欧洲央行宣布27日起,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上调50个基点,即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存款便利利率分别上调至0.50%、0.75%和0.00%。这是欧元区自2011年7月以来11年首次加息。同时货币市场预计英国央行也将在8月加息50个基点应对通胀。
在欧美央行的加息浪潮下,亚洲国家则面临着货币贬值的风险。不得不开启“追赶式”加息积极应对。韩国央行上周三史无前例地将基准利率上调了50个基点至2.25%,为1999年来最大涨幅。新加坡金管局则在上周四将新元的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区间中点上调。菲律宾央行同日宣布非周期加息75个基点,至3.75%,加息幅度为近22年来最大。2022年以来已经有超过60家央行一次加息至少50基点。全球加息潮正在成为这一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旋律,人民币或将继续面临贬值压力,这也将对中国货币宽松环境带来制约。
三、β转α成为共识,但关注“α”也在变得拥挤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回升
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回升,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升至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在二季度A股市场触底反弹的过程中,公募资金配置从创业板向主板切换,主动增配消费和周期风格板块较多,从行业层面增持食品饮料和新能源、减持电子和医药。整体来看,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全文同)股票仓位达到83.0%,环比提升2.5pct,处于2010年以来98%的历史分位水平。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分别达到90.2%、88.5%、73.8%,分别环比提升0.8pct、2.7pct、3.1pct,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98%、100%、82%的历史分位水平。
1)周期资源品:整体仍然低配,但绝对配置比例处于2019年以来中高水平,工业金属下滑明显。
2)新能源汽车:绝对配比和超配比例均提升,新能源金属和整车提升较多,锂电设备配置力度较低。
3)新能源发电:绝对配比和超配比例均提升,光伏增配较多,风电小幅增配。
4)半导体:绝对配比和超配比例均下降,材料和设备环节下滑较小。
5)制造和TMT:整体仍然低配,乘用车和零部件配比提升,消费电子配比继续下滑。
6)消费:整体配比不高,白酒和社服配比提升明显,生猪养殖有所回落。
7)医药:整体配比不高,CXO减持明显,医疗服务有所回暖。
8)金融地产公用:整体仍然低配,银行地产下滑明显,航空机场有所增配。
综合考虑景气度与拥挤度
当前市场对于基本面的共识是从景气看,高景气行业稀缺,新能源方向仍具较强的可持续性及确定性。当前市场对于市场层面高景气板块的担忧主要来自于配置集中与交易拥挤,其股价走势易对边际利空的反应放大。所以这个阶段投资者需要保持耐心,相对收益者可考虑均衡配置成长,绝对收益者可考虑中性仓位,等待外部催化下显著调整后结构上再加码高β高景气成长。
具体来讲,景气有望向上依然是我们配置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风电、光伏、锂电等。
同时,考虑到疫情风险可控,目前可适度增加消费及医疗成长股配置,尤其需求韧性较强的食品饮料(五年估值分位59.7%)、医美(相关公司上市以来估值分位72%)、医疗服务(五年估值分位6.5%)。
另外对于基本面预期稳定,受益于成本下行的方向也应考虑增加配置。21H2以来多数中下游行业毛利率受挤压明显,主要包括:原油煤炭链(炼化、消费建材、水泥、航空)、有色链(汽车、家电、光伏设备)、黑色金属链(风电设备、钢铁、工程机械、军工)、农产品链(调味品/食品、啤酒)、新能源产业中下游(光伏组件、电池)等,若原材料成本延续下行趋势,此部分中下游均有一定盈利修复机会,其中需求预期更佳的汽车、风电设备、食品、啤酒预计持续性更强,后续进一步观察地产后周期链与航空等需求复苏情况。
最后,从拥挤度角度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光伏、电池换手率自6月末触顶后,目前已回落至均值水平附近;汽车、新能源车板块处于2019年来高位,但近期已有明显回落。整体成长板块拥挤度中等偏上但仍处于合理区间,景气度仍将维持高位的的光伏、新能源车、军工等板块仍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尤其关注从β转向α的超额收益机会。
四、科创板解禁影响有限
科创板开市已经三周年,本周五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年限售期的首发前股份开始上市流通,有部分投资者担忧解禁潮对科创板的影响,我们认为总体影响不大。其原因在于,股份解禁不等于股东减持,“大非”通常更倾向于长期持有,且当前估值水平对股东减持的吸引力不高。目前,已有11家公司股东宣布不减持限售股或延长限售股锁定期,释放出对公司发展前景长期看好信心。11家公司中,华兴源创、天宜上佳、嘉元科技等6家股东承诺不减持限售股。中国通号、容百科技等4家企业股东表示延长限售股锁定期。
回顾科创板三周年的成长,开市以来,在发行、审批、信息披露、交易、退市规则、过会等手续上进行了细致、务实、全面的改进。进入三周年的科创板制度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如积极推动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提出发行定价新规、增加了科创属性新评价等。
在各方面IPO和再融资方面,科创板IPO远高于主板企业IPO数量,连续两年募资总额位居市场第一,平均每家定增募资额表现好于创业板;科技创新方面,科创板人才、专利、研发投入呈现尖端特征;市场表现方面,科创板总市值波动上升,成交活跃,科创板公司业绩增速维持高水平,成长性较高;此外,科创板在推动ESG方面发挥先锋作用。
展望未来,科创板在承接中概回归和北交所转板方面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硬科技企业发展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