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兴证策略】百亿基金经理如何看十大问题?
来源:尧望后势
前言:在市场大幅调整之际,我们汇总整理了全市场百亿主动偏股型基金经理的最新观点,如何看待今年以来市场的大幅调整?对后续市场的风险和机会有哪些共识与分歧?调整过后,热门赛道的投资机会又出现哪些新的变化?详见报告。
一、如何看待今年以来市场大幅调整?
二、如何判断后续市场的机会与风险?
三、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四、新能源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五、半导体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六、军工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七、消费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八、医药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九、金融地产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十、港股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一、如何看待今年以来市场大幅调整?
刘格菘(广发基金):2022年一季度,国内主要城市疫情出现反复,海外俄乌冲突对国际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同时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受上述多重利空的影响,A股市场剧烈波动。我们认为当前影响资本市场的两个重要的短期预期变化包括:一是疫情影响与房地产需求疲弱带来的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二是俄乌战争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引发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态度的变化。上述两点变化对A股市场的短期微观结构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内容来源:《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唐晓斌(广发基金):为什么一季度的市场走势与我们去年底的判断有较大的差异,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海外的扰动,我们没有想到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上涨,导致国内面临着比较大的输入性通胀。二是国内“稳增长”的政策效果不达预期。
我们认为,“稳增长”政策效果不达预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国内疫情的爆发打断了稳增长进程。从2月份开始,全国陆续爆发疫情,进入3月以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3000例,波及到山东、上海、天津和福建等重要经济大省,对经济活动冲击较大,这使得很多稳增长政策难以落地。二是中美货币政策错位,PPI高企导致货币政策出现一定的掣肘。10年期国债中美利差已经收窄至0.3%左右,处在2011年以来的绝对低位。同时,2月PPI当月同比增速为8.8%,环比增长0.5%,而在俄乌冲突引发的通胀预期持续升温的情况下,PPI下行的斜率可能比预期还要平缓,这使得货币政策难以大幅宽松。三是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地产调控放松的力度有限。我们看到现在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存在压力,即使个别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债可以展期,民营房地产企业在资金链仍存在压力,继续快速拿地大概率不可能。所以,房地产可能要用更长的维度来观察。
内容来源:《广发多因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杨金金(交银施罗德):从宏观经济和实体经济运行观察来看,一般来说一季度是观察全年方向和经济形势的重要节点,也是我们在选股和验证过程中重点观察的时间节点。往年来看,相当一部分全年的主要行业方向或者个股,往往在一季度都会初露峥嵘。从今年一季度来看,我们观察到整体中下游的景气度都压力较大。需求端方面,地产链投资端的负面影响开始明显显现,居民端收入下行。成本端,尽管内需疲软,但在国际冲突加剧及资本开支长期下行积累的供给下滑压力下,资源品价格持续高位并存进一步上行动力,而在需求尤其是内需疲软的背景下,向下游价格传导无力。供应链端,疫情先后在华东华南一线城市爆发,导致物流中枢的中断,对华东及华南地区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及发货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整体一季度上市公司及宏观经济基本面承压。
内容来源:《交银施罗德趋势优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姚志鹏(嘉实基金):新冠疫情的肆虐已经超过2个年头,而国际形势上的冲突和摩擦也时有产生,对于时代和个体,都是百年未遇之变局。过程中的大量宏观变量和演绎路径,也无疑将对国家、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企业个体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也是在宏观变量主导下的演绎,某些因素我们可能有所预期,但其剧烈程度和影响的深度也仍在意料之外。俄乌冲突、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通胀、国内二次疫情爆发等等内部外部因素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让市场对于国内稳增长的节奏和路径,产生了担忧和分歧,也使得市场的波动率明显加大。
内容来源:《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林英睿(广发基金):2022年一季度,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海外流动性收紧给出了偏悲观的定价。从风格来看,价值风格跑赢成长风格,大小市值风格差异不大。市场参与者对高频经济数据、海外流动性政策、区域地缘政治和国内疫情变化等事件均反应较大:市场下跌一方面表征了悲观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是对风险一定程度的释放。值得注意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市场出现了与过去两三年不太一致的行为模式,比如尝试对部分周期行业的长期稳定性进行讨论,对困境行业的反转赔率而不是胜率给予更重要的定价权重等等。抛开对错不谈,这些行为发生的本身代表着市场的定价模型逐渐从较为单一化向多元化改变。我们认为多元化定价的市场是更为健康而生机勃勃的。
内容来源:《广发价值领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二、如何判断后续市场的机会与风险?
