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晚,国泰君安开门红新年特别直播正式在君弘APP上线,国泰君安研究所黄燕铭所长携三位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张陈、汪浩和三位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显顺、方奕、陈熙淼,一同揭开2022年投资密码。
宏观上,国泰君安认为,2022年积极财政会更多地体现在公路运输、水利工程、能源等领域,2022年货币政策稳中趋松几无悬念,降准降息依然可期。
对于2022年权益市场的投资节奏,国泰君安认为,总体而言2022年需要“先进后守”,即春季躁动会带来显著的投资机会,但是夏季要注重防守。风格上,成长机会仍在,价值重回舞台,周期盛极而衰,消费否极泰来。而制造业盈利有望转好,专精特新等科创主题仍然有较好机会。
预计2022年GDP实际增速5.1%左右
针对明年的宏观经济,黄燕铭在直播中重点关注财政与货币两大“稳增长”的抓手,尤其是积极财政指向何处?宽信用力度有多大?
对此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GDP的实际增速在5.1%左右,经济动能前低后高。同时地产“老路”路况堪忧,2022年1季度地产投资可能落入负增长区间,不足以承担“稳增长”重任。
在此背景下,基建投资或阶段性达到两位数增长。关于市场热议的新老基建问题,董琦特别强调尽管双碳目标推动下新基建未来发展动能较强,但老基建的体量约为新基建的9倍,稳增长离不开老基建的助力。综合考虑“十四五”各省重大项目规划及近期专项债资金投向,积极财政会更多地体现在公路运输、水利工程、能源等领域。
国泰君安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汪浩则阐述了对货币政策的看法。他认为,表示货币政策稳中趋松几无悬念,降准降息依然可期,近期的央行例会可以捕捉到对应线索。在两项直达型货币政策工具(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计划、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的作用下,结构性宽信用特征持续发酵,2022年将更为显著,亮点落脚于基建配套、制造业和地产。
基建方面,黄燕铭则特意提问陈显顺推基建是否还要推周期?
对此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显顺持明确否定态度,“后续基建链的核心在于通过大基建项目撬动大规模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抬升需求,交运、水利、市政管网(海绵城市)、新型电网将是主要投向,基于该逻辑主推传统基建的普钢、工程机械、基础建设以及新型基建的轨交设备、电网设备、管材等中下游基建,而非以往市场所理解的由于库存长鞭效应所拉动的上游资源品。”
董琦也表示基建领域需重点关注资金供给、项目储备、地方意愿的边际变化,投资机会更多地聚焦于交通运输、水利工程、能源电力以及乡村振兴方向。
市场“先进后守”,大众消费品将成主线
对于2022年,陈显顺认为,全年将呈现震荡行情,结构至上。2022上半年宽松预期加码,看好春季躁动接棒跨年行情。但躁动后随着经济下行和盈利压力的进一步凸显,同时宽松政策预计将比过去具有更强的定力与克制,上升势能短暂约束,预计将重回区间震荡。此后2022下半年经济缓步走出“弱衰退”阴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市场逐步回温。
在市场风格上,国泰君安联席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将2022年市场的风格特点总结为“成长中的成长,价值中的价值”。
“成长的景气赛道机会仍在,但难以贯穿全年,行情节奏依赖流动性预期,关键的观测窗口在春季。价值方面,盈利的稳定性叠加修复趋势,价值将重回风格配置的舞台中央。”方奕表示。
2020年与2021年市场的大小分化极致,2022年应该买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方奕认为,大小分化仅是表象,景气差异方是本源,而2022年风格演绎的核心是增加“确定性”元素,该元素在大公司与小公司上均有落脚,建议淡化大小风格,注重赛道掘金。
具体赛道上,国泰君安联席首席策略分析师陈熙淼进行了补充。她表示2022年的行业配置,低估值+盈利反转逻辑最强的大众消费品将成为主线,重点推荐生猪、白酒、乳制品、调味品、纺织服装,以及行业反转预期较强,且有望提前的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以及小家电、白色家电。高端制造领域,则关注上游成本端压力缓解、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设备制造类和持续受益出口高景气条线的机械设备。
整体上来说,国泰君安的研究团队对于2022年的消费股都持有比较积极的看法。国泰君安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陈也从政策角度阐述了看好消费的理由。
“一方面经济K型分化的缓解将释放中小企业成本端压力,2017-2019年PPI-CPI剪刀差收敛的过程中居民经营性收入和线下消费触底回升,表明上游成本压力的释放有助于中低收入群体就业修复。保供稳价背景下,原材料价格已呈显著回落态势,对于下游中小企业的挤压边际趋缓;另一方面疫情边际减弱带动中低收入群体密集的服务业就业修复。此外,2021年乡村领域的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2021Q3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出现大幅提升,储蓄率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后续随着共同富裕政策导向加强,农村居民的消费动能将延续强势。”张陈说。
陈显顺也认为,双控纠偏、政策稳增长、出口韧性三因素将推动2022年就业景气回暖,无需过度担忧消费需求量层面的压力。后续消费行情重心将自提价预期转向业绩兑现,推荐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伴随需求修复、提价后可顺利兑现业绩的大众消费。
自2021年工信部开展第三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工作起,专精特新便在权益市场掀起投资浪潮,陈熙淼对这一问题做过专题研究,她认为,专精特新的投资核心在于国产替代迎成长空间,优选科技小而美。
“专精特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专精全球To B的技术密集环节,是生产函数中‘强技术+弱规模(资本)’的要素组合,通过技术领先形成事实垄断获取超额利润,而非通过大规模投资生产实现规模效应。”陈熙淼表示,2022年专精特新需关注半导体材料、风电设备、生物制品、金属新材料等细分领域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