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周K线图 岳洋合 制图
◎记者 费天元
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均以阳线收盘,为上半年行情画上圆满句号。回顾上半年行情,面对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交织的大环境,A股一度迷惘但很快重拾信心,整体呈现“V”形反转走势,在海外股市普跌背景下展现出较强韧性,凸显了中国资产与日俱增的吸引力。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398.62点,上半年下跌6.63%。但若以4月末反弹时点起算,上证指数过去两个多月涨超17%,创业板指更是反弹超过30%。相较同期海外股市的弱势,A股的强劲表现堪称全球股市的“孤勇者”。
对外部因素“脱敏”
将时间倒回至3月至4月,前有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有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内外部超预期风险因素叠加,市场资金难免出现悲观情绪。对应到盘面上,4月中旬,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于4月27日最低触及2863.65点。
进入5月,虽然相关风险因素仅边际缓解,但资金情绪却发生根本性逆转。上证指数短短数日后便重返3000点,此后一路向上触及3400点,其间从未出现超过2个交易日的大幅回撤。同时,A股日成交额也重回万亿元。
如果要给A股这轮反弹找理由,流动性因素或许是重要一环。中信建投策略首席陈果表示,合理充裕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成为股市上涨的重要基础,近期体现为M2与社融增速差持续上行,以及金融市场利率(如R007、DR007利率)持续处于低位。
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是推动A股近期反弹的重要因素,而欧美主要经济体的货币环境则有天壤之别。6月15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单次加息幅度创近28年之最。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在采取激进的货币政策,力图缓解剧增的通胀压力。
长江证券2022年A股中期策略报告强调,中美经济和货币周期的持续错位,决定中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将大幅下降,海外因素不是影响A股的核心矛盾。总体来看,全球仍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但中国经济复苏要快于海外。
“因而,在海外高通胀和加息缩表环境下,美债对美股的压力并不会同等映射到A股。全球来看,A股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大类资产之一,显著优于美股和债券。”长江证券策略首席包承超说。
价值与成长齐飞
回顾上半年A股市场,一季度以地产、基建为代表的“稳增长”品种逆势走强,成为对抗股指下跌的重要力量。上游涨价驱动与稳增长政策驱动成为一季度行情的主要逻辑,两者兼具的煤炭板块表现突出。申万煤炭指数上半年收获31.38%的涨幅,成为上半年唯一录得上涨的一级行业。
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市场逻辑转为景气度驱动。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屡超预期的刺激下,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集体复苏,带领股指完成反转。但是,成长主线的内部分化还是十分明显的,如电力设备行业上半年跌幅收窄至5%,而电子、计算机行业上半年跌幅仍超过20%。在此背后,赛道景气比较、海外流动性及全球通胀扰动等因素不容忽视。
相较之下,过去几年稳步向上的大消费板块今年上半年表现平庸,并未受到资金过多关注。疫情因素自然是制约消费股的重要原因,但进入6月份,随着入境隔离等防疫政策出现变化,旅游、餐饮、酒店等消费板块应声上涨,似乎为下半年的板块轮动释放更多信号。
“下半年消费边际改善的趋势确定。”在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张夏看来,日常消费增速下半年将保持相对稳定。可选消费中,地产销量下半年降幅有望收窄,单月转正的概率明显提升,地产链消费的边际改善是大概率事件。
长期投资者占比提升
日前,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A股市场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壮大。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22.8%,比2016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降至70%以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
今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话语权继续提升,并成为推动股指“V”形反转的重要力量。自4月末指数触底以来,外资通过沪深股通渠道累计净流入A股接近1000亿元,年内流向转为净买入718亿元。公募基金发行也在6月份显著回暖,当月新发基金份额超过2000亿份,创今年以来月度新高。
中金公司表示,长期来看,在资本市场改革、市场有效性提升、对外加速开放的大背景下,A股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有望继续提升,公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迎来快速发展。保险、养老等资管机构也有望在政策鼓励下加大市场参与力度,长期资金入市有望降低A股市场波动。
展望下半年,中信证券认为,私募、外资及险资将成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预计私募仓位将回归年初水平,对应下半年净流入约2000亿元;外资在国内基本面修复吸引下恢复稳步增配,参考2021年流入速度,预计下半年净流入约2000亿元;目前险资仓位处于历史低位,下半年或加仓至历史均值水平,对应约1000亿元净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