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作者:投资报
5月10日晚,中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在一场线上交流会中,观点鲜明地表示,机会正变得更系统性,尤其是港股市场、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会更加彻底。
现在市场上的权益资产、甚至可以满足不可能三角的三个条件,即资产风险小,价格估值便宜,以及很好的流动性,这是非常罕见的。
丘栋荣认为,这种机会一定要珍惜,全仓把握现在位于底部的市场机会。
数据来源:Choice
丘栋荣认为,从当前市场上各大指数的风险溢价来看,中证800比历史上85%的时间要有吸引力;中证500比历史上96%的时间有吸引力,而更小盘的中证1000指数的风险溢价已经快高于历史100%的时间。
在这一点上,丘栋荣知行合一,他管理的基金基本上都达到了仓位上限。“现在组合几乎满仓运作,太多股票可以买,现金不够用。”丘栋荣直言,要珍惜当前阶段的权益市场。”
就像他说的一样,无需保留现金,市场上有太多可以获得投资回报的机会,能买的东西有很多。细化到投资方向,丘栋荣的观点在他一季报持仓中已有体现。
数据来源:Choice
重点关注三大方向——能源资源类股票,互联网公司,以及港股。
丘栋荣认为,现在投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就像2003年投亚马逊。
就像投资美国互联网最好的时期绝对不是在泡沫里,而是在泡沫后,决出谁才是将来的胜者时。现在对于中国互联网正是这样的时刻。监管政策仿佛一剂猛药,强效约束了互联网公司跨行业竞争和无节制的资本扩张,反而促使各大互联网巨头提升主业的盈利能力。去年暴跌后超低的估值,叠加优越的盈利能力,以及更为清晰的竞争格局,互联网公司正是投资的好时机。
小编精心整理了交流要点和精彩全文,分享给大家。
1、现在利率水平其实是比较便宜的,国债收益率大概在2.7%、2.8%。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中美利差已经倒挂了。
这样就导致权益类资产,尤其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这种权益资产,相对来说吸引力是非常非常突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其实可以跟历次熊市的底部,甚至是最底部相比。
2、从市场的中位数的估值来看的话,目前已经回落到了历史的后四分之一的水平。
中证800的整体估值水平其实已经到了历史最便宜的20%分位。如果是考虑到利率水平,尤其是红利的话,实际上中证800的风险溢价水平已经到了历史平均水平上方的0.9倍,接近一倍标准差。这大概是处于比历史上85%以上的时间都要有吸引力的这种水平。这已经跟2018年,或者之前历史的几个低点非常接近了。
3、整个市场,可能从过去一两年我们一直强调的结构性机会——就是指低估值领域里面一些低风险公司,变得更加系统性。
不只是传统的低估值价值股有机会,成长股里面像计算机、电子、通讯,甚至包含更广义的制造业,像机械、汽车、汽车零部件,很多公司都是非常具有投资价值的。
4、我们就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能源资源公司中挑选。
第一,需求是增长的,甚至是长期增长的。第二,供给是收缩的,有可能收缩的时间非常长,这个周期长达十年甚至更长。第三,我们能投的这些上市公司,往往是这些产业链里面最好的公司,因为弱者、相对差的公司已经在过去十几年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去了。
5、我们作为投资者来说,非常非常不喜欢的三个要素——很花钱、赚钱不确定、估值贵。
过去一年,互联网的基本面上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来自国家产业政策非常强有力的一个约束。这种约束包括防止资本扩张,包括限制竞争,包括反垄断。从我们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政策。它严格地限制住了一些巨头们扩张的冲动。实际上对于整个行业和整个系统来说,或者整个互联网生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6、互联网公司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其实它们代表的是更广义的一种潜在的消费量。
不管是我们的电商、娱乐、传媒,甚至我们的外卖,其实代表的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消费力量。大家千万要记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未来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里面,这样的公司它在市值和匹配度上,我们认为它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的。不排除会诞生比美国那些互联网公司更大一个公司的可能性。
7、我们的消费市场非常大,所以在这种市场背景之下。这样地位已经突出的公司、它处于一个(市值)收缩的状况,这种感觉其实我们可以试图去找一找历史上的案例。
