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国海策略:国内宽松信号持续释放,海外 Taper 加速在即

http://chaguwang.cn  12-10 15:08  查股网新闻中心

  原标题:【国海策略】国内宽松信号持续释放,海外 Taper 加速在即——国内政策与海外之声第4期

  来源:策略研究

  国内政策

  经济下行背景下“稳”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增长动逐步能由出口切换至内需。从总量政策基调来看,随着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新的下行压力,7月以来总量政策边际趋松,近日高层多次发声释放稳增长信号。12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日,政治局会议重申经济工作要做到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宏观政策要做到“稳健有效”。从经济增长的动能来看,扩大内需将成为政策主线之一。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受益于产业链完整及疫情防控有效,近两年我国出口所占世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外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修复的主要引擎。随着海外生产修复,我国出口景气度正逐步筑顶,明年经济增长动能或将切换至内需。

  货币政策宽松信号进一步释放,恒大事件发酵背景下,高层多次发声,地产政策出现边际转松迹象。总量政策来看,央行将于12月15日实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货币政策边际转松信号进一步释放。随着货币政策进入窗口期,若高通胀约束缓解及工业企业利润转负,明年一季度降息或可期待。结构性政策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恒大债务危机事件进一步发酵,一行两会发声维护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再次强调恒大问题属“个案”,其影响可控,凸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调控基调。“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传达出稳楼市的积极信号,后续针对刚需和改善型的购房需求,支持的配套政策值得期待。此外,预计“良性循环”将与此前多次提及的“平稳健康发展”成为未来地产政策的主要方向。

  海外之声

  美联储主要官员对12月加速Taper已基本达成共识,在放弃“暂时性”通胀的表述后,明年是否开启加息也逐步在公开场合讨论,部分联储官员表示在3月结束Taper后,明年下半年1-2次加息是合意的。在经济与就业方面,联储官员基本延续之前的判断,明年年中实现就业最大化可期。美联储Taper的节奏和加息周期开启的时间是近期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关注,从缄默期前美联储主要官员的表态来看,12月的FOMC会议官宣加速Taper已经基本成为共识,预计从2022年1月份开始,美联储Taper速度将为每月300亿美元,从而在明年3月实现Taper的结束。此外,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放弃“暂时性”通胀的表述后,市场对明年开启加息周期的预期愈发强烈,多数美联储官员也表示即使2022年下半年通胀会回落,但仍会高于2%的合意区间,进行1-2次加息是合意的。在经济与就业方面,美联储官员与之前的表态差距不大,对Omicron新变异病毒的担忧有限,经济仍朝着好的方向复苏,明年年中实现就业最大化可期。欧洲央行方面,当前仍坚持零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2022年3月才会结束PEPP。

  海外主流机构对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乐观判断,对通胀见顶也有较强预期,在此背景下美联储提前完成Taper和在明年上半年开启加息已逐步成为市场共识。经济方面,在疫苗已基本完成覆盖、特效药诞生的背景下,海外主流机构普遍认为奥密克戎等“偶发性挫折”并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疫情正常化仍将继续推进。通胀方面,海外主流机构认为全球通胀将在2022年上半年见顶、而后开始逐步温和下滑,最后向2%的通胀中枢靠拢,但在2022年毫无疑问会超过通胀中枢水平。政策方面,海外机构对于加快Taper步伐的意见较为统一,在12月的FOMC会议上大概率会宣布,明年3月完成Taper是符合预期的。此外,多数海外机构对于明年开启加息已有较强预期,但对于加息时点存在分歧,高盛认为美联储将于2022年6月、9月和12月分别加息,仅瑞银仍坚持美联储将于2023年加息。

  在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海外主流机构普遍主张高配股票,同时看好大宗商品,对于债券较为谨慎。股市方面,海外机构认为全球股票市场仍有上行空间,但增速放缓和退出刺激措施可能会给股市估值带来压力,但看好中国股市,摩根大通预计沪深300指数明年有超过20%的上涨空间。债市方面,通胀上升和政策正常化的预期意味着发达市场的国债利率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上升。商品方面,海外机构对于2022年通胀支撑大宗商品价格的意见较为统一。考虑到欧佩克+难以满足持续增加的生产配额和原油需求逐渐复苏,海外机构认为油价仍有上行潜力,能源商品的表现会优于工业金属和农产品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政策不及预期、外部市场政策超预期。

  1、宏观政策:“稳”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

  经济下行背景下“稳”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增长动逐步能由出口切换至内需。从总量政策基调来看,随着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新的下行压力,7月以来总量政策边际趋松,近日高层多次发声释放稳增长信号。12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日,政治局会议重申经济工作要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宏观政策要做到“稳健有效”。从经济增长的动能来看,扩大内需将成为政策主线之一。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受益于产业链完整及疫情防控有效,近两年我国出口所占世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外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修复的主要引擎。随着海外生产修复,我国出口景气度正逐步筑顶,明年经济增长动能或将切换至内需。

  货币政策宽松信号进一步释放,恒大事件发酵背景下,高层多次发声,地产政策出现边际转松迹象。总量政策来看,央行将于12月15日实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货币政策边际转松信号进一步释放。随着货币政策进入窗口期,若高通胀约束缓解及工业企业利润转负,明年一季度降息或可期待。结构性政策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恒大债务危机事件进一步发酵,一行两会发声维护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再次强调恒大问题属“个案”,其影响可控,凸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调控基调。“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传达出稳楼市的积极信号,后续针对刚需和改善型的购房需求,支持的配套政策值得期待。此外,预计“良性循环”将与此前多次提及的“平稳健康发展”成为未来地产政策的主要方向。

