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资金正在疯狂抢筹去年最惨的基金。
2022年开年首周,在A股、美股市场走弱的情况下,恒生指数却成为全球少数录得上涨的主要股指之一。2021年深处至暗时刻的港股QDII以及中概互联基金也终于迎来了久旱逢甘霖式的上涨。恒生科技ETF、恒生互联网ETF、恒生互联网ETF、中概互联网ETF、恒生科技30ETF等8只ETF于1月7日上涨超3%。
港股受到了各路资金的积极追捧。今年首周,高达三成的ETF新增份额流向港股ETF,其中恒生互联网ETF和中概互联网ETF一周净申购资金均超10亿元,净值越跌,份额却越高,并不断刷新纪录。其他如融资资金、上市公司回购、南向资金亦有积极动向。让投资者伤透心的港股在新的一年能否迎来反弹?各家机构观点不一。
中概股连续2日反弹
恒生指数开年第一周收涨。上周五,港股延续前一日的涨势,互联网科技和房地产涨幅分别为6.48%和5.1%,带领恒指连续两个交易日强力反弹,恒生指数抹去年内跌幅,首次翻红。
隔夜,在美上市热门中概股未受美股下跌影响,走出独立走势,连续2日收涨,其中贝壳、拼多多、陆金所控股、京东、阿里巴巴、百度等2日累计涨幅均超5%。
实际上,港股市场2021年表现不佳,其中恒生指数下跌14.08%,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2.70%,恒生互联网指数下跌31.90%。在美上市中概股中,约八成公司2021年股价下跌,跌幅超八成的近40家。关于其下跌原因,天弘基金表示,2021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表现相对较差,主要原因包括:1、政策:反垄断等各项政策趋严,部分龙头公司经营面临监管风险压制估值;2、基本面:国内用户流量已近天花板,叠加消费不景气导致企业营销预算收紧,平台企业核心广告业务增速受到较大影响;3、外部环境:美国SEC针对中概股公司审查引发退市风险担忧,进一步压制中国互联网企业估值。
2021年不仅是中概股的至暗时刻,也是重仓港股、在美中概股基金损失惨重的一年。Wind数据显示,2021年基金回报排名靠后的大多数为这类基金,甚至有几只基金年跌幅超40%,不少基金投资者选择忍痛止损,港股通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分别在2021年12月28日、1月4日净流出17.11亿港元、15.75亿港元。
近日港股、在美中概股反弹,港股QDII以及中概互联基金也终于迎来了久旱逢甘霖式的上涨。恒生科技ETF、恒生互联网ETF、恒生互联网ETF、中概互联网ETF、恒生科技30ETF等8只此类ETF于1月7日上涨超3%。
不过,多数重仓港股、中概互联的基金仍未抹平年内跌幅。
多路资金扫货港股
恒指的市净率仅0.97倍,调整后的恒指(撇除近一年半才获纳入的高增长、高估值成份股)2021年预测市盈率仅9倍,为近十年来最低。H股对A股的折让也是十年来最大(A股溢价达47%)。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港股着实“便宜”。正是其低估值的诱惑,在下挫了一年后,港股受到了各路资金的积极追捧。
港股通数据显示,南下资金连续3日净买入金额超20亿港元。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今年首周,高达三成的ETF新增份额流向港股ETF。近一周,受多数ETF净值回撤影响,ETF总规模减少197.75亿元,不过,ETF总份额逆势增加204亿份,其中以港股、在美上市中概股为主要标的的ETF份额净增加超62亿份,占比高达三成,比例之高实属少见。若以区间均价计算,一周通过申购ETF流入境外市场的资金合计有46亿元。获取ETF份额的投资者多为机构投资者或专业水平较高的个人投资者,其资金流向对于市场投资机会有一定的指示作用,ETF份额变动较大意味着中长期投资者看好居多。
具体来看,恒生互联网ETF和恒生科技指数ETF净一周申购份额分别为21.72亿份、10.99亿份,最新份额数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概互联网ETF、恒生科技ETF和H股ETF等一周净申购份额也均超4亿份。该类ETF中,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恒生互联网ETF)和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中概互联网ETF)规模最大,均超百亿元,一周净申购资金均超10亿元。恒生互联网ETF和中概互联网ETF三季报重仓股均有覆盖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等。
此外,二级资本市场的积极表现对港股反弹也起到了支撑作用。如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获融资资金一周净买入2.62亿元,位居ETF板块第一,获融资资金一周净买入金额前十的还有华夏恒生ETF、华夏恒生ETF和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2021年12月30日在港上市的商汤上市以来最高价距IPO价格翻倍,最新市值达2450亿港元,超出市场预期。在美股市场,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在阿里巴巴股价持续走低的过程中,连续多个季度加仓,四季度持仓数量接近翻倍,表现出了乐观态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港股共有191家上市公司进行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达382.46亿港元,创年度新高如小米集团、腾讯控股期间回购83.87亿港元、25.99亿港元。进入2022年,回购潮仍在延续,腾讯控股1月5日、1月6日连续2日分别斥资约2亿港元回购,小米集团连续日回购,药名生物今年回购金额已超8.4亿港元。兴业证券指出,以史为鉴,回购潮可能是未来股价上涨的先行信号。2008年以来港股经历过五轮公司回购潮,均在熊市中发生,恒生指数价格与公司回购数量呈现负相关走势,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并且后续均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
“便宜”港股能否抄底?机构这么说
有市场人士指出,港股的低估值已成为市场共识,不过,流动性对估值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低流动性易引起低估值陷阱。
让投资者伤透心的港股在新的一年能否迎来反弹?各家机构观点不一。
嘉实基金张金涛表示,2022年港股的情况可能会比2021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港股目前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现在能够找到很多“便宜”的股票。但股价没法平白无故地上涨,需要基本面上的催化,比如企业盈利的改善,而企业盈利的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企稳。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胡尧盛认为,港股中消费行业、互联网板块的优秀公司估值目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从下跌幅度和下跌时间看,对于悲观预期反应得比较充分,股价已充分反映负面的影响因素,一旦出现积极信号、利好因素,或者2022年逆周期政策调节,我国经济重新回到上升的趋势,包括消费、互联网等偏民生的行业,都会处于业绩环比改善、风险偏好不断提升的过程,所以当前更应该抓住跌下来的机会,逆向投资,把握2022年港股结构性投资机会。
恒生前海基金经理郑栋表示,对于港股而言,上市公司基本面向下。流动性方面,受美联储收紧银根,美元上升的影响,资金流出态势明显,整体表现难言乐观。好在恒指整体PB为1.08倍,处于历史均值以下一倍方差水平,风险释放较为充分,整体下跌风险亦不大,预计走势和A股类似,维持震荡格局。
惠理集团投资董事余辰俊近期在线上策略会上特别强调:从3-5年维度来看,预计港股目前或已处于底部区域,下跌必然不会是常态,震荡和上行是未来的长期主趋势,港股有望在一季度触底后震荡上行,相对于其他全球各地市场,调整较为充分,值得特别关注。
责编: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