就是在2003年的时候去买到亚马逊的感觉,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其实在2003年到2007年这个周期里面,是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未来互联网龙头公司是谁,同时这个龙头公司所对应的未来的潜力有多大。最好的投资互联网的机会,并不是在互联网泡沫形成的时候,而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去寻找哪些公司能代表未来。那个时候格局已经非常清晰了,同时公司的竞争力比较明确,估值和价格也很低,所以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认为现在这种机会,其实就有点接近于2003~2004年美国互联网的可能性。
今年的两大宏观背景——稳增长、反通胀
从整个市场来看,今年是一个波动特别大、回撤也比较大的市场。从量化上来说,整个市场的波动和回撤已经达到或接近于2018年,仅次于2008年这种大牛市。波动和回撤非常明显,最重要的两个宏观背景因素在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下行周期,以及与之对应的稳增长。另外,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全球最重要的宏观背景其实是通胀。
反通胀是全球各国央行,尤其是美联储的一个最核心的政策目标。所以,这是过去半年多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宏观主基调。今年则是面临了两个意外事件的冲击,一是国内的疫情出现反复,对于稳增长出现了更大的下行压力;另一个是俄乌导致全球通胀压力加大。这两个意外的冲击,使得稳增长和防通胀这两个主基调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尤其是从2月份以来,两个意外冲击之下,权益类的资产,或者说风险资产,从全球范围内到中国,都面临了比较大的挑战。反过来,全球通胀的压力叠加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的利率水平面临一个比较大的上行压力。所以,风险资产,尤其是长久期的风险资产,面临的挑战是比较大的。
相对之下,表现比较好的资产其实是短久期的资产。这样的资产久期短,资本投入比较少,同时即期现金流和盈利比较好,相对受益,包括稳增长这一类型的资产,像资源能源、银行地产等类型的公司。
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估值比较低,这类资产在中国稳增长和全球防通胀的压力下相对来说具有防御性,甚至有一定的收益率。在全球范围来说都是这样的。从市场的风格上来看,也是价值型的风格相对会表现得更好一些。成长型的风格,特别是那种久期特别长的成长股,就非常依赖于远期盈利和现金流,即期还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短期没有盈利,甚至还需要不断融资的这些资产表现是最差的。还有那些讲故事,甚至完全没有现值的这种资产,包括比特币这样类型的资产,它的表现是最差的。
稳增长基调明确,对后续基本面更加积极乐观。接下来,我们认为,对于基本面的看法,其实可以更加积极和乐观一些。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尤其是二季度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更加积极和乐观?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稳增长。几次高层会议,都对此有非常明确和充分的定调,稳增长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而在政策手段上,其实非常明确从货币政策上支持。我们现在的利率水平已经明显跟美国之间倒挂,我们的利益水平已经低于美国的利益水平,所以我们这方面的力度其实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个方面,是在财政政策方面,今年财政政策的力度其实是超过了2020年疫情的时候的。我们减税、退费,包括对退税的补贴,这种总额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2020年的水平,是非常大的数字。这部分数据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受益是非常多的,有可能让大家的盈利水平提高好几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经济下行压力所带来的盈利的可能损失。
第三个方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其实是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上,除了去年三季度以来就已经开始反转的房地产政策——这一最重要的产业政策在不断放松,到后面大家很期待的互联网的产业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些产业政策。
这些产业政策落地,对于我们整个经济预期的期望回升其实是有一个非常好的支撑作用。对于稳增长的信心,我们认为不用太过于质疑和担心。
市场估值中位数已经回落到了历史后四分之一分位,中证800比历史上85%时间都要有吸引力
第二部分,市场经过这么大幅的一个调整和回撤,它的估值定价,或者用我们的话说叫风险定价,处于什么水平?
