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广发戴康对话中欧桑磊:今年的稳增长不能追高,好的组合要有容错性,医药行业仍值得关注

http://chaguwang.cn  04-07 22:20  查股网新闻中心

  来源:聪明投资者

  1、如果今年是个牛市,追高可以通过时间去轻松化解这样一个高点,但是如果今年的市场是一个“慎思笃行”的市场,就容易出问题。

  未来的稳增长周期会越来越往纠结的方向去走,因为它已经告别了以前粗放式的稳增长周期模式。

  2、在做行业配置的时候,我们要长期、中期、短期结合起来。长期我们选行业特征,中期把握行业景气度,短期能够承受波动。

  3、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医药这样的行业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同时我自己其实是倾向于放弃选医药的个股,我就是选比较好的医药的基金经理,让他帮我来选。

  4、如果看得长,并且你认为它是一个好赛道,我觉得今年大概率医药是一个布局之年。

  5、港股去年跌幅已经很大了,它的四大天王都是负面的,地产链、消费、互联网、医药,这四大天王全部熄火,而A股是站在台子上的。

  今年至今的港股表现比美股和A股要好,可能因为它去年已经跌了很多了。

  6、你能做到涨的时候不会特别兴奋,特别开心,跌的时候不是特别沮丧,还有可能调整组合甚至加仓的空间,就是一个比较适合的状态。随着经验的丰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好。

  以上,是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和中欧基金FOF策略组负责人桑磊在聪明投资者2月26日价值研习社现场,就今年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等话题,碰撞出的精彩观点。

  戴康有12年A股投资策略研究经验,多次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在行业比较、大势研判、主题研究等方面见解独到。

  桑磊曾在平安资管从事保险组合投资管理工作,资产配置管理经验丰富,擅长全生命周期的资产负债管理。

  两位嘉宾既聊到了针对今年具体的配置策略,也对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购买基金,给出了建议。

  以下是现场部分精彩交流,完整内容点此查看线上课程。

  未来的稳增长周期会越来越往纠结的方向去走 

  在今天活动之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机构投资人的问题,问得比较简单而集中。

  稳增长背后有很多的隐忧,比如地方财政收入的弥补措施该怎么做?

  包括放水的空间还有多大,因为现在宽信用、宽货币,但宽信用明显可能对就业的拉动也不是那么大。

  就是针对稳增长周期,大家还是有很多担心的问题,不知道戴康总怎么看?

  我觉得市场的担心不无道理,有两点。

  今年有个特殊性,美国坚决紧,中国是有节制的高质量松,空间是受限的。

  第二个,地产和基建,因为决策层提出了高质量的发展,尤其是今年又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年份,房住不炒这样一个大的基调下很难有根本性的逆转,稳增长应该怎么抓?

  在去年12月份到现在,我觉得政策采取的措施叫“添油战术”,不是“All in战术”,它不像2008年4万亿,我把所有的筹码一下子推进去,把它弄起来。

  而是我推一部分进去先看看效果,如果效果不好,再推一部分,可能是这种阶段性的去稳,它就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它不容易形成共识。

  怎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

  从历史上来看,如果决策层提出了目标,比如说今年提出是5.5%,你对政策研究的把握,就可能去相信它一定能实现。

  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就会比较曲折,它不可能一把给你All in进来。

  所以,今年的稳增长不能追高,只能逢低买。

  如果今年是个牛市,追高可以通过时间去轻松化解这样一个高点,但是如果今年的市场是一个“慎思笃行”的市场,就容易出问题。

  这大概是我们怎么去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以及从投资决策上来讲,我应该如何去应对。

  未来的稳增长周期会越来越往纠结的方向去走,因为它已经告别了以前粗放式的稳增长周期模式。

  不纠结于宏观的组合要保持好的状态,同时有容错性 

  桑总在做投资组合的时候,宏观层面的信息,会放到什么样的权重来考虑?

   桑磊 我们经常说管好一个组合,或者是我们在座的投资者,大家在做投资的时候,其实面临的信息是非常多的。

  大家都像盲人摸象一样,都只能看到一部分,真实的信息没有人能知道。

  所以我们在做组合的时候:

  第一, 我们会看市场的状态是什么,这个应该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每天收盘之后我也有这个习惯,把一周的市场回顾一下,到底市场是什么状态,我们要了解清楚,这是第一个。

  第二,就是戴康总做的核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是什么?

  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判断?

  有了这个判断之后,大家一定要想到,我们的任何判断都是要容错的,没有人能100%的判断。我们可以做这个判断,但也要想到我判断错了怎么办。

  第三个,就是我目前的组合状态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管基金,现在我是怎么配的,大类资产是怎么配的,持有的基金是什么样的,或者一个股票组合,拿了什么样的股票,拿了几个基金,拿着什么样的基金。

  要有一些数据来支持,心里非常清楚,我们要有一个判断。

  第四个,我们有了市场的现状,我们有了对市场的判断,我们有了组合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调整组合?这也是我们思考的。

  我经常周末或者是当天晚上会思考一下,如果明天市场这样,我应该怎么办?如果市场那样,应该怎么办?我们都会做一个思考。

  其实就是市场是什么样的,我们对市场判断是什么样的,组合现状,怎么样调组合?