李晓星(银华基金):我们认为近期市场下跌的原因有内、外两种因素。外因上,俄乌冲突使得世界走向割裂,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内部因素是奥密克戎的持续发展,一些城市采取了封城措施,使得市场对于短期的经济发展信心不足,对于消费和投资也有一些影响。内、外两种因素使得市场下跌幅度不小。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值从最高点的回撤幅度,也基本接近了之前两次大幅调整,前两次分别是16年初和18年底,而这两次大幅调整的终点,都是大牛市的起点。尽管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阳光下同样没有新鲜事,在这个时间点,在市场估值已经深深打上悲观预期的烙印后,我们不妨乐观一些。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杨金金(交银施罗德):从积极和希望的角度来看,经过一季度的市场调整,虽然基本面变差但市场估值水平也充分反映了经济及预期的变化。换句话说经过一波急跌,市场整体估值又合理或偏低了。具体到其中趋势向上的方向和个股,其性价比及空间则进一步打开。展望2022年二季度,市场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方面,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端放松的预期空前强烈,板块轮动效应下,资金有强烈的从高位的机构重仓板块向低估值、低关注度的传统大盘价值切换的预期,如地产、基建以及周期等。另一方面,一季度基本面和股价的泥沙俱下,使得大部分公司都到了估值具备价格优势的位置。即使对未来经济最悲观的假设,我们还是能在其中找到5%-10%的机会,有自身结构性行业景气和个体逻辑仍能实现成长,而越是大环境不佳,成长愈发稀缺,兑现后也能获得较好收益。正如2013-2014年、2018年经济下行期,仍有诸多个股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交银施罗德趋势优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姚志鹏(嘉实基金):我们首先要明确目前的位置,从一些宏观指标来看,整体市场处在一个比较明确的底部区间,这个位置中长期来看应该是机会明显大于风险。大部分宽基指数的股债收益率差、权益风险溢价等指标,都处在历史均值减1倍标准差的位置,非常接近历史上比较大级别的底部,风险收益比相对较高。短期的波动率,本质是宏观压制导致的方向感层面的担忧,但这种因素的计入很容易忽略产业趋势和优秀个股的Alpha,而这才是影响长期回报的核心变量.
内容来源:《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梁浩(鹏华基金):过去几年,国内外形势波诡云谲,各种意想不到的短期因素不断袭来。但时至今日,在这种波动的环境中,我们越来越能看清楚一些中长期趋势。学界对于经济周期的描述通常分为,由企业加减库存所带来的短期的周期,即基钦周期;企业资本开支增加所带来的中期经济景气变化,即朱格拉周期;以及由于“主导产业”变化带来的中长期趋势,即康波周期。有大量的微观信号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城市化和地产行业超前发展所带来的康波周期下行,以及全球能源革命,智能化和制造业升级所带来的康波周期上行的并存阶段。以至于大量的传统行业,从去年开始计算传统产业下行所带来的需求减量和新产业上行所带来的需求增量之间的平衡问题,比如光伏玻璃和浮法玻璃,比如建筑用铝和汽车轻量化用铝,甚至于铜。在这种大的趋势下,短期的经济下行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内容来源:《鹏华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曾鹏(博时基金):展望二季度,制约市场风险偏好的因素正在逐步改善,市场有望迎来将反弹。从国内来看,两会及金融稳定委不断释放稳增长的信号。当前的宏观面与流动性环境处于经济基本面往下,宏观流动性往上。虽然企业盈利修复还需要时间,但估值中枢将逐渐企稳向上。政策底之后将迎来市场底。海外随着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及俄乌战争开始逐步缓解,海外市场风险偏好情绪也将逐渐修复。一季度经过市场的大幅调整,风险已经释放,企业盈利预期在稳增长政策落地下有望企稳,制约市场风险偏好的因素正在逐渐消除,市场估值中枢将逐渐上移。因此我们认为二季度市场不用过于悲观,反弹可期。
内容来源:《博时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阳琨(华夏基金):经过了1季度的下跌后,成长股的估值有了明显回归,但市场调整的压力仍旧存在。一方面国内房地产市场仍有下滑风险,行业内高杠杆企业普遍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压力。在稳增长的大前提下,如何做好结构提升,控制部分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不发生外溢,是当下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另一方面,海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地缘冲突给本就处于上升中的通货膨胀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美联储在控通胀与保增长之间走钢丝,虽然难以判断最终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段惊险的过程。海外投资者近期明显提高了对股票资产的风险考量。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股票市场仍可能处于弱市震荡之中,投资者需要耐心等待不确定性因素的释放。对全年投资收益率仍有必要保持谨慎的预期。
