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股权投资市场近期有所回暖。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金额为4547.74亿元,同比上升6.9%;新募集基金数达到1941只,同比上升58.2%。投资方面,上半年股权投资案例4230起,同比上升26.0%;投资总金额4700亿元,同比上升50.3%。
整体而言,在上半年的股权市场中,医疗健康、文化消费、半导体三大行业功不可没。数据还显示,上半年共有北京等6座城市的融资企业数量均超过100家,有8座城市所在企业的融资规模均超过100亿元,显示出了明显的地域集中特征。
医疗健康领域融资额上升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半年医疗健康领域共有573家企业实现融资,约占全行业融资企业数量的五分之一,融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同比上升40.9%和39.9%。
具体案例方面,上药云健康在1月时完成10.33亿元的B轮融资。该公司是一家“互联网+”的医药商业科技平台,以“DTP专业药房”和“互联网+服务”为两大业务基石,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为创新药提供销售服务。
2月9日,圆心科技宣布完成30亿元E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腾讯联合领投,是国内市场E轮及之后阶段融资金额较大的案例。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至今已实现了7轮融资,成为国内头部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10月15日,圆心科技在港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招股书。
数据显示,上半年文化消费领域共有443家公司实现融资,在全行业融资企业中占比达15%。其中,食品饮料、日化美妆领域的投资案例最多。作为典型融资案例,自热食品品牌自嗨锅于5月宣布,完成逾亿元的C++轮融资,该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为北京泰康投资。自嗨锅表示,此轮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入于新品牌打造、供应链建设、产品研发和创新。
此外,上半年半导体领域融资企业数量共计205家,约占全行业融资企业数量的7%。
城市聚集效应明显
股权市场背后除了行业特征外,还有较显著的地域集中特征。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6座城市的融资企业数量均超过100家,有8座城市所在企业的融资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具体来看,凭借优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上半年北京、上海、深圳的融资企业数量和金额位居前三。其中,北京和上海上半年的融资企业数量均超过500家,分别为610家和580家,北京的融资规模达到了1294.13亿元,上海的融资规模985.63亿元。深圳、杭州、苏州、广州上半年的融资企业数量分别为376家、233家、151家、121家,融资金额分别为527.88亿元、252.47亿元、191.44亿元、149.10亿元。
进一步看,股权融资的行业偏好与城市特征,实际上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
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的医疗健康融资企业数量达到了135家,融资规模达233.38亿元,超过北京位居全国第一。除上海和北京外,因广州、深圳、杭州、苏州等地的产业集群效应,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医疗健康融资也十分活跃。清科研究指出,苏州已形成以生物医药为一号产业的四大先导产业集群,其医疗健康行业融资企业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位居全国第四。相比之下,医疗健康领域融资规模前十名城市中,中西部城市仅有成都上榜。
凭借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新兴消费趋势,成都、长沙、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在文化消费领域有着较活跃的融资企业。在文化消费领域的城市排行中,成都、长沙、西安跻身前十,融资企业数量分别为14家、9家、6家,融资规模分别为22.31亿元、11.14亿元、2.86亿元。
看好创新领域投资机会
展望未来,基石资本副董事长、合伙人林凌表示,科技、医疗、消费是持续关注并重仓投资的重要赛道。
医疗方面,林凌指出,眼科和口腔等赛道最有可能诞生大白马。这些赛道拥有庞大且持续增长的患者群体,这类医疗科室对其他科室的依赖程度较小,容易独立运行。此外,发展到目前,这些行业已具备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更易通过连锁做大规模,也可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压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林凌还说,当前中国对药品的投资偏多,但对医疗器械方面的投资还不够,细分赛道里的心血管和骨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器械发展还在不断演进,未来这方面市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北方某股权机构表示,接下来看好“双碳”周期等创新性投资机会。这种结构性变化会导致高成长行业或公司估值变得很高,投资中博弈的因素变得更多,更具有挑战性。2022年预计社会融资增速将温和回升,经济持续反弹,企业盈利状况会出现分化。未来两年,半导体、计算机等鼓励自主创新的行业将出现许多投资机会。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投向绿色环保、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方向的绿色产业基金超过1000只,2021年以来多只百亿级基金完成设立,投资方向除了新能源外,还有智能电网、智慧交通、低碳排放技术、减排新材料等方面。
(来源于: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