从估值定价上来说,整个市场总体上是处于偏低的一个水平。尤其是从市场的中位数的估值来看的话,其实已经回落到了历史平均水平的后四分之一的水平。不同的指数差异会比较大。
从中证800来说,中证800的整体估值水平其实已经到了历史最便宜的20%分位。如果是考虑到利率水平,尤其是红利的话,实际上中证800的风险溢价水平已经到了历史平均水平上方的0.9倍,接近一倍标准差。这大概是处于比历史上85%以上的时间都要有吸引力这种水平。这已经跟2018年,或者之前历史的几个低点非常接近了,或者跟他们是基本上是一样的。
另外几个细分行业、细分领域其实吸引力会更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证500。中证500大概是处于历史上最便宜的96%分位,也就是比历史上96%的时间都要更有吸引力,基本上属于历史上最便宜的时候了。更小盘的中证1000,更是处于接近100%分位的估值定价水平。
背后的原因有几方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跌多了,估值其实都很便宜。但也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利率水平。现在利率水平其实是比较便宜的,国债收益率大概在2.7%、2.8%,这在历史上是比较便宜的。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中美利差已经倒挂了。这样就导致权益类资产,尤其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这种权益资产,相对来说吸引力是非常非常突出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权益类资产的这种吸引力,其实可以跟历次熊市的底部,甚至历次熊市的最底部相比。权益资产,在整个市场来看,都比较有吸引力。
市场从结构性机会转换为系统性机会,唯一估值相对略高的是大盘成长
唯一相对来说,估值水平还相对略高的,可能是大盘成长股,尤其是沪深300指数里面的这些。他们的估值,如果从PB或者PE来看,可能处于历史最贵的70%-80%分位,大概处于这个水平。
其实它在过去一年多也下降了比较多,但是它下降得还不够多。因为过去几年大盘成长股的牛市,让他们的整体估值在2021年春节达到了历史100%分位。即使在过去一年多的下跌过程中有所消化,但仍然还比较高。这块可能是整个市场上目前相对来说估值还比较贵的一个领域,也是我们担心的A股的结构性风险。
除此之外的其他大部分风格,不管是大盘价值股,还是小盘价值股,还是小盘成长股,他们的估值其实都是很便宜的,处于历史上最便宜的80%、90%分位以上。
整个市场的投资机会其实是变多的。不只是我们之前喜欢的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股,像能源资源、银行地产,很多在传统意义上的成长股范围的公司,也进入到低估值投资的一个范围之内。
所以整个市场,有可能从过去一两年我们一直强调的结构性机会——就是指低估值领域里面一些低风险公司,变得更加系统性。不只是传统的低估值价值股有机会,成长股里面像计算机、电子、通讯,甚至包含更广义的制造业,像机械、汽车、汽车零部件,很多公司都是非常具有投资价值的。
他们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低风险、低估值,同时兼具很好的内生增长的这样一个特征。对这样类型的公司,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满足我们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的一个方向。我们的选股范围和投资范围,有非常大幅的一个扩张。整个市场的机会从之前的结构性,变得更加系统性。
传统能源资源类公司,满足三大条件,需求持续增长、供给收缩、竞争力强
那么,系统性机会主要是来自于哪些方面?