  1.1、 经济

  经济方面近两周“稳”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稳增长的抓手逐渐由出口向内需切换,宏观政策托底经济意图明显。具体来看,近两周经济政策重点聚焦四个方面: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外资企业在中国更好投资兴业;二是继续强调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三是扩大对外开放,RCEP明年将如期生效实施。将加大对非洲投资额和进口额;四是仍然聚焦保民生保就业底线,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加大纾困帮扶力度的政策落地。

  1、12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主持召开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强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支持外资企业在中国更好投资兴业。

  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严格落实“非禁即入”。胡春华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各项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支持外资企业在中国更好投资兴业。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要采取切实措施,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员入境“快捷通道”,促进国际物流畅通,帮助外资企业稳定供应链,做好各项防疫服务。要加强服务保障,优化审批服务,加大用地、用电、用工等生产要素保障,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支持外资项目更好落地。要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做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类外资工作机制的作用,积极回应外资企业关切,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2、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和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的措施。

  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会议指出,治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直接涉及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和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要依法依规加大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整治力度。要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整治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账款行为。会议强调,要抓紧制定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的相关配套政策,从根本上减少和防范拖欠账款问题。另一方面,会议指出,要开展冬季专项行动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力度,以工程建设特别是政府性投资和国企项目为重点,全面核查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支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等保障制度落实情况。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3、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第九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超过预期目标。

  预计中国全年经济增长将超过预期目标。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刘鹤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情况总体正常,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超过预期目标。展望明年,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方面下更多功夫,为市场创造良好预期,为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创造更好环境。对于明年中国经济,抱有充足信心。

  4、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未来3年将推动企业对非洲投资总额不少于100亿美元,力争未来3年从非洲进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

  未来3年将推动企业对非洲投资总额不少于100亿美元,力争从非洲进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习近平表示,中国未来3年将推动企业对非洲投资总额不少于100亿美元,设立“中非民间投资促进平台”。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工业化和就业促进项目,向非洲金融机构提供100亿美元授信额度,重点扶持非洲中小企业发展,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中国将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21年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中国愿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的特别提款权中拿出100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另外,中国将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加快推动检疫准入程序,进一步扩大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力争未来3年从非洲进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将提供100亿美元贸易融资额度,用于支持非洲出口,在华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一带一路”中非合作产业园。

  5、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十三届亚欧首脑会议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就国际和地区问题同各国领导人交换意见。

  RCEP明年如期生效实施,将为地区经济复苏提供新的动力。李克强表示,要坚持自由贸易,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明年如期生效实施,将为地区经济复苏提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李克强指出,面对疫情挑战,要加强疫苗和药物研发等合作,共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同联合国加强协调,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国支持联大在推动新冠疫苗公平分配、发展、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同联合国加强协调,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国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低碳发展,要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坚持融合联动发展,加速构建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流通“绿色通道”网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6、11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刘鹤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引导资本要素有序健康发展。文章指出,要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本要素有序健康发展。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既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又要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培育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平台企业。另一方面,要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要把参与发达经济体市场竞争和引进发达经济体高技术高质量的直接投资,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方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高举经济全球化大旗,商谈和积极加入高水平自贸协定,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与国内高质量发展形成正反馈效应。

  7、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优化资金使用严格资金监管。

  加快今年专项债剩余额度发行,在明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会议指出,近几年,地方债务管理取得积极成效,隐性债务减少,政府总体杠杆率稳中有降。会议要求,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调节,在继续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更好发挥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以利扩内需、促消费。要加快今年专项债剩余额度发行,做好支出管理,力争在明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求,省级政府要统筹加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储备,推进成熟项目开工。要合理提出明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加强重点领域建设,不“撒胡椒面”,研究依法依规按程序提前下达部分额度。

  8、11月23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李克强强调,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打造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继续先行先试、取得新经验,更好为全国作示范。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负面清单越来越短。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并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使更多外资企业放心在华投资兴业。李克强强调,中国企业要在开放中拓宽视野、增强竞争力。即将生效的RCEP将形成全球最大自贸区,要抓住机遇,拓展合作共赢空间。

  9、11月22日,国务院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针对近期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加强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企业。帮助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压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支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力度。另一方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中小企业作用,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推动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提供全流程、助力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发展和监管政策,带动社会资本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小微企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企业,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按规定实施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大宗商品监测预警,强化市场供需调节,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支持行业协会、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原材料保供对接服务。

  10、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题为《保持国内物价总体平稳运行有底气有信心》一文,表明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国内物价总体平稳运行,不会出现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情况。

  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可控范围,不会出现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情况。文章指出,近段时间以来,受强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出现阶段性波动;因煤炭等能源产品和大宗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传导等原因,部分地区、一些日用消费品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不过,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物价普遍“大涨”相比,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可控范围。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国内物价总体平稳运行,不会出现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情况,完全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而且与国际通胀的愈演愈烈相比,我国才是全球物价水平的“压舱石”与“稳定器”,展望未来,国际通胀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我国物价总水平则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11、11月1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干部大会,强调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

  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会议强调,要更好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不懈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着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着力推动质量提升、完善质量政策,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发展。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加善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

  1.2、 金融

  金融方面总量政策来看,12月15日将实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货币政策边际转松信号进一步释放。结构性政策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恒大的债务危机事件进一步发酵,一行两会发声释放维稳信号。具体来看,近两周政策主要聚焦四个方面:一是总量政策再次释放政策宽松信,12月15日将开启年内二次全面降准;二是聚焦房地产领域,高层发声维护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三是加强投资者保护,推进独董制度改革及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四是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12月4日,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国际金融论坛第十八届全球年会上围绕注册制下的投资者保护发表演讲,公开回应了康美案的意义及独董制度改革,并表示证监会将积极推进代表人诉讼常态化。

