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华安策略:预期差逐步收敛 积极布局正当时

http://chaguwang.cn  01-23 19:28  查股网新闻中心

  原标题:【华安策略丨周观点】预期差逐步收敛,积极布局正当时

  来源:小霞的策略研究

  主要观点

  IDEA

  市场观点:降息已落地,预期差收敛,布局正当时

  1月第3周市场止跌进入震荡调整,我们认为,虽然降息释放了稳增长积极信号,但由于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带动美股快速下跌压制市场情绪,新冠疫情国内蔓延依旧制约风险偏好,导致春季行情一波三折。后续来看,降息落地是稳增长发力的首要明确信号,北上持续做多也表明风险偏好开始好转,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的影响逐步释放,因此我们认为布局正当时。配置建议:首先,过去复盘经验显示,流动性支撑是成长风格进入拔估值阶段的重要条件,成长风格经过本轮调整逐步到位,即将进入拔估值阶段;其次,受益于稳增长的基建、地产、电网相关建设等;第三,关注春季行情下的券商板块机会;第四,确定性较强的消费涨价主线。

  降息落地叠加北上积极做多,流动性支撑行情。随着降息落地带动利率中枢整体下移,一季度信贷发力、支撑稳增长政策已有明确信号,同时北上维持积极做多,流动性有望支撑行情。

  稳增长预期差“收敛”,海外风险偏好抑制逐步减弱。①降息和近期决策层对于稳增长有力表态,有望逐步打消前期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落差。②历史经验显示本轮美股调整幅度已经到位,且前期引发美股调整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近期渐显减速,对A股外围风险偏好抑制已接近底部区域。

  消费走弱、生产复苏、投资趋稳,增长有望逐步走出底部。四季度实际GDP增速放缓至4.0%,凸显“稳增长”压力。12月生产端限制进一步减少、持续复苏,制造业投资继续高景气和地产投资走弱相互抵消下投资趋稳,消费在年底保持弱势。2022年初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经济增长有望逐步走出底部。但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多点爆发,会影响一季度经济复苏的高度。

  行业配置:围绕成长的拔估值与稳增长的不断确认等四条主线进行配置

  近一周“稳增长”政策频繁落地,MLF、OMO和LPR利率调降,稳增长信号不断得到确认。随着政策发力,在流动性支撑下,曙光即将出现,成长也将进入最后拔估值的阶段。配置而言,当前依然延续四条主线,围绕成长主线进行配置。主线一:继续看好成长方向,包括“双碳”的绿电、风光氢储和新能源上游,景气改善的半导体中上游,以及风格扩散和易受情绪带动的计算机板块。主线二:稳增长下的电网投资、建筑建材。短期稳增长主线尽管略有调整,但稳增长的主力依旧是基建和地产,地产调控政策已经边际放松。主线三:春季躁动风向标的券商板块,货币政策发力支持叠加景气向好。主线四:跟涨为主的消费板块,关注确定性较强的涨价主线。

  主题方面,关注数字货币、人工智能,以及国企改革的主题投资机会。当前数字货币应用正进入加速落地期,以深圳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为例,行业覆盖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而冬奥会即将进入倒数计时阶段也将对概念板块进行催化。国企改革方面,2021年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2022年将是收官之年,可聚焦混改等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奥密克戎变异株发展超预期;国内经济预测存在偏差;国内政策收紧超预期;中美关系超预期恶化等。

  目录

  正文

  1

  市场观点:降息已落地,预期差收敛,布局正当时

  1月第3周市场止跌进入震荡调整,我们认为,虽然降息释放了稳增长积极信号,但由于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带动美股快速下跌压制市场情绪,新冠疫情国内蔓延依旧制约风险偏好,导致春季行情一波三折。后续来看,降息落地是稳增长发力的首要明确信号,北上持续做多也表明风险偏好开始好转,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的影响逐步释放,因此我们认为布局正当时。配置建议:首先,过去复盘经验显示,流动性支撑是成长风格进入拔估值阶段的重要条件,成长风格经过本轮调整逐步到位,即将进入拔估值阶段;其次,受益于稳增长的基建、地产、电网相关建设等;第三,关注春季行情下的券商板块机会;第四,确定性较强的消费涨价主线。