内容来源:《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刘畅畅(华安基金):展望22年二季度,大宗商品涨价趋势有可能趋缓,部分缓解通胀压力。国内经济上,一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地产链条将从底部缓慢回升;另一方面,在目前政策下,国内疫情有可能得到更好控制,助力消费、出行的回暖。21年末,股票整体估值水位偏高,同时很多板块ROE也处在高位区域。但到一季度末,随着市场大幅调整,估值的风险得到很大程度释放,尽管目前很多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经营情况受到阶段性挑战,但这些风险因素都多多少少体现在当前的市场价格中,同时,很多产业快速增长,提高渗透率的趋势仍然强劲,因此,我们对未来市场表现抱着乐观的态度。
内容来源:《华安文体健康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2022-04-21)
杨锐文(景顺长城):就投资机会而言,我们认为上半年是周期类占优,下半年是科技成长类占优。以有色、煤炭为代表的资源股和以地产、基建为代表的稳增长个股,大概率是上半年的投资主轴,在一季度的行情也充分表露无遗。我们并不倾向于现阶段介入相关板块,主要是我们无法衡量这些机会的空间和高度。尽管科技成长类的机会表现相对萎靡,但是,我们深信这些是未来,随着过度悲观的风险偏好修复,这些板块也会出现估值修复的机会。对于这些机会,我们认为市场高估了短期的风险,低估了长期的空间与机会。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唐晓斌(广发基金):二季度的股票市场可能还是拉锯战,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市场的利空因素。但是,无论从市场的绝对估值还是从股债利差看,市场已经进入到底部区域,我们应该更积极一些。类似于2018年,政策底通常先于市场底出现。现在市场整体都进入到了较为合理的估值水平,与其不断博弈底部反转的行业,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基本面持续向好、具有较好成长空间的行业。虽然这些行业在二季度可能还处于磨底阶段,但是已经具备较大的配置价值。
内容来源:《广发多因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三、新能源汽车投资有何变化?
李瑞(东方红基金):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21年的大幅超预期之后,2022年1季度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景气度,但1季度的板块表现较弱。究其原因,宏观层面,海外加息缩表造成了长久期权益资产分母端的压力,国内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导致分子端的增长不确定性提高;行业中观层面,上游涨价的产业链成本转嫁压力也在考验下游需求的接受能力。因此,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下,短期的问题被市场赋予了较高的权重。短期的问题总会过去,我们仍然看好新能源车市场长期的发展。投资方向上,正如我们之前强调的,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新技术集中落地之年,新技术的方向和变化成为2022年主要的关注点,比如磷酸锰铁锂、碳纳米管、4680、高电压平台、硅碳负极、LiFSI、PET铜箔等。顺应结构、供需、新技术等行业变化趋势,我们将重点跟踪格局和盈利,增速超越行业或者单位盈利向好的环节和个股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内容来源:《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施成(国投瑞银):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依然看好电动汽车的销量较快增长。很多人担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我们认为核心矛盾还是在供给。从一季度的演变情况来看,由于成本上升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公司都提高了终端售价。但对于汽车公司来说,销量的重要性远高于价格,如果提价后顺利放量,那么对于需求的担忧就解除;如果提价后订单有所影响,那么可以预期,车企会用其他变相补贴的方式来推动销售。因此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焦点还是要放在供给之上。另外,我们观察到,电池企业新的提价订单的执行,将从6-7月开始,这个时间产业链的整体利润增厚,生产意愿会再度加强,可以预期年中附近行业景气度会有显著的提升。
内容来源:《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李晓星(银华基金):科技股中我们最看好电动车产业链,经过一个季度的调整,机构持仓过重、估值阶段性过高、碳酸锂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等问题基本得到消化。在全球总体渗透率不到10%的情况下,今年板块各细分环节龙头估值合理,明年估值较为便宜的背景下,绝对收益空间是可以期待的。我们认为市场认知有个误区,认为上游价格高企会影响电池环节的利润,而很多产业链都证明过,如果供应链有一个环节产能受限价格高企,那最终的产量基本就由这个环节定了,整个产业链会去追求利润了,去年硅片的利润以及近期电池环节的频繁提价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其实碳酸锂价格的高企,真正利空的是汽车智能化,对于一个车来说,电池必不可少,续航和安全是硬指标,而如果在汽车智能化等软指标上投入过多,那整个车的价格也就太贵了。我们对于电动车上游、中游和下游都看好。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姚志鹏(嘉实基金):电动车在3月以来密集涨价的压力测试下,需求端依然展现出非常强劲的状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创历史新高,而且后续的需求依然保持在一个高景气的状态,也在压力测试下明显验证了行业需求的韧性和产业趋势的力量,产业发展的路径将进一步清晰展现。这些案例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从各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渗透率突破15%以后,都是以较快的速度完成70%以上甚至全面渗透的过程,而且极少有新兴产业在渗透率20%附近见顶,我们认为,市场的担忧随着强劲基本面的持续验证和兑现,最终将回归到产业发展的本质,一方面,由产业趋势决定的底层斜率仍在加速上行阶段,另一方面,板块中游龙头的动态估值处在历史上的合理甚至偏低区间,短期情绪指标等也在明显的低位。我们依然强调,随着全球智能汽车新产业周期的启动,供给端创造的新需求可能会持续超预期。