  高度重视市场各方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意见建议,支持和督促独立董事切实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市场各方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意见建议,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已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将充分倾听各方意见,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推动系统完善,进一步明晰独立董事权责边界,加强履职保障、完善责任机制,支持和督促独立董事切实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努力形成各方归位尽责、市场约束有效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生态。

  积极推进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代表人诉讼常态化,不断完善适当性管理、公开征集股东权利、纠纷在线诉调对接等各项投资者保护制度,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2、1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就恒大集团事件答记者问,表示恒大集团此次未能履行担保义务不会对银行业保险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恒大集团对一笔境外债券未能履行担保义务,这是市场经济中的个案现象。恒大集团全部债务中金融债务占比约三分之一,结构比较分散,其金融投资数额很小。因此,这不会对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任何负面影响。金融监管部门依法保护消费者、投资者和经营者正当权益的原则立场不会有任何改变。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开放取向不会有任何改变。

  3、12月3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恒大集团风险事件答记者问,表示恒大集团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外溢影响可控。

  恒大问题属于个案现象,我国房地产行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恒大集团经营管理不善、盲目多元化扩张,最终导致风险暴发,属于个案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坚守主业、经营稳健。目前,A股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韧性较强、活跃度较高,交易所债券市场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涉房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经营财务指标总体健康,恒大集团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外溢影响可控。4、11月12日,证监会发文表示要发挥公募基金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平稳健康发展。

  4、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恒大集团事件答记者问,表示境内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部分投资人开始买入中资房企美元债券,广东同意向恒大地产集团派出工作组。

  恒大集团出现风险主要源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境外美元债市场是高度市场化的,投资人较为成熟、甄别能力较强,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也有清晰的法律规定和程序。短期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近期,境内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一些中资房企开始回购境外债券,部分投资人也开始买入中资房企美元债券。

  5、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中国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李克强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指出面对复杂环境和新的下行压力,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中国愿承担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尽的责任,维护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发展。

  6、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原行长周小川出席三十人小组全会视频会议,会议讨论了需求、供应链中断和一些结构性变化对通胀的影响。

  会议讨论了需求、供应链中断和一些结构性变化对通胀的影响。

  7、12月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国际顾问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委员们就持续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深入参与国际合作、完善可持续金融监管制度、促进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与会委员普遍认为,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金融变局下,中国资本市场应当也能够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证券监管机构应认真分析研判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加强国内国际监管合作,主动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应对新问题、新考验。委员们对中国证监会近期与美国相关监管机构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的努力表示欢迎,建议双方继续以专业、理性、务实的态度妥善解决审计监管合作问题,共同为国际资本市场构建稳定、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8、12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究保险资金设立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专项基金或其他支持科技发展母基金的可行性。

  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意见提出,积极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支持资产管理产品依法投资包括未上市科技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在内的权益类资产,实现资管产品期限与其所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与科技企业成长周期相匹配。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业务范围内,在上海依法依规试点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并在股权投资业务中建立符合早中期科创企业投资特点的容错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究保险资金设立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专项基金或其他支持科技发展母基金的可行性。

  9、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第三季度非现金支付业务量稳步增长,支付系统业务金额快速增加。

  2021年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银行账户数量小幅上升,非现金支付业务量稳步增长,支付系统业务金额快速增加。三季度,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1197.28亿笔,金额1109.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6%和6.32%。三季度,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710.14亿笔,金额737.15万亿元。

  10、11月19日,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包括明确制度内涵和适用原则、规定适用的具体流程、适用情形等五大方面,将行政和解方式制度化。

  《办法》共21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的内涵和适用原则。二是规定适用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的基本流程。三是明确不适用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的情形。四是明确承诺金的使用和管理方式。五是明确监督制约机制。同时,证监会就《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涉及债券市场发行、货币市场运行、债券市场运行、股票市场运行及银行间债券市场持有人结构情况。

  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如下,一是债券市场发行情况:10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7626.8亿元。二是货币市场运行情况:10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79.6万亿元,同比增加21.4%,环比减少20.1%。三是债券市场运行情况:10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4.4万亿元,日均成交8021.5亿元,同比增加29.3%,环比减少2.1%;单笔成交量主要分布在500-5000万元,单笔平均成交量4813.0万元。四是股票市场运行情况:10月末,上证指数收于3547.3点,较上月末下跌20.8点,跌幅为0.6%;深证成指收于14451.4点,较上月末上涨142.4点,涨幅为1%。五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持有人结构情况:10月末,按法人机构(管理人维度)统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共计1878家。

  2、 产业政策:聚焦制度建设、保民生

  近两周产业政策聚焦制度建设、保民生和加快高科技产业布局三个方面。其一,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同时,为巩固煤电市场“保供稳价”成果,近期全国煤炭交易会明确2022年下水煤长协基准价上调至700元/吨,较2017年以来执行的535元/吨基准价,上调幅度近31%,同时扩大长协煤签订范围。作为煤炭市场的“压舱石”,此次价格及范围的调整在推动煤炭市场健康稳健运行的同时,体现出煤炭行业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其二,高科技领域方面,11月23日,国新办例行吹风会提出加强“专精特新”顶层设计,随后工信部相继发布《“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第二批)》通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10个试点城市,助力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其三,重申“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抓好冬春蔬菜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的通知》,强调切实保障今冬明春特别是元旦春节、冬奥会及全国“两会”期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价格平稳,体现保民生底线思维。

  1、12月3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安排“十四五”期间工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