我们把它总结为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还是在传统的价值型的公司里面,
最典型的例子,过去一年我们比较看好、现在仍然还看好的领域,就是传统的能源资源类公司。它有几个特征,首先从基本面上说,他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这类型的产业,他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有可能短期还是加速的,长期是增长的。
它所对应的需求增长的动力来源反映的是,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和电气化的发展趋势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传统能源里面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资源里面的基本金属,像铜、电解铝,还有就是最基础的化工产品。
这些产业它有三个特征。
第一,下游的需求短期是加速的,加速的原因就是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体,与其增长动力密切相关。
更重要的是,这类型的需求的增长在中长期来看,它的增长动力其实也是非常强劲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和电气化。而这些变化的进程不仅仅是在中国,更重要的是有很广阔的人口需求。
最典型的例子,像印度、越南,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包括更远的非洲。对于这种需求的持续增长会推动他们的长期需求增长,更何况未来的电气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变迁,它的基础动力是在持续增长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就把一些品类排除在外了。
这些品类如果它非常依赖于中国的需求,或者非常依赖于中国的投资和地产的需求,那有可能我们认为它可能会周期性更强,可能压力会更大一些。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泥,或者钢铁,它跟中国的投资以及中国的地产需求相关度比较强。周期性比较强的话,我们认为它的风险可能会比较大。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研究范围里面,它的性价比可能会比较差。这是第一个方面,需求。
长期缺乏资本投入、资本开支,供给处于长周期的收缩中
第二个,更重要的、更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供给。
这些领域和行业,尤其是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他们在供给上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资本开支。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面,从2012年前后,资本开支出现了持续的下降。这里面细分行业有差别,大部分行业都在下降,甚至有幅度高达50%甚至更多。
这种大幅的资本开支的下降会导致的结果就是,它会有一个产能和供给的滞后。这种下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是典型的周期,周期最典型的是中国的煤炭。
2012年资本投入和资本开支见顶之后就在不断下降,2016年供给侧改革,开始收缩产能和资本投入,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正常的产业周期和经济周期规律在起作用。有疯狂的扩张自然就会有收缩。
第二个原因其实是跟我们的政策相关,尤其是跟我们的双碳政策相关。这些传统能源跟双碳政策是相违背的。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发展是被严重约束的,这也导致他们资本投入的不足。
投资人,包括这些企业的股东,甚至很多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都被严格限制在这些领域的投入。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就非常惊喜地看到,这样的一些领域中,资本开支和资本投入是严重不足的。
即便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大规模的盈利,非常赚钱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还是不愿意投入,因为背后有约束。所以,这就会让这些领域的超额回报会维持,甚至维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
第三个原因非常有意思,在这样的行业里面剩下的企业,都是非常大的公司、非常龙头的公司,他们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企业壁垒是非常强的。
新的公司和新的企业想要进入是非常难的,这些领域基本上是资源禀赋属性的。对于技术进步比较免疫,后来者想要进入这个领域,想要获得优势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所以,我们能买的公司,那些上市公司,恰恰就是那些最有优势的、风险最低的、掌握了最优的资源禀赋和资源壁垒的企业。他们是最好的公司,风险是最小的,甚至还手握重金。
能源资源类公司的估值上涨后依然非常便宜,这样的估值水平下隐含回报率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们就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公司中挑选。
第一,需求是增长的,甚至是长期增长的。
第二,供给是收缩的,有可能收缩的时间非常长,这个周期长达十年甚至更长。
