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把广义制造业按照新材料、核心零部件、关键元器件、整机装备四大类来看待,而不是传统的行业划分。”
“资本市场过去几年对各个‘赛道’充分挖掘与慷慨估值之后,‘需求的风口’越来越稀缺,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之间‘供给能力的差异’可能才是未来资本市场更为重要的主要矛盾。”
“在科技与资本的杠杆作用下,时间的复利效应巨大,公司之间的分化才是产业变迁与股票市场真正的‘密码’。”
近日,高毅资产首席研究官、资深基金经理卓利伟在与渠道交流中,详细阐述了2022年看好的几个方向。卓利伟还透露了两条未来投资的关键逻辑。
回顾2021:充满挑战
卓利伟表示,2021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一方面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估值出现非常大的分化,行业与个股之间的涨跌幅差异很大,市场风格的变化与估值的分化非常极致。
卓利伟认为,无论是哪一年的投资策略,都难以准确预测这些重大变化。所以不管环境是否变化,要从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长期逻辑出发,努力把握行业中观的大趋势、企业微观的核心竞争力与经营节奏、生意特征等因素,以估值评价代替对资本市场趋势的判断。
展望2022:看好这些领域
展望2022年,卓利伟认为广义制造业、消费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资源品等领域都可能有不错的结构性机会。
广义制造业:把广义制造业按照“新材料、核心零部件、关键元器件、整机装备”四大类来看待,而不是传统的行业划分。在这四个领域可以找到不少细分龙头或垂直一体化的公司。
消费服务:尽管消费服务相关股票在2021年表现相对较差,但大消费行业在供给侧的优化与创新仍有非常多的结构性机会,2022年反而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逆向投资的时候。
互联网:互联网行业的部分公司已经具备很好的估值吸引力,未来很可能存在较好的逆向投资机会。
医疗健康:一是创新相关的领域,基因疗法与创新器械仍处于渗透率提升的早期;二是全球产业分工与医保支付压力的双重逻辑下,部分原料药与CDMO企业在化学合成技术、EHS与GMP方面逐步积累了较好的系统性能力,兼具精细化工与药物认证双重能力的产能是有壁垒的;三是自费支付、消费升级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是一个长期持续增长的态势。
上游资源品:在全球资源的布局、工程技术的积累,以及在中游材料制造能力形成一体化的公司值得关注。例如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增需求相关的部分工业金属。由于过去几年传统能源行业全球新增产能投放与资本开支持续收缩,这个态势可能在2022年发生转折,相关资源与技术装备公司也值得关注。
从宏观角度看,2022年的政策可能更侧重于经济增长方向,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也会保持较充裕。而风险可能更多是细分行业与个股的估值风险,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增长、上下游产能快速扩张的行业中,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持续积累系统化能力的公司,过快的资本开支可能在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低效的产能过剩,而面临盈利能力下滑的压力,从而导致业绩与估值的双杀。
卓利伟认为,未来几年可能处于宏观复杂环境下,结合产业中观与企业微观的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可能更为有效,“宏观是必须要接受的,但微观上我们才可能有所作为。”
两组关系需要厘清
站在当前时点看未来几年的投资,卓利伟强调两组关系需要厘清:在“创新与积累”中偏重积累,在“需求与供给”中偏重供给。
一是创新与积累的关系:在资本市场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以非常慷慨的预期与估值的同时,在很多行业还要看到一些优秀公司经过多年的“累活、笨活”的探索与积累,逐步形成在工艺技术、生产组织模式、研发与产品化工程化方面的系统能力,尤其在一些市场容易抱有偏见的、看起来更像传统行业的领域。
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资本市场过去几年对各个“赛道”充分挖掘与慷慨估值之后,“需求的风口”越来越稀缺,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之间“供给能力的差异”可能才是未来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卓利伟认为,需要摒弃“成长与价值、周期与非周期、新兴与传统”等思维方式,更多深入到细分行业与生意属性、技术与工艺、产品与体验、人与组织、企业家精神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的关键环节,去把握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卓利伟强调,对“供给的差异”的深入研究可能才是未来几年投资的关键。
编辑: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