  降息落地叠加北上积极做多,流动性支撑行情。随着降息落地带动利率中枢整体下移,一季度信贷发力、支撑稳增长政策已有明确信号,同时北上维持积极做多,流动性有望支撑行情。

  稳增长预期差“收敛”,海外风险偏好抑制逐步减弱。①降息和近期决策层对于稳增长有力表态,有望逐步打消前期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落差。②历史经验显示本轮美股调整幅度已经到位,且前期引发美股调整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近期渐显减速,对A股外围风险偏好抑制已接近底部区域。

  消费走弱、生产复苏、投资趋稳,增长有望逐步走出底部。四季度实际GDP增速放缓至4.0%,凸显“稳增长”压力。12月生产端限制进一步减少、持续复苏,制造业投资继续高景气和地产投资走弱相互抵消下投资趋稳,消费在年底保持弱势。2022年初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经济增长有望逐步走出底部。但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多点爆发,可能会影响一季度经济持续复苏的高度。

  1.1 降息落地叠加北上积极做多,流动性支撑行情

  降息带动利率中枢下移,信贷发力明确,流动性有较强支撑。随着降息落地带动利率中枢整体下移,央行投放流动性规模较市场预期更乐观,一季度信贷发力已有明确信号,北上依然保持每日净流入、积极做多,流动性依然支撑行情。

  降息落地,货币政策积极信号更强。央行1月17日开展7000亿MLF操作,到期5000亿,净投放2000亿。MLF操作利率由2.95%降至2.85%,7天逆回购利率由2.20%降至2.10%,均下调10bp。随后20日LPR报价公布,其中1年期LPR报价3.70%,与MLF利率相同调降10bp;5年期LPR报价4.60%,较上月调降5bp。此次MLF利率调降后LPR跟随调降,向市场释放以下信号:①流动性更为积极宽松。MLF调降同时投放规模扩大,量与价两方面都是超市场预期的。其后LPR跟随调降,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积极宽松信号,当前和未来一个季度预计将是2021和2022年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环境最宽松的时候。②减少市场对稳增长措施不及预期的担忧。开年以来政府债发行速度较预期偏慢,导致市场对稳增长政策落地强度出现了阶段性落空和怀疑,本次降息有望消除市场担忧,提升市场风险偏好。③信贷发力刺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央行18日在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利率下降将刺激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进一步达到宽信用效果,预计一季度人民币信贷有望投放8万亿以上,较去年同期7.67万亿将有显著增长。④在“房住不炒”大前提下满足合理购房需求。5年期LPR调降相当于调降增量按揭贷利率,是继房地产融资端边际放松后的需求端再宽松,稳定商品房需求有助于缓解本轮房地产景气下行压力,从而减弱对经济的下拉压力;但仅是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边际缓和,一是5年期调降幅度小于1年期调降幅度;二是居民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一般是1月1日,此次5年期LPR避开2021年12月跟随1年期LPR同时调降、而是2022年1月调降,更多是考虑到仅对2022年新增房贷需求有利,而不会影响存量房贷利率,仍然坚持房住不炒。此外,1月21日,央行公布SLF利率表,自1月17日起,常备借贷便利利率隔夜品种为2.95%,7天期品种为3.10%,1个月期品种为3.45%。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被看做“利率走廊上限”,此次各期限SLF调降10BP,与MLF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降幅度一致,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中枢适度下移,释放流动性更为积极的信号。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显现加速迹象。1月17至21日共发行1960.22亿元,新增债券共946.22亿元(一般债102.95亿元,专项债843.27亿元),再融资债券1014.01亿元(一般债202.43亿元,专项债811.58亿元)。1月24日至28日地方债预计将发行4021.49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137.54亿元,新增债券3883.95亿元(包括一般债677.81亿元,专项债3206.14亿元)。截至1月21日,地方披露1-3月地方债发行计划总额共计12324亿元。其中,1月、2月、3月分别计划发行5081亿元、3424亿元、3819亿元。随着发债节奏加快,预计对短端利率构成短暂扰动。

  降息落地长端利率快速下滑,其后续利率下行空间较小。1月17日至2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逆回购规模较大,维持每日900亿元净投放的状态,短端利率较为平稳。同时随着降息落地,长端利率已迅速下行至2.71%。后续来看,随着春节的临近叠加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短端利率预计迎来波动。长端利率方面,货币政策宽松已不断兑现,后续政策虽仍有降准预期,但对长端利率的刺激将减小,利率继续下行概率减小。未来央行预计继续开启14天逆回购熨平跨节流动性波动。