  聚焦1个行动、构建2大体系、推动6个转型、实施8大工程。《规划》提出了“聚焦1个行动、构建2大体系、推动6个转型、实施8大工程”的整体工作安排。“1个行动”,即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2大体系”,一是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二是构建绿色制造支撑体系。“6个转型”,即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8大工程”,即实施工业碳达峰推进工程、重点区域绿色转型升级工程、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工程、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工程、工业节水增效工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程、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装备供给工程、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等8大工程。《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4.6亿吨焦化产能清洁生产改造。实施氧化铝行业高效溶出及降低赤泥技术,铜冶炼行业短流程冶炼、连续熔炼,锌冶炼行业高效清洁化电解、氧压浸出,镁冶炼行业竖式还原炼镁等技术和装备改造。到2025年,完成4000台左右有色金属窑炉清洁生产改造。

  2、12月3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提出2025年构建起适应技术创新趋势、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系统构建推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一是强化高质量发展意识。下大力气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二是构建高水平推进体系。实现工艺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突破与标准体系建设同向发力、互为促进;三是深化高层次国际合作。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统筹,全方位、多层次开展ISO、IEC等国际标准合作,拓展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水平。《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数字孪生、数据字典、人机协作、智慧供应链、系统可靠性、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簇,逐步构建起适应技术创新趋势、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3、12月3日,全国煤炭交易会公布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2022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进一步扩大,上调下水煤长协基准价为700元/吨。

  12月3日全国煤炭交易会公布了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需求侧,明确2022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进一步扩大,核定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原则上均被纳入签订范围要求发电供热企业除进口煤以外的用煤100%签订长协。价格方面,“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但新一年的动力煤长协将每月一调。其中,下水煤长协基准价为700元/吨,较此前的535元上调约31%。

  4、11月26日,工信部主持召开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强调关注原材料工业发展重点问题。

  加强原材料工业资源保障,防范“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强调,要关注原材料工业发展重点问题。一是强化上下游协同发展,保障原材料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二是持续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改造,推动原材料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资源保障,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有效防范“灰犀牛”“黑天鹅”事件。

  5、11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会议提出要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有效平衡电力供需。确保居民、农业、公用事业等用电价格相对稳定。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6、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研究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相关问题。

  加快建立煤炭价格区间调控的长效机制。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使煤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基本面,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当煤炭价格超出合理区间上限,可根据《价格法》有关规定,按程序及时启动价格干预措施;当煤炭价格过度下跌超出合理区间下限,可综合采取适当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合理回升。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鼓励煤炭企业与燃煤发电企业在合理区间内开展中长期交易,鼓励燃煤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在中长期交易合同中明确煤炭、电力价格挂钩联动机制。

  7、11月24日,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宣布将根据实际和需要释放石油储备。

  我国将根据自身需要,安排投放国家储备原油,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作为全球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国际石油市场稳定,愿与各有关方面就维护市场平衡和长期稳定保持沟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同时中国也长期致力于保障自身能源供应安全,建立了独立完备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中方会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安排投放国家储备原油,以及采取其他维护市场稳定的必要措施,并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8、12月1日,生态环境部表示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对黑龙江、贵州、陕西、宁夏4个省份开展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

  严格控制“两高”项目。4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黑龙江、贵州、陕西、宁夏4个省(区)开展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在督察中,重点关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情况;严格控制“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以及去产能“回头看”落实情况;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风险及处理情况等。

  9、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第二批)》通知,推动二十个典型场景和十个重点行业应用实践。

  挖掘更多应用场景,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此次发布的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共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10个典型应用场景分别为生产单元模拟、精准动态作业、生产能效管控、工艺合规校验、生产过程溯源、设备预测维护、厂区智能理货、全域物流监测、虚拟现场服务以及企业协同合作,5大重点行业实践分别为石化化工行业、建材行业、港口行业、纺织行业和家电行业。

  10、12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两部门确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10个试点城市,推动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

  第二批10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公布。确定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等10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为加强对试点城市督促指导,切实做好提供咨询服务、跟踪掌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工作经验等工作,各试点城市分别确定1名工作联系人,并报双智试点办,试点中有关情况和问题,及时与双智试点办沟通联系。

  11、11月24日,工信部等5部门召开《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管理工作座谈会,表示将启动《管理办法》修订工作。

  将启动《管理办法》修订工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积分办法》需要与时俱进修改完善,更好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装备工业一司表示,要科学合理设定后续年度积分比例要求,探索建立灵活性机制,将会同相关部门司局启动《积分办法》修订工作。

  12、11月23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

  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正在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价培育办法,加强顶层设计。11、11月3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演讲表示,促进数据合理使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13、11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措施,便利群众就近看病用药。

  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会议指出,下一步,一是完善相关政策,简化手续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备案,稳步提高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力争“十四五”末达到70%以上;二是扩大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地区覆盖面,2022年实现全国每个县都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三是有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明年底前覆盖所有统筹地区;四是加快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跨省直接结算规则和流程,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跨区域业务协同,逐步实现医保报销线上线下都能跨省通办;五是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护好医保资金这个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14、12月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

  坚持就业导向、适应市场需求,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一是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加强稳岗培训,健全职工技能培训机制;二是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的支持。落实培训经费税前扣除政策。对购买用于培训的相关设备,予以税收支持。研究继续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开展稳岗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农民工3000万人次以上。提高面向就业创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

  15、1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更好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着眼全产业链强化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会议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阶段,农机正由部分品种生产的局部需求转变为种养加全链条的需求,由非刚性需求转变为“离不开、还要好”的刚性需求。会议强调,要着眼全产业链强化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更好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系统梳理农机装备短板弱项清单,明确重点攻关的整机产品、关键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组织“产学研用推”各方优质资源协同攻关,力争每年部署一批、突破一批、推广一批。

  16、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抓好冬春蔬菜生产 确保“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的通知》,强调抓好冬春蔬菜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

