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A股经历了春节后的大幅回撤,一批私募基金折戟沉沙,不少百亿私募的回撤幅度一度超20%,遭遇产品预警线的考验,部分中小私募产品更是触及清盘线。
不过,A股自4月初开始触底反弹,创业板更是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不少个股屡创新高,私募整体业绩不断回暖。
截止6月底,22597只成立满6个月的私募产品整体收益为7.25%,72.52%的私募基金实现正收益,108只私募产品收益翻倍。其中,私募八大策略全部实现正收益,股票策略的私募的整体收益为8.02%,成为大赢家。
在市场分化巨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百亿私募的业绩亦出现明显分化,排名前三的百亿私募业绩均超过20%,而倒数前三的百亿私募均为负收益。此外,由于中小市值股票表现连续5个月压倒大票,主流量化策略私募的表现也超过了大部分的主观多头策略私募。
对于下半年,两位私募大佬均发声表示,只需要思考增长,不用考虑估值,100倍、200倍也不是问题的这种“不要命”风格临近终点。而站在中长期的视角,估值的均值回归是会必然发生的,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72%的私募上半年赚钱,108只产品业绩翻倍
今年春节后,不少被资金抱团的蓝筹股开启了大跌行情,市场一片惨淡。不过,随后A股三大股指强势反弹,全部实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上半年上涨3.4%,深成指上涨4.78%,创业板指表现最为亮眼,上半年大涨17.22%,沪深300则表现最差,仅上涨0.24%,勉强收红。
在这样的行情下,私募整体业绩还是较为亮眼,跑赢了上证指数、深成指以及沪深300,但落后创业板指。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纳入统计的22597只成立满6个月的私募基金,年内整体收益为7.25%,中位数为4.47%,其中72.52%的私募基金实现正收益,首尾业绩相差630.60%。
值得注意的是,正收益产品中108只私募基金收益翻倍,另外285只私募基金收益介于100%-50%之间,最高收益达544.68%。负收益产品中,15只私募基金年内下跌超过50%,另有326只下跌在20%-50%之间,最低收益为-85.92%。
令人欣喜的是,上半年私募八大策略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事件驱动策略年内收益最高为8.22%,但产品数量偏少仅仅146只。
股票策略表现则相当突出,年内纳入统计的12557只股票私募基金整体收益为8.02%,正收益产品占比为70.60%。年内收益翻倍的私募基金主要来自股票策略,年内有77只股票私募收益翻倍,占到翻倍私募基金总量的71.30%,而且年内最高收益亦来自于股票策略。
此外,市场备受关注的相对价值策略(量化对冲策略)私募基金年内整体收益为4.73%,在八大策略中垫底。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超额收益不稳定,对冲的成本又高企,使得量化对冲产品表现尴尬。
不过,量化对冲策略的正收益产品占比在八大策略中排名较高,1177只相对价值私募正收益产品占比为84.48%。
百亿私募业绩分化:首尾差异巨大,量化巨头表现出色
上半年各大指数虽然均上涨,但市场分化巨大。一方面是传统蓝筹白马大跌,过去几年收益极佳的“龙头躺赢”策略失效,不少重仓地产、银行、保险等大蓝筹的私募表现不佳,甚至出现负收益;另一方面,中小市值股票表现明显强于大票,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半导体等成长表现突出。
市场的巨大分化使得百亿私募的业绩分化也极为明显。
据朝阳永续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该机构监测到的71家百亿级证券私募中,共计有66家私募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正收益,占比为92.96%。
其中,百亿级私募机构的业绩出现了显著分化。收益率排名前三的百亿级私募,上半年的收益率分别为24.08%、22.59%和22.24%;倒数前三的百亿级私募,上半年的收益率分别为-3.65%、-3.13%和-2.99%。
