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眼中,股市永恒的主题是成长、可预见的成长、有壁垒的成长。没有成长,股价自然止步不前。投资人只有悟透这个道理,才能走出价值投资的陷阱。历史经验可能成就过人,但也会害人。保持与时俱进,才能做常胜将军。
在经历了A股2019年和2020年连续大涨的两年后,2021年在“降低预期收益率”的普遍共识下拉开了序幕。
这一年,是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在二级市场摸索的第20年。
回首过往,牛春宝明显觉得,近年来投资A股的难度在加大,因为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比较难把握。但同时也意味着,整体投资风险比以往小,风险更多体现在个股中,而非系统性风险。
“两级分化”是今年私募行业的关键词之一。用牛春宝的话来说,“以前也有,但今年特别剧烈”。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平均收益为11.99%。其中,最低收益为-92.44%,最高收益为1449.62%,首尾业绩差高达1542.06%。
当市场赚钱效应减弱,在热点轮动频繁、资金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业绩长青,在市场中长久地活下去,仍然是摆在不少私募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牛春宝看来,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
因此,他的答案是:价值投资一定要与时俱进。“股市永恒的主题是成长、可预见的成长、有壁垒的成长。投资人也要保持与时俱进,才能做常胜将军”。
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
穿越波动的迷雾
2月18日,牛年的首个交易日,A股经历了高开低走,抱团股遭遇重挫,超跌的中小盘股则表现出色,周期股及低估蓝筹股涨势喜人。而从整个2月来看,上证指数走出了过山车行情,从3477点冲向3731点后,又回落至3509点。
此时,在位于上海民生路的一栋大厦里,牛春宝和他的投研团队正在就要不要减仓问题,进行持续而激烈的讨论。“2月份市场风云突变,因为跌幅剧烈,市场情绪非常悲观,有人甚至认为牛市结束了,即将出现大熊。面对这种变化,部分机构选择大幅减仓”。
这场讨论持续了两天。团队里有人提出,此次大盘调整的幅度可能会比较大,如果不减仓,可能会对产品净值造成冲击,出于回避风险的考虑,建议减仓。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次下跌只是对前期大白马估值过高的修正,基于对持有标的前景看好、估值也相对合理的判断,可以承受适当的回撤。
各种不同看法袭来,牛春宝坐在会议桌前,心中反复衡量。“我当然希望能做一次漂亮的风控:高位卖出,低位接回,锁定利润,不让净值受一点损失。”说到这,他深吸了一口气,接着道,“但是卖后再买入和一直持有的心态不一样。”
按照牛春宝的经验,卖出后再做买入操作时,往往会考虑安全边际,会试图去寻找低点,如果预期中的下跌没有出现,股价反身向上,一旦加仓不及时,面临的很可能是踏空的局面;而在已经持有的情况下,是可以承受一定波动的,所以只要不是显著高估,就不能轻易卖出。
权衡之下,牛春宝选择按兵不动,继续重仓持有。“回过头来看,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喜色,“从回撤的角度看,2月、3月产品净值回撤了一部分之后,4月份便开始快速止跌飞升,再创新高。”
挖掘市场结构性机会
重仓之下,今年的业绩主要由哪些板块贡献?
“今年我们的持仓主要在光伏、防震、高端制造、次高端白酒等行业。其中,光伏板块的初始仓位有30%,这一块贡献了比较大的收益。”牛春宝非常看好光伏行业,他认为光伏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牛春宝分析道,2019年全球光伏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重仅2.68%,国内为2.99%。预计到205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约占全年国内用电量的40%左右,即还有十几倍空间,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增速为20%,“光伏的核心技术在中国”。
那么,今年有没有比较后悔的投资决定?