内容来源:《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李游(创金合信):1季度国内电动车销量超预期,但市场担心锂、镍等原材料暴涨会迫使车厂涨价并最终抑制终端需求。我们认为锂价和油价都在高位,电动车不断迭代的趋势下,电动车相对燃油车的性价比仍在持续提升,只不过碳酸锂供不应求限制了潜在需求的充分释放。后期随着碳酸锂供给增加,行业的投资逻辑会变得更顺。另外,市场担忧电动车渗透率大幅提高后,长期增速放缓会导致行业估值中枢明显下移,我们理解是估值下移已经发生,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后,目前锂电中游主流公司的估值已经回到了30-40倍的近2年的较低水平。2022年锂电行业内部也会出现明显分化,对于2021年的涨价非常多而且扩产正在加快的一些环节保持谨慎,重点看好竞争格局最好的电池、隔膜、结构件环节以及技术不断迭代的正极环节龙头公司。
内容来源:《创金合信工业周期精选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杨锐文(景顺长城):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碳酸锂的价格现在已经超过了50万/吨,其他的原材料价格也处于高位,这导致了车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我们近期也看到各种车企纷纷涨价,价格上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这种涨价幅度一定会抑制需求,我们认为,后面会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景气度下行,这个周期可能会长达半年到一年。但是,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是坏事,过去的超高增速本就不是常态,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也需要时间来缓解供需矛盾。对于行业基金或指数,前期下跌已经反映了部分预期,未来产业的调整或者景气度的下行不代表股票会调整,毕竟股票是提前反映预期的,在这个阶段更需要我们努力甄别机会和风险,更考验我们寻找alpha的能力。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四、新能源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刘格菘(广发基金):从企业盈利周期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以光伏行业为代表的中国比较优势制造业将会在三季度进入为期三年的确定性比较强的高速成长阶段,部分一体化龙头公司的新技术光伏电池陆续投产,产业链短板问题逐步化解,全球能源安全的诉求提升,这些都是未来行业高速成长的基础。从性价比角度看,经过一季度的调整,很多行业的估值水平回到了2018年底的位置,我们判断市场从二季度开始或将迎来结构性行情。
内容来源:《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施成(国投瑞银):新能源发电行业,目前行业的增长仍然受制于硅料产能的释放。按照目前的产能投放速度,预期在三、四季度,供需矛盾会逐步缓解。展望2023年,光伏行业内部将不存在明显的产业链瓶颈,光伏制造成本将会出现再次的迅速下降。这个时间,由于硅料的供应充足,导致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竞争有加剧可能;另外,超额利润将会向产业链之外转移,主要是储能和电网。因此,我们认为新能源发电的最大受益者可能会是储能行业,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布局。
内容来源:《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郑泽鸿(华夏基金):过去三年,新能源整体表现很好,这里面当然有基本面快速发展的因素,同时,新能源整体估值在过去三年也有了大幅提升。我们做任何投资判断,都要叠加周期的因素。比如,看三年,新能源是很好的行业,过去三年收益率很高,看未来三年,我个人也认为有较大收益率空间。但把投资周期缩短,比如看半年或者一年,因为静态估值在高位,参与者较多,完全有可能迎来较大波动。同时,我们以周期成长的眼光来审视这个行业,未来一年左右将是新能源产业链各个环节产能集中释放的时间点,从中周期角度,行业的某些环节供需将面临向下的拐点,这些环节在投资上的表现或许不会那么好。
内容来源:《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李游(创金合信):受印度抢装和欧洲电价大幅上涨刺激,1季度全球光伏装机量超预期,多晶硅价格维持高位反映了需求旺盛。随着下半年大量的多晶硅新建产能投放,全球潜在的装机需求会充分释放,看好组件一体化、逆变器、胶膜、玻璃等竞争格局较好的环节。市场担心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的双反调查,但光伏是中国占据绝对主导的产业,美国要发展光伏是无法绕开中国的,除非美国放弃发展光伏。