  切实抓好冬春蔬菜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地方属地责任,将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作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统筹抓好生产发展、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要稳定提高蔬菜自给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菜地面积稳定、质量不断提高。要强化蔬菜应急生产和供应能力,制定完善本地区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保障市场供应平稳、价格基本稳定。

  17、11月25日,李克强出席第十三届亚欧首脑会议,要求加速构建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流通“绿色通道”网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加速构建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流通“绿色通道”网络。李克强表示,面对疫情挑战,要加强疫苗和药物研发等合作,共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各国疫后复苏要努力实现谋发展与促转型相互促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低碳发展、绿色转型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加速构建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货物流通“绿色通道”网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18、11月23日,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十四五”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明线路。

  《规划》主要有五方面的特点:一是规格层次高,是外贸发展新的指导性文件,外贸“十四五”规划被列为国家级专项规划;二是强调创新引领,《规划》将绿色贸易、贸易数字化、内外贸一体化等国际贸易新趋势列入十大主要任务,为外贸创新发展提供指引。丰富了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内涵,鼓励海外仓、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发展;三是突出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扩大开放。《规划》强调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实际发展需要。《规划》精准聚焦当前我国外贸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短板、抗击风险能力有待提升、贸易支撑体系不够完备、贸易发展环境仍需优化等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举措,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现路径;五是政策措施系统全面,可操作性强。《规划》提出健全法律法规、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财税支持、完善金融服务等一系列工作举措。以“三个重点”清单,即15个重点平台、4个重点工程和6个重点行动为抓手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粮食、能源资源、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十四五”时期,贸易安全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粮食、能源资源、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进口来源更加多元,贸易摩擦应对、出口管制、贸易救济等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到2035年,外贸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贸易结构更加优化。《规划》提出,将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鼓励优质消费品、重要设备、新能源等产品进口,促进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推进金融支持离岸贸易发展;“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

  19、11月22日,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习近平就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提出建议,要全面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作用,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中国拥有巨大国内市场,将始终向东盟国家开放,愿进口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包括在未来5年力争从东盟进口1500亿美元农产品。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东盟提出的印太展望开展合作。中方愿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欢迎东盟国家参与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方将启动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向东盟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未来5年支持300名东盟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倡议开展数字治理对话,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3、 海外之声

  3.1、 近期全球央行政策变化

  美联储主要官员对12月加速Taper已基本达成共识,在放弃“暂时性”通胀的表述后,明年是否开启加息也逐步在公开场合讨论,部分联储官员表示在3月结束Taper后,明年下半年1-2次加息是合意的。在经济与就业方面,联储官员基本延续之前的判断,明年年中实现就业最大化可期。美联储Taper的节奏和加息周期开启的时间是近期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关注,从缄默期前美联储主要官员的表态来看,12月的FOMC会议官宣加速Taper已经基本成为共识,预计从2022年1月份开始,美联储Taper速度将为每月300亿美元,从而在明年3月实现Taper的结束。此外,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放弃“暂时性”通胀的表述后,市场对明年开启加息周期的预期愈发强烈,多数美联储官员也表示即使2022年下半年通胀会回落,但仍会高于2%的合意区间,进行1-2次加息是合意的。在经济与就业方面,美联储官员与之前的表态差距不大,对Omicron新变异病毒的担忧有限,经济仍朝着好的方向复苏,明年年中实现就业最大化可期。欧洲央行方面,当前仍坚持零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2022年3月才会结束PEPP。

  3.1.1、美联储

  美国财政部长 耶伦

  经济:相信美国经济复苏依然强劲,但不处理债务上限问题将“破坏”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

  通胀:刺激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通货膨胀,但疫情也是原因之一。何时加息由美联储决定,但不希望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成为长期现象。准备放弃用“暂时”一词来描述目前困扰美国从大流行中复苏的通胀状况。

  就业:由于疫情蔓延、儿童看护服务的中断,美国国内的劳动力供应也在减少。美国创纪录的离职率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紧缩,当前劳动力短缺开始给工资带来上涨压力。工资上涨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但可能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

  美联储主席 杰罗姆·鲍威尔

  经济:对商品的强劲需求加剧了供应链问题,且随着奥密克戎变体的出现给经济活动带来了下行风险,这也将加剧供应链的中断,但随着供需趋于平衡,该情况将于2022年上半年有所恢复。

  通胀:通胀的暂时性有待考究,疫情消褪以后,消费会从商品货物转向服务,人们重回工作岗位,供应限制的问题也会解决,然而会致使价格和工资制定者对未来的通胀率产生不适当的高预期,可能导致通胀继续上升,若出现这种情况则应当采取加息政策来应对;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带来的压力将持续到2022年,通胀飙升实际上是供应瓶颈限制叠加工资飞增、消费逆势增长所造成的强劲需求的结果,随着这些限制的缓解,通胀可能在2022年上半年回落;“广义上”的当前通胀预期仍处于和2%的通胀目标一致的水平

  政策:(鹰派)鉴于通胀风险加剧,通胀持续时间或超预期,货币政策将做出回应,政策已经适应了这种情况,并将继续适应。Taper不一定会对市场造成破坏性影响,可以考虑提前几个月结束缩减购债计划,考虑加速Taper是合适的,并且加息预期也会提前

  就业:经济持续回升,劳动力市场快速好转,失业率显著下降,就业数据向好。尽管就业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经济低迷并未平复,低收入人群、女性、非洲裔和拉丁裔失业率仍不成比率的下降。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 约翰·威廉姆斯

  政策:支持美联储加快Taper的步伐。在受到通胀冲击下,美联储政策仍保持宽松是不合时宜的。2022年一季度完成Taper可以给美联储提供更多的政策选择,希望12月的FOMC会议会有加息的消息,仍然支持2022年加息两次

