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有所下降,尤其是一些曾备受市场追捧的明星基金,未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进入2022年,A股连续震荡调整,公募权益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回撤。对此,不少投资者开始操心,手中的基金是否应该继续持有。
兴业证券新近发表的一份研报显示,基于主动偏股基金(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的样本,在绝对收益视角下,去年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为71.9%,较2019年至2020年明显下滑;而在相对收益视角下,去年跑赢万得全A的基金占比仅为42.9%。
不过,拉长时间来看,公募权益基金的回报仍然十分可观。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过去3年中,年化回报率超过2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偏股混合等)约有2000只;过去5年中,年化回报率超过20%的基金有488只;过去7年中,年化回报率超过20%的基金有149只;过去10年中,有39只基金的年化回报率超过20%。与此同时,在过去的5年、7年和10年中,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涨幅分别为8.33%、5.22%、7.72%。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主动权益基金长期回报率惊人,但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很多投资者难以获得优异的投资回报。
查理·芒格曾说过,生活中的一切都有风险,没有什么顺理成章和轻而易举的事。中欧基金表示,在实际投资中,很多投资者看到基金过往长期收益好,就认为自己未来持有三四年也可以获得差不多高的投资回报,满怀期待买入。殊不知,在持有过程中,基金的业绩并非“一帆风顺”。那些持有几个月就因无法承受短期波动而赎回基金的投资者,最终可能会和可观的长期回报擦肩而过。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评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基金多区间业绩表现,反复检验,反复验证,选到优秀基金并且拿得住,最终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预期收益。”中欧基金称。
富国基金则表示,在居民资产配置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背景下,A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永远属于乐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