内容来源:《创金合信工业周期精选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卢纯青(中欧基金):2021年光伏行业受制于供应链的短缺,需求并没有如期释放,同时上游环节的双控导致产业链博弈更加激烈,组件价格变动,光伏地面电站的收益率不断下调,不少项目面临延期的风险。但我们也发现国内分布式光伏在组件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旺盛的装机需求,分布式已经成为支撑光伏板块的新增长极。过去一个季度由于疫情这一意外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供应链环节切断、部分企业业绩波动。我们认为,以上大概率是短期因素,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逐步恢复、能源紧缺边际缓解,上游产能将逐步释放。我们仍判断光伏产业会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内容来源:《中欧先进制造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邱璟旻(广发基金):光伏,硅料价格坚挺抑制了终端需求,辅料价格上涨压缩了组件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未来预计可以看到,硅料产能将逐步释放,全年预计达到280GW(逐季环比增加),明年超过500GW,不仅可以充分满足需求,价格预计也将大幅回落,因此产业链利润转移是相对确定的。另外,分布式光伏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如火如荼的高景气局面,国内有整县推进和风光大基地加持,海外能源价格高企,光伏与储能性价比非常突出。
内容来源:《广发成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五、半导体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蔡嵩松(诺安基金):从半导体行业本身来看,虽然因为疫情,行业供给和需求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长期看,由科技创新带来的行业景气度不会轻易改变,另外我们一直强调,我国半导体产业未来最大的机会在国产替代。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应该被当前市场的下跌所影响,不应该对产业的发展视而不见。我们的投资理念遵循产业投资,伴随产业的优秀公司成长,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阶段市场会对一些扰动做出极致的反应,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理性分析客观判断。
内容来源:《诺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2)
李晓星(银华基金):信息技术国产替代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半导体要回避价格属性品种,国家推动芯片生产制造环节的自主可控,会带动设备材料的国产化替代,相较于景气度二阶导属性的设备,我们更看好耗材属性的材料,以及非线性增长的设备零部件;软件方面,供给、需求两端敞口均完全在国内,信创产业链将在今年重启上行周期,市场空间更大的行业端信创有望接力党政端信创,我们看好具备商业化推广能力的龙头公司。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邱璟旻(广发基金):全球范围的缺芯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各大晶圆厂都在抓紧扩产,今年CAPEX支出力度预计将小于去年,但仍处于高位。国内建设热情依然很高,且陆续进入投产阶段,因此试剂、耗材与设备仍然具备较高的景气度。模拟芯片设计企业继续国产化。功率器件受益于下游新能源需求如电动车、光伏、风电、储能等行业的快速崛起,供需关系仍然较为紧张。服务器在云需求持续提升以及主机厂代际更换的刺激下也处于较高景气区间。但是消费电子、个人PC、通信等下游需求较弱。
内容来源:《广发成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施成(国投瑞银):全球晶圆产能紧缺的周期即将结束成为共识,部分观点认为汽车环节仍然会紧张,我们倾向于可能也会有所缓解。汽车和非汽车的产能之间,是存在切换的途径,消费电子的产能过剩,迟早会传导到汽车供应链。总体来看在半导体制造产能释放后,各种半导体材料可能会出现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六、军工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李晓星(银华基金):俄乌局势紧张背景下,全球各国军费均有所提升,我国亦明确提出提升国防实力的目标,需求端刚性,发展军工产业符合我国长期发展的利益需要。细分赛道中,导弹产业链、航空发动机以及四代机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军工行业目前增速和估值的匹配度较高。21年四季度,部分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使得市场对于军工行业的业绩确定性产生质疑,导致股价出现较大幅度调整。22年一季度随着一些重点公司一季报超预期的预告披露,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军工的业绩质疑将逐步消散。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何崇恺(易方达):我们相信在当前外部经营环境相对负面的背景下,军工板块在需求端由于其确定性较高的属性受到的影响比较小,股价在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具备较好的超额收益投资机会。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国防军工的装备紧迫程度并没有因为过去2年的行业高速增长而得到缓解,整体武器装备仍然处在快速放量的关键阶段。我们在军工板块里优先选择下游装备放量快的板块进行配置,包括军用电子、军用材料、先进飞机、导弹等成长性较强的板块。