第三,我们能投的这些上市公司往往是这些产业链里面最好的公司,因为弱者、相对差的公司已经在过去十几年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去了。
所以,这非常完美地满足了我们低风险低波动、高盈利能力的要求,甚至还有内生成长性,这是基本方面。
更重要的是第二点,这种类型的企业,不管是能源还是资源公司,在估值定价上都是非常非常廉价和便宜的。
即便是过去一年涨了非常多,他们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非常低的一个估值定价。在A股可能就是1倍出头的PB,在港股可能只有零点几倍的PB,这是非常非常便宜的。用PE来估的话就更低了。
普遍公司PE都在5倍甚至5倍以内,在香港市场可能会更低。这个估值定价隐含的回报率是是非常非常高的,甚至还有很高分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原因也非常简单。
就跟刚才说的逻辑是一样的,他们具有非常强的盈利能力,同时不需要做资本开支。只赚钱不花钱,同时价格估值很便宜,他就会给大家分很多很多的钱。所以光靠现金流,就能带来非常高的利息回报。
到现在为止,虽然很多股票涨了甚至不止一倍,但我认为目前的价格估值隐含的率仍然足够高。
基本的供需关系,以及估值定价所隐藏的回报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第一个方向,与它相反的就是过去两年大家非常追捧的那些领域,比如说新能源。
看好老能源,看空新能源,新能源的盈利更像强周期性,风险比较高
去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叫做“看好老能源,看空新能源”。
背后的原因,就是老能源非常符合我们这种保守的价值投资的规律,老能源和新能源在这个领域里面正好是相反的。
老能源他们很赚钱,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不用花钱,不用做资本开支,不用烧钱,技术进步和变化非常缓慢,没有什么变化和进步。优秀的公司现在是龙头的公司,以前是,以后也是,变化是非常小的。
第三,估值和价格很便宜。
对于投资者来说,它的回报率是非常高的。而新能源刚好相反,它的技术进步很快、变化很快,公司的这种竞争壁垒和竞争优势变迁是非常剧烈的;盈利能力非常不稳定,波动性比较大,需要大量的资本开支,同时价格估值非常贵。
所以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说,其实它的回报率是非常不确定的。
新能源领域其实恰恰可能更像是强周期性的。他们的盈利能力的周期性非常强。
所以反过来,我们认为应该去投资一些传统能源,能源和资源类的公司可能更完美地符合我们保守的价值投资的方法。
互联网公司之前没有进入投资范围的原因,很花钱、赚钱不确定、估值贵
第二个方面是,在成长的领域里面,尤其是在快速成长的领域里面。我们特别感兴趣的,代表了中国未来发展潜力,或者说更具有生命力的力量,就是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公司。
这些互联网公司在过去的好多年里面,其实一直没有进入到我们的投资范围。原因跟我们之前不喜欢新能源的这些公司的原因是同样的。
在过去他们蓬勃发展、发展最好、发展最快的时代,他们具备这样的特征,就是非常烧钱,非常花钱,同时竞争非常激烈,营运能力高度不确定,甚至不知道谁是幸存者。
于是在价值和估值上,同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估值很贵,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就没办法定价。
这是我们作为投资者来说,非常非常不喜欢的三个要素——很花钱、赚钱不确定、估值贵。
过去一年,他们的基本面上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来自国家产业政策非常强有力的一个约束。这种约束包括防止资本扩张,包括限制竞争,包括反垄断。从我们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政策。他们严格地限制住了一些巨头们扩张的冲动。
实际上,对于整个行业和整个系统来说,或者整个互联网生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在这样的措施之下,各大巨头们把自己的战线做了一个严格的收缩,没有进一步疯狂的扩张,没有再做更多的激进的额外的资本开支,而是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主业。
这样的话就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几个好处。这几个好处其实跟我们看好资源能源,喜欢煤炭、石油、天然气的那几个好处本质上是一样的。它本质上就是一种供给的改革和收缩。
互联网的政策监管限制了资本投入和资本开支,对于投资者的回报来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第一,大家不用花钱了,不用做太多的资本投入和资本开支。
更重要的是,竞争降低,费用投入降低,导致各个领域的竞争出现了明显的缓和。
可以看到,不管是外卖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费用投入和竞争都有明显的收缩,尤其是跨行业的竞争更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收缩不只是反映在资本性的投入,经营性的资本投入也有非常明显的降低。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互联网大厂们从去年以来纷纷降薪裁员。
而这些领域,这些大厂,在疯狂扩张的时候,他们是高薪、高收入、高额期权的代名词。这样高额的投入对于投资者的回报来说,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大的负担。反过来,收缩之后,这方面的投入有大幅的降低,更不用说互相之间的竞争。
第三条非常重要的,就是格局变得非常清晰。
到目前为止,不管是短视频领域的竞争格局,还是外卖、社交领域,这些领域的格局已经变得非常清晰,不用担心谁会是最后的幸存者。现在已经比较明显地知道谁是幸存者的概率比较高,以及他会以怎样的方式幸存下来,会以怎样的方式来盈利。
