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记者黄慧玲张欣培
编辑|陆玲
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收于3639.78点,全年上涨4.8%,创业板指全年上涨12.02%,均实现年线三连阳。
指数平稳背后是巨大的分化。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总结2021年的资本市场,那就是“想不到”。
这一年有太多的想不到。想不到互联网公司在内外双重监管压力下引发中概股下跌潮,想不到房地产经历了行业性债务危机,想不到教育行业的“双减”政策,想不到北交所横空出世,想不到打新也会亏钱,想不到茅台YYDS被打破,想不到“碳中和”成为年度最强概念,想不到新能源继续称王。
2021年,市场先生在无数个“想不到”的惊呼中更加坚定、更有态度,中国资本市场背后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愈发清晰。
指数的分化
相比全面上扬的2020年,2021年的A股显得十分逊色。
连续两年强势的大蓝筹股在这一年居于跌幅榜首位。根据Wind数据,上证50全年跌幅达到了10%,二线蓝筹代表上证180指数全年跌幅5.19%。
沪深300的成分股是沪深两市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300只股票,核心资产、白马股多聚集于此。而在今年,沪深300指数下跌5.2%。过去两年,沪深300一直是资金追捧对象。
另一边,中小盘股正强势崛起,代表中小盘的中证1000和国证2000分别上涨20%和29%
“今年中小盘行情好,核心原因在于业绩弹性更大,叠加过去几年大盘蓝筹股的持续上涨,估值也有明显抬升,相对来说中小盘公司估值也较低。” 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策略团队负责人艾熊峰向《财经》记者表示。
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向《财经》记者指出,国内产业格局的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增量机会、“专精特新”概念的提出以及北交所的正式成立都有利于中小盘风格的演绎。数据显示,“专精特新”指数今年上涨31%,大幅跑赢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
创业板指也带来意外惊喜,全年实现12.21%的涨幅,在全部重要指数中涨幅稳居榜首。相对应的是,科创50是由科创板中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个股组成,今年仅微涨0.37%。
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策略团队负责人艾熊峰向《财经》记者分析道,核心的区别来自两个指数的行业权重区别。创业板权重比较高的板块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随着今年新能源主线延续强势,创业板指数也收获了较高的收益。而科创50指数权重最大的板块是半导体和计算机等,这些板块的表现在今年走势相对波折。
轮动的机会
小盘股的繁盛,给量化基金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经理带来了“出头”的机会。
西部利得基金的基金经理盛丰衍今年四月即做出判断,公募量化选股的好日子要来了。“从2017年到2021年初,这四年的起点是龙头折价小票溢价。这4年的终点,是小票折价龙头溢价。十年内如此极端的龙头持续吊打小票的行情可能后无来者。”
尽管今年指数变化不大,表面看似平静,但在交易上却十分活跃。2021年,A股成交额连续过万亿。
自今年7月21日开始,沪深两市成交额持续49个交易日维持在万亿元以上,创下A股史上成交破万亿最长纪录。截至12月24日,A股今年有146个交易日成交额超过了万亿。量化交易、高频交易这些陌生的词语突然闯进了大众视野里。华安基金刘畅畅、交银施罗德基金杨金金等“画线派”、高换手型的基金经理也成为今年颇受关注的“黑马”。
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新入场的基民来说,小金库还在“顶流”基金里深套。而对顶流基金经理们来说,亦是有苦难言。今年的投资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一方面,需要更前瞻、更精准,能力圈亟需扩大,换手率必然降低。另一方面,可选标的急剧减少。小盘股对他们来说,是只可远观、无法靠近的美好:股价上涨前成交量低迷,大基金买不了。上涨后成交量倒是活跃了,但估值又变得没有吸引力了。
一位两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说,按照他现在的规模,五十亿的股票基本不可能考虑了。一位规模超过500亿的基金经理说,市值100亿的股票如果不是特别好的话,也不太会买。
今年的另一大机会是周期。但实际上,许多老司机对周期股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的。有基金经理表示,买周期股是糟心的体验。因为有周期,就会想着卖。因为想着卖,就容易买得少,或者买错卖错。
一位从业超20年、以擅长周期股而闻名的基金经理告诉《财经》记者,他以前也喜欢把握宏观趋势,交了很多学费后痛定思痛,决定把研究重心放在了长期趋势而非宏观因素上。