内容来源:《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七、消费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李晓星(银华基金):展望22年全年,我们对消费板块边际会更乐观一些,二季度会是市场预期层面否极泰来的一个季度:1)估值消化了一年多,大部分板块的估值回到了历史中枢偏低位置,龙头公司竞争优势在不断强化;2)收入逐季改善,全年前低后高,疫情扰动在近期有所超预期,但全年维度看并不影响需求改善的方向;3)成本端有望边际走低,利润弹性将会体现,尤其是大众品在下半年会有较好表现。但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市场资金面目前没有看到增量,消费板块的预期收益率不宜过高。现在这个估值分位,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是有很强赚钱基础的。食品饮料里配置上以白酒为主,持仓上偏均衡,高端、次高端、地产酒龙头都有配置。今年高端酒的业绩弹性不大,但企业内部改善明显,估值有弹性。次高端景气度维持,股价调整下来,性价比高。地产酒短期有一定边际改善,低估值下会有所表现。今年核心是选个股,不在于赛道。大众品属于偏左侧的配置,预计在二季度后会有较好表现,以需求改善和成本下行两条主线找个股。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韩威俊(交银施罗德):展望2022年二季度,我们依然对消费整体的复苏较为乐观。(1)虽然三月以来的疫情影响略大于2021年八月,但是只要中国依照目前的防疫政策,疫情阶段性好转的概率就越大,对消费整体的影响就越小。我们预计,如果上海疫情于五一假期前获得较好的控制,则五一期间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补偿以及快速的消费升级。(2)由于地缘政治因素流出的资金,在俄乌缓解以及国内疫情好转后,大概率会重新大幅回流国内优质的消费品龙头公司。
内容来源:《交银施罗德品质增长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姚志鹏(嘉实基金):随着Z世代的崛起,新的消费趋势值得关注,19年我们提出Z世代消费是未来重要的消费趋势后,我们已经见证了电子烟、医美、国潮化妆品、运动休闲等产业的爆发,展望未来,Z世代的消费具备实用主义、迭代快、民族自信等特征,其中部分特征非常类似于日本的90年代以后的消费特征。因此未来消费的投资可能会告别过去数年的所谓消费升级的逻辑,而是更关注边际变化,更加快速应对Z世代的消费机遇。
内容来源:《嘉实远见先锋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焦巍(银华基金):需要面临的短期现实,是疫情反复对消费者收入和行为带来的预期变化。在第一次疫情过后的2020年,我们看到了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和市场对经济的乐观预期。但是疫情已经持续了2年多,今年3月份疫情加码,影响不亚于2020年初,而且生产资料供给端高企对下游利润压制,居民收入受影响较大,消费疲软。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消费品公司的增长,对业绩有个合理的预期修正。对于处于成长期的标的,比如全国扩张的次高端白酒,这时候是最考验管理人对于标的成长持续性的判断能力。对于优质的标的短期不盲目,长期不悲观,一边去检验组合标的的反脆弱能力,一边去把握优质公司逆势买入的时机。
内容来源:《银华富久食品饮料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八、医药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葛兰(中欧基金):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创新相关的市场还远未触及国内市场的天花板,海外市场也在逐步蓄力中。具体到公司层面,企业转型创新的趋势仍在延续,创新药临床申请数量逐年创出新高。创新质量方面,近几年整体研发管线布局更加理性,资源向差异化方向倾斜,甚至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品种诞生。从早期临床管线来看,一方面跟随海外最新技术的相关分子快速涌现,另一方面品种布局更加的多样化,而这些变化都有望促进创新的长期景气度得到维持。随着海外临床的逐步推进,预计我国创新产品也将在海外逐步进入收获期。与此同时,国内的创新药服务企业也逐步形成了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部分细分领域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此外,我们认为相关服务商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平台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大概率仍将持续提升,保持其较高的景气度。此外,伴随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认知水平快速提升,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且未得到充分满足,未来空间依然巨大。
内容来源:《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李晓星(银华基金):医药受地缘政治、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一季度整体下跌较多。除部分抗疫相关板块,如抗原检测试剂、中药、小分子特效药等有结构性行情,其他传统优势板块,如CRO/CDMO、创新药/器械、医疗服务等均表现不佳。我们重仓的CRO/CDMO因短期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下滑、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筹码集中的原因,波动较大,但是最终还是体现了不错的相对收益。我们认为创新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未来,在创新药投资风险加大、外包率持续提升的情况下,CRO/CDMO仍然是医药板块成长性最强、最确定的板块,所以也将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继续看好的板块。我们另外一个看好的板块是医美/化妆品,因为不同于其他消费品或者消费医疗,在经济下行同时有疫情扰动的情况下,医美/化妆品的需求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从高频数据来看,销售依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他板块,如疫苗、医疗器械、中药当中的优质个股,我们也将适度参与,维持组合的均衡配置。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焦巍(银华基金):我们对医药股的持仓进行了切割,保留和增加了能够直接和终端消费者对接的医美及OTC中药品种,减仓了创新药的疫苗,以及CXO龙头公司。一方面,从国内的角度看,医保资金由于防疫支出而恐将更进一步强化国内集采的灵魂砍价力度,进而影响上游创新药的投融资力度。另一方面,事实证明我们对疫苗和医药政策的判断与现实不符,曾经寄希望很重的技术路径和公司都遇到了非自身能够把握的困难。第三方面,对新冠用药高峰过去和生物医药国际合作问题的担心叠加在一起,造成基金管理人心理很难再承受用高仓位来承担三重不确定性。