这样的话,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的盈利风险有所降低。反映到经营层面的利润上来说,这些企业、这些行业的盈利指引变得非常清晰。
过去遥遥无期的盈亏平衡线现在也已经能清晰地看到,甚至很多公司在今年疫情压力下,都有机会看到盈利。
我们看到,有的电商巨头能够一年获得超过千亿的自由现金流。这样的话,整个行业、公司的盈利能力其实是大幅提升的。我们开玩笑说,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赚钱能力, 不比那些挖煤的公司少。所以,他们现在不是完全烧钱的公司了,烧钱的方面大幅收窄,主业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这就是供给侧改革或者供给侧收缩带来的效果。它的最终效果就是,对于股东来说,投资回报率显著提升。
当然,在过去一年,互联网的价格和估值大幅下跌,很多股票跌了70%、80%,甚至是90%以上。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些公司不再是没有估值的公司,不再是一个不好估值的公司。他们的业务甚至很轻松,很简单地评估出来。
以我们的标准,甚至很多公司的估值,在未来三年之内有机会看到十倍左右的市盈率,甚至十倍以内个位数的市盈率水平。
如果以自由现金来算,这种估值水平可能会更低,所以它已经从一个过去的高估值,变成了现在的低估值,现在估值是非常非常低的。
甚至很多公司如果以现金流计算,以手上占有的大部分的现金计算,它们不一定会比煤炭股,比那些资源股贵太多。所以这变成一个典型低估值的公司,甚至是以我们今年比较喜欢的这种短久期的标准来算,
很多公司的久期已经大量地缩短,从长期的资本投入,长期的烧钱变成一个短久期的公司,就是短期会不再烧钱,甚至还能创造非常好的持续不断的自由现金流。
在今年这种市场环境下,有可能对这种短久期的公司反而可能会是有利的。中美政策压力和外资负面的抛售压力可能接近尾声第二个,很多公司估值已经是比较便宜的,第三个原因,当然是在交易和和流动性上。
在交易层面上,这里面隐藏了大量的交易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外资,因为港股市场和中概股里面的外部投资人,美元的资金比例是比较高的,这些资金在中国和美国的这种政策的相互影响下出现了一个大幅的撤离和抛售。
我们认为这样的政策压力和这种负面的抛售压力有可能已经接近尾声。这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战略性机会。
在成长股里面对互联网领域最感兴趣,满足低风险、低估值、强成长性三大特征
所以这是对于成长股里面,我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就是这些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会对这种互联网公司感兴趣?
因为它同时非常完美的满足我们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体系的三个最重要的标准。
1、风险,我们认为这些公司是低风险。
其实已经是呈现出来了中国经济体未来的中坚力量的特征形象,竞争格局和竞争的位置已经非常清晰,它的风险状况其实是不高的。
第二个,估值,估值其实已经很便宜了。
在市值跌了70%、80%甚至90%之后,估值已经很便宜了。
第三个,其实还是具有非常强的成长性,
对于成长性这一块,我稍微展开说一下。
因为这些互联网公司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其实它们代表的是更广义的一种潜在的消费量。
不管是我们的电商、娱乐、传媒,甚至我们的外卖,其实代表的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消费力量。
大家千万要记住,就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未来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里面,这样的公司它在市值和匹配度上,我们认为它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的。
不排除会诞生比美国那些互联网公司更大一个公司的可能性。
现在买中国的互联网,就像2003年去买亚马逊
因为最重要的,我们的消费市场非常大,所以在这种市场背景之下。这样地位已经突出的公司、它处于一个(市值)收缩的状况,这种感觉其实我们可以试图去找一找历史上的案例。
就是在2003年的时候去买到亚马逊的感觉,
它在1999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之后,出现了一个大幅的破裂。而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其实在2003年到2007年这个周期里面,是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未来互联网龙头公司是谁,同时这个龙头公司所对应的未来的潜力有多大。
最好的投资互联网的机会,并不是在互联网泡沫形成的时候,而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去寻找哪些公司能代表未来。
那个时候格局已经非常清晰了,同时公司的竞争力比较明确,估值和价格也很低,所以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我们认为现在这种机会,其实就有点接近于2003~2004年美国互联网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认为这块是一个战略性的机会,这是第二块我们可能会比较感兴趣的。
关注中小市值领域,高需求增长空间附加低估值
第三个方面其实是更加广泛的,中小市值的领域。
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传统的这种成长性行业和公司,包含了计算机,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车产业链里面的一些小公司,甚至包括一些风电,这样的高端制造里面的公司。
这些公司有几个特征是什么?