老司机们主动放弃了周期,而年轻的基金经理们仍试图把握周期的赚钱机会,并感受着周期带来的惊心动魄。“事后看,还不如在新能源里找公司更有效。”沪上一位基金经理总结道。
小盘股买不了,周期股不敢买。对比之下,新能源友好多了。既有碳中和政策的强力加持,又有较大的资金容纳量。大水大鱼的新能源板块展现出强大的赚钱效应,也引得消费、医药等其他领域的基金经理们纷至沓来,成了YYDS。
但是,面对资金的一哄而上,银华基金焦巍却十分谨慎。他把新能源比喻成错过的“馅饼”,并向“馅饼”发出了疑问:“掉下来的时候会向下还是向上?会不会把中国拉入类似美国70年代的滞胀陷阱?” 焦巍的担心在慢慢减弱。“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一直在提这个问题,不要把碳达峰搞成‘碳冲锋’。”
焦巍的主攻方向是消费。如果说焦巍的错过是局外人的遗憾,那么对长期新能源的汇丰晋信基金研究总监陆彬来说,则受制于局内人的经验主义。
陆彬是2020年股票型基金的冠军,今年旗下产品的年度收益也都在40%左右。从全市场产品来看,收益已经远超平均水平。但如果对比新能源赛道的选手,犀利度又显得不足。
陆彬爱“折腾”。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调整来降低组合的波动,增强收益。但事后来看,今年任何一个时间点卖新能源、买其他的行业都是错的。“一方面规模大了,不可能不顾风险在一个方向上做得非常极致。另一方面,度的东西很难把握。哪怕让他重新再来一次也是。”
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对光伏的卖出。“5月的时候觉得产品价格起来了,整个行业可能会压制需求,至少不会超预期,就卖出了。”但结果出乎陆彬的意料。光伏不仅没有出现预期中的风险,反而成了今年涨幅最好的板块之一。“其实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还是用以前的投研经验来理解这个市场?事后来看,应该去适应这个市场。应该提前预判到,市场的政策和环境已经变了。”陆彬说。
潮水的方向
2021年,万亿市值俱乐部来了一位新成员。宁德时代全年上涨66%,市值从去年底的8179亿增长至1.36万亿元,成为公募基金的持仓标配,人们眼中的“宁王”。另一边,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五粮液黯然跌至万亿之下。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上涨的个股有2867只,占比61%。下跌的个股有1815只,占比39%。
其中,涨幅翻倍的个股有345只。涨幅排行榜前十的个股上涨幅度均超过了400%。稳居涨幅榜榜首的是北交所企业吉林碳谷,涨幅达到了762%。吉林碳谷在11月15日由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上市。从前十个股来看,行业分布十分分散,包括化工、传媒、通信等。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行业集中度。
有人欢喜有人忧。这一年,因双减政策,教育行业受打击最大。中公教育(维权)以77%的跌幅位居跌幅榜首位。学大教育跌幅也到了64%,位列跌幅第十名。房地产行业今年一直处于风口浪尖,违约不断,相关企业也难逃资金撤离。华夏幸福的跌幅达到了72%。
在银华基金基金经理焦巍看来,这是政府在解决“中等收入陷阱”时资本市场的投射。当政府开始真正下决心解决中等收入发展陷阱时,就会对自由主义的一些模式进行大力打压。“教育、高端医疗服务,要回归社会服务的属性。地产的问题,是由于政府要去反金融体系的脆弱。涉及到中等收入陷阱的行业,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投资过程中要予以回避。”
这一年,新股上市破发逐渐成为常态。Wind数据显示,2021年,有22只个股开盘即遇破发。在监管层多次整顿下,抱团报价受到打击,新股发行环境得到了改善。
“新股破发频现,实际上反映了注册制下市场化定价机制更加完善。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 艾熊峰向《财经》记者表示。
2021年,全面注册制提上日程。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宣布,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在经过了科创板试验田、增量市场创业板的改革以及北交所的成立,中国A股全面注册制正式进入倒计时。
在积极为上市公司创造有利于长期价值提升的政策环境的同时,监管层也用铁拳表明了对资本市场灰黑利益链条、违法犯罪行为的零容忍。
今年5月,私募人士叶飞的爆料将上市公司暗箱违规操作市场的行为曝光在镁光灯下。他爆出了十余家伪市值管理的企业,最终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立案调查。
康美案之后,A股市场上演了独董大撤退。康美案宣判、5名时任独立董事被罚超亿元连带责任。独董一直备受争议,“花瓶董事”。但是这一连带责任吓退了大部分独董。“独董不独”的现象或许将会消失。
元宇宙概念火了之后,多家上市公司开始了花式蹭热点、炒概念。无论有无相关技术或产品,都在以各种方式与元宇宙搭上边,最终收来的只能是监管层的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