  如果这四个方面大家是一致的,或者认为比较舒服的,同时又容错的,我认为它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行业配置要看长、中、短期,医药行业仍值得关注 

  具体到行业层面,这两年大家都在说买赛道股买景气度,好像行业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桑总在做组合管理的时候,会怎么来做行业配置?

   桑磊 这一部分其实是占比比较低的,如果我们用一个“核心+卫星”的策略来说,它肯定是一个占比比较低的卫星策略。

  但是这一块我又认为它是应该做的,或者市场有非常多的机会还是可以去把握的。

  因为把A股市场每一年最好的行业和最差的行业,不用看细分行业,就把申万的或者是中信的三十左右的行业拉出来,每一年长得好的和差的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把握的。

  怎么样把握?

  我们会从长期、中期、短期看。

  其实我们看行业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比如说长期看,每个行业有自己的特征。

  比如说像医药、消费,大家可以拉长一点看,这个长至少是十年以上,因为美国也有不同行业的指数。

  拉长来看,医药、消费中间肯定有波动,但这样的行业,长期看确实是非常优秀的。

  但不是说它中间没有回撤,实际上像医药,比如说去年,更早的2018年,医药也有很大的回撤,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长期特征就告诉你,拉长时间来看,它就是很好的行业。

  所以像这种行业,从长期的角度,我们倾向于尽量减少做波段。

  第二个我们也会看中期,其实中期对行业来说就是基本面,这个既容易也不是那么容易。

  要是说容易,往往基本面比较清晰之后,比如看周期,三年左右应该还是能看的比较清楚的。一些政策对于中期的影响(还是比较能看的清楚)。

  像新能源这样的,如果我们认为它可能就是一个短期的波动,中期看三年,基本面没有什么问题,你在做交易的时候,可能心里也是相对比较有底的。

  第三个就是短期,短期其实更多的是要考虑就刚才说的,即便是非常好的行业,如果买多了,短期的波动可能也承受不了。

  比如我持有的一些行业基金,我在买的时候也会考虑,比如我买了1%,买了2%,那我到底应该买1%,还是买10%?

  我会考虑,如果判断对了,对组合有什么贡献?如果我买得很高,判断错了,基金经理的压力也很大,我也会考虑如果判断错了,跌下来了,我应该做什么?

  如果是基本面的原因可能就止损了,如果纯粹是一个短期的波动,我组合的风险承受能力足够,我可能不会去做止损的操作,甚至如果基本面中期、短期、长期都没有问题,我还可能考虑逆势加仓。

  这些是短期要考虑的事情。

  我觉得你要长期、中期、短期结合起来,长期我们选行业特征,中期把握行业景气度,短期能够承受波动。

  对于医药或者医疗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两位怎么看?可能会集中在哪些?

  首先,中长期来看,我非常看好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

  供给端来看,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的国产替代;需求端来看,人口老龄化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是大势所趋,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等,都比较值得关注。

  但是短期来看,医药领域的“集采”等政策如何发展,其实到现在还捉摸不定。短期还会压制行业估值,这是一个短期的风险点。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讲如何操作呢?我认为可以按胜率和赔率进行判断。

  首先,从赔率上来看,各个细分领域的估值水平可以有个客观的评价,经过去年一年的调整,现在医药各个细分赛道的估值都已经比较合意,至少不算贵了。普通投资者也可以观察医药基金,医药基金卖不动的时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的时候,人性是一样的。

  从胜率来看,核心看政策的方向,以及创新技术的发展。

  在今年接下来的某个时点,应该不再继续出有超预期收缩效应的政策,这是我的一个判断。目前来看,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明确迹象。

   桑磊 其实A股这么多行业,我自己虽然不是行业研究员,但是我也非常关心,或者是自己亲自去试图研究过一些行业。

  后来发现像医药这类行业难度基本上是最大的,这里边的细分太多了。

  我以前在平安的时候也做股权投资,也接触过一些医疗企业。

  但这个行业我觉得从长期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医药这样的行业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同时我自己其实是倾向于放弃选医药的个股,我就是选比较好的医药的基金经理,让他帮我来选。

  实际上我对医药这类的基金倾向于长期持有,不会因为短期的一些波动,去做一些波段操作,当然,这种行业的确做波段是非常难的,这个行业我建议可以持续关注。

  当然仓位要考虑清楚,如果仓位太重,肯定会在一些波动的过程中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桑总说的非常好的一个点,还是引用他的框架,就是要看得长。

  如果看得长,并且你认为它是一个好赛道,我觉得今年可以关注医药的布局机会。

  港股表现比美股和A股要好,去年已经被揍趴在地上了 

  戴总对于港股市场今年或者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看?