他们的需求增长潜力和空间比较大。
第二个方面是,公司市值比较小,估值也不算很贵,甚至很多公司有机会看到20倍以内,十几倍的这种,估值水平是很低的,他未来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这个可能就需要自下而上的去发掘,甚至包括像电子,像一些高端的制造机械的一些环节。
而这些公司为什么会这么便宜?
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他们小市值里面还有很多是次新股,市场关注度是比较小比较低的。
在过去一轮流动性的下跌过程中,跌幅非常大,可能有很多公司跌了50%甚至更多,这个时候给我们创造了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估值,买入非常有潜力的,成长性领域的细分行业。
这样的公司有很多,甚至是一些科创板,创业板的公司,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领域是非常值得去自下而上的去翻,在这方面我们也累积了不少的优势和经验,可能自下而上的产业覆盖也比较多。
关注传统价值股的银行和地产,低风险高周转的制造型房企会获得新的机遇
第四类的机会是那些传统的价值股,其中最典型的领域是银行、地产、周期这样的公司,
这些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机会在于在稳增长背景之下,这些风险的降低,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银行和地产,尤其是银行、地产里面的那些龙头公司。
银行里面的区域性的,优秀区域的这种小而美的农商行、城商行,它们的资产负债表是非常干净,非常简单的,业务也是非常简单,坏账率非常低。
他们是做非常传统的存贷业务,没有那种非常复杂的信托,复杂的城投,或者跟房地产业务相关的复杂业务和高风险业务,坏账率非常低。资产负债表非常干净,非常健康,这样满足了我们关于风险的特征,同时估值很低,银行、地产估值处于历史上最便宜的时候。
地产公司也是这样的特征,我们认为隐藏的回报率可能是会比较高的。
尤其地产公司的一些大的央企,我们认为在稳增长的背景之下,这些公司的风险是降低的。在过去的供给侧改革,大量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大量非常激进的民营企业,逐步退出这个市场之后,
整个市场的供给侧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出清,现在很明显地看到拿地成本大幅降低,很明显地看到大家的盈利能力和定价能力是提高的。所以这个时候即便是总量见顶,比如说中国的地产需求真的下一个台阶,但其实没有关系。
这些公司是低风险的、高周转的制造型的房地产企业;而不是高杠杆型的、金融型的这种房地产企业,它可能会获得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获得一个更低的经营风险和更高的盈利能力,当然估值很便宜。
我们以前很长时间都没有买银行、地产,也因为它的风险很高。但是从去年八月份以来,我们在地产方面的配置是大幅加大,银行的配置也较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风险的降低,估值更便宜。
港股有战略性的系统性机会,会比A股系统性机会更加极致和彻底
第五部分也是我们最看好的部分,是港股。
港股我们认为是有战略性的系统性的机会,它的系统性机会其实跟我们讲A股的系统性机会,是类似的一个角色,它可能会更加的极致,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会更加的彻底。
而港股市场我们从2021年年初发行中庚价值品质的时候,我们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当时进入这个市场的原因是因为结构性的机会。
它的机会主要是在那些能源资源、银行、地产、移动运营商这样一些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里面,它们的估值非常低,也没人喜欢,外资也在卖出,所以非常便宜。
对于那时的热门股,包括互联网公司,包括消费科技公司,我们认为它们的这种估值定价的泡沫程度,跟中国的核心资产的泡沫,和美国的这种大盘蓝筹的高估值是一样的,泡沫程度甚至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多,我们一直认为港股的投资机会是结构性的,主要是那些低估值的公司买的多一点,像煤炭、石油、银行、移动运营商这样的公司会多一点。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港股经过大幅的下跌,尤其是今年以来,互联网公司经过进一步的下跌之后,整个估值定价,其实已经到了系统性低估的程度。
关键这些公司不但便宜,还很好,还是各个行业里面的最龙头的公司,甚至是中国经济体里面最优秀的公司都在港股上市。
港股创造了绝佳的投资机会,我们今年把港股已买到上限
这种优秀性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传统的那些央企,甚至那些红筹股,包括石油、能源、银行、移动运营商,最早一批在港股上市的公司。