  就业:经济正在复苏,通胀率达目标2%,中长期利率达合理水平;预计劳动参与率将略有提高,失业率或很快低于4%,可以退出当前政策支持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 洛雷塔·梅斯特

  通胀:若明年通胀无显著回落,美联储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选择加息

  政策:支持在明年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初完成Taper,加速Taper对美联储来说是更保险的举措,能让美联储有更多的选择权。

  纽约联储主席 约翰·威廉姆斯

  经济:经济正在迅速复苏,预计短期和中期物价预期将回升,不希望看到长期物价大幅上涨。

  通胀:通胀将出现更大范围的上升,潜在通胀有所抬头;长期通胀预期逆转了早些时候的下滑,呈上升态势,目前与2013年至2014年的指标持平。美联储的重点是确保有一个强劲健康的经济和低而稳定的通胀。

  就业:供应限制是劳动力市场和供应链瓶颈的一个主要因素,失业率正在下降。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 拉斐尔·博斯蒂克

  经济:从各方面看,相较于预期指标,经济恢复速度较慢,新变异病毒可能会使美国经济有所放缓,但从疫情期间吸取的经验表明,阻力将比过去小。

  通胀:新冠疫情正通过中断供应链和压制需求的方式推动通货膨胀,亚特兰大地区的企业预期通胀到2022年才有希望下降。

  政策:结合美国近来屡创新高的通胀环境,美联储可能会在2022年加息两次以应对通胀。在2022年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初完成Taper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就业:到明年夏季,就业将达到疫情爆发前水平,到那时美联储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开始加息是适合的

  美联储副主席 理查德·克拉里达

  通胀:通胀预期从去年的低水平上升,这一情况并不令人担忧,由于通胀目前已经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对当前通胀预期感到满意

  政策:今年是沟通和执行货币政策充满挑战的一年。供给负面冲击可能对货币政策构成挑战,因为它们会推高通胀和失业率。

  就业:工资增长是健康的,并未与生产率不相匹配。

  3.1.2、欧央行

  欧央行行长 拉加德

  通胀:目前欧洲通胀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受疫情影响价格下跌的基数效应,到2022年通胀率将会大幅下降。明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有必要(前瞻性指导条件得到满足),将迅速采取行动应对通胀上升。

  政策:坚持零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再投资和其他工具仍是欧洲央行的市场工具,有信心欧洲央行将在明年3月停止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

  3.2、海外机构观点

  海外主流机构对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乐观判断,对通胀见顶也有较强预期,在此背景下美联储提前完成Taper和在明年上半年开启加息已逐步成为市场共识。经济方面,在疫苗已基本完成覆盖、特效药诞生的背景下,海外主流机构普遍认为奥密克戎等“偶发性挫折”并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疫情正常化仍将继续推进。通胀方面,海外主流机构认为全球通胀将在2022年上半年见顶、而后开始逐步温和下滑,最后向2%的通胀中枢靠拢,但在2022年毫无疑问会超过通胀中枢水平。政策方面,海外机构对于加快Taper步伐的意见较为统一,在12月的FOMC会议上大概率会宣布,明年3月完成Taper是符合预期的。此外,多数海外机构对于明年开启加息已有较强预期,但对于加息时点存在分歧,高盛认为美联储将于2022年6月、9月和12月分别加息,仅瑞银仍坚持美联储将于2023年加息。

  在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海外主流机构普遍主张高配股票,同时看好大宗商品,对于债券较为谨慎。股市方面,海外机构认为全球股票市场仍有上行空间,但增速放缓和退出刺激措施可能会给股市估值带来压力,但看好中国股市,摩根大通预计沪深300指数明年有超过20%的上涨空间。债市方面,通胀上升和政策正常化的预期意味着发达市场的国债利率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上升。商品方面,海外机构对于2022年通胀支撑大宗商品价格的意见较为统一。考虑到欧佩克+难以满足持续增加的生产配额和原油需求逐渐复苏,海外机构认为油价仍有上行潜力,能源商品的表现会优于工业金属和农产品。

  3.2.1、摩根士丹利

  经济:在强劲的消费支出和资本投资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改善。

  通胀:发达国家通胀将在未来几个月见顶。随着供应链正常化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放缓,通胀将在2022年全年下降,美联储不会加息

  政策:随着经济复苏的继续,货币政策也在发生变化。美联储将在2022年年中结束资产购买;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开始加息;新兴市场政策继续正常化,约70%的新兴市场央行将收紧货币政策。

  股市:预计2022年底时标普500指数将达4400点。虽然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盈利预计将继续增长,到2023年有望达到每股245美元,但增速放缓和美联储退出刺激措施可能会给股市估值带来压力

  债市:预计明年年初美国实际利率将上升。预计到2022年底,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达到2.10%。

  3.2.2、高盛

  经济:整体来看,奥密克戎对全球经济影响并不明确,预计未来存在四种经济走势:①在下行前景情况下: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比德尔塔病毒快,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②在严重下行前景情况下:奥密克戎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能力都要远远超出德尔塔病毒,重症率德尔塔较高,全球经济增长受到更大冲击;③在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奥密克戎传播范围较小,对经济无明显影响;④在上行影响的情况下: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稍快,但重症率和致死率较低。疫情形势向好提振复苏信心,全球需求再平衡,商品和劳动力供应加快复苏,经济增长可能超过此前预期。

  通胀:基于四种经济走势的预测,在下行前景和严重下行前景情况下,明年的通胀前景不明确;在无明显影响情况下,明年通胀预计无明显变化;在上行影响情况下,预计明年通胀水平可能会逐步降低