  今年如果我要买股票基金,我会先关注港股。但如果我是绝对收益产品,或者绝对收益投资者,我可能会稳妥一点,看一下。

  我举个例子,开年以来,港股对于美股和A股是有超额收益的,虽然它表现也一般,但是美股和A股都是跌的。

  美联储加息这么的鹰派,一般来说对于港股的负面影响要比A股大,因为港股是个离岸市场。

  我之前给大家做了一个比方,港股去年跌幅很大了,它的四大天王都是负面的,地产链、消费、互联网、医药,这四大天王都熄火了,而A股是站在台子上的。

  美联储的加息或者是未来的缩表,它相当于在港股上踹两脚,在A股上踹一脚,但趴在地上的人我踹他两脚,他也就这样了,但站在台子上的人我踹他一脚,他还是会往下走,或者是往下滚。

  今年至今的港股表现比美股和A股要好,可能也是因为它去年已经跌幅很大了。

  今年的港股是构筑一个,至少是中等级别以上底部区域的阶段,它去年被揍趴下了,现在就在这个位置上构筑底部区域。

  但是股票市场要看胜率和赔率,港股的赔率肯定是要比美股和A股要好的。

  因为它的估值,PB在1X附近,它离港股的历史最低估值不远,从赔率上讲你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现在买入港股从长期来讲应该是能赚钱的。

  戴总前面讲了一个赔率和胜率的概念,我想知道这个东西的应用逻辑,还有它针对的对象在哪?

  刚才讲港股和A股,理论上来讲,美联储的紧缩应该是对港股是更负面的,但是港股所处于的位置好。这是我讲的赔率。

  胜率就是你怎么看逻辑,赔率是客观的,胜率是主观的。

  大势研判胜率短期有可能就是五五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判断,你会看到对错参半。稍微往长期去看,优秀的投资者胜率能够提升到70%。

  对港股来讲,现在对依赖胜率的判断的比重是比较低的,因为它便宜,如果你风险偏好高,可以买入,应该输时间不输钱,主要说指数,如果是个股不一定。

  但如果你风险偏好中等,毕竟它没有便宜得令人发指,也就是钟摆也没摆到另一个非常极限的位置。

  港股在这个位置上,其实对胜率的依赖度不是那么高,也就是说如果非要做胜率的判断,决策的权重要放得低一点。

  如何选择同一个基金经理的不同产品? 

  桑总,想问下,面对同一个基金经理下面的不同产品,怎么选择纳入到你的FOF组合?

   桑磊 首先要看他管理的不同基金,是不是有投资策略上的显著的差异。

  有的基金经理可能他原来是管行业基金的,比如他管了一个消费基金,但随着能力圈的拓展,他又发了一只,管了一个宽基,也就是除了消费以外,其他的行业也都会投,像这种在挑的时候肯定要看,我到底是买他的消费基金,还是买他的宽基。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一个基金经理管的几只产品,但是它的投资策略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差异。

  像这种,我们是倾向于投他管理时间比较长的,同时规模适中的,规模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这种。

  同时也要考虑,比如说申购费、赎回费,当然现在有很多持有期、封闭期的,是不是跟自己比较匹配。

  比如说都是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你觉得自己可能非常容易频繁的交易,他刚好有一只三年持有的,你又非常认可,为了自己不要乱动,我就买个三年持有的,我觉得这种也是要关注的点。

  资产配置要和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匹配 

  长期来看,个人投资者以家庭为单位,对于股债基金怎么配置比较合理?桑总认为什么样的换手是比较高的?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管的基金特别多,这对他的影响是不是会比较大?

   桑磊 第一个问题没什么标准答案,就是跟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期限决定。

  比如做一下分配,这个资金我是为养老准备的,那中间的小波动都不用太在意,用类似定投的方式,每个月投一点。

  但这个钱如果是我一年之后要来买房的,就要谨慎一点了,说不定把首付都跌没了,这时候要谨慎。

  每个人都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但你可以想一下我们市场现在这个点位,大概算一下风险潜在的空间是多少。

  有了这样一个判断之后,你的操作是比较主动的。

  不用晚上睡觉之前一看美股跌了,今天睡不着了,明天是不是A股也要跌,一看美股涨了,我们很开心,看看明天A股要涨了。

  你能做到涨的时候不会特别兴奋,特别开心,跌的时候不是特别沮丧,还有可能调整组合甚至加仓的空间,就是一个比较适合的状态,随着经验的丰富,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好。

  换手率要跟投资策略匹配,你看到一般的量化基金,对于其他基金来说,普遍的换手率的确会高一点。

  你肯定是要担心一个问题,如果规模变大了之后,它的投资策略是不是仍然能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因为你规模小,换手率其实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你规模大了之后,仍然是这么高的换手率,投资策略一定会受到影响的。

  这时候你肯定是要担心,或者考虑一个问题,这个基金经理在规模变大了之后,他的投资策略调整之后,是不是仍然能够取得之前这样的一个业绩,我觉得这个肯定是要跟踪的。

  从我们管理的角度来说,管的数量越少,精力肯定是要节省一点的。但它不是一个完全的限制因素。

  数量多了肯定是会增加一些精力,但目前从IT系统的技术支持来看,如果你的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或者产品种类比较一致,增加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