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要鼓励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近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一些波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外资机构先是唱空后又唱多的态度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质疑。它们利用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放大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并通过抛售引发市场担忧与迷茫情绪升温。而在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和实现反弹后,立场又发生转变。
类似的情况在历史中曾经出现。在1990年代,美日贸易冲突加剧,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后经历货币贬值以及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并且通过雁阵模式将东南亚国家纳入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亚洲经济一片繁荣。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施加压力要求东亚、东南亚各国开放资本账户管制,1995年开始执行强势美元政策,导致资金回流,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债务、货币危机。在此过程中,美国一些机构通过舆论影响以及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等减弱市场对一些国家的信心,导致这些经济体出现资本外逃,陷入不良循环。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简称长银)相当于日本的“国家开发银行”。1998年长银与瑞士银行商谈合作,结果提供给对方的经营资料被泄露给《经济学人》,后者称长银面临危机。紧接着有媒体预测其会破产,随即几家外资机构融券开始做空,动摇投资者信心,尽管长银做出解释,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大幅下调债券评级至不适合投资级别,导致股票和债券同时被大幅抛售,最终长银倒闭。
当前,欧美均面临高通胀以及资产泡沫化问题,俄乌冲突产生的冲击给这些经济体带去了更多不确定性,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的压力和风险日益增大。
今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前,中国具有充足的手段和货币空间稳定经济增长,持续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潜力巨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普遍增长,在全球拥有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基本面,中国也通过抓牢金融监管设立了防火墙,防范化解相关风险。这为中国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挑战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但是,即使有如此优势,市场仍然会被一些势力借助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制造各种谣言,它们通过市场抛售以及下调评级等做空股市。
这些案例启示我们,需要重视资本市场的信息主导权。首先,监管机构、国内投资机构及媒体应掌握信息主导权,尤其是在某些突发的事件且短期难以做出判断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出击,稳定市场和投资者情绪,避免一些混乱的信息损害市场信心。在信息时代,舆论与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市场手段。其次,应该强化国内机构的信念教育并树立起市场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使其能够在关键时候起到稳定市场情绪、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长期来看,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要鼓励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