“有。”牛春宝很快回答,“今年最后悔的还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投入不足,仓位较轻。我们判断出了行业的高增长趋势,但没有预料到行业的增速会那么快。因为今年整个行业的估值比较高,我们一直在犹豫,就错过了一部分行情。如果从年初或者从3月份开始,在新能源汽车上多投入些资金,那么就可能给我们增加20%左右的收益。”
新能源车板块今年表现亮眼。从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简称“CS新能车”)上看,该指数年内最低点为3月25日的3359.46点,此后一路高歌猛进,直至10月28日触及年内最高点6695.39点,涨幅超过99%。该指数的成份股包括宁德时代、德方纳米、比亚迪等。
而传统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炭板块,由于受供需错配及保供稳价措施等因素影响,今年的表现可谓跌宕起伏。从中证申万煤炭指数方面看,截至今年12月15日,煤炭指数较年初增长42.85%。其中,9月16日煤炭指数在盘中触及历史新高,达到4463.54点,此前一月涨幅高达42.45%,此后两月跌幅为-54.45%。
牛春宝并没有参与这波煤炭、钢铁等周期股的热潮。“周期股的卖点难把握。”他认为,今年虽然可能有一些投资人在周期股上获得过很好的账面收益,但是最终兑现的就比较少了。“我觉得要把可贵的资金用在真正的成长性股票上,长期来看可能收益会更有保障”。
因而,9月份后,牛春宝加大了对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力度。在他看来,未来十年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优势无可替代。相比欧美日,中国有低成本优势和工程师红利;相比东南亚,中国有质量优势。进口替代叠加需求增长,行业仍将有较好发展。其中比较看好的重点子行业是乳胶漆、摩托车、车灯、机器人等。
业绩分化严重
呈现“倒V”行情的9月,也是私募机构备案新产品数量最多的月份。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9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为4243只。其中,新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3371只,占比超79%。此外,七八月份新备案产品数量也均超过4000只,分别为4016只和4207只。
“我们今年的产品规模也保持稳步增长,总体上规模与行情成正比。”对此,牛春宝有些无奈,“其实,如果认可一家私募,在行情低迷的时候反而是布局的好时候,这样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大部分投资者容易追高,长期尚可,短期很容易被套。”
好在,牛春宝有些欣喜地看到,近两年部分投资者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有投资者会有意地等大跌的时候来买入;也有投资者直言,“我的投资是奔着十年去的”;还有投资者表示,自己大半年才看一次产品的业绩表现……
“这也体现出投资者理念逐渐成熟,不再盲目追高以及过于看重短期收益。”牛春宝说道。
在结构性行情下,今年私募基金规模突破了19万亿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私募基金规模为15.97万亿元,到今年11月末,私募基金规模已达到19.73万亿元。今年前11个月规模增长约3.76万亿元,而去年全年仅增长2.23万亿元。
百亿证券类私募在今年也迎来了大扩容。去年12月初,百亿私募有62家,今年11月底,百亿私募已增至101家。其中,百亿量化私募从去年底的约10家增至今年的26家。
从业绩上看,今年私募证券基金业绩分化极为严重。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最低收益为-92.44%,最高收益为1449.62%,首尾业绩相差1542.06%。其中,股票策略私募基金斩获今年最高收益,该策略下的最低收益为-86.09%,首尾业绩相差1535.71%。
再看百亿私募,在有可统计数据的85家百亿私募中,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13.86%。其中,八成百亿私募年内斩获正收益,有22家百亿私募年内收益超过20%,2家百亿私募年内收益超过50%,最高收益超过80%。
那么,投资者应如何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
牛春宝给出了5个参考标准:一是公开业绩满5年;二是年化收益率不低于15%;三是最大回撤不超过25%;四是基金经理从事投研不低于15年;五是规模适中。
“收益可持续的特征是,每年收益处于相对较高而不是绝对较高的位置。”他提到,2019年以来,涌出了一批快速发展的私募基金,基本特征是年化收益非常高。客观上分析,近三年的高收益并不能证明一家公司的成功,有的靠实力,有的靠运气。证明一家私募实力,至少需要5年时间,未来私募仍将进入洗牌阶段。
价值投资也需与时俱进
“价值投资一定要与时俱进。”这是牛春宝今年最大的感悟。
回顾今年的市场,结构性特征明显,两极分化特别剧烈。何为结构性机会?在他看来,现在慢牛预期已逐渐成为一个共识,在这种相对稳定的格局下,会有一些成长性行业和成长性个股出现持续上涨,这些机会应该把握住。
牛春宝补充道,慢牛不是齐涨齐跌,而是部分行业和部分个股的牛市,是大部分行业和大部分个股的震荡市,是少部分行业和少部分个股的熊市。
那么,为何会出现极端分化?牛春宝提到两点原因:一是2019年和2020年,一些大消费、大白马被过度追捧,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部分个股的估值泡沫今年一直在消化中,目前看来还没有消化完毕。
二是中国经济转型,从中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过渡。“在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按价值投资思路,选出任何行业的龙头股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业绩。但是经济转型后,一些行业可能陷入长期低迷,传统价值投资思路面临严峻挑战。此时如果抱残守缺,思路更新不快,很容易与正收益无缘。”牛春宝表示。
用他的话说,“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在大部分行业不增长或者低增长的时候,能够维持高增长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板块,自然成为资金争抢的高地。股市永恒的主题是成长、可预见的成长、有壁垒的成长。没有成长,股价自然止步不前。投资人只有悟透这个道理,才能走出价值投资的陷阱。历史经验可能成就过人,但也会害人。保持与时俱进,才能做常胜将军。
那么,站在当下时点看,明年的投资机会如何?
牛春宝认为,明年的市场机会与今年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同样建议投资者降低对明年的收益预期。行业方面,明年继续看好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次高端白酒、疫苗这五大板块。尽管有些行业已经有了较大涨幅,但因为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来业绩增长会消化估值,所以继续看好。“股价涨幅与估值高低,没有绝对的关系,业绩增长才是王道”。
记者 何思
编辑 陈偲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