内容来源:《银华富裕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邱璟旻(广发基金):医药核心驱动因素在于医保支付压力加大以及“万物皆可集采”的负面预期,相关企业依然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和估值压力,但是主流公司的跌幅基本都达到了5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投资者的担心。随着二级市场的持续下跌,医药相关的一级市场融资热度有所下降,融资额持续同比下滑是市场规律的自然体现,因为创新药研发本就是极高风险的,此时的高风险并不一定匹配高收益。相反,对于管线较好且前期资本储备较为丰厚的公司而言,这是一次优胜劣汰机会,相关的CXO公司也是如此。基于全球产业链转移逻辑的CDMO景气度依然很高,尤其是新冠小分子药物的陆续上市,更是给供应链带来了新订单。新冠检测POCT试剂短期内有一定需求,但是整体壁垒较低,昙花一现概率较大。
内容来源:《广发成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刘江(汇添富):如我们在去年年底所述,在美联储加息风险资产遭遇挑战的大背景之下,科创板以及港股18A板块投资氛围的衰退,使得创新板块投资逻辑出现些许动摇,投资人开始担心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后续发展前景。这导致了持仓集中的CXO板块进一步出现剧烈的估值下修。创新资产总是以颠覆者的面目出现,创新类资产存在发展障碍的时候,传统资产则迎来阶段性回暖。中药是长期被主流资金忽视的板块,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较强,低估值加上医保政策的全面大力扶持,在年底的关键时间点,迎来估值修复。经过大半年的持续调整,A股医药公司估值上看已经进入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区间。总体机构持仓医药比例可能处于历史极低的位置,而在宏观经济总体不确定性很大的背景下,与宏观经济弱关联的医药行业,在各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在大幅提升。主要核心板块优质医药公司的基本面增长仍然强劲,尤其是上游供应链的制造业公司,普遍估值尚可,拥有中国本土的比较竞争优势,受益于中国医药产业新一轮的产品更新需求,迎来可持续的高速增长。
内容来源:《汇添富医疗服务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九、金融地产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李晓星(银华基金):银行在一季度体现出持续且明显的超额,这与货币政策的放松,监管政策的相机抉择有关。在宽松的环境下,尽管行业的息差出现一定压力,但规模的增长和资产质量改善的预期会提升行业的估值水平。保险的基本面修复较慢,在股价上体现为后周期。券商则跟随交易量和市场预期同周期变化,我们依然长期看好财富管理赛道。
房地产在3月中旬之后大幅上涨,这主要是基本面冰点情形下,博弈政策有更大的放松,这种投资逻辑在大部分强周期板块都曾有过历史的演绎。相较于房地产板块,我们担忧其公用事业化带来的利润率的长期不可逆的下行,我们倾向于用基本面更有保障的银行,以及拥有市占率提升逻辑、估值业绩匹配良好的消费建材和家电里具有显著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来替代房地产的配置。地产板块的估值目前被疫情和地产政策压制的较低,存在估值提升的空间,也存在业绩超预期的空间。但需要自下而上寻找个股,由于行业生存环境依然恶劣,过去几年杠杆高的、跟竣工相关性较强、出口占比高的还是要回避,我们配置以有绝对竞争力的消费建材和家电龙头为主。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丘栋荣(中庚基金):看好大盘价值股中的金融、地产等。配置逻辑在于:金融板块中,我们看好与制造业产业链相关、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性银行股,这类银行业务相对简单且对地产风险暴露有限,呈现出经营稳健、基本面风险较小、估值极低、成长性较高的特征。
地产类公司则集中于具有高信用、低融资成本优势的央企龙头公司,这些公司将是本轮风险后的受益者。我们认为房地产长期需求仍在,中短期也是稳增长的组成部分,随着地产政策调整和金融资源支持,系统性风险将下降,该类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外延扩张可能性高,并且估值极低情况下,未来房地产市场至平稳后,仍有较好的回报潜力。
内容来源:《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刘彦春(景顺长城):3月份国内重点城市地产成交面积及金额仅在去年同期一半左右。为了避免地产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需要调整政策引领地产需求有序复苏。我们注意到部分城市已经在按揭贷款利率、首付比例以及限购政策上做出调整,估计宽松力度也将逐步加码,年内地产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赵枫(睿远基金):因为地产行业出现大面积的流动性危机,使得一些头部房企的物业企业的市值出现大幅下跌。而我们认为相对增量需求的开发,物业服务面对的是存量需求且能创造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如果集团财务相对稳健,其物业服务企业的长期经营相对稳定,则估值也变得比较有吸引力,叠加良好的企业治理,因此我们加大了对头部民营物业企业的投资。
内容来源:《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04-21)
十、港股投资机会有何变化?