从股票多头策略的百亿私募表现来看,上半年分化严重,一方面,不少崇尚价值的百亿私募,认为蓝筹价值股始终会回归,但上半年高分红的价值股越跌越便宜,短期内表现不佳,甚至出现负收益;另一方面,一直布局成长赛道,比如押注新能源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的百亿私募,上半年则表现突出。
此外,量化百亿巨头的表现明显更出色。由于中小市值股票表现连续5个月压倒大票,对量化基金有利,其整体表现要强于主观多头。其中,量化选股策略,因上半年有较大多数的股票跑赢指数,且个股涨跌分化加大,有利于量化选股策略的发挥。
而指数增强策略产品则表现相当亮眼,主流百亿量化巨头的指数增强产品均跑赢指数,九坤、诚奇、鸣石、灵均、衍复、幻方等百亿量化私募的中证500增强策略产品收益均超过10%;量化对冲策略则表现相对不佳,正如前面所说,超额不稳定、成本高企导致表现相对尴尬。
整体来看,上半年百亿量化巨头的主流策略产品的表现大部分能达到15%,而这一表现也超过了大部分的主观多头策略私募。
两位私募大佬发声:不考虑估值的“不要命”风格临近终点
由于上半年市场分化巨大,中小盘表现相当突出,这一风格是否变化,备受市场关注。
泊通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卢洋表示,近期市场走势基本上确认了下半年弱市和风格从躁动切换为防御的走势,风格也确实往往是在下跌中切换的。
比如从2015年7月份开始,市场所有估值指标策略里走的最好的PE值,也就是做PE的从低到高是最好的策略,一直到2018年的二季度。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市场进入贸易战背景下的调整期,在防御中景气度成为了主要用的策略,一直到今年市场上最好用的策略指标是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率,这个指标甚至超过了PEG和PSG,也就是说只需要思考增长,不用考虑估值,只要能超预期增长,估值100倍、200倍也不是问题。这种“不要命”风格,也许到现在就临近终点。
卢洋进一步表示,我们把目前的市场分成三大类板块:一是科技股(尤其是芯片股)为代表的高成长,二是大消费(尤其是食品医药龙头公司)为代表的高确定性板块,三是周期性行业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
“从下半年宏观经济角度看,在中国企业利润增长见顶回落,货币供应收缩,美国通胀压力大也采取货币回笼的背景下,最怕杀估值的是高确定,因为他们之前在货币超发周期时的上涨是依赖折现率的不断下移,目前的情况相反, 同时他们的业绩增速并不高,所以他们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走过山车行情。最有争议的板块是低估值,因为他们短期业绩是最好的,但大家质疑你只有今年好,明年开始业绩就下来了,但是我们研究后发现这次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不一样,不会轻易掉下来。全球的产能不仅不增加,还在减少,原因是环保压力,全球各国在巴黎协定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短期在杀估值和景气度之间匹配最好的是以芯片为代表的科技股,因为他们的业绩增速很高。下半年行情的弱市是大概率的。”卢洋说。
仁桥资产总经理夏俊杰与卢洋的观点不谋而合。
夏俊杰也指出,当下市场继续追捧的抱团品种都具有短期高增长的特征。本质上是幻想这种高增长的状态可以长期维持,进而匹配极高的估值,但事实上,幻想成真的概率微乎其微,任何公司都是有周期性的,特别是新能源这种周期成长股,当大家只谈成长属性而忽视周期属性的时候,其定价一定是泡沫化的,四季度或明年我们就会看到周期属性的力量,这与现在的养殖行业所面临的考验是一样的。
“我们最为期待的低估值资产的价值回归之路,截止到目前仍未出现,市场仍然选择近乎极端的方式不断考验着我们的耐心和信心。不过,弹簧压缩的越深,未来弹起的空间也会越大。我们对这类资产的信念在与日俱增。”夏俊杰说。
夏俊杰认为,站在中长期的视角,估值的均值回归是会必然发生的,这一次也不会例外,至于这次何时发生,届时市场又会演绎出哪些新的逻辑,我们无法猜测,但这些也许并不重要了,当前时刻,保持耐心。
(来源于: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