  北上周间每日连续净流入,微观流动性后续预计改善。近期市场交易情绪低迷,调整升温,1月融资融券余额仍在快速下滑,显示投资者做多信心的下降仍在持续。新发基金方面,因波动加剧而影响的基金发行“遇冷”依然在持续,截止1月21日新发基金规模合计为456.27亿元,总规模仍较低。但周间北上依然维持每天净流入的热情,总流入合计达291.97,外资配置热情并未消退,释放积极信号。预计后续随着外围情绪宣泄后,微观流动性环境将有所改善。

  1.2 稳增长政策显著发力,政策预期渐回一致

  决策层反复强调宏观政策稳增长基调。20日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以及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专家企业家座谈会,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合理加大政策力度,推出更多提振有效需求、加强供给保障、稳定市场预期的实招硬招,注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同时实施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等。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基调后,中央决策层对经济工作安排的又一次基调确认。除此外,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18日的国新办会议上也表示: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政策的要求是发力,在下行压力根本性缓解之前,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包括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即一是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三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前面等。决策层对政策稳增长的决心和态度有力缓释了前期市场对稳增长政策发力(主要是信用扩张)的预期落差,市场对稳增长政策的预期重回一致。

  稳增长政策力度渐显。从1月中旬开始稳增长政策出台力度明显加力,最重要的看点在于货币政策利率全链条均降息,从OMO—MLF—LPR—SLF各环节除了5年期LPR降息5bps外,其余环节均降息10bps,略超市场预期。除此外,产业方面也出台了稳增长政策,如新能源补贴政策延续2021年的指标体系框架和门槛,并且补贴规模不设定上限,这将为新能源车销售提供极其明显的提振效果。此外,21日发改委等7大部门共同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路权等支持政策,加强充换电、新型储能、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等。

  1.3 消费走弱、生产复苏、投资趋稳,增长逐步走出底部

  消费走弱、生产复苏、投资趋稳,增长逐步走出底部。四季度实际GDP增速放缓至4.0%,较三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更加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增长”压力。12月生产端限制进一步减少、持续复苏,制造业投资继续高景气和地产投资走弱相互抵消下投资趋稳,消费在年底保持弱势。后续来看,中央稳增长态度明确,基建有望在2022年Q1发力,房地产政策向暖逐步落地,增长有望逐步走出底部。但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多点爆发,各地不同程度加强了防疫措施,一季度消费复苏力度仍有不确定性。

  12月消费走弱超预期,线上消费大幅回落为主因。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1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7%,增速较上月大幅放缓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3.1%,较上月4.4%下降1.3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社零放缓幅度超出此前预期。按消费类型来看,商品零售增长不及预期是社零大幅放缓的主因。线下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显示出12月的疫情未对全国层面居民出行娱乐消费形成较大影响,符合此前我们对于12月疫情地区较为集中的判断;但商品零售端收入同比增长仅为2.3%,增速为年内最低,涨幅较上月大幅缩窄2.5个百分点,跌幅大超市场预期。推测有以下两点原因,①线上消费大幅下滑,或与双十二“熄火”有关。根据测算,12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2135亿元,同比增长为-0.76%,较11月大幅下降约7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线上消费额单月同比增长仅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2月出现过负增长,本次再次出现负增长可能与2021年“双11”提前透支“双12”消费有关。 一方面,2021年“双11”较2020年比预售更加提前。2020年“双11”的预售期开始于11月1日,而21年比往年提早了11天,于10月20日就开启了预售模式,而更长的预售期极大的透支了居民消费。另一方面,2021年“双11”销售数据较2020年增长显著。2021年“双11”预售第一天,李佳琦、薇娅销售额合计达到186亿元,2020年同期仅为91亿;观看人数也由1.5亿人左右增长至约2.5亿;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销售额依然实现正增长。在疫后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下,2021年“双11”的火爆一定程度提前透支了“双12”居民消费。②受房地产行业景气不佳影响,地产链条产品销量大幅萎缩。从具体商品来看,12月家用电器类、家具类、建筑装潢类同比增长较11月分别下滑12.6%、9.6%、6.6%,跌幅较大,与12月地产销售数据继续走弱有直接关系。综合来看,线上消费大幅不及预期叠加地产相关消费疲软导致12月社零数据超预期回落。