那是中国传统经济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经营风险是非常非常小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强的,基本上属于可能是我们传统经济里面,我认为风险最低的一类资产。
但是这些公司估值也很非常便宜,便宜到处于历史上最便宜的时候,用风险溢价来算,是2005年以来最便宜的时候,很多公司的估值只有零点几倍的PB,只有五倍以下,甚至三四倍的PE,甚至连分红收益高达十几个点以上。
所以我认为这个吸引力是非常强的,便宜不是因为它们不好,它们是非常好的。
另外一类公司就是代表中国经济体的新兴力量,非常有创新力量,以互联网、医药、科技为代表,这种公司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可能是中国新经济方面代表性最强的公司。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市场的机会可能是全面性的。
当然估值定价上,我们刚才也说了,不管是传统经济的公司,还是新经济的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估值都非常便宜。
在交易和流动性上也解释过了,跌了非常多,港股是一个很长时间大熊市,所以给我们低估值策略和价值投资者创造了非常绝佳的投资机会。
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可以非常从容地买到估值极低的价格,以及非常安全的资产,甚至还有非常好的现金流和分红收益率水平,还加上很好的成长性。所以我们认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组合结构。
我们从去年四季度以后,中国价值领航就可以买港股,而现在的港股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们在今年已经把港股的比例提高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接近于上限,上限是50%的股票比例。
同类型的传统资产,以及互联网等公司,中国的资产比美国、欧洲等主要资本市场便宜很多
我再举另外一个估值例子,同样类型的公司,中国的资产跟全球其他的主要资本市场资产相比。
不管是传统的资产,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比美国的这些公司,比欧洲的公司便宜很多。
同样的,互联网公司其实也比同类型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也便宜很多。
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在交易层面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资撤离。
港股市场,我们用两个词来形容,叫系统性以及战略性。
系统性说的是很全面的,它的机会不只是个别公司,也不只是低估值的公司,它是系统性的机会。
第二个就是战略性,它不是一时半会的买一个反弹,
它可能隐藏的回报率是足够高的,所以这是我们对它的一个定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非常辛苦的,会麻烦各位持有人来投票,把港股纳入到中庚价值领航的投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机会。
同时满足不可能三角,风险小、估值便宜附加高流动性
资产配置和仓位这块,再稍微补充一点,权益类资产目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和特征是什么,就是跟其他资产类别相比,它的优势非常明显。
它甚至可以完美地满足,我们所说的不可能三角的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资产风险小,这些资产是很好的,甚至是中国最好的资产,包括央企,那些互联网公司,可能都是中国经济体里面最好的资产;
第二个就是价格估值很便宜,隐藏回报率很高,甚至很多公司能得到很好的分红,很好的现金流。
第三条,它们甚至还有很好的流动性。这看起来是不太可能的三角,在这个时间点让我们有机会构建一个组合,
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所以这是非常罕见的机会,我们认为这种机会一定要珍惜。
甚至从资产比较和配置来看,我们甚至不太能够找到有什么更好的资产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来替换他们,其实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机会,非常简单,就是因为现在是大熊市,价格非常非常便宜,尤其是港股市场非常便宜,非常廉价,只有在这种市场上才会有这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