丘栋荣(中庚基金):看好港股中资源能源为代表的价值股、部分互联网股和医药科技成长股。看好的原因有三点:(1)估值便宜。港股的估值经过持续的调整后,价格较低或价格出清彻底,港股整体的估值水平处于绝对低位。港股的价值股相比对应的在A股更便宜,同时对应的分红收益率吸引力更强。而以互联网、科技、医药为代表的成长股也回落至相当有吸引力的水平,恒生科技指数中多只成分股更是回撤80%以上,而便宜的估值,能很好的符合我们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的选股标准。(2)基本面稳健或有望持续改善。港股的价值股主要是电信运营商、地产、银行、保险、能源、资源等行业的龙头公司,是中国经济体中最好的、最中坚的力量。这些资产质量非常高、最能承受基本面压力,同时盈利能力风险小且具有一定的成长性。港股中如制药、原料药、消费类的成长性公司,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但业务扎实,前景广阔。具体到港股中的互联网公司,1)这些公司的业务深深嵌入中国经济中,面对的核心需求是不断增长的,比如娱乐、消费、社交等,同时这些公司货币化能力和变现能力还在持续提高;2)监管政策约束了行业过度的扩张,限制了这些公司的资本开支,尤其是跨领域、跨行业的资本开支,同时也倒逼相关公司进一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坚实业务壁垒,使得盈利能力和造血能力持续提升;3)由于估值回落,从高估值背景下的扩张到低估值背景下的收缩,龙头公司从大额的资本开支和投资性现金流出,转换到正向的经营性的现金流,投资回报率反而有望显著提升。(3)流动性风险释放较为充分。海内外的政策影响,海外资金撤离和南下资金流入趋缓,导致股价大幅度回落。但政策的负面因素正在减弱,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的监管政策可能已见顶,政策钟摆将转向另一面。一旦内部政策稳定且有所呵护,中美互信政策有所进展,金融领域合作有所加强,流动性风险充分释放。
内容来源:《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李耀柱(广发基金):一季度受到海外地缘政治的影响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冲击,香港股市巨幅震荡。尽管在年初地缘政治事件发生之前,港股由于极低的估值抵抗住了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但之后由于俄乌事件和中概股退市风波的影响,极其脆弱的市场再次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估值中枢再度下移。随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的召开,市场情绪得到修复,3月中旬之后大幅反弹,港股的底部区域逐步明确。互联网行业方面,今年的监管政策方向或将明朗化和常态化,稳定的预期有利于公司估值的稳定,互联网仍是中国最有效率的行业之一,对社会整体效率的提升有比较大的帮助,经历宏观事件的大幅调整后,该板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将继续维持配置。
内容来源:《广发沪港深新起点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余广(景顺长城):港股市场方面,作为离岸市场遭受外围市场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流动性环境相对偏弱,对外部风险偏好扰动也更加敏感。展望2022年,对港股持谨慎乐观的观点,主要考虑到:1)美国贸易代表宣布对中国部分商品关税豁免的决定;2)中国证监会就中概互联网审计底稿积极沟通,提出境外上市相关规定征求意见稿,互联网监管政策基本见底;3)地缘政治主要是风险偏好及情绪面影响,实际直接影响较为有限。我们认为,由于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已经较低,反映了绝大多数悲观预期,后续需要关注的是冲突事件对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通胀局面的影响,美联储和中国央行的政策节奏,其力度都将影响市场节奏及投资结构。港股市场配置价值显现,特别是对于已经跌至历史估值区间底部的龙头标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核心中景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1季度报告》(2022-04-21)
本报告为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对行业或个股的推荐和建议,文中观点仅代表基金经理个人观点;基金经理观点是在特定时段做出的,后续存在变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