  受奥密克戎本土病例多地爆发影响,预计1月消费小幅回升。一方面,临近春节假期,尽管可能存在部分省市对于疫区居民施行集中隔离等“一刀切”手段,但全国“就地过年”可能性不高。此外,12月线上消费大幅回落持续发生的概率不高。因此春节返乡仍有望显著提振居民消费。但另一方面,截至1月22日全国多地已出现奥密克戎爆发,在疫情“动态清零”防控下,短期疫区居民出行娱乐将受到极大限制,可能会对居民消费形成抑制。综合来看,在奥密克戎本土疫情扩散压制消费与春节返乡提振消费两股力量的博弈下,预计1月消费仅能小幅回升,但仍需密切跟踪疫情的演变。

  制造业投资继续高景气和地产投资走弱相互抵消下投资趋稳。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剔除基数效应后,两年平均增速3.9%较上月持平。其中,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5.4%,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0.6%,房地产投资增速5.7%,分别较上月扩大0.6、-0.2和-0.7个百分点。总的看,固投年末企稳,2022年一季度有望成为增长的重要支撑。①出口高景气下制造业投资仍有较强支撑,叠加2021年一季度低基数效应,增速有望维持高位。②中央稳增长态度明确,基建有望在2022年Q1发力。

  地产数据全面走弱,尚处于筑底阶段。2021年全年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5.7%,较上月下滑0.7个百分点。2021年12月房地产各项数据全面走弱,单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大幅下降13.9%;施工面积(-35.3%)和新开工面积同比(-31.1%)降幅均超过30%,且降幅较上个月扩大10个百分点以上;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5.6%和17.8%,降幅较上个月小幅扩大;竣工面积同比小幅增长1.9%,增速较上个月大幅收窄13.5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大幅提高858万平方米。我们认为,政策发力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房地产投资还处在筑底阶段。①房地产相关的融资和房贷政策向暖微调,近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多个一二线城市房贷放款提速,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部分银行房贷利率有所下降,上述政策推动房屋交易回暖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②70城新房和二手房房价环比与上个月持平,但仍处于负值区间,未见好转迹象。③2021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基数相对较高。

  12月工业增加值继续改善。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较11月上行0.5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两年平均增速5.8%,增速较11月提升0.4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来看,采矿业、制造业增长较11月份继续改善、电气水生产供应业增速出现回落。受益于出口维持超高景气,采矿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2%、3.8%,较上月增加1、0.9个百分点;电气水生产供应业增长7.2%,较上月出现回落。主要行业中,出口链条保持强劲。出口链条中受益于芯片紧缺情况逐步缓解,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自2021年5月以来首次转正;西方传统节日采购需求旺盛下,服饰类需求继续上升,纺织业同比下跌2.4%,跌幅连续两个月收窄;电气机械、电子制品同比增速分别为5.8%、12%,虽然出现回落但依然维持高位。基础化工、基建链条产品在政策“稳增长”下明显改善,支撑本月工业增加值。12月化学制品、非金属矿业、黑色金属炼制和加工业增速分别为1.2%、-0.2%、-2.5%,均较11月增速出现明显改善,或与一季度政策“稳增长”下钢铁、化工品等工业产品需求回升有关。主要工业产品中,基建链条产品、汽车产量大幅回升。12月基建链条中粗钢、钢材、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同比较上月分别改善15.2%、9.5%、7.5%、3.7%,改善幅度较大,或与重大基建项目提前开工有关。此外,12月汽车产量增为3.4%,4月以来首次转正。预计1月工业增加值稳中有升。在出口短期维持韧性,政策“稳增长”下重大基建项目逐步开工下,1月工业生产有望保持旺盛,从而支撑工业增加值继续回升。但考虑到2020-2021年1月两年平均增长为9.8%,高于2016-2019年1月平均7.7%的增速,因此在高基数下,预计1月工业增加值将小幅回升。

