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 | 王晓明
近期市场进入极端情绪驱动阶段,尽管在持续暴跌之后迎来了快速反弹,但重建投资者信心可能仍需时日。对于无法精确预测市场走势的投资者,长期定投是风险更小、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
从原理角度出发,当前时点适合定投
定投基金平均单位成本由各期买入基金时点的单位净值的调和平均值决定,对定投起始点的基金单位净值较不敏感,因此能够较好规避择时难的问题。
如果将市场环境划分成“先下跌后回升”“震荡向上”“先升后回落”和“震荡向下”四种情况,从定投的原理出发,显然“先下跌后回升”以及“震荡向下”的市场环境对降低平均成本是最有利的。前者也就是投资者熟知的“微笑曲线”,它是定投最适合的市场条件。在指数下跌过程中,基金平均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震荡筑底为定投的投资者进一步降低平均成本;当指数开始反弹,基金净值不需回到首次买入时点,定投策略就可以实现盈利。
在“震荡向下”的市场中,指数基金的单位净值将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跌,为此基金定投收益均优于单笔投资收益,也是在不断积累筹码的过程。与之相反,“震荡向上”的市场中,虽然能够保持盈利,但定投的平均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盈利减少。而先升高后回落的“倒微笑曲线”则是定投最不适合的条件。
结合近期市场行情,本周反弹主要归因于政策刺激,但能否大级别上逆转前期的走势还需要考虑多重因素。首先,从过去出现的情况看,政策底并非市场底,另外政策改变的是情绪,但不是基本面。所以面对持续的反弹,投资者可以乐观,但不能盲目,因此虽然当前情绪逆转,但采用定投的方式积累筹码更加稳妥。
关注回撤恢复速度快的偏成长产品
定投能够平滑建仓成本、分散风险的特性并不适用于所有基金。首先,从历史收益角度看,主动管理型基金不管是从年化收益还是年化波动的角度均优于被动指数型产品;其次,定投是积累筹码等待花开的过程,而从历史数据看,偏成长风格的基金在恢复速度上优于其他策略产品,因此更适合在震荡期布局。
今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最大回撤均值达到18.85%,最近出现大幅回撤的年份还是在2018年。据统计,当年80%以上回撤幅度超过20%,但是相比2015年大幅回撤后漫长的爬坑,权益类基金在当年的回撤修复速度,一年内完成净值修复的基金达到了71.02%并且净值修复时间最长的不超过2.5年。
具体到产品,苏秉毅管理的大成景恒基金是在偏股混基中恢复最快的,仅用时28天修复了17.8%的最大回撤,基金基于对市场超跌反弹的判断,当时主要布局了超跌的易华录、北化股份等中小市值股票,表现出对反转因子的笃定。
当然,一些明星产品中也不乏消化跌幅的例子:王培自2017年中上任中欧行业成长不久,就经历了28.82%的最大回撤,当期的持仓也表达出基金对A股持续的估值重构相对比较悲观,更多的进行了对互联网服务板块的重配,例如芒果超媒、南极电商等,甚至在持仓中也有工行、茅台等稳定风格股票。2019年,持仓很快发生了较大变化,买入了恩捷股份、恒生电子、先导智能等电子、新能源相关的成长股,此后新进的隆基股份、顺丰控股、赣锋锂业等新兴成长龙头也都获得了较好的回报,基金仅用了不到8个月就收复失地。
2021年年中开始,中欧行业成长已经回撤近30%,当时为反弹贡献较多的个股如芒果超媒、华测检测等个股已经出现较大跌幅,后续加仓的新能源板块调整幅度也不小,那么能否复制过去的恢复速度是值得关注的。
定投基于经济长期发展,及金融资产价格围绕经济增长同向运动的基本原理,把握市场长期向上而短期可能波动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波动幅度越大的基金更容易降低平均成本,也越适合定投。另外,中长期看,在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仍将持续产生创新带来的新机遇,制造业优势有望由劳动力成本驱动转向技术和创新驱动,未来国内一大批企业将伴随各领域的尖端技术突破,这是这类基金定投能够成功的内在基础。
(本文已刊发于3月19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