  政策:美国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不及市场预期一半,但由于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预计或将加剧美联储的风险规避情绪,将于12月FOMC会议上加快Taper步伐,并于2022年6月、9月和12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

  股市:在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仍高配股票,同时看好大宗商品,对于债券和企业债比较谨慎。①全球股市:预计2022年全球各主要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在10%左右。②中国股市:维持对A股市场高配的建议,预计2022年A股估值会有明显回升。具体来看,指数回报方面,预计2022年底沪深300指数有望达到5500点,潜在回报为12%左右;主题策略方面,看好成长风格,寻找增长机会,尤其是与政策挂钩的领域,例如“共同富裕”;板块配置方面,重点关注汽车、消费品、传媒、电商、半导体五大板块。

  商品:原油方面,近期奥密克戎导致油价暴跌带来投资机会;尽管欧佩克+决定增产,但油价仍有上行潜力。

  3.2.3、瑞银

  经济:奥密克戎将对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短期经济和就业人数的增长可能会下降,且供应链问题将加剧。整体来看,2022年上下半年经济表现将分化,上半年经济高速增长且通胀高企,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放缓且通胀回落,预计全球经济增速2022年在5%左右。中国方面,2021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到4%甚至以下,全年增速将为7.5%至8%,预计2022年一季度预计将达最低,2022年增速将达到5.4%,与美国相反,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经济周期先于美国两个季度

  通胀:供应链问题推动通胀上升的情况将持续存在,通胀上行风险加剧,比此前预期更大,或从“暂时性”转变为“长期性”。预计全球通胀会在2022年二季度见顶,此后开始逐步温和下滑,最后步入常态化阶段。①美国方面,预计美国通胀将继续走高,将保持在2%以上。②澳洲方面,对澳大利亚通胀和失业前景的预期仍高于市场普遍预期。③中国方面,现阶段中国的CPI比较温和,2021年底可能会走高至2%左右,预计全年将维持在1%左右,不存在通胀的担忧,预计中国通胀或在2022年一季度见顶后回落

  政策:①美国方面,预计美联储将于2023年加息。预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到2022年底将攀升至2%。②亚洲方面,预计亚洲各国央行将在2022年转向中性货币政策,预计2022年亚洲政策利率平均将上调25个基点。③澳洲方面,若出现薪资上涨和美联储早于预期收紧政策等情况,澳联储在2022年2月宣布提前退出量化宽松的可能性将增大。④中国方面,预计中国央行将在2022年春节前将进行一次降准,在2022年内再降准一到两次,此外将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流动性,以维持资金市场利率稳定,信贷政策将保持宽松。预计将主要通过增加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及批准基建项目来实现财政政策支持。中国对于房地产的中长期政策方向不变,仍将保持比较“紧”的态势,预计不会加大力度支持房地产行业。预计最早在2022年将会在杭州、深圳等地出台房地产税,部分地区可能取消预售制度。

  股市:股债相比更偏向股票。①全球股市:明年上半年经济保持偏强劲,周期性的市场盈利将继续增加,大宗商品和能源股将会继续有上升空间,尤其看好对商业和政府支出以及服务业消费支出有敞口的企业,包括欧元区股票、日本股票以及美国中盘股等;明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之后,看好具有防御性的医疗保健行业,包括健康科技、基因疗法、医疗设备等公司标的。从行业上看,对能源、原材料、房地产、非必需消费品、金融、工业、信息技术和必需消费品八大行业予以“增持”评级,对通信服务、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予以“减持”评级。②亚洲股市:2021年亚洲科技板块的估值下行,但盈利和基本面仍稳健,青睐亚洲半导体行业、中国互联网头部平台以及基础科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相关企业。③中国股市:最坏时刻或已过去,预计MSCI中国指数约有两位数的上行空间,新经济板块和其他诸多领域也有望出现机会。受益于经济重启的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板块,以及受到政策支持的绿色科技和可再生能源相关股票均具投资潜力,中国新经济板块的机会正在显现。

  商品:预计大宗商品各个板块和品种的回报将出现分化,仍看好原油和工业金属。①黄金方面,2022年黄金价格会持续下滑。②外汇方面,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上行的背景下,美元表现较好,预计2022年美元可能走强,亚太货币可能走弱;央行偏鹰的韩元、澳元可能更具韧性;日元缺乏吸引力。③原油方面,受益于需求复苏以及供应温和增长,2022年油价将逐步企稳,一季度为90美元/桶,二季度后会企稳至85美元/桶。④其他方面,预计铜和铝也将供不应求。

  3.2.4、花旗

  政策:预计从2022年1月份开始,美联储减码速度将为每月300亿美元(2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100亿美元MBS),减码进程因此将在3月底之前完成。仍然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份开始加息。

  股市:①受估值因素提振,亚洲股市(除日本)2022年将上涨9%,每股收益明年预计将增长8%,不过仍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②由于新的变异毒株引发对全球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路径的担忧,建议削减风险资产头寸,平掉标普500指数的杠杆多头头寸,继续做多美元兑捷克克朗、英镑和台币。

  商品:①原油供给方面,尽管主要的原油消费国计划释放战略原油储备,欧佩克+2022年1月仍按原定计划增产40万桶/日。由于一些产油国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配额,欧佩克+的实际月产量增幅通常低于25万至30万桶/日。11月份欧佩克+的产量为2774万桶/日,但低于供应协议允许的25.4万桶的增加量。②原油需求方面,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冲击过后,原油需求将强劲反弹,料将从2022年晚些时候开始直到2024年。假设奥密克戎的影响不大,2022年需求增幅将达到400万桶/日;假设运输需求受到的影响与去年冬季德尔塔疫情类似,那么需求增幅将在约180万桶/日。全球石油总需求可能在2029年左右达到顶峰,但最早可能在2025年达到顶峰。③新冠疫苗方面,辉瑞制药可以在100天内根据基因序列生产出一种针对新变异毒株的新冠疫苗,并在头12个月内生产出40亿剂。