  1.4海外风险偏好抑制何时休,美联储议息会议将开

  美股调整幅度已达可比经验幅度,海外风险偏好抑制预计将很快结束。开年以来,A股持续下行,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1月上旬信用扩张速度缓慢,主要体现在政府债发行进度偏慢,使得市场预期的快速上马发力的稳增长政策出现一定预期落差;二方面开年以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出现阶段性快速上行,屡破关口,美股出现了抑制性因素,因此美股亦在持续回落,其中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12%、标普500指数下跌了近8%、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接近6%,这与2021年2月中旬春节后的美股下跌原因、跌幅结构极为类似,也符合美债收益率阶段性快速上行情况下对美股的影响(详见我们外发的报告《美债收益率上行对美股的影响》)。在美股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受抑制,市场普跌,同样A股亦受风险偏好抑制的影响。

  站在目前时间窗口看,导致前期A股持续回跌的两大原因中:一方面稳增长的担忧正在缓释,随着近期稳增长政策发力,市场对政策在1季度稳增长的预期重回一致;二方面对美股市场回调的判断,我们认为已近底部区域。美股历史上除了20%以上的深度调整外(1989年以来只有4次,深度调整的原因均是在于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崩溃式回落,并且伴随着超常规降息的信号,目前本轮美股调整显然不是该种情形),其余调整幅度较大的次数尽管较多,但阶段性调整的幅度上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通常都在10%左右,因此本轮美股调整的幅度已经达到了过去的步长,且前期引发美股调整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近期渐显减速,对美股持续调整的压力也在缓释,因此我们判断美股的该轮调整基本上接近底部区域,而对A股的外围风险偏好抑制亦接近底部区域。

  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在即,关注与加息、缩表相关的表述。美东时间1月27日美联储将召开今年第一次议息会议,对于该次会议上,我们认为与缩债相关的表述不会有所变化,即维持当前利率环境下,保持目前的缩债速度300亿美元/月不变,将在3月底QE缩减结束。而市场关注的重点在于该次议息会议上对加息和缩表如何表述,按目前市场主流预期,点阵图预测在3月17日美联储进行加息的概率在90%以上,而在12月16日的美联储议息会上鲍威尔也曾表述“本次加息与缩债结束不会间隔太长时间”,因此究竟何时加息需要更一致的引导,这有可能在27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有所提示。此外目前讨论缩表可能为时尚早,根据鲍威尔在前段时间参加听证会发言所述,缩表将在今年较晚的时候才会执行。

  2

  行业配置:围绕成长的拔估值与稳增长的不断确认等四条主线进行配置

  围绕成长的拔估值与稳增长的不断确认等四条主线进行配置。1月第三周,市场依然展现出快速轮动,高低位切换的特征,煤炭、计算机、银行、食饮、地产、建材等板块的位居前列。近一周市场“稳增长”政策频繁落地,稳增长信号不断得到确认。一是1月17日央行下调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10个bp,在操作规模和利率的下调幅度均全面超市场预期;二是1月20日公布的LPR报价分别下调1年期和5年期报价10bp和5bp。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政策的连续发力,在流动性支撑下,曙光即将出现,成长也将进入最后拔估值的阶段。因此,配置而言,当前依然延续四条主线,围绕成长主线进行配置。主线一:继续看好成长方向,包括“双碳”的绿电、风光氢储和新能源上游,景气改善的半导体中上游,以及风格扩散和易受情绪带动的计算机板块。主线二:稳增长下的电网投资、建筑建材。短期稳增长主线尽管略有调整,但稳增长的主力依旧是基建和地产,地产调控政策已经边际放松。主线三:春季躁动风向标的券商板块。主线四:跟涨为主的消费板块,关注确定性较强的涨价主线。

  主题方面,依旧关注数字货币、人工智能,以及国企改革的主题投资机会。当前数字货币应用正进入加速落地期,以深圳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为例,当前覆盖商家已经超过30万家,行业覆盖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而冬奥会即将进入倒数计时阶段也将对概念板块进行催化。国企改革方面,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挨个领导小组的数据,2021年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2022年将是收官之年,可聚焦混改等投资机会。

