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距离2022年还剩最后9交易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上证指数今年将创造两项历史纪录——开市31年来年振幅最窄纪录,以及自1994年以来“年线三连阳”纪录。
截止2021年12月17日收盘,上证指数年内涨4.59%,振幅仅12.06%。此前两年分别上涨22.3%和13.87%,自1993年以来A股从未录得“年线三连阳”。与此同时,此前保持的年最窄振幅的2017年为13.98%。
与年线三连阳和最窄年振幅形成呼应的是,在“全面牛市”过渡到“结构性牛市”的2021年,国内公、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双双创造了历史新高。不过,来自市场的一线感受却是另一番风景。
“内卷”的基金圈,今年更累了!
选定一个好日子、拍些短视频预热、邀请重量级嘉宾、拟定基金经理出场顺序……尽管为了一年一度的投资策略会,基金公司上上下下都煞费了不少苦心,但临近会期时才发现还是与同行“撞车”了!
由于众所周知的疫情原因,2021年底的基金策略会大都安排“线下+线上”两种方式平行直播,相比往年少了很多“线下”的兴师动众,如何组织好一场完美的策略会仍并非易事。
“如果抹掉公司的LOGO,各家的投资策略看起来是不是都有些眼熟?”在最近一场小范围的基金圈饭局上,一位基金从业者自我解嘲的一番话,引起了在场很多人的共鸣。
比比皆是的市场观点,大同小异的投资策略,以及形式上千篇一律的PPT与说辞,不仅让切进来观看直播的投资人有所失望,甚至也让年复一年组织这场策略会的主办方日渐乏味。
既然这种形式大过内容的策略会嚼之无味,能不能少些形式,只留“干货”?这是万万不可行的。不必说一年一度的年度策略会盛筵,即便是繁如日常的基金经理直播“小点”,也都绝不容许有半点“偷懒”。
在与多家公私募机构交流过程中,财联社记者发现,那些印象中“朝九晚五”的作息早成历史了,甚至有的基金公司也开始效仿互联网公司实行“九九六”——每天下午下班后,晚上还要再来一场!
“真的太卷了!”不管是高朋满座的正式场合,还是促膝长谈的私下场合,在公、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连续刷新历史新高的2021年,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次出自从业者之口了。
如果说中小机构的“卷”是“卷不动就出局”,是因为刻不容缓的生存压力,那么早已跻身为头部机构的“卷”更是“卷起来不要命”,因为你想从另一只凶悍的虎口中夺食,没有一点“狠劲”绝不可以。
一个多月前,几家头部公募拿到了发行某只ETF的发行资格,南方一家基金公司的老总不惜先后隔离数周,也要亲身去香港那边路演,只为拿到竞争对手很难拿到的稀缺额度。
基民含泪晒收益,赚钱太难了!
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现在一样如此关心一位基金经理的去留。即便这位基金公司从未有过任何“官宣”,仅从语焉不详的字里行间和市场传闻的只言片语,都能让基民表现出如此的喧哗与躁动。
有人总结,这位自称并不擅长“择时”的基金经理,每一次“分红”后市场都会迎来一波较大的调整。在公募基金不得不坚守“最低持仓”的规则下,这位基金经理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提示风险了。
不能空仓,也不能“看空”,始终要保持积极乐观地“投教”,还要保持每一年、每季度,甚至每周的净值增长,如果说小规模的基金还能剑走偏锋,但一只百亿基金则很难实现“不可能的三角”。
在某社区论坛,一位新基民晒出了自己的2021年“炒基账单”。年初,公募基金盛行南下,争夺港股定价权。这位股民也春心荡漾,尝试拿出一点小钱申购了只港股基金,短短一两周就赚钱了。
基金申购赎回记录显示,春节前后,这位新基民几乎在最高点卖出了基金。几天后,市场进入调整,他再次买入,但很快就选择了“止损”。随后市场持续调整,他连续数十次“加仓”,直到最后越套越深。
“快一年了,像万丈深渊,看不到头,失去信心了……”他说。不少人回帖称,和他买的另一只基金的走势一样一样的,头也不回地往下坠,这一年抄底抄到了“半山腰”。
有基金人士总结称,这两年投资亏损的基民毕竟只是少数——一是选错了基金,二是操作太过频繁。如果能选择一只好基金,并抱着一颗平常心,大概率是不会亏钱的。
2021年即将过去了,A股即将斩获“年线三连阳”和“史上最窄年振幅”两项纪录,基金圈也在管理规模新高中憧憬着年底的大幅分红,但对于很多新基民而言,这一年却是五味杂陈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