  3.2.5、美国银行

  经济:即使奥密克戎变异株被证明比德尔塔毒株更糟糕,但其影响将是进一步限制供应,而不是减弱需求

  股市:①预计2022年欧洲股市将下跌10%以上;②美联储迈向加息将给股票投资者带来更大风险,明年标普500指数回调10%的可能性升高。未来一至两年标普500指数成份股的股息收益率将低于现金收益率,预测未来几年美联储会加息8次,投资者应该持有能够承受更高利率和市场波动的股票

  商品:2022年通胀将会支撑大宗商品的价格。强劲的需求、较低的库存以及经济脱碳的举措都将在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方面发挥作用,预计明年能源行业的表现将再次超过金属业和农业①银和铂金:2022年,看好银和铂金等贵金属。预计2021年现货白银均价为26美元/盎司,2022年为30美元/盎司;预计2021年现货铂金均价为1108美元/盎司,2022年为1338美元/盎司。②黄金:实际利率为负可能会令黄金受益,但美国通胀上升也可能带来名义利率上升,这对黄金不利。预计2021年现货黄金均价为1808美元/盎司,2022年为1925美元/盎司。③天然气:2022年,美国天然气的平均价格预计降低至3.45美元/百万英热,原因是2021年的高价格将加快天然气供应。④铜:铜市轻微的供不应求将帮助明年铜均价比今年上涨5.4%,至每吨9813美元。

  3.2.6、摩根大通

  经济:预计2022年疫后正常化进程将在全球继续推进。在自然免疫、疫苗接种后免疫力增加,死亡率显著降低,以及特效药诞生的背景下,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应该被视为“偶发性挫折”。

  政策:美国陷入到自1990年以来最快的通货膨胀,以及8年来最强劲的国内价格上涨预期中,通胀难以在未来几个月降温,放弃呼吁美联储在2023年之前保持利率不变,预计明年三季度美联储开始加息

  股市:①中国:随着政策可见度提高、冬季过后流动性逐渐放松,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会有所改善。预计沪深300指数明年有超过20%的上涨空间,将基准情景下沪深300指数目标设为5950点。②全球:预计全球股票市场仍有上行空间,股市将温和回升。由于企业盈利增长优于预期,供应链冲击得到缓解,新兴市场背景得到改善,消费者支出习惯正在恢复,预计标普500指数到2022年底将上涨约9%至5050点,同时央行政策转鹰将成为关键风险。

  商品:①欧佩克:预计欧佩克闲置石油产能仅为200万桶/日,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480万桶/日。由于缺乏闲置产能,2022年布伦特原油料达125美元/桶,2023年料升至150美元/桶。由于新毒株的影响,预计欧佩克2022年上半年需要将40万桶/日的增产计划暂停三个月,从而实现市场平衡。但是一旦恢复增产,欧佩克将难以实现每月超过25万桶/日的增产幅度。②美国:尽管WTI原油期货报价达到每桶60美元以上,多数美国页岩油公司不愿扩大生产规模,美国页岩油产量因债务而受到限制。尽管美国石油增长速度很快,但只有到2023年7月,美国的供应量才能恢复到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3.2.7、贝莱德

  政策:奥密克戎变异株冲击全球,距离全球央行关键决策仅有数周,这可能会让央行质疑市场已经消化明年加息的时机和幅度。当前,高通胀叠加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各大央行迅速加息的预期可能落空。

  股市:目前正在削减对印度股市的投资,相比之下,中国股市估值更具有吸引力,并且对中国成长型的股票更加乐观。目前在中国围绕四个主题进行投资——可持续性、独立自主、社会平等和数据安全。

  商品: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通胀不是“暂时的”后,为了对冲通胀,黄金、加密货币或其他货币将是投资者自然会选择的地方。

  3.2.8、先锋领航

  通胀:有所下降但更加持久。随着部分商品价格逐渐正常化,2022年后续的通胀很可能会低于年初。但在一些发达市场,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是CPI的重要组成部分,权重较高。能源价格的持续增强将导致通胀更加持久。

  政策:政策错误风险在增加。政府可能需要在更高的支出和更平衡的财政预算之间进行权衡,以确保债务的可持续性。此外,鉴于供给侧的负面冲击,各国央行也将不得不尽量在抑制通胀预期与支持就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就美国而言,要实现上述平衡,美联储可能会选择在2022年加息,以确保工资-通胀走高不会转化为更持久的恶性通胀。目前,政策过于宽松的负面风险要大过提高短期利率的风险,鉴于劳动力和金融市场的状况,美联储在本轮周期最终需要加息的幅度可能被市场低估

  股市:预计全球股票的10年年化回报率将创下21世纪初期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股票风险溢价仍为正,但低于去年,总回报预计将比债券回报高2至4个百分点。①美国方面,尽管价值股在过去12个月表现优异,先锋领航认为价值股仍然比成长股更具吸引力。②中国方面,近几个月中国内地A股市场估值收缩,温和地改善了国内市场的前瞻性回报。②新兴市场(中国除外)方面,尽管新兴市场的股票价格目前高于其公允价值估值,但预计其回报将高于美国股票,并为投资者带来多元化收益。

  债市:尽管国债收益率在2021年已有小幅上涨,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通胀上升和政策正常化的预期意味着美联储、欧洲央行和其他发达市场政府的短政策利率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上升。但鉴于长期利率将保持低位,利率上升不太可能产生负回报。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政策不及预期、外部市场政策超预期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