  主线一:成长将迎来拔估值阶段,看好双碳、半导体军工和计算机三个方向

  成长板块业绩预告验证高景气,流动性支撑估值,即将迎来拔估值阶段。成长板块在1月第三周再度迎来调整,仅计算机表现位居前列,电子、电力设备分别收跌2.21%和2.90%。但我们认为自12月以来的连续调整之后,成长赛道即将迎来最后拔估值的阶段。一是从上周尽管成长赛道仍然面临调整,但下跌斜率已经放缓,出现企稳态势;二是随着年报业绩预告的加速披露,以电力设备为代表的成长板块业绩预喜为主,且多数有符合或超预期的表现;三是估值维度上,随着央行接连下调MLF、OMO、LPR利率,货币发力将支撑流动性的宽松,成长板块估值也将直接受益。

  成长三个赛道,仍然看好双碳、新能源以及计算机。1)计算机,数字经济顶层规划催化板块表现。过去一周来看,计算机板块整体表现优异,主要是受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一顶层规划出台的催化,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的市场规模在未来都将迎来爆发;同时计算机作为成长风格扩散的主要方向,也直接受益于市场情绪的带动。投资方向上,除了数字经济之外,还可以重点关注围绕基础工具替代的国产化机会和智能驾驶带来的增量,可配置EDA/CAD/CAE/精确测量仪器、智能化、IDC、数据中心等方向。2)双碳,基本面坚实,能源安全稳定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电力设备板块尽管在近一周表现相对靠后,但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政策维度都具有坚实的支撑。以锂电为例,在下游高需求的推动下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截止2021年1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35.5万元/吨。且上涨斜率进一步陡峭,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同时,政策端储能用锂电池安全抢标工作正式启动,也将推动整个锂电行业的健康发展。3)半导体,晶圆厂资本开支继续推动中上游改善。在居家需求以及新能源车用芯量提升等多重因素下,半导体需求不断走高,带动投资额上升,将会推动半导体中上游景气的持续景气。

  估值维度,成长估值仅计算机抬升,电力设备和半导体估值分位数小幅回落。截止1月21日,电力设备估值分位数88.7%,半导体估值分位数12.9%,计算机估值分位数50.5%,分别变化-2.8%、-0.7%、-4.3%和8.2%。

  主线二:稳增长发力,基建年后加速,继续聚焦传统+新兴两端机会

  稳增长接连发力,基建年后开工加速,重点配置传统+新型基建两端投资机会。除了强力的超预期降息落地外,财政政策发力也有望加速。尤其是随着2022年部分专项债额度已经下达,叠加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稳增长链条仍然是配置方向。配置链条重点关注两端:一是传统基建,包括轨道交通、水利等;二是新型基建,主要以电网投资、新能源基础建设等配合能源转型和强调电网消纳能力的投资方向。因此,重点关注建筑建材、电网建设、电力运营、输配电相关的投资机会。估值维度,新型电力建设相关的公用事业估值一周小幅变化-0.5%,传统基建链条下的建筑材料变动3%。

  主线三:券商,货币政策发力叠加景气向好 

  券商,货币政策发力叠加景气持续向好,继续看好券商板块。近一周券商板块表现企稳,一周收涨2.41%。我们认为,券商板块的回暖是在货币政策发力的背景下,券商作为和大盘情绪同步的板块,极易受到情绪改善的提振。同时,从券商近期公布的业绩来看,受到注册制、A股成交额中枢抬升有大幅提升,业绩提升显著。估值维度,券商估值稳中略有抬升。截止1月21日估值分位数位28.5%,一周抬升3.4%。

  主线四:消费,关注确定性较强的涨价主线

  消费板块配置继续关注确定性较强的涨价主线。1月第三周,消费板块中的食饮、家电等板块表现居前;同时农林牧渔跌幅较多,一周下跌3.2%,或与近期生猪价格再度回落,带来猪周期预期的反复有一定关联。不过,整体来看当前消费板块仍然应当聚焦结构性机会,尤其是线下与疫情直接相关的社会服务极易受到疫情管控的影响的情况下,涨价主线下的农林牧渔和食品饮料或是相对确定性的主线。估值维度,食品饮料估值回升,农林牧渔有所回落。截止1月21日,食品饮料估值分位数变化3.3%,农林牧渔估值分位数变化-2.7%。

  风险提示

  奥密克戎变异株发展超预期;国内经济预测存在偏差;国内政策收紧超预期;中美关系超预期恶化等。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